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考点分类及训练)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 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 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C。 答案 C
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 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单位
①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 共同点 适应性
②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题组二 种群与物种的关系 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 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 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 都在进化
6.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 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 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年份
1870 1900 1930 1960 1990
S基因频率(%) 10 50 65 50 12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物进化的 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 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 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 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 答案 C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2.[2020·山东临沂蒙阴实验中学期末]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 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 量变化曲线如图7-22-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图7-22-4 A.在Ⅰ、Ⅲ时间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Ⅱ时间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在Ⅲ时间段,隐性个体比显性个体的适应能力更强 D.Ⅰ→Ⅲ时间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据题分析,萝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生物,将萝卜(AA)与甘蓝(BB)杂交,收获种 子并培育成F1(AB)植株(异源二倍体),该个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原理是在分裂前期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F1(AB)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不能进行自交产生 后代,A错误; 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的叶肉细胞不会使染色 体数目加倍,B错误; F1是萝卜和甘蓝杂交形成的,萝卜产生的配子(A)有9条染色体,甘蓝产生的配子(B) 有9条染色体,F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AB=18,C正确; 萝卜与甘蓝可杂交产生F1,但因F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说明二者仍存 在生殖隔离,D错误。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主要观点
贡献 评 价
不足
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② 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 多样性 的形成 ①对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个体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导与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

专题12 生物的进化考点三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高考试题1.(2021年天津理综,T4,6分,★★☆)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缘由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 20 2乙地区64 32 4丙地区84 1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转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此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的计算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问,意在考查考生从表中猎取信息的力量,以及对相关的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力量。
解析:由题目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转变,氨基酸的转变应当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20×1)÷(100×2)×100%=12%,B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2+32×1)÷(100×2)×100%=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2+15)÷(100×2)×100%=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答案:D2.(2021年江苏单科,T12,2分,★★☆)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像度)。
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进展的打算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受了约99 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点睛:本题以物种进化树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的学问,意在考查考生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的力量。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进化知识点生物退化是指一切生命形状发作、开展的演化进程。
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生物退化知识点,请考生及时学习。
名词:1、过度繁衍:任何一种生物的繁衍才干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发生少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衍。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活不适者被淘汰的进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集体,是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
集体间彼此交配,经过繁衍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集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集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局部。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散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结构和生理功用,而且在自然形状下能相互交配,并发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集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集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在交流的现象。
包括:a、天文隔离:由于平地、河流、沙漠等天文上的阻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西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集体不能自在交配或交配后不能发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衍;生活妥协;遗传变异;适者生活。
达尔文以为长颈鹿的退化缘由是:长颈鹿发生的后代超越环境接受才干(过度繁衍);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活妥协);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活上去,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活)。
2、现代生物退化实际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退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退化的原资料;自然选择改动基因频率;隔离招致物种构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动的缘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退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动的进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集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临时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衍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时积聚,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作了定向改动,招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退化。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 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人教版)生物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单元综合练单元练点变异与进化推荐完成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普通玉米为二倍体植物,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采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技术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单倍体玉米产生的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C.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玉米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D.该育种过程中常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获得单倍体植株2.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5区域最可能含DMD基因B.除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C.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而基因数目保持不变D.DMD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3.下图为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甲高度不育B.甲成为丙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C.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1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
理论上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第2年即可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D.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12套遗传信息4.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
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
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 A.番茄种子的基因突变频率提高B.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C.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数目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5.如果二倍体生物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染色体,则称之为“三体”。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0讲 生物的进化

第20讲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物种和生殖隔离①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②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物种相异性①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200万种以上的物种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物种统一性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2)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教材热考拾遗](必修2 P91图5-2改编)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________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________类。
(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相似的____________,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
答案:(1)脊椎哺乳(2)不同结构模式组织(3)统一性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2.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生殖隔离⎩⎪⎨⎪⎧不能交配⎩⎪⎨⎪⎧⎭⎪⎬⎪⎫季节隔离不亲和性受精前隔离能交配⎩⎪⎨⎪⎧⎭⎪⎬⎪⎫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受精后隔离[题组冲关]1.(2018·浙江11月选考)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
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A .其同祖先遗传B .环境变化C .长期人工选择D .生物变异答案:A2.(2020·舟山模拟)下列有关种群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能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 .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区分物种与种群的标志 D .物种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选C。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https://img.taocdn.com/s3/m/a0ad6ef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b.png)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步步高](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第26课生物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项目主要观点贡献评价自然选择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不足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
b、基因库: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所包含的所有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① 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 结果: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方向性变化。
(3)隔离和物种形成1① 物种:一组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
② 隔离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分离。
④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 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 成因:生物体的共同进化。
③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的主要基础是化石。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1)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3)突变=基因突变(×)(4)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6)隔离=生殖隔离(×)(7)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8)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2.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3.理清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二4.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1)逐渐变化——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规 律 方 法| 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 (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 ①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②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考情统计]
型频率的计算,培养归纳与概括、逻辑分析和计算
能力。
2018·全国卷Ⅰ(29);2016·全国卷 3.社会责任——通过由于人类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
Ⅱ(6)
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高度关注不正确
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
1
主 干 ·双 基 巩 固
‖基础梳理‖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 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考点二 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 A=2(A2AA+A+AaA+aaa)×100% a=2(AAA+a+A2aa+a aa)×100% (A、a 为基因,AA、Aa、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锁定高考二 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原生 出现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 基因频率改变,属于同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考点分类及训
练)
[目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基本观点的比较
(2)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5)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共同进化
a.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如下关系图)
b.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1.判断关于生物进化基本观点说法的正误
(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既能预测进化的方向又能预测变异的方向(×)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性状分离比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4)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5)基因突变会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并决定进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