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说。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这样,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狞可怖, ; 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说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 ) ②辄默记辄() ③儿痴这样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由 ?( )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进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认为知也。

1.解说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认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谈谈你对北人“强不知认为知”的见解。

(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说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前两句的是( ) ,最后一句是( )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持:拿、带。

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 (2)置之其坐__________(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4)吾忘持度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沟渠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___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人几为鱼(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3)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⑧,冕亦笑。

(注释)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同“披”。

⑧讪笑: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今乃掉尾而斗乃:_____________处士笑而然之然之:_____________[2]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

(1)而日中时远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③市,而忘操④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⑤归取之。

及⑥反,市罢,遂⑦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⑧信度,无⑨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

②坐:同“座”,座位。

③之:到……去。

④操:拿,携带。

⑤反:同“返”,返回。

⑥及:到,等到。

⑦遂:终于。

⑧宁:宁可。

⑨无:不。

[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

(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1]从上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关的单音词。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反义词:________)(2)豹视之,顾谓三老(近义词:________)[2]填空。

“豹视之”的“之”指___________,“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一句中的“之”指___________。

西门豹巧妙地处死巫婆,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3.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面加点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标准,限度②衡量③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先自度其足_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点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说“之”的词性和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5.度(du):量好的尺码。

6.反:通“返”。

返回。

7.自信:相信自己。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5.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三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②为是其智弗若与?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四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②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答:(三)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四)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
• • • •
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a]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罢[结束],遂[终
• • • •
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
• •
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仁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好的尺码
6、 到,等到7、 到;到……去8、 结束,解散9、 终于10、 它,代鞋;用
二、翻译句子
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
三、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道理。
《人买屐》测试题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屐,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EJ:“宁信度,无自信也。”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 )
(2)而忘操之

( )
(3)反归取之

( )
(4)先自度其

足(
)
(5)吾忘持度(

)
(6)及反
答: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答案:
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人买履》练习题
《人买履》练习题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⑴履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案:
1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5)鞋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人买履》
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 6]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至
仁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
•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3)而忘操之()
• • •
(4)反归取之()(5)何不试之以足()
• •
4、《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
(7)至之市(
• •
)(
) (8)
市罢(

)
(9)遂不得屐

(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之以
足()()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
答:
答案
—、解词
1、同“座”,座位2、 拿,带3、 同“返”,返回4、 量5、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