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一、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加。

2.血糖升高

(1) 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另一型为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 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 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

作用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

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 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

解加强。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席汉综

(2) 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

糖血症的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 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 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

过多,而致血糖降低。

(5) 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型)等,这可能由于

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 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 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 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小时.

2.如果采血后不能迅速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则必须使用含氟化物或碘乙酸盐的抗凝管,抑制血细胞对葡萄糖的降解,稳定全血中的葡萄糖。若用抗凝血浆标本,推荐用草酸钾-氟化钠作抗凝剂。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

中铁二局二处医院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 血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 血糖测定: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血糖情况的主要指标 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原理: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 采集末梢血:滴血式和吸血式 优点:较生化仪测量更快(30秒内)用血量更少(5微升以下) 血糖仪的特点:方便、快速、安全。 只适合日常检测,不能作为准确诊断糖尿病的工具,应进行及时校准和常规质控。 血糖值: 正常人:空腹:3.9~6.1mmol 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尿病:空腹:≥7mmol/L 餐后2小时:≥11.1mmol/L 血糖危急值: 成人血糖低于3.9mmol/L 高于16.7mmol/L 择期手术者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 急诊手术者随机血糖应控制在13.9mmol/L以下。 如空腹血糖>10mmol/L、随机血糖>13.9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9%,应推迟非急诊手术。 眼科手术等一些精细手术对血糖要求更加严格,应控制在 5.8~

6.7mmol/L。 血糖异常: 1.生理性高血糖可见于摄入高糖饮食或注射葡萄糖后,或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时。 生理性低血糖饥饿或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过量。 2. 病理性高血糖 ⑴糖尿病: ⑵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髓质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胰岛α-细胞瘤等。 ⑶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刺激血糖中枢,出现高血糖。 ⑷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增高。 4. 病理性低血糖 ⑴胰岛素分泌过多:由胰岛β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瘤等引起。 ⑵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腺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⑶严重肝病患者:肝贮存糖原及糖异生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调节血糖。低血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 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

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过度。所致,为非,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估准备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 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 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实施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 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 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 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 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 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 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 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4、检测时患者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5、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

监测血糖操作流程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 (以xx悦准Ⅱ型为例) 目的: 及时反馈患者目前血糖水平,并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识别血糖波动;及时发现低血糖。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医务人员: 着装整洁、规范准备人 员病人: 评估病人的病情、采血部位皮肤、进食时间、末梢循环、 病人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标扣得准分分55345用物: 血糖仪(处于功能状态)、血糖试纸(在有效期内、试纸代码与 血糖仪机型匹配)、棉签、75%乙醇、一次性采血针、速干洗手液、医嘱 执行单、废料桶或弯盘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选择采血部位 洗手、戴口罩 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消毒范围为第一指节掌面及双侧面(以中指 和无名指常用)待干 取出血糖仪及血糖试纸,(手捏试纸中部,不要捏试纸两端)将试纸插 入血糖仪试纸插槽中,将试纸推到底(黑色面朝上)操作流程听到提示音后,血糖仪自动开机并显示代码,查看试纸瓶上的代码与血

糖仪显示代码是否一致。屏幕上闪烁血滴符号,提示采血 核对患者,将采血针头贴紧患者采血部位皮肤,在指侧腹快速穿刺 用无菌棉签弃掉第一滴血 用血糖试纸进血端口,轻触血液,血糖仪发出提示音表明采血量足够,开始测试。并用无菌棉签按压采血点 5秒屏幕显示血糖检测结果。倒计时过程中将血糖仪平放,请勿晃动 推动试纸弹出推杆,试纸弹出,血糖仪自动关机。将用过的试纸置入废料桶中 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洗手、记录 用物终末处理。报告操作完毕。 用物准备xx,血糖仪处于正常状态 方法正确,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查对制度 关爱病人,护患沟通有效,操作熟练,动作准确 1、请勿使用碘酒或含“碘”的消毒液消毒预采血部位,可用肥皂水和 温水洗净双手或用75%的酒精消毒。 2、选择手指两侧部分采血。 3、采 血时不要过度挤压创口,应从手指根部朝指尖方向挤血,不可掐指尖取血。 4、每次不要在相同部位采集血样。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HbA1c的临床意义1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着增高。 HbA1c的临床意义2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HbA1c的临床意义3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

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 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 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红色醌类化合物2H 2O 2H 2O 2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 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 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快速血糖监测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 准 扣分及原因 仪表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核对 2 双人查对医嘱 2 评估15 1. 评估患者:姓名、年龄、诊断、病情、意识状 态、合作程度及穿刺手指末梢循环及皮肤情况(有 无疤痕、炎症、硬节等) 2.了解患者进食、水情况,是否符合空腹或餐后2 小时血糖测定要求 3.指导或协助患者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双手 4. 评估患者周围环境 5.告知患者:对清醒患者,要告知血糖监测的、目 的、方法及配合,问二便。 5 5 1 1 3 操作前10 1.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置75%酒精、棉签、棉签、 血糖仪、同型号血糖试纸、采血针、执行单 3.检查血糖仪性能是否完好,仪器表面是否干净、 清洁,血糖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 2 5 3 操作中43 1.查对患者及检测项目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从患者手腕向指尖按摩2-3次促进指尖血液循 环 4.75%酒精消毒指尖,待干 5.从试纸瓶内取出试纸,并快速盖紧瓶盖。查看试 纸表面有无受潮或污染,禁用手触摸试纸两端 6.沿箭头方向将试纸插入到血糖仪试纸插口中,血 糖仪自动开机 7.确认血糖仪显示的密码和试纸筒标签上的密码 一致 8.显示屏上显示出线试纸和闪烁的血滴符号 9.再次核对患者及检测项目 10.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的指间关节,用采血针 在指尖任一侧刺破皮肤采血(避开指腹神经末梢 丰富部位,减轻疼痛) 11.弃去第一滴血液,用第二滴血液进行测试 12.将血滴接触试纸黄色窗口的前沿位置,血液自 动吸入黄色窗内,直至填满整个黄色窗口。看到 有图标闪烁是,代表试纸已经有足够的血样,如 2 1 2 2 2 2 2 2 2 5 2 10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doc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

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五、实验结果: 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 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篇二: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 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 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 止血学,2011,17(4):186-187. [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 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 [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16):1025. [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 技杂志,2011,18(7):712-713.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 [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5):527. [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5):720-721. (收稿日期:2012-11-11) 163 ··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篇一:血压测量的实验报告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性别:班级: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篇二:人体生理学 ABO 血型与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 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两种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分别

实验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体外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葡萄糖含量。 【临床意义】 葡萄糖的准确测定对于诊断高血糖症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在查找这些病症的起因时,还将各种耐量试验和抑制试验与葡萄糖测定一同进行。葡萄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葡萄糖摄入过量、柯兴氏综合症、脑血管意外。葡萄糖含量减少见于:胰岛瘤、胰岛素过量、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原理】 样本中的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还原性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偶联缩合成可被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醌类化合物。 【器材】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移液器(枪),枪头,试管 【药品】 葡萄糖测定试剂盒,试剂盒主要成分与浓度: 【样本】 新鲜无溶血血清。

【步骤】 将10ml R1与90ml R2混合均匀,即为工作液。 分别混合均匀,37℃水浴10~15分钟(避免太阳光直射),用波长505nm、比色杯光径1.0cm,用空白管调“零”点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值。 【计算】 【参考值】 血清/血浆:3.89—6.11 mmol/L (70—110 mg/dl)。 此范围仅供参考,各实验室须建立本室的参考值范围。 【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主编:叶应妩,王敏三,1997,P616. 2.Trinder P. Ann Clin Biochem,1969,6: 24-27. 血糖测定实验所需器材: 1.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杯光径1.0cm), 2.恒温水浴箱(能调温度的,37℃), 3.移液器(枪)(规格1.0ml 6个,20μl 6个),枪头各100个 4.试管50支,6个试管架 5.烧杯100ml一个,50ml(或25ml)6个 6.记号笔6支 7.蒸馏水1瓶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把血糖监测简单地理解为定期查空腹血糖,这是非常片面的。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但在动态血糖仪(CGMS)临床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若干时点进行血糖检测,来反映患者一天当中血糖变化的全貌。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1.空腹血糖 1.1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1.2 检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了解基础状态(即非进餐状态)下的清晨血糖水平,用以评估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此外,空腹血糖还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另外,空腹血糖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1.3 空腹血糖升高有三种常见情况: ①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②黎明现象:与凌晨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后者可加重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导致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的特点是:患者凌晨4点到8点之间血糖突然明显升高,而之前未曾发生低血糖; ③苏木杰反应:是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以后引起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而空腹血糖较高。 1.4 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偏高者主要见于"黎明现象"比较明显的糖尿病人;偏低者一般认为与空腹时间过久、肝糖元储备不足有关。 2.餐后2小时血糖 2.1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尿病人,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跟平时一样进餐、用药。 2.2 "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 ①可以反映患者进食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 ②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③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④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 /L ~6.1mmol /L 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 红色醌类化合物 2H 2O 2H 2O 2 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 酚溶液 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0g/L的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用棕色瓶贮存。 4. 酶酚混合试剂 取上述酶试剂与酚溶液等量混合,4℃可以存放一个月。 5. 12mmol/L苯甲酸溶液 溶解苯甲酸1.4g于蒸馏水约800ml中,加温助溶,冷却后加蒸馏水至1L。 6.葡萄糖标准贮存液(100mmol/L) 称取已干燥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802g,溶于12mmol/L苯甲酸溶液约70ml中,并移入100ml容量瓶内,再以12mmol/L苯甲酸溶液加至100ml。 7.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mmol/L) 吸取葡萄糖标准贮存液5.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加12mmol/L 苯甲酸溶液至刻度。 【操作】 取3 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 加。 2.血糖升高 (1)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 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另一型为n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40 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 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

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

“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3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解加 强。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席汉综 (2)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 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过多,而 致血糖降低。 (5)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 型)等,这可能由 于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 小时.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估准备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 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 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 2 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实施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 (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健康宣教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 ,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 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 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 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 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 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 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4、检测时患者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5、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 6、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对血糖仪校准: (1)第一次使用新血糖仪。 (2)更换新一瓶试纸条时。 (3)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即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中糖基化部分,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人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在7%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亲和色谱测定手段已获公认,正常参考值为5.89±0.9%(4.99%~6.79%)。 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2)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3)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6.79%。如果>11.5%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4)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6)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国外目前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法的“金指标”。研究表明[5],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与WHO 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密切相关,可以不必考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仅根据检测结果即可作出治疗决定。HbAlc 大于7% 时,不管OGTT 的诊断是糖耐量减退还是糖尿病,均需要药物治疗;HbAlc 小于7% 时,一般可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 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血糖严格控制的患者(HbAlc < 8%)可使视网膜病变下降76%,肾脏病变下降56%,神经系统病变下降60%,心血管病变下降41%,HbAlc 每下降1% 可使微血管并发症下降35%。如果糖化血红蛋白> 9%,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12719

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 【目的】 快速,方便地监测血糖, 为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评估】 1、病人的双手手指皮肤的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 况。 2、病人的合作程度。 3、血糖试纸的有效期, 没有裂缝和折痕。 4、血糖试纸的插口处是否干燥。 【准备】 1、护士: 洗手、戴口罩,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2、病人: 洗手。 3、环境: 整洁、安静。 4、用物: 血糖监测仪、匹配的血糖试纸、穿刺针、 75%酒精、棉签 【操作流程】 1、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2、准备好采血针头。 3、打开血糖仪, 屏幕上即显示出一个号码, 调试该号码与将要使用的试纸瓶上的号码完全一致。 4、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5、采血: 1)消毒手指, 将消毒液完全蒸发;

2)将采血针放在手指欲采血部位(采血针在手指上压 的愈重, 则采血针将刺得愈深), 按下采血针; 3)轻轻挤压手指,将试纸测试孔靠近血液,血应充满 测试孔,不要涂抹、移动试纸, 等待屏幕上显示 血糖的测量值 4)无菌干棉签按压采血点,不出血为宜 6、弃去血糖试纸, 关闭血糖仪 7、安置病人舒适卧位 8、终末处理:治疗车、治疗盘用含500mg/L有效氯的干湿两用纸擦拭,一次性医疗垃圾弃入黄色垃圾袋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当仪器出现 NOT ENOUGH BLOOD RETEST, 表示血量太少或未能在正确位置。此时需要用一片新的试纸重新测试。 2、要接触测试孔,瓶装试纸应盖紧盖。 3、每天检测血糖仪一次 4、尽量选择左手无名指指腹两侧采血 【沟通要点】 1、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此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2、操作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与病人沟通, 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3、操作后:告知病人血糖值,如有不适及时告诉护理人 员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题目: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至学年第学期

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班,学号) 摘要 运用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设计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案并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掌握 223Na S O 及2 I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巩固氧化还原滴定的操作技能。学会间接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的方法和原理,进一步掌握返滴定法技能。其中,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IO-定量地氧化为羧基。故可将一定量过量的2I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使醛基完全转化为羧基。再将其酸化,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2I 。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根据所加2I 标准溶液的量及滴定所耗223Na S O 标准溶液的量结合反应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便可计算葡萄糖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液样品(5%)2I (0.05mol/L)标液 223Na S O (0.1mol/L) 标液 间接碘量法 返滴定法 1 引言 目前已知测定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间接碘量法:移取一份稀释10倍后的葡萄糖溶液25.00mL ,再加入25.00mL 2I 标准溶液。一边摇动,一边缓慢加入1mol/LNaOH 溶液,直至溶液呈浅黄色。将碘量瓶加塞 放置10~15min 后,用少量水冲洗瓶盖及碘量瓶内壁,然后加入2mL 、6mol/LHCl 使溶液成酸性,立即用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3mL 、5g/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蓝色恰好消失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1] 。根据滴定消耗223Na S O 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样中葡萄糖的含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较高。 第二种方案:旋光法:由于葡萄糖分子结构中的五个碳都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可采用旋光法测定含量。操作方法:取出旋光计的测定管,先用蒸馏水为空白对仪器进行校正。用供试液(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数次,缓缓注入供试液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置于旋光计内,读取旋光度,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在一定温度下,根据[2]计算试样中葡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