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 全知道

合集下载

张仲景百用之方--小建中汤

张仲景百用之方--小建中汤

张仲景百用之方--小建中汤医圣张仲景,有个百用之方,对很多急症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就连几个月大的孩子都可以服用,配上甜甜的饴糖,非常好喝!《伤寒论》小建中汤白芍18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适应情况: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得按则痛减。

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适应哪些症状:1、小儿腹痛.:肚脐周围疼痛。

以6岁孩子为标准。

白芍8克、桂枝6克、炙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饴糖20克。

若大便不成型粘腻,加茯苓10克白术10克腹泻者可以加干姜10克、芡实8克;便秘加陈皮10克、肉苁蓉10—20克,砂仁5克。

注:饴糖不能放在药里熬,在药熬好后冲服即可。

2、小儿皮疹皮肤痒:以6岁孩子为标准。

白芍8克、桂枝6克、炙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饴糖20克、加黄芪12克、白术12克,加补中益气丸。

3、虚寒型胃痛加黄芪20克——黄芪建中汤。

调理虚寒型胃痛,主要特征是胃部疼痛喜欢用手按着,热的东西捂着就会缓解,同时自汗。

黄芪建中汤不但调理胃寒,而且对胃溃疡很好的改善,可以加制乌贼骨30克。

注:如果手出汗特别多可把黄芪加到30克4、贫血小建中汤加鹿角胶15克、龟甲胶10克、当归10克、五味子5克、黄芪20克。

如果不愿意喝汤药可以喝红参气血汤。

5、慢性肝炎:情况是右肋疼痛,饭后发作,四肢乏力,吃饭差,失眠。

小建中汤熬5付,一付熬出两袋,每次用汤药冲服护肝片和逍遥丸。

6、男性遗精、盗汗,女性白带如水小建中汤加芡实20克、煅牡蛎30克、生龙骨15克。

调脾胃补气血,就喝小建中汤

调脾胃补气血,就喝小建中汤

调脾胃补气血,就喝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个调脾胃补气血的千古名方。

这个方子叫小建中汤,建是建立的意思,中是中焦中气,小建中汤是建立恢复中气的意思。

脾胃又是气血化生之源,小建中汤帮助人体建立中气之后,气血也会补足。

小建中汤:桂枝15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4枚,炙甘草10g,饴糖(麦芽糖)50g。

小建中汤适合的人群:•①虚弱众生。

•②皮肤发黄。

•③一动就汗出就疲劳。

•④平时胃口还比较差。

•⑤吃东西量比较少,不多。

•⑥面色一般,光泽不明显。

•⑦慢性病后期消瘦掉肉。

•⑧体魄小,体魄差。

这些常见的表现,几乎是一喝小建中汤就管用,就见效。

儿童如果体质虚弱,有个特点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小孩子吃东西容易吃伤胃,而小建中汤就能缓急又能够补胃。

有好多孩子即挑食又偏食,还爱吃零食,你就给他喝小建中汤,它里面就有糖,甘甜的,它既可以补脾胃,瘦巴巴的小孩可以吃得圆鼓起来。

有些人看到食物都没欲望了——喝小建中汤,因为脾主欲。

脾虚就喝小建中汤,补中益气,儿童面黄肌瘦无力、疲倦看是很难治,其实是补中气,气血上升了就好了。

一般上一年吃上两三次,小建中汤一次的话,用个3到5剂,凡事记住喝小建中汤,春夏秋冬节令交换的时候喝最好。

现代研究发现就是在这个节气交换的时候,老年人体质最弱。

那么就在节气交换的时候来两剂小建中汤。

凡是四五十岁以上几乎都可【原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放入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提要】消瘦,乏力,腹中痛,心中悸而烦,或衄,或手足烦热,或失精,或咽干口燥者。

【适用病证】以下病证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

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

小建中汤综述

小建中汤综述
从药物组成看,黄芪建中汤有: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 而小建中汤无黄芪。
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而小建中汤为:水煎,去渣,加入饴糖溶化,日分三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噎膈(贲门失弛缓症)
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内科应用(病例)】
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方剂歌诀详解——小建中汤

方剂歌诀详解——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伤寒论》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歌诀总括】小建中汤全方药物由饴糖、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可治疗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

【歌诀详解】 小建中汤是治疗中焦阳气不足、虚劳里急的名方。

其病机包括阳气和阴血均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则化源匮乏,气血生化不足,既有阳气不足,又有阴血化生不足,是阴阳两虚之证。

阳虚生内寒,寒性收引凝滞,加之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则出现脘腹拘急作痛,喜温喜按。

阴血不足,可继发血不养心,心主血脉,血不养心可见心悸,其华在面,血虚失荣,则面色无华。

阴血不足还可以继发虚热,而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针对上述病证,既有阳气不足,又有阴血的不足,治疗应阴阳双补,但以补阳气为主。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饴糖性温而能祛寒,甘润能养血,且缓急止痛,用它建中气,恢复气血之生化。

方中桂枝、芍药是桂枝汤的基本结构,二药相配体现了阴阳双补,桂枝温里祛寒,芍药既能益阴养血,又能缓急止痛。

在用量上芍药需要加倍,才能起到和里缓急止痛之功。

桂枝、生姜之辛与饴糖、甘草之甘配伍可以辛甘化阳,温补中焦阳气;芍药之酸与饴糖、甘草之甘相合可以酸甘化阴。

甘草还能补气,与桂枝之温结合,体现了温补结合治疗内生之寒。

总之,全方配伍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使中气得健,阴阳得调,肝脾得和,则里急腹痛、虚劳心悸、虚烦发热俱除,故名小建中汤。

【应用点睛】 本方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衰弱、功能性发热、慢性肝炎等属于中焦虚寒者。

如果是阴虚所致之发热,或脾虚有湿之呕吐中满,或阴虚火旺之证,不可使用本方。

【名言名句】 《医方考》:“腹中急痛,则阴阳乖于中,而脾气不建矣,故立建中汤。

桂肉与桂枝不同,枝则味薄,故用之以解肌;肉则味厚,故用之以建里。

芍药之酸,收阴气而健脾;生姜之辛,散寒邪而辅正。

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大枣、胶饴以缓急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小建中汤【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伤寒)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剂量】1、来自桂枝汤。

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

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

饴糖1两半。

2、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饴糖30克【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姜饴糖【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机】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

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4、印堂处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1、虚劳腹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疫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3、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

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就是虚劳。

4、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说明】1、温补缓急是补药,身体虚用小建中汤,便得以补养。

临床上最常见在小孩子身上,脾胃虚寒,不吃饭,养不大,瘦巴巴,因为里面有饴糖,不仅可以补养,还好吃,甘味就能养脾胃,胃口就会开,长的就好。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条文】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六篇)4.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第十五篇)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小建中汤组成配方】饴糖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去渣,入怡糖再煮,至溶化,于早、午、晚饭前服。

【主治】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里急,心悸,衄血,梦遗,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身黄,脉弦细者。

【加减】1.少腹疼痛,经后腹痛加当归。

(当归建中汤)2.自汗短气,加黄芪。

(黄芪建中汤)3.脉沉肢冷,加附子。

(附子建中汤)4.心悸眩晕,腹中上冲,属水气凌心者,加茯苓。

(茯苓建中汤)【禁忌】1.呕家不可服。

(甘能动呕)2.中满者,忌之。

(中满忌甘)3. 口渴思冷者,忌之。

4.腹痛拒压者,忌之。

【类方】1. 桂枝加芍药汤:同可治虚寒腹痛。

不同者,桂枝加芍药汤证表证未解,气血不和。

小建中汤证以虚劳为主,绝无表证。

2.理中汤;同为温补中焦,治虚寒腹痛之方。

不同者,理中汤偏于温中祛寒,用于止吐止利;小建中汤偏于调和营卫,用于缓急止痛。

3.桂枝甘草汤:同为治心悸之方。

然桂枝甘草汤证之心悸,为汗出过多,心阳受损所致;小建中汤证之心悸系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引起。

【小建中汤临床运用】1.此方治痢,不分赤白新久,但腹中大痛者神速,其脉弦急,或涩浮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者。

(《证治准绳》)2.月事将行,必先腹痛,脉虚,此多属血亏,本方加当归。

(《经方实验录》)3.不问男女,或急性、慢性疾患而发之腹痛,呈贫血虚寒型,按之则痛减。

一个调补脾胃的千古名方——小建中汤!

一个调补脾胃的千古名方——小建中汤!

一个调补脾胃的千古名方——小建中汤!今天要讲的这张方子首先它的味道是不错的,不会像其他汤药那样苦口,其次,它在中医界也是小有名气的,用“名扬四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它就是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小建中汤是以桂枝汤作打底,在桂枝汤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些调整,桂枝汤可以说是张仲景最得意的方子,它都由哪些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把白芍的量翻倍,再加一味饴糖,就是小建中汤。

当桂枝遇上甘草,一个味辛,一个味甘,辛甘化阳。

白芍遇上甘草,一个味酸,一个味甘,酸甘化阴。

桂枝和白芍,本身就是一阳一阴,一个温阳,一个滋阴,但是它有了甘草的辅佐,如虎添翼。

再加上生姜、大枣、饴糖补脾胃,这里讲一下饴糖,饴糖就是麦芽糖,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

饴糖甜甜的,甘甜入脾,是脾胃喜欢的味道,而且饴糖它很黏,可以把药性黏住,让药性更加持久。

另外,方名叫小建中汤,中指的是哪里?中焦脾胃,建中就是健运脾胃。

但桂枝这味药呢偏于入心,偏于走上焦,那么,加了饴糖以后,饴糖能把桂枝的药性黏住,然后往下拉,一直拉到小腹这个地方,这样一来,桂枝的作用范围就扩大了,可以从上焦一直暖到下焦。

生姜、大枣、饴糖把脾胃养起来,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此可见,小建中汤调的是气血阴阳。

人身之所有,无非就是这四种,气、血、阴、阳,所以小建中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营养剂,专门负责给脾胃补充营养,让脾胃阴阳平衡、气血充盈。

小建中汤: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白芍18克,生姜9克,饴糖30克。

用法:前五味药材用水熬煮,煮好以后过滤掉药渣,把饴糖放到汤药里加热溶化,分两次服用。

现在也有中成药,小建中颗粒。

什么样的人适合服用这张方子呢?1、胃口不好,吃东西比较少,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从早到晚都不会感觉到饿的人。

看到食物没有欢喜感,没有想吃的欲望,这是脾不好;吃下肚的食物因为能量不够,不能够被腐熟,也就是迟迟消化不掉,所以总不觉得饿,这是胃不好,可以喝上一点小建中汤。

13小建中汤

13小建中汤

13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30~--50ml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日3服。

胶饴冲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主证:心悸而烦,腹中痛,虚怯少气,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苔白润,舌质淡,脉涩或弦或缓弱.副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四肢酸痛,梦遗失精,鼻衄,里急。

(临证加减]L自汗者,本方加黄芪、防风。

2.盗汗者,本方加浮小麦、桑白皮、青蒿、地骨皮。

3.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神曲、党参,或白术、茯苓、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4.气血明显虚弱者,酌加肉苁蓉、黄精、枸杞子、当归、炙黄芪、熟地黄等。

5。

有瘀痛者,加田七;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酌加生地黄、生白术、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

6。

有咳嗽者,加川贝;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炒栀子、淡豆豉。

7.反酸及干呕口吐涎者,加川连、吴茱萸;少腹冷痛者,加沉香、小茴香。

8.吐蚘,腹痛时时发作,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川椒、雷丸、使君子等。

.9。

本方治疗胃病的体会:凡胃病,有下列四点中之一二项,便可用本方:①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喜按;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③El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④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或涩弱者。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6):17]、10.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治疗消化性溃疡,25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川贝母l痛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川楝子。

:11。

本方加味治疗寒性溃疡病:以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属虚寒证者。

处方组成及用法,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车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1剂,分2次服。

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价廉效佳)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建中汤
【组成】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
经方中医泰斗倪海厦老师推荐:
真正要做到滴水不漏的防疫程度,必须要从每一个人开始,如果全民从小时候开始,一旦感冒立刻吃中药,平时健康时,小朋友多吃些小建中汤,成人常吃些桂枝汤,远离骗人的维他命与害人生病的牛奶制品,抗生素只有在紧急状况时可以被使用,平时都禁止。

如此一来,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自然可以自己产生免疫力来对付感冒病毒。

上帝设计人体是非常精密的,人体是万能的,绝对可以自己制造能抵抗各种感冒病毒的免疫系统,如果大家都靠毁坏人体免疫力的可怕毒药(西药)来治疗感冒,这种恶性循环下去,人类必自食恶果!以后只要得到一个小感冒,就会闹出人命,请大家要谨慎的深思!中医中药是通过汗吐下等法将病毒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与西药致力于在人体内部使用毒药杀死病毒的原理不同。

中药对证使用,完全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西药则把人体当作一个战场,病毒杀死,人也因为副作用而毁了。

摘自倪师的《感冒的治疗详解》
台湾著名中医皮沙士先生推荐:
星期一那天上课我有提到小孩子的保养药,小孩子时就可以开始给他吃,可以吃到考上建中(台湾的建中为我们的高中)为止的方子是甚么:「黄耆建中汤」加「保和丸」,小孩子缺乏酵素,所以给他「保和丸」,那「黄耆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变的,将它加「黄耆」后改名「黄耆建中汤」。

「小建中汤」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胶贻。

胶贻就是麦芽糖,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即红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以甜为主就是属于肠胃药,当然可以吃一辈子啊!当然可以吃到考上建中啊!中国二千年前就设计出「黄耆建中汤」,设计出「小建中汤」老祖宗就知道小孩子的营养要补充甜味,所以在这个方里面给你加上麦芽糖,就是给小孩子最好的营养,小孩有营养、有热量,营养吸收好,他当然就不容易感冒。

那消化系统好,当然呼吸系统就好,所以就是这样子。

摘自《良方十帖》
台湾经方中医小泰斗JT叔叔:
而在补剂的“小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麦芽糖(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麦芽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黏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
下。

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在小肠(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

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

所以小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很神,如果还要加强补肺,再加点黄耆、半夏,变成“黄耆建中汤”就得了。

由于小建中补而非常温和,所以很适合现在被滥用抗生素的儿童体质。

(本店之小建中汤已经加入黄芪)。

摘自JT叔叔〈药势〉.
关于夏天能不能喝小建中汤的问题:
我引用一段罗大伦博士的话: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受到影响的主要人群是体弱的儿童,在这个时候,会不断地随着寒流的到来感冒,本来应该是在发病的时候驱邪,平稳的时候补虚的,但是这个时候,往往是根本就没有补虚的时间,是一个感冒接着一个感冒,只要天气一变,立刻有所反应,只能疲于奔命。

其实,这种孩子最好的调理时机在平时,气温变动不大的时候,比如夏天,家长注意了,在那个时候一定要注重调补脾胃,让孩子壮实起来,很多家长是在那个气候平稳的时候不注意,或者往往在那个时候调养的不好,让孩子乱吃,结果脾胃失调,正气不足,到了这个一天比一天冷的季节,则只能不断地应付一次次的感冒了。

中医是讲究这个季节的,比如“冬病夏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夏天的时候,把阳气补足了,那么到了冬天,就比较容易抵御寒邪了。

看到这,大家应该比较心里有数了。

中医讲究有是证,用是药。

即使夏天,如果受空调冷饮所害,也需要用桂枝麻黄等温热药解表散寒。

而小建中呢,只要您检查到孩子还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症状,而又没有嘴唇鲜红,舌头本体特别发红,舌苔发干黄等实热症状,就可以喝小建中汤。

趁夏天感冒发作少,阳气被伤较少,这时候补足身体元气,到秋冬才会少生病啊。

适用之小朋友:
1。

睡眠不沉,半夜容易哭。

2。

手脚冰冷,怎么多穿衣服都不暖,夏天手也凉凉的。

3。

胃口不好,饭量很小。

不爱吃主食。

4。

白天爱出虚汗。

5。

容易寒性便秘。

6。

两眼之间有一条隐约的青筋。

7。

眼周围,嘴周围,人中,鼻子周围,印堂等位置有隐约的青光泛出(跟脸颊的红润相比)8。

整张脸都偏青青白白的苍白之色。

9。

胃口饭量正常或偏小,却偏虚胖的孩子,喝了会瘦哦。

10。

当然,平时经常感冒上医院的孩子,更应该多喝哦!
有以上证状的小朋友,都可以喝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加能量。

但家长们注意了,越健康越聪明,越快乐,越调皮!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恢复活泼好动,小皮蛋的天性,就不要给孩子喝小建中汤哦!:)
建议疗程:
很多家长都问,要喝多久才能够停呢?因为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受抗生素伤害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我真的无法建议。

但这个时机,家长其实自己可以掌握的。

除了以上列出的这些证状,如睡眠,手脚温度,胃口,出汗,精神体力等的改善,是显性的指标之外,安乐妈妈还教你一招心得:
当你走在路上,看得到别的孩子脸上都有青色,(按以上#7,#8两条来看),再回头看自己的孩子,脸色是均匀的红润。

那就表示你的孩子小建汤喝到位了,可以放心而笑了:)若你看到孩子#7所示的部位,跟脸颊的肤色比,还有点发青,那还要努力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