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心法

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心法赵绍琴辨治慢性肾炎心法赵绍琴(1918—2001)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出生于北京三代御医之家,幼承庭训,尽得家传。
后又师从御医瞿文楼、韩一斋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等先生,医学造诣颇深,深得数家名医之绝技。
笔者有幸在1985~1988年间随师学习,侍诊左右,聆听教诲,认真学习。
毕业以来,临证近20年,每将老师所传之学术经验运用于临床,收效颇佳,进一步深入认识到老师学识之渊博,经验之宝贵。
笔者随师学习期间,老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并借鉴前人和其他医家之经验与教训,反复思考揣摩,对慢性肾炎的辨治颇有成效,形成一套很有特色的辨治体系。
笔者验之于临床,也颇奏效,今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老师辨治慢性肾炎的学术经验作一探析。
1临证辨治疾病,辨别其虚实是最为基本的一步,虚实也是临床常用的八纲辨证的重要一环。
慢性肾炎因为病程长,病机复杂,寒热交夹,气血郁阻,往往出现一些疾病的假象,在辨治时常很难分清证的虚实。
虚实若不分,则施治常要出差错。
故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辨治慢性肾炎,首先要辨清其虚实,千万不能将实证当虚证来治,而犯“实实”之戒,致使病情缠绵不愈,甚至加速病情的发展,危害生命。
从临床上来看,慢性肾炎病人大多虚实夹杂,但以实为多,或因实致虚。
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常有面色萎白或苍黯,精神疲软,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极易给人造成虚的印象。
但若对症状仔细辨析,不难发现许多病人又有大便干结,咽红且痛,心烦急躁,夜寐欠安或不寐,舌边尖红,脉沉取细弦且滑等实的征象,是典型的虚实夹杂的病证,而且多为因实致虚,这实际上与慢性肾炎的漫长病变过程相关,其中也有不少是因治疗不当所致的。
老师认为,慢性肾炎绝不能当作纯虚证来治,在老师的几十年临床实践中,这方面的教训很深。
故老师经过反思,认为慢性肾炎应当从实的方面去论治,即使出现虚象,也应先辨清其病机变化,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或予兼治,或去实邪而复正虚,千万不可蛮补,以免加重病情。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摘要】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辨证要点和治疗思路。
然后探讨了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以及在中医理论下对其进行的辨证分类。
接着列举了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方药,并介绍了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
结论部分分析了中医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疗效的影响,总结了中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优势,并对中医综合辨证施治体会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深入了解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方法及其疗效,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病因、分类、治疗方药、针灸、推拿、辅助治疗、疗效、优势、体会、综合治疗1. 引言1.1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治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等,中医医师可以辨别出患者的病证类型,从而针对不同的证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包括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类、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方药以及中医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医师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疗效的影响,介绍中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优势,并总结中医综合辨证施治的体会,旨在为慢性肾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2. 正文2.1 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核心。
根据中医理论,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的辨证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具体原则和方法:1. 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求因、辨证施治。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包括症状、脉象、舌苔等,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方辨证论治慢性肾炎五法

肝气郁结 , 《 匮要略》 “ 肝之 病 , 肝传脾 , 故 金 云 见 知 当先 实 脾 。 ” 张 师 常 运 用逍 遥 散 合 归 脾 汤 加 减 治 疗 神 经 衰 弱 。 方 中柴 胡 疏 肝解郁 、 理气机 ; 归、 调 当 白芍柔 肝 、 血 , 神 ; 养 安 白术 、 草 健脾 甘 益 气 、 土 荣 木 ; 苓 健 脾 祛 湿 化 痰 ; 于 长 期 精 神 紧 张 致 脑 血 培 茯 由 管 处 于 痉 挛 缺 氧 状 态 , 方 中 用 丹 参 活 血 养 血 安 神 , 善 脑 部 故 改 组 织 的微 循环 , 高 耐 缺 氧 能 力 L ; 参 、 芪 补 脾 益 气 ; 枣 提 2 人 黄 酸 仁 养 心安 神 ; 欢 皮 解 郁 安 神 ; 菖 蒲 开 窍 安 神 ; 首 乌 补 肝 合 石 何 肾 、 精 血 、 心 安 神 ; 味 子 宁 心 安 神 ; 志 交 通 心 肾 定 志 安 益 养 五 远 神 , 药 合 用 共 达 疏 肝 解 郁 、 脾 养 血 安 神 之 功 效 。 现 代 药 理 诸 健 研究认为茯苓 、 白芍 能 镇 静 、 节 免 疫 功 能 ; 归 、 首 乌 能 促 调 当 何 进 造 血 功 能 , 强 免疫 功 能 , 衰 老 ; 增 抗 人参 、 芪 促 进 免 疫 功 能 , 黄 延缓衰老 , 善微循环, 善记忆等 ; 改 改 酸枣 仁 、 味子 镇 静 安 神 , 五 抗 焦 虑及 抑 郁 , 节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 菖 蒲 镇 静 、 眠 、 调 石 催 增 智 L 。 临床 运 用 还 需 随 证 加 减 , 能 收 到 良效 。 2 J 方 4 理气化痰 。 清胆 和 胃 由心 胆 气 虚 以及 胃中 不 和等 因 素 导 致 脏 腑 阴 阳失 调 , 血 气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慢性疾病,常表现为尿蛋白和高血压。
患者在长期患病后,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贫血、水钠潴留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为肾脏气血不足,肾阳虚弱的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需要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分享一些关于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1. 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其脉象、舌象、面色等各种病理体征,从而确定病人的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白等。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证属肾阳虚、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这有助于我们后续的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
2. 施治针对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类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肾阳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温补肾阳的中药,如桂附地黄汤;对于肾阴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知柏地黄汤;而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则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四物汤,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
二、体会1. 个体化治疗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位慢性肾炎患者的证候表现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纯阳虚表现,有的是阴阳两虚,有的是气血不足等。
治疗慢性肾炎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
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体现。
2. 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通过针对患者个体的辨证施治,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有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尿蛋白逐渐减少,肾功能得到改善;有的患者在治疗后,体质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这些都表明,辨证施治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3. 配合中西医疗法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疗法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相协调的。
比如高血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又可以改善其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肾病医案总结

肾病医案总结背景介绍肾病是指肾脏的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它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间质疾病等。
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了有效治疗肾病,许多中医医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医案,本文将对这些医案进行总结和分享。
医案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腰酸背痛,尿频,尿液呈混浊色,肾功检查显示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肾阳虚”证,治疗方案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
方剂:四神汤加减组成:人参、鹿角胶、何首乌、熟地黄、麻黄、川芎、当归、白芍、赤芍、茯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腰酸背痛症状减轻,尿频减少,尿液逐渐明亮,肾功能恢复正常。
该医案通过中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慢性肾炎症状和肾功能。
医案二: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5岁,肾结石反复发作多年,主要症状为尿路绞痛,尿频,尿血。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湿热蕴结”证,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化石消结。
方剂:三峡消石汤加减组成:车前子、滑石、金樱子、黄柏、赤芍、白茅根、苦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尿路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和尿血消失,肾结石得到有效消除。
该医案通过中药清热利湿,化石消结的治疗方案成功治疗了患者的肾结石,缓解了症状。
医案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肾病表现,主要症状为多尿,尿蛋白增多。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阴虚火旺”证,治疗方案为滋阴清热,利尿通络。
方剂: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熟地黄、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多尿症状减轻,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
该医案通过中药滋阴清热,利尿通络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症状,保护了肾功能。
辨证施治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总结

起, 随疾 病进 行发 展 , 终 将 进 入 肾 功 能 不全 。因 此 , 延 缓 或阻止 慢性 肾炎 肾功能减 退是 当今 国内外 的研究 焦 点 。近些 年来 , 中医药 对本 病 的研究 取得 了一 定进 展 。 慢性 肾炎属 于 中医 “ 阴水 ” 、 “ 水肿 ” 、 ” 肾水” 、 “ 虚 劳”、
法 中 占重 要 位 置 。《 素 问 ・至 真 要 大 论 》 指 出淡 味 药
有渗 利作 用 , 即淡 渗药 物 以其 通 利小 便 的作 用 而 达 到 祛湿 的 目的 , 常用 的淡渗 药 物有茯 苓 、 猪苓 、 薏 苡仁 、 滑 石、 通草 等 , 常用方 剂如 五皮 饮 , 其 加 减法 是 : 上 半 身肿 甚加 麻黄 、 杏仁, 下 半 身肿 甚 加 防 己 、 厚 朴 。 汗 出恶 风 加 黄芪 、 防 风 。畏 寒 肢 冷 加 附 子 、 干 姜 。对 于 高 度 水 肿, 常采 用茯 苓导 水 汤 治疗 , 通 利 三焦 气 滞 , 使 气 行 则
水行。
邪气 内传 , 肾失开合 , 病 理变化 先伤 于气 , 后 损 于阴 。病
机 以气 为主 , 气 滞则 水 聚 , 气 虚 则水 停 。在慢 性 肾炎 以
及 肾功能严重 损害 的过 程 中 , 湿 热 是贯 穿 始终 的病 邪 ,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肾单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腰痛、尿频、尿量减少、水肿等。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体质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辨正是施治慢性肾炎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慢性肾炎患者体寒湿重,多数有畏寒怕冷、背冷腰痛等寒湿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首先应辨证辨病,判断湿寒有无,并以辛散郁寒、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丸剂有附子理中丸、神曲安冲剂等,可用于暖胃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寒内邪。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气虚血瘀的表现,如面色萎黄、疲乏乏力、月经不调等。
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散、芪心补中汤等,可以益气活血,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施治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对于水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水肿是湿邪阻滞引起的,因此治疗水肿的关键是祛除湿邪。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汤、防己黄芩汤等,可以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邪。
慢性肾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的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可以借助于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压力。
除了中药的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少食寒凉、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补肾滋阴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补益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析及其饮食治疗

( 1 . 扬州大学 旅游烹饪学 院, 江苏 扬州 2 2 5 1 2 7 ; 2 . 东南大学 公共 卫生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摘
要 :慢 性 肾 炎是 由 于脾 、 肺、 肾三 脏 亏 虚 及 三 脏 功 能 失调 所 至 , 其 中 医辩 证 治 疗原 则 主要 是 : 活血化瘀 、 标
《 素问 ・ 奇病论》 云: “ 有病疣然 , 如有水状 ,
切 其脉 大 紧 , 身无 痛 者 , 形 不瘦 , 不 能食 , 食少 … … 病 生在 肾 , 名为肾风。 ” _ 2 现 代 医学 中慢 性 肾炎 的
中医对慢 性 肾炎 的认 识 , 最早 集 中在 “ 水肿 ” 这一 症状 上 , 并将此病划入 “ 阴水 ” 症 的 范 畴 。 肺、 脾、 肾 三脏 虚 损是 发 病 基 础 , 肺、 脾、 肾气 虚 必
作者简介 : 兰 茜( 1 9 8 8 一) , 女,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从 事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研究 ;
翟成凯( 1 9 4 9一) , 男, 江 苏南京人 , 东南大学公共 卫生学院教授 , 博导 , 从 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
一
2 8—
2 01 4 No . 1
素 为外 感 风 邪 , 若 肺感 风 邪 , 则 不 能 通调 水 道 , 水 液 泛于 肌肤 , 则 发 为 水 肿 。许 多 医 家 也提 出 了 自 己的见 解 : 谌 运 甫 认 为水 肿 的发 生 不 仅 与 三脏 功 能 失 调 有关 , 也 与 肾脏 实质 的病 理 变 化 有 关 。 徐嵩 年¨ 教 授 认 为 肾病 的 病 机 与 辨 证 均 以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具有慢性进行陛发展的倾向。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病程冗长,临床表现颇受变异。
慢性肾炎可以由三种情况发展而来:一是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病史超过1年以上;二是以往有急性肾炎病史,过了若干年后,而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却继续缓慢的进展,过了若干年后,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感冒、疲劳等,肾炎的症状重复出现,并且持续不消失;三是慢性肾炎的病呈隐匿存在,患者无明显症状,当典型的症状出现时,已经属于慢性。
患慢性肾炎3~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可以产生两侧肾脏萎缩变小,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对引起慢性肾炎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大多为双侧弥漫性,少数呈局灶性。
按病情变化,一般分为隐匿型、肾病型、高血压型、肾功能减退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脾肾阳虚,水湿内盛型面色胱白,神萎倦怠,形寒肢冷,周身高度浮肿,可伴有胸水,腹水,尿少,腹胀,纳减,呕恶,甚则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
1.2脾阳虚弱。
水湿中困型面色微硄,略有形寒,疲乏无力,浮肿较
轻,但持续较久,并可见纳呆、便溏,恶心,呕吐等,舌质淡、苔多腻,脉濡细。
1.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面热升火,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泄,或有微肿,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细。
1.4阴阳两虚,正气衰惫型面色晦滞,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尿少或清长,腹泻或便秘,心悸气短,甚则烦躁不宁,昏迷不醒,抽搐惊厥,舌质淡胖,苔薄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弦细。
1.5脾肾两虚。
气血不足型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疲倦少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食不佳,不肿或微肿,苔薄,脉软弱无力。
2 治疗方法
2.1辨证组方
真武汤加减附子(先煎)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生姜皮6克,大腹皮12克,泽泻15克,肉桂(后下)3克,陈葫芦瓢50克,车前子(包煎)30克。
黄芪补中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陈皮9克,厚朴6克,猪苓9克,茯苓15克,胡芦巴15克。
,平肝潜阳
地黄饮子加减生地黄15克,天冬、麦冬各9克,石斛12克,杜仲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6克,肉苁蓉9克,龟板15克,牡蛎30克,远志9克。
温脾汤加减附子(先煎)9克,人参9克,生或制大黄9克,生半夏9
克,生姜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厚朴6克,竹茹9克。
,气血双补
大补元煎加减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枸杞子9克,杜仲9克,当归9克,茯苓9克。
3 饮食疗法
3.1羊肺250克,冬瓜500克。
将羊肺洗净,切成条状,锅中放油炒熟,冬瓜切片,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可放葱、姜调味,不加盐,分数次1日食完。
10日1个疗程,间隔3日,继进下个疗程。
3.2羊脬(膀胱)2只,薏苡仁100克。
将羊脬温水漂洗干净,切成条状,锅中加油微炒,放入薏苡仁及葱、姜、糖适量佐料,加水文火炖煮成粥。
以上为1日量,分2次食完,15日为1个疗程。
3.3羊肾1对,制附片10克。
将羊肾对半切开,去其筋膜,漂洗干净。
制附片研末,均匀地掺和于羊肾中,蒸熟。
每日早晚各空腹食用1个,15日为1个疗程。
3.4鹿茸10克,龟板、熟地黄各100克,红糖1千克。
将鹿茸、龟板、熟地黄加冷水适量,浸泡半天,文火煎煮,过滤取汁。
如法煎煮3次,合并滤液,文火浓缩至500毫升左右。
每次2食匙,每日3次,空腹开水化服。
以上为1个疗程。
3.5猪肚1只,乌龟1只。
将乌龟剁成小块,猪肚洗净切丝,加水同煮烂熟,不放盐,加糖、醋少许调味。
分作4~6次2日内食完,10日为1个疗程。
3.6土茯苓300克,白茯苓100克,猪苓50克,乌龟1000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