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合集下载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治疗作者:罗川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3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变缓慢及预后差等特点,可能与急性肾炎迁延难愈、既往急性肾炎病史等因素有关。

患者患病后常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表现。

若疾病持续进展,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的风险较大,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严控血压波动慢性肾炎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保护机体靶器官。

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群体可服用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蛋白尿排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脏。

(二)基础治疗患者发病时应卧床静养,避免过度活动引起肾缺血,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根据季节更替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或感冒,严禁使用肾毒性药物,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严格控制食物中磷的摄入,增加氨基酸的摄入。

(三)控制尿蛋白慢性肾炎患者发生尿蛋白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小球滤过增加等因素有关,且肾小球滤过障碍与蛋白尿有直接联系。

目前控制尿蛋白的常见药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

其中缬沙坦药物最常见,其属新型拮抗剂,可对血管紧张素生物活性产生控制,充分发挥降压效果。

用药期间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直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对肾小球硬化进展起到延缓作用。

(四)改善微循环目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要点为改善肾脏微循环,常见用药为前列地尔。

其药物机制为:对前列腺素E1进行外源性补充,扩张肾血管,减少蛋白尿,增加肾血流量。

慢性肾炎属“风水”“尿血”等范畴,病机为风邪、风湿等外邪乘虚而入,肺脾肾气化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引起此病,虚实夹杂、脏腑虚损。

根据辨证分型具体可分为四种:肺肾气血型(治疗以补肾活血、益气固表为主)、肝肾阴虚型(治疗以补肾活血、滋阴潜阳为主)、脾肾阳虚型(利水活血、温肾健脾为主)、气阴两虚型(以清热活血、益气养阴为主)。

中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

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诊疗方案
诊断方法:凡具备主要指征四项加次要指征三项,即可辨为该型。

(1)肾衰一型:即脾肾阳(气)虚、血瘀痹阻型(多见于氮质血症期)。

主要指征:①神疲乏力;②气短懒言;③畏寒肢冷;④腰膝酸软;⑤纳呆腹胀;⑥舌淡齿痕;⑦大便不实;⑧夜尿清长。

次要指征:①面色苍白或晦暗无华;②腰肋冷痛;③全身或下肢水肿;④舌暗紫,苔白腻;⑤脉象沉弱。

治则:补气健脾,温阳益肾。

方药:以升阳益胃汤合实脾饮化裁。

(2)肾衰二型:即肝肾阴虚,瘀血内阻型(多见于肾衰血压高者)。

主要指征:①头晕耳鸣;②舌干咽燥;③五心烦热;④腰膝酸痛;⑤大便干结;⑥尿少色黄;⑦舌红或紫有瘀点;⑧肢体麻木。

次要指征:①健忘少食;②视物模糊;③咽部暗红;④渴喜凉饮;⑤头痛盗汗;⑥脉弦细或细涩。

治则: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方药:选麦味地黄汤或天麻勾藤饮加减。

(3)肾衰三型:阴阳两虚、瘀浊交阻型(多见于尿毒症期)。

主要指征:①极度乏力或易感冒;②面色苍白或晦暗无华;
③头晕嗜睡;④咽部暗红;⑤手足心热;⑥大便溏薄;⑦小便短赤;⑧舌淡齿痕。

次要指征:①纳呆腹胀;②恶习呕吐;③尿少色黄;④全身浮肿或胸腹水;⑤舌暗紫,苔灰黑;⑥脉弦细或细涩。

治则:气血双补,阴阳平调,健脾益肾,化瘀泄浊。

方药:以保真汤+二至丸变通。

说明:(1)以上证型均可出现于西医诊断的“尿毒症期”内。

(2)以上证型在肾衰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互相转变。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结合 . 以正虚为本 , 兼挟邪实。近年来的研究基本上
( 鳊辑 张 太明)
本方组成 : 苇茎 3 , 0g桃红 、 生薏苡仁 、 冬瓜仁 、 浙贝 、 云苓 、 叶一 枝花 、 七 半枝莲 、 各 2 , 党参 0g水蛭 、 全虫 、
白术 各 1 , 虎 1 。依 上方 随症 加 减 , 踪 治 2g壁 5条 追
文章编号 :0 1 6 1(0' 0 —00 0 10 — 9 020 ) 1 O3— 4 2
断为 喉癌并左 颈淋 巴转移 . 检病 理 诊 断 ( 会厌 ) 活 左 鳞状细胞 癌 Ⅱ级 。根 据 脉 证诊 断 为痰 火毒互 结 , 以 抗癌清热 解 毒 , 痰 散 结 为 治则 , 清 喉 散 结 散 治 化 用 疗 由射干 1 , 0g马勃 1 , 草 3 , 叶一枝花 0g 马鞭 0g七
3 , 片 9g J 贝 1 , 梗 1 , 蚣 4条 , 虫 0g 冰 ,I 『 0g 桔 2g 蜈 全
例 1梁 某某 , ,6岁 , : 男 3 干部 , 号 925 门诊 08。患 者 于 19 98年起 出现 咳嗽 、 咯痰不 爽 . 中带 血 , 痰 时有 发 热 。伴 胸 闷气 紧 , 口干 , 便秘 结 , 质 红 , 黄 , 大 舌 苔 脉 弦滑 。胸部 X线 照 片 和 c T示 右 上 肺 癌 , 皮 肺 经 穿 刺活 检 , 理结果 为鳞 癌 。中医辨 证分 型为肺 积 , 病 肺郁 痰热 型 。治 以抗 癌 解 毒 , 宣肺 理气 , 化瘀 除 痰 。 方用虎七 散合 苇茎 汤 加味 。虎七 散 由壁 虎 、 三七 粉 二味配 制而 成 取 壁虎 7 条焙 干研 面 , 三七 粉 5 0 加 0 g 匀, 拌 空腹每 次 3g 1日 2次 , , 开水 送 下 。汤 剂 基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例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施治。

结果96例患者中痊愈51例(53.1%),显效32例(33.4%),无效13例(13.5%)。

总有效率86.5%。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疗效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41-02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其中部分病例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来,大部分病例的起病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是多种细菌、病毒、原虫等的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球免疫性损伤所致[1-2]。

慢性肾炎相当于中医水肿的部分证型[3]。

2011年4月——2012年8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96例。

其中男56例,女40例。

年龄16-68岁,平均32.5岁,16-20岁19例,21-30岁27例,31-40岁16列,41-50岁12例,51-68岁12例。

病程5个月-4年。

平均19个月。

1.2治疗方法本病可概括为风水泛滥、脾虚湿溢、毒蕴血瘀、肾阳衰微等四型。

其治疗可施以祛风宣肺、健脾利湿、解毒化瘀、温肾行水等法。

1.2.1风水泛滥临床表现:头昏,目下肿胀,晨起睁眼不适,或恶风寒,或有微热,小便常规有微量蛋白,舌淡苔薄白或白而微腻,脉浮或濡滑。

治法:疏风散寒,行气利尿。

大腹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各15克研为细末。

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1.2.2脾虚湿溢临床表现:脸面浮肿,下肢也常见微肿,神疲少力,食欲不振,尿常规蛋白长期阳性,舌淡苔薄白,脉迟弱。

诊断要点:脸面浮肿,下肢微肿,神疲少力,食欲不振。

治法: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党参、寄生各15克,黄芪、石韦各30克,仙茅、知母、黄柏各10克,当归、巴戟天、杜仲各12克。

张大宁谈肾病-12 慢性肾小球肾炎

张大宁谈肾病-12  慢性肾小球肾炎

知柏 地黄 汤加 减等 。 ( 三 ) 护养: 本 病 饮 食 中关 于 水 、 蛋 白、 脂 肪
或伴 有浆 膜腔 积 液 , 呈 现 肾病综合 征 。
该 病 大 多数 患 者 的另 一 突 出表 现 为持 续 性 中度 高血 压 , 出现头 痛 、 失眠 、 记 忆 力 减 退 等 症状 。每遇感 冒 、 呼 吸 道 感 染 或 其 他 突 然 的 恶 性 刺激 时 , 病 情 急剧 恶化 , 出现 大 量 蛋 白 尿 , 甚 至 肉眼 血尿 , 水 肿 和 高 血压 更 加 明显 , 甚 或 肾
膜 毛 细血管 增生性 肾病患 者 , 可较长 期使 用抗 凝 和 血 小 板 解 聚 药 物 。对 症 治 疗 中 , 水肿 可使
用 利尿 齐 U 。 中 医 治 疗 一 般 将 其 分 为 肺 肾气 虚 、 脾 肾 阳
虚 、 肝 肾 阴虚 、 气 阴两 虚 等 四种 证 犁 , 治本 扶正 多 以补 病毒 等感 染有 关 。 ( 一 ) 临床 表现 : 早期 可 有乏力 、 疲倦 、 腰 部
临 床症状 及 防治严 重并 发症 措施 外 , 一般用 糖 皮 质激 素和 细胞毒 药 物 。 高 凝状 态 明显 者和某 些 易 引起 高 凝 状 态 的 病 理 类 型 如 膜 性 肾病 、 系
功 能恶 化 。
等 的摄入 问题 , 可参 考 上期 “ 急性 肾小球 肾炎”

节 。另 外 , 慢 性 肾 炎 患 者 尤 其 应 避 免 感 冒 和
感染 , 往 往一 次 小 的感 冒 、 感 染 就 会 引 起 一 场 大 发 作 。 此 外 ,休 息 对 慢 性 肾 炎 也 至 关 重 要 , “ 可活动, 但 不要 运动 ” , 一场 大 的运动 , 往 往 导 致 病情 加重 。 可 练气功 , 做按 摩 , 但腰 部绝 不能 按摩 , 不 然会 使病 情加 重 。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辨治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辨治

【 关键词 】 肾炎;蛋 白尿 ;中医药 ;辨证施 治 【 中图分类号】R265 【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4 39 21 )0 — 07 0 6 — 26(02 1 08 — 1 7
慢 性 肾炎 蛋 白尿 的 中 医药 辨治 ,并 无 典 范 的规 定 与标 准 …。现多认为 其病理 变化 主要表 现在 肾精 封藏失 司,水液 代 谢失 调 ,气不摄 纳、肺失 宣降 ,脾 运不化 、瘀 湿 阻络 等方 面,渊源于 《 内经 ・ 静脉别论》 “ 饮人 于 胃,淤溢精气 、上输 于脾 、脾气散精 、上 归于肺 、通 调水 道、下输 膀 胱、水精 四 皮、桑螵蛸 、乌药等。尿清长者加用 附子、金 樱子、肉寇等 , 尿管型者加用猪抓草、路路通等 ;尚应注 重常见兼 症的辨治 : 兼血压高者加用菊花、天麻等 ,兼水肿者加茯苓、蟋蟀等 ,兼 发热加红藤 、公英 、射 干等 ,兼神 疲肢软 者加西 洋参 、黄芪
是 慢性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也是 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之 一 ,因其病 理变化复 杂,病程 长。西药的应
用可因病理 类型 不同或病人的个体 差异 ,出现疗效欠佳或 易感染、高血 压、高血脂、骨质疏松 ,甚 至股 骨头坏死、骨
髓抑制 等严 重不 良反应。而 中医药的临床辨治 ,历史悠久 ,安全有效 ,有着丰 富的临床 经验 ,在清 除蛋 白尿 、缩短 疗 程 、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可探讨 的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
4 风 湿 互 结 型
症见发 热、咽痛 、咳嗽 、体倦 、腰 困、舌淡 、苔 白、脉浮 等 ;治法 :疏风解表 、化湿降浊 ;常用药方 :麻黄连翘赤小 豆 汤 ,羌活性 湿汤等加减化哉 。 5 血 瘀 痰 阻 型 面唇色 暗、腰 困或刺痛、肢体麻木或月经不调 、舌暗或有 瘀 点、瘀斑 、脉沉涩等 ;治法 :益肾化瘀 、通经活络 ;常用药 方 :桂枝茯苓丸 、丹参饮 、血府逐 淤汤等加减化哉。 6 慢 性 肾炎 蛋 白 尿 的 中 医药 辨 治

慢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法

慢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法

慢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法
崔具玲;张天久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2(020)002
【摘要】@@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病"的范畴.因病程长,临床表现颇多易变,难以一方一法以临不变.以人们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合并脏腑病变等因素评审病机,对症用药,皆能以法统方,调方遣药,方可收效.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崔具玲;张天久
【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街办防保站,839000;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街办防保站,8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
【相关文献】
1.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相关指标研究 [J], 蔡振华;周迎春;唐琼华
2.急,慢性肾炎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J], 刘春凤;程远途
3.急,慢性肾炎中医分型与尿C3关系的探讨 [J], 祁友松;杜家和
4.儿童急性紫癜性肾炎中医分型、肾功能特征及对继发慢性肾炎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J], 曾伟兰; 谢良超; 罗光亮
5.慢性肾炎中医分型与免疫学的关系 [J], 符虹;凌敏;郭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尿常规检查、沉渣检查常可见红细胞,除蛋白外,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

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毫无症状,有的可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

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致,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提示:①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③肾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层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二)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的病变是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

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凡具备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1、肝肾阴虚:
①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
②头晕耳鸣;
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④腰脊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
⑤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疗方法:
滋阴养肾法:用于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者,慢性肾炎如温补脾肾过久或用激素治疗者,都可导致肾阴耗伤,常用的成药有华丹肾炎灵颗粒,可以说该药填补了肝肾阴虚型肾炎中成药的治疗空白。

2、肺肾气虚:
①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②少气无力;
③易感冒;
④腰脊酸痛;
⑤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治疗方法:
益气固肾法:
用于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者。

补肺气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

补脾气可用党参、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芡实、莲子肉。

固肾可用金樱子、莲须、菟丝子、覆盆子。

3、脾肾阳虚:
①浮肿明显,面色苍白;
②畏寒肢冷;
③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跟痛;
④神疲、纳呆或便溏;
⑤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
⑥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疗方法:
温补脾肾法:
用于脾肾阳虚者。

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等。

4、气阴两虚:
①面色无华;
②少气乏力或易感冒;
③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
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
⑤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疗方法:
气阴两补法:
用于气阴两虚证。

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如有心气虚,可合用生脉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