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蛋白、尿血、水肿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需要通过辨证施治来调理患者的体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分享一些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辨证施治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脉象和舌象进行仔细观察,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
根据患者的舌质、舌苔、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性质和所属证候类型。
在慢性肾炎的辨证中,常见的证候类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不和等。
对于不同的证候类型,辨证施治的方案也各有不同。
比如对于肾阴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选用养阴清热、滋补肾阴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肾阳虚型患者,可以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舒肝利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存藏。
慢性肾炎患者常常伴有肝肾不和的证候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舒肝利水的方法。
舒肝利水可以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舒肝利水的中药有茵陈、泽泻、苦参等。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加速疏泄水湿,恢复患者的体内平衡。
三、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往往伴有脾胃虚弱的体质。
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常用的中药有养胃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气海、太溪等。
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善尿蛋白、尿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方辨证论治慢性肾炎五法

肝气郁结 , 《 匮要略》 “ 肝之 病 , 肝传脾 , 故 金 云 见 知 当先 实 脾 。 ” 张 师 常 运 用逍 遥 散 合 归 脾 汤 加 减 治 疗 神 经 衰 弱 。 方 中柴 胡 疏 肝解郁 、 理气机 ; 归、 调 当 白芍柔 肝 、 血 , 神 ; 养 安 白术 、 草 健脾 甘 益 气 、 土 荣 木 ; 苓 健 脾 祛 湿 化 痰 ; 于 长 期 精 神 紧 张 致 脑 血 培 茯 由 管 处 于 痉 挛 缺 氧 状 态 , 方 中 用 丹 参 活 血 养 血 安 神 , 善 脑 部 故 改 组 织 的微 循环 , 高 耐 缺 氧 能 力 L ; 参 、 芪 补 脾 益 气 ; 枣 提 2 人 黄 酸 仁 养 心安 神 ; 欢 皮 解 郁 安 神 ; 菖 蒲 开 窍 安 神 ; 首 乌 补 肝 合 石 何 肾 、 精 血 、 心 安 神 ; 味 子 宁 心 安 神 ; 志 交 通 心 肾 定 志 安 益 养 五 远 神 , 药 合 用 共 达 疏 肝 解 郁 、 脾 养 血 安 神 之 功 效 。 现 代 药 理 诸 健 研究认为茯苓 、 白芍 能 镇 静 、 节 免 疫 功 能 ; 归 、 首 乌 能 促 调 当 何 进 造 血 功 能 , 强 免疫 功 能 , 衰 老 ; 增 抗 人参 、 芪 促 进 免 疫 功 能 , 黄 延缓衰老 , 善微循环, 善记忆等 ; 改 改 酸枣 仁 、 味子 镇 静 安 神 , 五 抗 焦 虑及 抑 郁 , 节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 菖 蒲 镇 静 、 眠 、 调 石 催 增 智 L 。 临床 运 用 还 需 随 证 加 减 , 能 收 到 良效 。 2 J 方 4 理气化痰 。 清胆 和 胃 由心 胆 气 虚 以及 胃中 不 和等 因 素 导 致 脏 腑 阴 阳失 调 , 血 气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慢性疾病,常表现为尿蛋白和高血压。
患者在长期患病后,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贫血、水钠潴留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为肾脏气血不足,肾阳虚弱的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需要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分享一些关于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1. 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其脉象、舌象、面色等各种病理体征,从而确定病人的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白等。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证属肾阳虚、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这有助于我们后续的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
2. 施治针对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类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肾阳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温补肾阳的中药,如桂附地黄汤;对于肾阴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知柏地黄汤;而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则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四物汤,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
二、体会1. 个体化治疗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位慢性肾炎患者的证候表现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纯阳虚表现,有的是阴阳两虚,有的是气血不足等。
治疗慢性肾炎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
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体现。
2. 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通过针对患者个体的辨证施治,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有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尿蛋白逐渐减少,肾功能得到改善;有的患者在治疗后,体质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这些都表明,辨证施治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3. 配合中西医疗法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疗法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相协调的。
比如高血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又可以改善其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慢性肾炎中医治法

5.清热解毒法
连翘败毒膏 处方来源: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 1998年 组成:大黄40g,连翘40g,金银花40g,紫 花地丁30g,蒲公英30g,栀子30g,白芷30g, 黄芩30g,赤芍30g,浙贝母30g,玄参30g, 桔梗30g,关木通30g,防风30g,白藓皮30g, 甘草30g,天花粉20g,蝉蜕20g
1.扶正培本法
1.4 滋阴补肾法: 慢性肾炎久用温补或应用激素,皆可耗伤肾 阴,当用滋养肾阴之法。若阴虚内热,见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用六味地黄丸,知柏 地黄丸。若热伤血络,出现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者, 加小蓟,血余炭,生侧柏,茅根。如阴虚阳亢,见眩 晕耳鸣,目涩肢颤,血压升高,宜滋阴平肝,用杞菊 地黄丸,镇肝熄风汤,如是肾阴不足,兼挟水湿,水 肿而舌光无苔,可用猪苓汤,心水散 。
1.扶正培本法
1.7 阴阳双补法: 脾肾阳虚,日久伤阴,而成阴阳两虚之证, 因其是阳损及阴,故临床以阳虚证为主,证见口 干喜饮、舌胖淡红、脉细而数等阴虚证,宜温阳 益阴,阴阳双补,常用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等。 此时温阳之桂附,不宜量大过久,以免过于刚燥 更伤阴液,而滋阴不宜过于寒凉、滋腻,以免伤 阳或碍胃。
6.祛风胜湿法—“慢肾风”
古代医家论述
“肾风”为中医病名。指:肾受风邪所致 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 《素问〃风论》:“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 肾风。”王冰注:“冬壬癸水,肾主之。” 《素问〃风论》:“肾风之状,多汗恶风, 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 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 胕庞然壅,害于言。”
6.祛风胜湿法
风邪外袭,水湿不化是慢性肾炎发生 和复发的重要因素。治疗当祛风胜湿, 唯祛风能使病邪越于皮肤,唯胜湿能使 气化于腑脏,常用方剂如羌活胜湿汤, 参苓白术散加羌活、独活、荆芥、防风、 苏叶、豨莶草、威灵仙、徐长卿、金刚 沙等。
肾病医案总结

肾病医案总结背景介绍肾病是指肾脏的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它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间质疾病等。
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了有效治疗肾病,许多中医医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医案,本文将对这些医案进行总结和分享。
医案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腰酸背痛,尿频,尿液呈混浊色,肾功检查显示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肾阳虚”证,治疗方案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
方剂:四神汤加减组成:人参、鹿角胶、何首乌、熟地黄、麻黄、川芎、当归、白芍、赤芍、茯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腰酸背痛症状减轻,尿频减少,尿液逐渐明亮,肾功能恢复正常。
该医案通过中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慢性肾炎症状和肾功能。
医案二: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5岁,肾结石反复发作多年,主要症状为尿路绞痛,尿频,尿血。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湿热蕴结”证,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化石消结。
方剂:三峡消石汤加减组成:车前子、滑石、金樱子、黄柏、赤芍、白茅根、苦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尿路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和尿血消失,肾结石得到有效消除。
该医案通过中药清热利湿,化石消结的治疗方案成功治疗了患者的肾结石,缓解了症状。
医案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肾病表现,主要症状为多尿,尿蛋白增多。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阴虚火旺”证,治疗方案为滋阴清热,利尿通络。
方剂: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熟地黄、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多尿症状减轻,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
该医案通过中药滋阴清热,利尿通络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症状,保护了肾功能。
辨证施治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总结

起, 随疾 病进 行发 展 , 终 将 进 入 肾 功 能 不全 。因 此 , 延 缓 或阻止 慢性 肾炎 肾功能减 退是 当今 国内外 的研究 焦 点 。近些 年来 , 中医药 对本 病 的研究 取得 了一 定进 展 。 慢性 肾炎属 于 中医 “ 阴水 ” 、 “ 水肿 ” 、 ” 肾水” 、 “ 虚 劳”、
法 中 占重 要 位 置 。《 素 问 ・至 真 要 大 论 》 指 出淡 味 药
有渗 利作 用 , 即淡 渗药 物 以其 通 利小 便 的作 用 而 达 到 祛湿 的 目的 , 常用 的淡渗 药 物有茯 苓 、 猪苓 、 薏 苡仁 、 滑 石、 通草 等 , 常用方 剂如 五皮 饮 , 其 加 减法 是 : 上 半 身肿 甚加 麻黄 、 杏仁, 下 半 身肿 甚 加 防 己 、 厚 朴 。 汗 出恶 风 加 黄芪 、 防 风 。畏 寒 肢 冷 加 附 子 、 干 姜 。对 于 高 度 水 肿, 常采 用茯 苓导 水 汤 治疗 , 通 利 三焦 气 滞 , 使 气 行 则
水行。
邪气 内传 , 肾失开合 , 病 理变化 先伤 于气 , 后 损 于阴 。病
机 以气 为主 , 气 滞则 水 聚 , 气 虚 则水 停 。在慢 性 肾炎 以
及 肾功能严重 损害 的过 程 中 , 湿 热 是贯 穿 始终 的病 邪 ,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肾单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腰痛、尿频、尿量减少、水肿等。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体质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辨正是施治慢性肾炎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慢性肾炎患者体寒湿重,多数有畏寒怕冷、背冷腰痛等寒湿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首先应辨证辨病,判断湿寒有无,并以辛散郁寒、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丸剂有附子理中丸、神曲安冲剂等,可用于暖胃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寒内邪。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气虚血瘀的表现,如面色萎黄、疲乏乏力、月经不调等。
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散、芪心补中汤等,可以益气活血,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施治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对于水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水肿是湿邪阻滞引起的,因此治疗水肿的关键是祛除湿邪。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汤、防己黄芩汤等,可以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邪。
慢性肾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的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可以借助于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压力。
除了中药的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少食寒凉、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补肾滋阴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补益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析及其饮食治疗

( 1 . 扬州大学 旅游烹饪学 院, 江苏 扬州 2 2 5 1 2 7 ; 2 . 东南大学 公共 卫生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摘
要 :慢 性 肾 炎是 由 于脾 、 肺、 肾三 脏 亏 虚 及 三 脏 功 能 失调 所 至 , 其 中 医辩 证 治 疗原 则 主要 是 : 活血化瘀 、 标
《 素问 ・ 奇病论》 云: “ 有病疣然 , 如有水状 ,
切 其脉 大 紧 , 身无 痛 者 , 形 不瘦 , 不 能食 , 食少 … … 病 生在 肾 , 名为肾风。 ” _ 2 现 代 医学 中慢 性 肾炎 的
中医对慢 性 肾炎 的认 识 , 最早 集 中在 “ 水肿 ” 这一 症状 上 , 并将此病划入 “ 阴水 ” 症 的 范 畴 。 肺、 脾、 肾 三脏 虚 损是 发 病 基 础 , 肺、 脾、 肾气 虚 必
作者简介 : 兰 茜( 1 9 8 8 一) , 女,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从 事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研究 ;
翟成凯( 1 9 4 9一) , 男, 江 苏南京人 , 东南大学公共 卫生学院教授 , 博导 , 从 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
一
2 8—
2 01 4 No . 1
素 为外 感 风 邪 , 若 肺感 风 邪 , 则 不 能 通调 水 道 , 水 液 泛于 肌肤 , 则 发 为 水 肿 。许 多 医 家 也提 出 了 自 己的见 解 : 谌 运 甫 认 为水 肿 的发 生 不 仅 与 三脏 功 能 失 调 有关 , 也 与 肾脏 实质 的病 理 变 化 有 关 。 徐嵩 年¨ 教 授 认 为 肾病 的 病 机 与 辨 证 均 以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具有慢性进行陛发展的倾向。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病程冗长,临床表现颇受变异。
慢性肾炎可以由三种情况发展而来:一是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病史超过1年以上;二是以往有急性肾炎病史,过了若干年后,而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却继续缓慢的进展,过了若干年后,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感冒、疲劳等,肾炎的症状重复出现,并且持续不消失;三是慢性肾炎的病呈隐匿存在,患者无明显症状,当典型的症状出现时,已经属于慢性。
患慢性肾炎3~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可以产生两侧肾脏萎缩变小,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对引起慢性肾炎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大多为双侧弥漫性,少数呈局灶性。
按病情变化,一般分为隐匿型、肾病型、高血压型、肾功能减退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脾肾阳虚,水湿内盛型面色胱白,神萎倦怠,形寒肢冷,周身高度浮肿,可伴有胸水,腹水,尿少,腹胀,纳减,呕恶,甚则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
1.2脾阳虚弱。
水湿中困型面色微硄,略有形寒,疲乏无力,浮肿较
轻,但持续较久,并可见纳呆、便溏,恶心,呕吐等,舌质淡、苔多腻,脉濡细。
1.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面热升火,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泄,或有微肿,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细。
1.4阴阳两虚,正气衰惫型面色晦滞,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尿少或清长,腹泻或便秘,心悸气短,甚则烦躁不宁,昏迷不醒,抽搐惊厥,舌质淡胖,苔薄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弦细。
1.5脾肾两虚。
气血不足型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疲倦少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食不佳,不肿或微肿,苔薄,脉软弱无力。
2 治疗方法
2.1辨证组方
真武汤加减附子(先煎)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生姜皮6克,大腹皮12克,泽泻15克,肉桂(后下)3克,陈葫芦瓢50克,车前子(包煎)30克。
黄芪补中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陈皮9克,厚朴6克,猪苓9克,茯苓15克,胡芦巴15克。
,平肝潜阳
地黄饮子加减生地黄15克,天冬、麦冬各9克,石斛12克,杜仲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6克,肉苁蓉9克,龟板15克,牡蛎30克,远志9克。
温脾汤加减附子(先煎)9克,人参9克,生或制大黄9克,生半夏9
克,生姜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厚朴6克,竹茹9克。
,气血双补
大补元煎加减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枸杞子9克,杜仲9克,当归9克,茯苓9克。
3 饮食疗法
3.1羊肺250克,冬瓜500克。
将羊肺洗净,切成条状,锅中放油炒熟,冬瓜切片,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可放葱、姜调味,不加盐,分数次1日食完。
10日1个疗程,间隔3日,继进下个疗程。
3.2羊脬(膀胱)2只,薏苡仁100克。
将羊脬温水漂洗干净,切成条状,锅中加油微炒,放入薏苡仁及葱、姜、糖适量佐料,加水文火炖煮成粥。
以上为1日量,分2次食完,15日为1个疗程。
3.3羊肾1对,制附片10克。
将羊肾对半切开,去其筋膜,漂洗干净。
制附片研末,均匀地掺和于羊肾中,蒸熟。
每日早晚各空腹食用1个,15日为1个疗程。
3.4鹿茸10克,龟板、熟地黄各100克,红糖1千克。
将鹿茸、龟板、熟地黄加冷水适量,浸泡半天,文火煎煮,过滤取汁。
如法煎煮3次,合并滤液,文火浓缩至500毫升左右。
每次2食匙,每日3次,空腹开水化服。
以上为1个疗程。
3.5猪肚1只,乌龟1只。
将乌龟剁成小块,猪肚洗净切丝,加水同煮烂熟,不放盐,加糖、醋少许调味。
分作4~6次2日内食完,10日为1个疗程。
3.6土茯苓300克,白茯苓100克,猪苓50克,乌龟1000克,葱、
姜、盐、料酒适量。
将前三味先水煎1小时,去渣取汁,再将乌龟入药汁中焖煨,至龟肉熟时入葱、姜、盐、酒等调料,再继续煨至龟肉烂熟即可。
食龟肉、喝汤。
4 忌口疗法
4.1忌盐和限制水的摄入慢性肾炎病人平时饮食应尽量少盐并限制水的摄入。
一般应忌盐3~6个月。
如轻度水肿时,水的摄入控制在250毫升以内。
4.2忌食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对肾炎病人有害无益,由于肾功能不全,氮质滞留,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经胃肠道吸收和肝脏的代谢,转化为氨基酸,最后变成肌醇、肌酐、尿素等代谢产物,可诱发尿毒症。
4.3忌食香蕉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钠盐,肾脏病患者由于水液代谢调节作用的失常,每天排出的钠量减少,一部分钠潴留在体内。
当体内钠盐留存过多时,血中的钠和水因渗透压的改变而渗到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这样就加重了肾病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时振声.近2年来中医对肾炎临床研究的概况——(文献综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09期.
[2]金家俊.中医辨证施治90例慢性肾炎分析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7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