妊娠期糖尿病的预后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后影响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以上。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要高3倍;下肢坏疽的发生率约高5倍;尿毒症的发生率约高17倍;双目失明的发生率甚至高25倍等等。的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 我国在1980~1981年的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0.79%(其中,20岁以上人口的为1.21%);到1998年我国人群中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即升高为3.21%(其中,糖耐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50和60岁年龄组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经升至7%、1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接近10%。可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之间的确不无相关。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男、女患病率接近、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高于正常体重者、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等特点,且有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的态势。 糖尿病的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膳食能量摄入与消耗间呈正平衡,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而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过少等。故而肥胖者即成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如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50%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12倍。而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总能量消耗过少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根本原因。 2.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增大、妊娠、感染、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如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呈现两个高峰,一是在50~70岁时为发病高峰;其次在20岁左右人群中有一个小高峰。前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后者多为1型糖尿病。 3.社会环境因素:一者社会经济发达,民众生活富裕,以致体力活动减少;二者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应激反应增多,生活规律紊乱等,均有可能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或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平衡失调。 4.遗传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其遗传的一般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由此证明遗传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其中,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则低于60%。可见,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1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查房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查房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妊娠 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及妊娠后才发生或 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糖尿病孕妇的80%。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类型: (1)糖尿病合并妊娠; (2)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 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 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1、胎儿从母 体获取葡萄糖增加;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 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 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 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 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 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病情加重, 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这与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变化有关。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糖尿病妇女的受孕率低,流产、羊水过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难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易合并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 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询问过去生育史中有无 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 儿死亡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绝大多数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 重下降,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外阴阴道瘙痒等。此外应注意评估糖 尿病孕妇有无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 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担心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较大,孕妇及家属多有焦虑、自责等情绪反应。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可确诊 为糖尿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应对所以 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1 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实验前 连续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服糖前及服糖后

妊娠期糖尿病-基本知识

妊娠期糖尿相关知识 什么事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在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孕妇的5%~10%,孕妇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分娩结束后,多数患者血糖会恢复政策,部分患者产后数年或数十年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筛查时间 由于妊娠期内分泌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糖代谢紊乱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孕32~34周达高峰。所以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时间是妊娠24~28周。 国际诊断标准 在进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检查前,患者需禁食8~14小时,连续三天每天进食不少于150g碳水化合物,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液300ml,分别测定服用前及服用后1h、2h的静脉血糖。 ●空腹:< 5.1nmol/L; ●1h:< 10.0nmol/L; ●2h:< 8.5nmol/L。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 可能与胎盘产生的大量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有关,胎盘本身产生的大量激素用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这些激素可以抵消胰岛素但作用,使得胰岛素但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这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利用,就会使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什么人群孕期易患此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孕妇年龄大于30岁; 3、体重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5,多囊卵巢综合症; 4、孕期体重增长过快; 5、既往怀孕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6、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期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者; 7、本次妊娠合并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畸形者。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对影响 1、可能并发妊高症、酮症酸中毒; 2、容易发生孕期及产时、产后感染; 3、产程延长、产后出血; 4、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增高; 5、难产率增高。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得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 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就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 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得病因中遗传因素得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得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得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得紧张、情绪得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得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就是糖尿病得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得成年糖尿病患者 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得程度与糖尿病得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得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得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就是肥胖多脂肪得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得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得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 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得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得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就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得: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得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与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得糖尿病,也不论就是因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 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 尽管最近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研究,但是对于 GDM 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的目的如 下: ?提供对 GDM 理解的简要概述; ?回顾性分析经过适量临床研究验证的管理指南; ?找出目前知识理论的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定义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无需药物即可控制好的GDM 常常称为饮食控制的 GDM 或 GDM A1 型,需要药物以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GDM 称为 GDM A2 型。由于许多女性在怀孕前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检查,所以区分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前糖尿病是很有挑 战性的。 流行病学 据估计,糖尿病孕妇中有6%~ 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在特定人群、种族或民族中,GDM 的发病率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白人女性GDM 的发病率最低,西班牙裔、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女性GDM 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GDM 随着 2 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和高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肥胖和久坐生活方式 的盛行,全球育龄女性 GDM 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孕产妇和胎儿并发症 GDM 女性发生先兆子痫(空腹血糖低于115 mg/dL 占 9.8%,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5 mg/dL 占 18%)和剖宫产的机率会更高(25%接受药物治疗的GDM 女性和 17%饮食控制的GDM 女性需要剖宫产分娩,非GDM 女性为 9.5%)。 此外, GDM 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主要是 2 型糖尿病)。据估计,有 70%的 GDM 妇女将在怀孕后22~ 28 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的进展也受到种族、民 族和肥胖的影响。例如,60%拉丁美洲GDM 妇女可能在她们怀孕 5 年内会发展为 2 型糖尿病。 GDM 产妇的后代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肩难产和产伤的风险在增 加。还有死产的风险也增加了,但这跟血糖的控制有多大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 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HAPO)研究结果表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多数合并症(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呈线性关系。 其他研究表明,妊娠期母体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在儿童和成年后患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与肥胖和遗传倾向性相关的风险无关。 筛查方法、诊断阈值和治疗效果 从病史上看, GDM 的筛查包括获取患者的病史,主要关注过去的孕产期检查结果和 2 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1973 年的一项研究提议使用50g, 1 小时 OGTT 作为 GDM 的筛查工具, 自此,这一试验被广泛接受,95%的美国产科医生将其作为孕妇全面筛查的工具。 使用病史(家族或个人糖尿病史、以前不良妊娠结果、糖尿和肥胖症)来筛查会使一半的 GDM 妇女漏诊。 虽然某些因素使女性患GDM 的风险较低,但对这类女性进行葡萄糖耐量筛查可能并不划算。 但是,这些低风险的女性仅占孕妇的 10%,如果确认哪些女性不用接受筛查可能会增加筛查过 程不必要的复杂性。 因此,在 2014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建议对所有妊娠24 周及以上的孕妇进行GDM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及分类和分级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长病程、难治愈、高财务支出、致残致死率高为特点。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5%糖尿病病人有足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中六个人中即有一个人会患糖尿病足。德国文献报道,30万患者足病归因于糖尿病,诊断4年内50%面临截肢。在英国,2型糖尿病相关小截肢率增加了2倍,2型糖尿病相关大截肢率增加了43%。全球每3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85%的糖尿病相关截肢继发生于足溃疡。发展中国家40%~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有关。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5%-10%,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截肢后三十天内死亡率约有10%%14%,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我科近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49人,其中:男性666人,女性383人;年龄<50岁的患者241人, 占22.97%;51-60岁的患者278人, 占26.50%;61-70岁的患者238人, 占22.69%;>70岁的患者295人, 占28.12%。在1049人糖尿病足患者中,60岁以上(含60岁)患者702人, 占66.92%。 做好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对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 (一)、糖尿病足的分类 1、糖尿病足按照病因性质分类 1.1 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是造成足部损害的病理基础。 ①感觉系统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敏感性丧失,这种对疼痛等刺激的麻木特别容易使足部受到外部暴力的伤害。 ②运动性神经病变: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糖尿病足的形态学和机能的改变,促使脚底面的反常压力的发展。 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 1.2 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1.3缺血性溃疡单纯的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 2、糖尿病足按照病变性质分类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2.1 湿性坏疽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离不开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主要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等情况,还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疲倦、皮肤搔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等。 1、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表现,但这种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人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 2、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3、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5、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糖尿病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人们能够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那么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接受专业的治疗有助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症状表现非常有必要。

糖尿病足综述

糖尿病足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与疾病本质不同的是,其合并症——糖尿病足,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许多活动性障碍。在临床中,登记在各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其中同期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不在少数,初步统计比例为30.23%。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糖尿病护理服务,保护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管理疾病的途中,时刻保持安全、科学的生活习惯,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的文献,得出了以下结论,合并症的根本发病原因是患者的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医护知识摄取量不够等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新颖观点,提出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下肢微循环障碍,以及精神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而发生溃疡和坏疽。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靶器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变化影响,而出现组织病变。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 1、糖尿病的控制 1)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正常,才是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高血糖状态下,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伤口处细菌易生长繁殖,血液粘稠度增加,不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伤口愈合减慢。 2)抗生素应用,患者入院后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2周做1次药敏实验,以防耐药。早期,足量,高效,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预见性教育的作用 预见性教育对防治糖尿病足也有重要作用,预见性教育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进行评估, 及时针对病人出现的健康问题, 制定预防性计划。早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但是糖尿病病人大多是在家中治疗,而且对足部的保护知识不够了解,有时错误的做法反而使得脚部的病情更糟糕。所以, 当病人在住院期间时,就要告知病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确保病人知道出院后应该如何做。尤其是足部护理给反复的指导及护理示范。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

糖尿病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入住院38例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包。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年龄为42~87岁,男30例,女8例,原因以年龄,病程,外周动脉血管感染,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平均住院日14.5天。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随访。结论糖尿病足发生原因复杂,健康教育应针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采取患者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院前、院中、院后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回顾性研究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hand i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and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June 2008 to May 2009 for 38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The outcome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aged 42~87 years old.Thirty cases were male,eight female.The reasons were age,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polyneuropathy.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4.5 d. Reviewed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and followed-up.Conclusion The cause of diabetic foot is complex,health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auses of diabetic foot,use the relevant groups and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pre-hospital,the hospital,the hospital integrated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master health education skill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retrospective study;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在我国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截肢很常见,没有专业的足部护理,非常少的糖尿病足部专科门诊。因此,加强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采取系统的科学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本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

饮食控制(及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饮食控制(及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分析目的浅析饮食控制(及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于 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3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干预方 式的不同随机将所有病患均分成A、B两组,每组69例,A组接受常规干预,B 组接受饮食及运动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的血糖变化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实施相应干预后,空腹血糖浓度虽均有所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用餐2 h后,B组病患的血糖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B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及运动)可显著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用于临床推广。 标签:饮食控制;运动;妊娠糖尿病;影响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现或者发病的血糖含量异常的现象。该病属于全球高发性疾病,其发病率在8%左右,在我国大约为3%。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1]。该病不仅严重威胁到产妇及新生儿健康,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以往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而疗效却不尽如意,近年来,一些医学专家通过控制患者饮食与运动的方式治疗该病且效果显著[2]。因此,该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饮食控制(及运动)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3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已诊断并确诊,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批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家族性遗传,无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随机将138例病患均分成A、B 两组,每组69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21~39岁,平均(28.3±2.5)岁;孕周26~37周,平均(31.1±1.8)周;生产次数:81例初产妇,57例经产妇;两组病患间的年龄、孕周及生产次数等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分析比较。 1.2 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选在妊娠24~28周或是28周以后,对未确诊产妇实施75 g OGTT[3]。OGTT方法:要求前1 d餐后禁食8 h且不得超过次日上午9:00点,进行OGTT前的3 d时间正常饮食、运动,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不低于150 g,检查过程应禁烟、静坐。检查时,口服75 g葡萄糖液体保持5 min,测量服糖前后1、2 h血糖水平。75 g OGTT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 h≥10.0 mmol/L,服糖后2 h≥8.5 mmol/L,达到上述3项任一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教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教 亲爱的孕妇: 很遗憾告诉您,您已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有较大危害,告知如下: 1、对孕产妇的影响: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3-5倍,且病情较难控制,对母儿不利; 2)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胎儿畸形率增高; 3)孕妇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4)孕产妇易发生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危及孕妇生命; 5)易发生羊水过多、巨大儿,导致产后出血,严重时危及孕妇生命; 6)早产发生率增高; 2、胎儿、新生儿易发生以下情况: 1)胎儿宫内窒息、胎粪吸入、胎死宫内; 2)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死亡、死产的发病率增加; 3)巨大儿,易难产,尤其肩难产;手术产率、产伤多见; 4)新生儿出生时窒息、出生后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败血症发生率高,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5)新生儿发生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远期预后: 1)妊娠糖尿病母亲产后糖代谢异常多数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者II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约17~50%。 2)糖尿病母亲的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是您只要在孕期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妊娠期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饮食原则: 1)饮食清淡,不宜过咸过油,控制植物油及动物脂肪的用量,多选用蒸、煮、炖等,少用煎炸等烹调方式。 2)汤以素汤为主,少食排骨、骨头汤等荤汤。 3)少食多餐,控制甜食、水果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建议选择生糖指数低的食物。 4)少食或忌食事物: A. 精致糖类: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 B. 甜食类:巧克力、甜饼干、甜面包、果酱、蜂蜜等。 C. 高淀粉食物:土豆、山芋等。 D. 油脂类:花生类、瓜子、核桃仁、松子仁等。 E. 忌动物性脂肪油(奶油、猪油、黄油等)。 F. 熬煮时间过长或过细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糯米粥、藕粉等。 2、运动方式 适当参加室外活动,尤其是每餐后散步,建议1小时左右。如您有其他情况,不适宜行走,建议可以在家中进行上半身运动,冬季以微微出汗为宜。 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血糖: 首先您需要配备一个血糖仪(推荐罗氏或强生)。开始时建议测7个点血糖,分别为早、中、晚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以吃第一口起算),晚上10点;每天将饮食、运动、血糖情况记录下来。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标准:早晨空腹3.3~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6.7mmol/L,夜间4.4~6.7mmol/L,三餐前3.3~5.8mmol/L。 如测2~3天血糖在正常范围,可以改成每天随机测2次;如餐后高,那么建议看看饮食是否合适、运动量是否足够;如空腹、餐后均异常,建议带着记录就诊,由我们来指导您的饮食及运动。必要的可能需用胰岛素治疗。 有些孕妇为了不用药,盲目控制饮食使血糖在正常范围,但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这是不可取的。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分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病例 陈XX 24岁住院号21 因停经34+4周,B超示胎儿偏大、羊水多,产检血糖高2天于2012-11-26入院 病史: B超:,,羊水指数 空腹血糖L,随机血糖L,入院诊断GDM 入院大轮廓血糖: ––(mmol/L) 普通胰岛素早12u中6u晚8u,10pm甘舒霖8u 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加量 胰岛素早18u中10u晚14u,10pm甘舒霖12u 空腹血糖,三餐后2h –,睡前(mmol/L) 住院11天血糖控制不满意,出院后外院内分泌科就诊, 预混甘舒霖18u--12u—14u,监测血糖基本正常 结局: 孕39+周,羊水过多于2012-12-31再次入院 B超:,,羊水指数., 随机血糖L

2013-1-1剖宫产新生儿体重,Apgar,s评分9分,羊水2500ml。总结: 患者未定期产检,GDM发现晚。产检发现羊水多、胎儿 大才做糖尿病检查; 控制血糖速度慢,使用胰岛素缺乏经验,所幸胎儿结局 尚好; 血糖高、发现晚的患者,不能按部就班先饮食控制,再 胰岛素,应直接予胰岛素控制血糖。 病例 李XX 31岁住院号:82 因停经40+1周,胎动消失1天于2011-11-12入院 孕期未正规产检 入院血压135/90mmHg 尿蛋白(+),随机血糖L B超:,,未见胎心搏动,羊水平段5cm×5cm 入院诊断:孕40+1周G2P1死胎妊娠 GDM 子痫前期(轻 度) 分娩过程中出现肩难产,行毁胎术,重,产时宫颈裂伤,出血约300ml 产程中血糖高,最高达L,急查尿酮体(--),用胰岛

素静脉滴注控制血糖平稳下降 出院大轮廓: ––(mmol/L) 普通胰岛素早12u中8u晚12u 建议内分泌科就诊 总结: GDM死胎的原因: 1.血糖高,易出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新生儿肥厚 性心脏病; 2.糖尿病孕妇细胞释放氧量减少,高血糖使胎盘供 氧量降低; 3.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致胎儿氧耗量增加。 病例三 邓XX女31岁住院号03停经23周多尿多饮多食3个月于2013年6月3日以GDM收入院 未次月经2012-12-25,孕早期少量阴道出血门诊安胎治疗,3个月前有多尿多饮自认为孕期正常生理未重视,2013年6月3日产检尿常规发现尿糖+++,门诊医生糖耐量—,结婚数年末孕(原因不详)父亲为糖尿病患者。 身高155cm体重60KG下肢浮肿++其他体检和专科辅检正常。治疗经过:修正诊断为孕23周糖尿病合并妊娠。 入院大轮廓(6月3日) mmol/L,饮食指导和运动治

2019年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文档

【标准与规范】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 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中国实践,中国证据,中国指南"的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此部适合我国糖尿病足现状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本指南有以下特点:(1)突出临床实用性;(2)充分纳入糖尿病足领域的中国证据;(3)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强调糖尿病足的预防胜于治疗;(4)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5)强调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诊断与治疗。另外,参照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级: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前言 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有鉴于此,199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足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以提高学术水平。除了组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召开全国糖尿病足病及相关疾病论坛外,还积极制定糖尿病足相关共识与诊疗手册,以帮助各级医师提高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组建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团队,同时积极探讨糖尿病足的诊疗新技术。近20年来,虽然我国糖尿病足的小截肢率没有变化,但大截肢率从12.1%降至2.14%,从而降低了糖尿病足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 纵观全球,自2005年以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关注足以预防截肢",国际上开始重视糖尿病足并发症,一系列足病相关的指南相继问世,如在2011年开始,英国国立卫生保健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糖尿病足问题住院管理指南与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糖足网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临

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7年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因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全国糖尿病足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高危足: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 1. 10g尼龙丝检查法 该方法是较为简便的感觉神经检测方法,要具备一根特制的尼龙丝(其弯曲45°能够产生10g的压力)。 2. 震动觉 该检查是对深部组织感觉的半定量检查。

3. 踝反射、痛觉、温度觉 这3种检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4. 神经传导速度(NCV) 过去被认为是DPN诊断的“金标准”,通常认为有两项或以上NCV减慢者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考虑存在DPN。 血管病变检查 1. 体检 通过触诊,扪及股、腘、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了解下肢血管病变;通过Buerger 试验了解下肢缺血情况。 2. 皮肤温度检查 红外线皮肤温度检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局部血供的方法,最好采用温度差判断肢体血供。 3. 踝肱指数(ABI) ABI反映的是肢体的血运状况,正常值为0.9~1.3,0. 71~0.8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 4.经皮氧分压(TcPO2) 正常人足背TcPO2>40mmHg;如<30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如TcP O2<20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合的可能。 5.血管影像检查 包括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适用于血管病变大范围筛查。CTA和MRA可以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筛检的方法是在怀孕二十四到二十八周之间,喝五十公克糖水,一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做一百公克耐糖测试。若经过医师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作营养咨询,提供正确的饮食方式,并做适量的运动。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予以注射胰岛素。如此可以预防巨婴症,让您能够顺利的生产。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6‰。国内发生率<1%。妊娠糖尿病分娩数占总分娩率0.64%。 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在胰岛素问世之前母体死亡率27%~30%,胎儿围产期死亡率>40%。胰岛素问世后尤其围产医学开展以来,围产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1、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GDM。 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建议) 孕期内宜作OGTT筛查糖尿病(C) GDM妇女产后6~12周重复OGTT以筛查糖尿病,并在以后定期随诊,筛查是否发生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E)8Z+k0PA*H R*m |#s-t 在孕妇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就应进行GDM的危险评估,孕妇有GDM高危因素的临床特征及明显肥胖,有过GDM病史或生产大于孕龄的新生儿、尿糖阳性、PCOS或糖尿病家族史,均应尽快测血糖,如果FPG≥126mg/dl(7.0 mmol/l)或任意血糖≥200mg/dl(11.1 mmol/l),需尽快于次日重复检查以确定诊断,除非病人已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如果第一次检查排除GDM需在孕24~28周间按下列两种方案之一进行复查。 一步法:做葡萄糖100gOGTT。 两步法:先做50g葡萄糖负荷后1h血糖筛查试验,血糖值超过者再做100gOGTT。两步法结果80%GDM血糖≥140mg/dl,90%GDM血糖≥130mg/dl。 100gOGTT诊断标准:空腹≥95mg/dl,1h≥180mg/dl,2h≥155mg/dl,3h≥140mg/dl。试验需过夜空腹8~14h,诊断也可用75gOGTT 2h结果,但此结果对发现危险婴儿或母亲不如100gOGTT 3h结果更可靠。 对低危者不需作血糖检查: ·年龄<25岁 ·妊娠前体重正常 ·为糖尿病患者率低的民族 ·1级亲属无糖尿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