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韩宗文

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韩宗文

而少。
胰腺囊肿相鉴别:胰腺囊肿表现为囊壁薄而均无强化、无壁结节、
无分隔。
37
37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浆液性与粘液性鉴别诊断
浆液性
来源
性质
分房
钙化
最大囊直径
囊壁
腺泡中心细胞
多良性,少恶变
单或多囊
放射状,量多

2cm
光滑,厚薄均匀
粘液性
胰管上皮
可恶变
单或大囊
斑点状,量少
>2cm
壁厚薄均匀或不均匀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目前认为除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余均需手术切除并随访,
但各类型之间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
第五页,共五十一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属低度恶性或恶性倾向。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易并发出血及坏死。
6
第六页,共五十一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

1、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
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
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40
40
第四十页,共五十一页。
病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胰腺囊性肿瘤: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
囊肿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上常见及所指的主要包括:
浆液性囊性肿瘤(SCN)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根据来源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两类:1、胰腺原发性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多种黏液性囊肿性病变(黏液性非肿瘤性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淋巴上皮肿瘤。

2、实性肿瘤囊变,包括胰腺癌囊变、胰腺假乳头状肿瘤、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病变。

多见于胰腺炎及外伤后。

一般为单房性囊性病变,T1WI信号不定,T2WI高信号,增强囊壁可强化,囊壁肉芽组织有新生血管。

常伴胰腺炎MR表现。

需与胰腺囊性瘤鉴别:胰腺假性囊肿内无血管,囊肿内部无强化,且短期随访可有大小的变化。

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又称姥姥瘤临床病理:老年女性多见,胰腺头体尾均可发生,分为浆液性微囊型腺瘤和浆液性少囊型多发。

病理,微囊型多见,由多发的小囊构成,直径小于1cm,小囊的数目多超过6个,囊壁薄,切面呈蜂窝状改变。

另外极少部分由少数(<6个)较大的囊构成,称寡囊型,此型少见。

MR表现:胰腺内与胰管不通的成串的小囊性变,边界清楚,有分叶,壁薄,囊壁厚度小于2mm。

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蜂窝状高信号,为其特征表现。

囊腔之间为纤细的分隔,动态增强分隔呈轻中度强化,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少数为寡囊型,诊断较困难。

胰腺单发分叶状肿物,有一堆小囊(水泡)构成的蜂窝状结构。

典型特征T2WI蜂窝状高信号。

讨论:浆液性囊腺瘤极少发生恶变,是良性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

鉴别诊断:1、粘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癌:微囊型易区别,寡囊型不宜区别。

粘液性囊性瘤以年轻女性多见,壁厚,可伴钙化。

当分隔不规则增厚、壁结节及实性成分增多是提示恶性。

2、假性囊肿:为单房的囊性水样信号,囊壁薄,无强化,可伴慢性胰腺炎的改变。

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又称妈妈瘤临床病理:中青年女性多见,平均40岁,多位于胰腺体尾,头部少见。

病理,起源于胰腺导管高柱状上皮细胞,有卵巢基质,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2-5%,胰腺囊性病变的10%,分良性、交界性、恶性。

ipmn病理诊断标准

ipmn病理诊断标准

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体检查:IPMN 通常表现为胰腺导管内的囊性肿物,囊壁较薄,有时可见乳头状突起。

2. 显微镜检查:在显微镜下,IPMN 的主要特征是导管内出现乳头状增生,并分泌黏液。

这些乳头状结构通常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上皮细胞。

3.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MUC1、MUC2、CK7、CK20 等。

4. 分级标准: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IPMN 可以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分级标准主要依据乳头结构的形态、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有无浸润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IPMN 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病理诊断是IPMN 诊断的金标准,但有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鉴别诊断及治疗

胰腺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鉴别诊断及治疗

胰腺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鉴别诊断及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呈日益提高的趋势[1] 。

在胰腺囊肿中,胰腺囊性肿瘤仅占10%-15%,但却有较为复杂的种类,并且呈不同程度分化,包括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做好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3 年 1 月至2011 年 1 月收治的囊性肿瘤患者14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 例,男8 例,女6 例,年龄19-71 岁,平均50.2 岁。

病程 1 个月-21 年。

上腹部扪及肿物 3 例,上腹饱胀或隐痛不适10 例,无体征、症状时被发现1 例。

合并肝、肾囊肿3 例,即往有腹部外伤史 2 例。

5 例肿瘤位于胰头部, 2 例为全胰,7 例位于胰体尾部。

1.2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B 超检查,均有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显示,为单囊或多囊,包膜完整,囊内多数有分隔。

12 例为CT检查,均有胰腺囊性肿块显示,边界较为清楚,有分隔在囊肿内,囊壁厚薄不均,呈多房性7 例,囊壁有钙化 4 例。

5 例血糖升高,9例血清癌胚原(CEA)检查均正常,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呈正常表现。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14 例囊性肿瘤患者中,多发囊性5 例,单发囊性9例。

瘤体直径最大10cm最小3cm, 4例为浆液性囊腺瘤,8例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 2 例粘液性囊腺癌。

2 结果本组14 例患者中,在术前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的为8 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6 例,临床误诊率为42.9%。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良性肿瘤中行胰体尾和脾切除4例,胰头部囊性肿瘤切除3 例,囊性肿瘤局部切除术5 例。

胰腺粘液性囊性癌患者2 例,行脾切除和胰体尾切除术。

3 讨论临床上胰腺囊性肿瘤较少见,囊腺瘤与囊腺癌之比为 1.5:1 。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报告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报告

胰 腺癌
胰 尾 囊 性 癌
(三) 胰腺囊肿
病理与临床 病理特点: 真性囊肿为先天性,其囊壁有上皮细胞覆盖 假性囊肿囊壁无上皮细胞,仅由纤维膜构成 囊肿主要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手术、外伤等 系胰腺炎的炎性积液未能吸收,被包裹而成 囊肿可位于胰腺内或胰腺外,可单发或多发 以胰周、小网膜囊、左前肾旁间隙最为常见 胰腺外囊肿尚可上达纵隔内,下至腹股沟区 可见于肝脾内、胃肠道壁内、腰大肌和髂肌
上皮完整, 管内无堵塞且很少钙化
临床特点: ①上中腹部疼痛,饮酒和饱餐可诱发或加
重 ②体重减轻,长期消化不良、腹泻
CT表现 胰腺体积正常、缩小或增大 钙化,约27%-65%,形态多样,沿胰腺管分布 胰管扩张,呈串珠样改变,且扩张程度比胰腺
癌轻,扩张的胰管内也可见结石 上述后两者显示对慢性胰腺炎诊断具有特征性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蜂 窝 组 织 炎
性 坏 死 性 胰 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小网膜囊脓肿,产气菌感染
胆源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病理与临床 病理特点: 可分酒精性和梗阻性两大类,均为胰腺纤维化,
体积缩小,小叶结构丧失;晚期胰腺萎缩, 酒精性:小导管和主导管均扩张,内有蛋白类物
质或栓子,见胰管结石和胰体钙化 梗阻性:主导管常见有中度扩张, 小导管正常,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钙化多见,可有胰头局限性增大, 但密度均匀,形态规则,无恶性侵犯的表现,有 反复发作的病史,血尿淀粉酶高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内分泌症状有特征,发病早, 瘤体小,增强时明显强化
起源于间质的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囊状淋巴 瘤等,一般较胰腺导管上皮癌体积大
胰腺转移瘤:尸检率3%,以黑色素瘤、乳腺癌及 肺癌多见,需结合临床病史

胰腺囊性肿瘤诊疗指南

胰腺囊性肿瘤诊疗指南

胰腺囊性肿瘤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

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由于其治疗原则与其他胰腺囊肿性疾病不同,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有特殊意义。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可有上腹部疼痛及压迫症状。

可触及腹部肿块。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部分囊腺癌病人可有CEA、CA19-9等升高。

2)影像学检查
(1)B超:可以定位,确定其实性或囊性。

(2)CT:可以显示囊肿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3)ERCP或MRCP:用于了解囊肿与胆道、主胰管的关系。

3.鉴别诊断须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相鉴别。

三、分型
1. 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囊性肿瘤SPT、SCN、MCN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胰腺囊性肿瘤SPT、SCN、MCN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病理报告
(腹膜后)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胰
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物大小 18.5*19.7*12cm,伴坏死,囊性变, 肿瘤组织未侵及脾,胰腺切缘未见肿瘤 组织。
CASE 3 Y0557319
F/16 查体发现上腹部占位10余天
T2
DWI
PRE LAVA
增强扫描
延迟
MR诊断意见
瘤,一般都有较显著强化。而SPT80%以 上发生在25~30岁女性,有纤维包膜, 边界清楚,强化程度较非功能性胰岛细 胞瘤稍低且呈渐进性。 囊腺瘤:多房性肿块,壁及分隔可钙化 且强化明显。
胰腺癌:乏血供肿瘤,且恶性程度高,
浸润性强,病灶边缘模糊,常侵犯周围 结构。 IPMN:主胰管或分胰管扩张。
MCNS是有分泌黏液的柱状上皮组成,有致密卵 巢样基质,是MCN的病理特征。可有厚的纤维 壁并伴有乳头状突起。
CASE Y0489348
F/46 体检发现胰腺囊性占位5年。
T2
DWI
同反相位
PRE LAVA
增强扫描
MRI诊断报告
胰尾部囊性病变,考虑:良性,以囊腺
瘤或假性囊肿可能性大,不能完全除外 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建议:实验 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定期复查。
【临床及病理】
男:女=1:6~1:9
年龄范围:30-50岁
1/3的病人没有症状,常见症状是腹痛和可触
及腹部包块。黄疸、消瘦、胰腺炎少见(小于 10%) 大小范围:2~25cm,平均大小10cm 可位于胰腺任一节段,胰体尾部稍多 多发囊肿(>6个),多数<2cm(微囊型腺 瘤) 多个薄壁间隔 如果很小,且无症状考虑观察

左侧腹腔内巨大肿物伴坏死、囊变及出血,考虑胰腺 体尾部来源,以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可能性大, 建议:肝胆外科会诊和临床治疗后复查。

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
P e i t v f c o s o a i n n y r d c i e a t r f r m l g a c i i t a u t l a i a y m c n u n n r d c a p p l r - u i o s l
t o r f tep n ra [ . r u g u u so h a c e sJ B s r , m 】 J
度 的粘液 或 多发 的乳头状 结 节;单 大囊 型 S N中更 为常 见 。病 灶 中心 C
房者 为杵 状指样 ,多房 者含 多种形 出现 星 芒状 钙 化 则 提 示 S N,而 C
s se o u dn a ae e tJ. y t m f r g i ig m n g m n []
中国C 和 M I T R 杂志
2 1年0 H 第1卷 第2 总g4 期 02 4 0 期 3
分 为 [ ① 主 胰 管 型 ,恶 变 率 高 ;
囊 型 、 单 房 型 、 多 房 型 r n , Y d , e . a s m t ia oS aa K t a . a in n e O Sc s i e p a m 1M 1 ga t S rU y t cn o l s o h a c e s r p r f a a e f t e p n r a : e o t o c s
胰管 直 径> m 7 m或 胰 管 内壁 实 性 结 有 时很 难与 M N鉴别 ,肿瘤 是否 与 C 节> 0 m 1m ,分 支胰 管肿 瘤 直径 达到 胰 管 相 通 是 鉴 别 要 点 。 多房 型 可 3m 均 提示 恶性;多变量 分析 显示 见 于 M N I M 0m C 、 P N等 ,仔 细 分 析其 囊壁 结节 、黄疸 、主 胰管 型或 混合 形 态学差 异和胰 管扩 张类型 具有鉴 型均 与 浸润 性 癌 密切 相 关 [ 。 别 意 义 _ 。伴 有 实性 成 分 型包 括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囊型 寡囊型 实性型
胰体尾部多见 胰体尾部多见 与胰管无交通 多发小囊围绕中心 纤维瘢痕 CT表现为“蜂窝样” 改变,囊泡直径多 <2cm,纤维分隔明 显强化
大囊型 单囊型
胰体尾部 大囊或单囊,较 SCN囊泡少、体积 大 囊壁有张力,内有 线样纤维分隔,薄 厚不均 恶性征象:实性附 壁结节,肿瘤直径 >5cm,外周蛋壳 样钙化
化高度提示浆液性囊腺瘤。
24
CT扫描示:胰头肿瘤呈多个小囊聚集成“蜂窝”样,边缘光整,中央见小 片状钙化。
女性,56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67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可为大单囊 也可为几个大囊组成。
肿瘤的大小与恶性程度相关,直径>8cm则考虑恶性
图1������ 动脉期胰头部巨大囊实性占位, 胰管轻度扩张(短↑) ; 图2������ 动脉期胰头部巨大囊实性占位, 内可见斑片样钙化灶(长↑) , 胰 管轻度扩张(三角形) ; 图3������ 动脉期胰体尾部以囊性病变为主的巨大囊实性占位, 内可见小 片状高密度出血灶(三角形), 病变包膜完整, 强化明显(长↑) ; 图4 CT 平扫胰腺体尾部巨大囊实性占位, 内见散在斑点样钙化灶(长 ↑) 。
可能大。

胰腺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
典型者表现为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囊壁薄厚不均 伴强化(常<1cm),囊壁分隔菲薄呈线状,可伴钙化。 恶性者多有不规则厚壁及突入腔内的壁结节。
29
交界性黏液性囊性肿瘤
女性,45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瘤
女性
CT平扫
53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癌
女性
CT增强
53岁
胰尾部黏液性囊腺癌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呈粗细不均的扩张,胰腺实质内粗大
钙化及主胰管内结石;而IPMT的胰管扩张较为均匀规则。
慢性胰腺炎
小结

浆液性囊腺瘤呈“蜂窝样”改变,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黏液性囊性肿瘤:大单囊或几个大囊,有明显的附壁结节或囊壁增厚、 直径>5cm时提示为恶性可能


CT 平扫( A) 显示位于胰腺头颈部的囊实性占位(↑) 向胰腺轮廓外突出, 3.5 cm * 2.5 cm 大小, 以实性成分为主; 动脉期( B) 和门静脉期( C) 显示病变(↑) 与胰腺分界清晰, 囊性成分位 于周边或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中, 实性成分在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门静 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 呈渐进性强化模式。
⑥MRI 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胰腺区软组织 肿物,内部信号不均匀;T1WI 呈略低信号, T2WI 呈高信号;T2WI 加脂肪抑制后,肿 物仍为高信号区;增强后动脉期肿物周边可 见高信号强化区,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可见 不均匀的造影剂填充。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图7 T1W I像示肿块 呈不均匀等低信号, 边界清晰。������ 图8 T2W I脂肪抑制 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 较高信号, 伴见更高 信号不规则囊性病 变。������ 图9 T1W I增强动脉 期肿瘤实性部分轻度 增强。������ 图10 T1W I增强门静 脉期, 实性部分明显 增强, 囊性部分不增 强。
Company Logo
图1 CT 平扫胰头部 巨大囊实性肿瘤, 边界清晰,包膜完 整 图2 动脉期肿瘤实 性部分及包膜轻度 强化,包膜内见弧 形钙化 图3 静脉期肿瘤实 性部分及包膜延迟 强化 图4 MRI T2WI 显示 瘤内分隔,不同囊 腔内信号明显不同, 包膜及分隔呈低信 号
Company Logo
主胰管型(属癌前 病变) 分支胰管型
分支胰管型多发生 于胰头钩突 主胰管型:胰管弥 漫性扩张伴囊肿形 成;恶性征象:胰 管扩张>1cm,附壁 肿瘤结节 分支胰管型: 胰腺钩突部多见, 与主胰管相通,胰 管扩张 囊性成分为主:实 性成分表现为“浮 云”征或呈附壁结 节,或为囊实性成 分相间分布。囊性 成分为主者,囊性 成分位于包膜下。 肿瘤有明显包膜, 包膜光整,强化明 显
浆液性囊腺瘤(SCN)
浆液性囊腺瘤常发生在胰体尾部的偏良性肿瘤,中老年女 性多见。 一般将SCN 进一步分型为微囊型,寡囊型,混合型及实 性型,以微囊型最为常见且最有特征性。
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2cm)而多,呈”
蜂窝样”改变,特征性的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
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
头状生长,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脂肪泻,易被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IPMN分型 1、主胰管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主胰管扩张,扩张 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
临床表现

相当一部分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表现为腹 痛及腹部包块。IPMN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胰腺炎症状。
3
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 液性肿瘤
老年男性多见 占胰腺囊性肿瘤的 24%
实性假乳头状肿 瘤
多见于年轻女性病 人 恶变率较低
老年女性多见 恶变率<3%
多见于中年女性; 属癌前病变
膜下。

3、有明显完整光滑的包膜,且强化明显
8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光整、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
病例二 女性,32岁
胰腺实型假乳头状瘤
增强后可见实性成分呈“浮云”征
病例三
女性,35岁 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图1 MSCT平扫于胰尾部见一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囊实比例相仿,实质部分呈片状与囊 性部分相间分布,于前壁见一附壁结节突入囊腔(↑) 图2 MSCT增强动脉期图像,肿瘤实 质部分呈轻度强化(↑),实性和囊性结构分界清晰,左肾上极受压 图3 MSCT增强门静脉 期图像,肿瘤实质结构明显强化(↑),囊性结构无强化 图4 MSCT平扫图像,胰尾部见囊 实性肿块,边缘见微细点状钙化,中央见斑块样钙化 图5 MSCT平扫见胰尾部病变囊壁 内环形钙化,肿瘤内絮状的实性结构中亦有点状钙化 图6 MSCT增强动脉期图像,胰头 见一类圆形囊实成分相仿的肿物,边缘清楚,实性结构中度强化,囊性区未强化,囊实 结构分界清楚,十二指肠降段明显受压。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 现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
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上常见及所指的主要 包括: 浆液性囊性肿瘤(SCN)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非黏液性,良性或低 度恶性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
黏囊腺瘤:通常囊小而多,而黏液性囊性肿 瘤通常囊大(>2cm)而少。 胰腺囊肿相鉴别:胰腺囊肿表现为囊壁薄而均无 强化、无壁结节、无分隔。
34
57 岁 女性
黏液性囊腺瘤
女性,54岁
黏液性囊腺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内的胰
Company Logo
A为平扫,巨大 肿块囊实性混杂 密度,壁见小钙 化。 B为动脉期扫描, 肿瘤内实质成分 轻度强化,其强 化程度低于正常 胰腺。 C为门静脉期, 肿瘤实质持续强 化,范围扩大, 囊性部分未见强 化。 D为延迟期,肿 瘤实质强化范围 扩大,囊性部分 未见强化。
Company Logo
实性假乳头状瘤:“浮云”征或囊实性相间,或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 分支胰管型表现为胰头葡萄串样肿瘤,与扩张的胰管相通。

主胰管扩张>1cm, 壁结节>1cm提示为恶性。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38
病例一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目前认为除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余均需手术切除
并随访,但各类型之间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有一定
倾向性的影像学诊断也是有必要的。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属低度恶性或恶性倾向。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易并发出血及坏死。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 1、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 2、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表现为 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扩张明显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肿瘤囊性成分凸向十二指肠内,引起十二指肠乳头肿大
部分胰腺组织的曲 面重建图像
良恶性判断: 主胰管型倾向于恶性的可能性更大; 当肿瘤内出现>10mm的壁结节,主胰管扩张>10mm, 壁内钙化及糖尿病症状则提示为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