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
它具备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以及适用的人群。
功能主治小建中汤具备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小建中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
2.利湿健脾:小建中汤中的白术和茯苓等中药有利湿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宽中止痛:小建中汤中的黄芩具有宽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
4.调理气血: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等中药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适用人群小建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口腔溃疡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缓解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2.咽喉炎患者:小建中汤对咽喉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不适、发热等症状。
4.脾胃不适者:小建中汤的利湿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疾病,如脾胃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5.脘腹疼痛患者:小建中汤的宽中止痛作用可缓解脘腹疼痛,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痛证。
6.体虚气短者: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使用方法小建中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服用10克小建中汤,每日3次。
2.煎服:将10克小建中汤放入适量清水中,煎煮15分钟,取药液去渣,分次温服。
注:使用小建中汤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建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本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建中汤的标准配方

小建中汤的标准配方
小建中汤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经典汤类菜肴,其名称源于由它原
本的老字号店而来。
汤的基本配方:
主料:
1.牛肉:500克
2.百合:250克
3.胡萝卜:250克
4.鸡蛋:2个
辅料:
1.酱油:1大勺
2.盐:1小勺
3.味精:1/4 小勺
4.生抽:2大勺
5.胡椒粉:适量
制作步骤:
1.一开始,将牛肉洗净,放入滚水中煮15分钟,待冷却后捞出,
备用。
2.将百合洗净,去除污渍、干涸,再放入滚水中焯熟,冷却后捞出,备用。
3.胡萝卜洗净,切成片状并加入煮牛肉的水中煮熟,冷却后捞出,备用。
4.将酱油、盐、味精、生抽、胡椒粉以及少许清水混合,制作出
调料汁备用。
5.将锅置火上,放入少许油后,把牛肉和调料汁一同入锅,中小
火炖煮至牛肉变软,把百合、胡萝卜也放入锅中,翻炒均匀。
6.最后,将鸡蛋打入锅中搅拌均匀,再炖煮几分钟,即可。
小建中汤综述

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而小建中汤为:水煎,去渣,加入饴糖溶化,日分三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噎膈(贲门失弛缓症)
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内科应用(病例)】
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小建中汤合大建中汤(中建中汤)

小建中汤合大建中汤(中建中汤)中建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草药方剂,由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组合而成。
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有各自独特的草药组方,两者结合后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建中汤的组成、用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一、中建中汤的组成中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两个方剂组成,其草药组合如下:1. 小建中汤的组成:黄芩、黄连、黄柏、黄精、鸡内金、白芍、当归、白术、陈皮、生姜、大枣。
2. 大建中汤的组成:黄芩、黄连、黄柏、黄精、鸡内金、白芍、当归、白术、陈皮、生姜、大枣、人参、煅龙骨、煅牡蛎、煅白术、煅茯苓、煅鸡内金。
以上草药经过精确的配比和煎煮工艺,形成了中建中汤这一独特的中药方剂。
二、中建中汤的用途中建中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中建中汤中的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
2. 消肿止痛:中建中汤的组成草药中有一些具有消肿止痛的成分,如白芍、当归等,可以缓解肝脏疼痛和不适感。
3. 保护肝脏:中建中汤中的草药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再生与修复,保护肝脏功能。
4. 提高免疫力:中建中汤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肝脏的抵抗力,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中建中汤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建中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1. 煎煮:将中建中汤的草药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用文火慢煎煮2小时,直至草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2. 服用剂量:每次服用200ml,每日3次,可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3. 空腹服用: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2小时内服用,以增强草药的吸收和疗效。
4. 须连续使用:中建中汤属于疗程性药物,需要坚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通常为1-3个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 注意饮食:在服用中建中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加快康复。
小建中汤--伤寒论

增入黄芪名亦尔,再加黄芪两半,名黄芪建中汤。《金匮》若除
饴糖,则名黄芪五物汤,不名建中矣。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 阴斑劳损起沉疴;亦有阴证发斑者,淡红隐隐散见肌表,此寒伏
于下,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药立死。
十全大补加附子, 麦夏苁蓉仔细哦。即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麦冬,半夏,肉苁蓉,
名十四味建中汤,除茯苓,白术,麦冬,川芎,熟地,肉苁蓉,名八味 大建中汤。治同。
组成
芍药六两 桂枝生姜各三两 炙甘草二两 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里急。症见腹中时痛,喜温喜
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动悸,虚 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方析
本方所治诸虚,皆以脾胃虚寒,阴阳两虚,为其主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由此化生,中焦虚寒,化源 不足,血不养心,故虚烦心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 治当温中补虚,调和阴阳。方中重用饴糖,补脾益气, 和里缓急,为君药。白芍酸甘益阴,养血缓急,较桂枝 汤中加倍使用;桂枝辛甘化阳,温阳祛寒,共为臣药。 生姜温胃止呕,大枣补脾养血,合用调营卫,共为佐药。 炙甘草既助饴糖配桂枝辛甘养阳,又合芍药酸甘化阴, 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具有平补阴阳,调和营 卫,建立中气的作用,故名建中。
小建中汤(张仲景) 温中散寒 (《伤寒论》)
歌诀
小建中汤芍药多
更加饴糖补中脏
增入黄芪名亦尔
又有建中十四味
十全大补加附子
桂姜甘草大枣和 虚劳腹冷服之瘥 表虚身痛效无过 阴斑劳损起沉疴 麦夏苁蓉仔细哦
小建中汤仲景芍药多,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名建中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 虚劳腹冷服之瘥;芍药六两,桂枝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枣十二
倪海厦小建中汤配方

倪海厦小建中汤配方小建中汤由桂枝汤演变而来,对很好用的温补方剂。
今天本文就摘录了倪海厦关于小建中汤配方和运用的讲述。
一、小建中汤的条文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4.男子黄,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二、倪海厦小建中汤的讲述小建中汤配方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换成现代剂量就是: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12个(掰开),白芍18g,生姜3-5片,饴糖12g。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淬,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芍药是桂枝两倍。
小建中汤实际是来自桂枝汤。
小孩子肚子痛,很皮,就是不吃饭,你看他的脸,两眼中间鼻根处,青黑的一条就是小建中汤症。
肚子里寒的,就不喜欢吃东西。
开处方芍药一定是比桂枝多,重用芍药的时候,肚子痛会去掉。
同时炙甘草、干姜,桂枝能够降逆,麦芽糖(饴糖)是甜的,能够健脾胃。
这里是说遇到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给[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没有好再给小柴胡汤。
为什么小柴胡汤,因为弦脉,少阳证主要的脉就是弦脉。
肚子痛,虚寒的痛,小建中汤。
小孩子不喜欢吃饭,肚子痛,腹痛,小建中汤。
平常身体不好,预防也可以吃小建中汤。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呕吐的人不要用建中汤,里面有甜的饴糖,呕吐的人吃甜的会吐。
这时用小柴胡汤。
只要有恶心出现就进入少阳了。
第一百一十二。
原文: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第一百一十五。
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会用到小建中汤,就是里虚掉了。
建中汤是专门治疗虚症的。
如果说心中悸而烦,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桂枝都可以治心中悸而烦为什么这里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文章目录*一、小建中汤概述*二、小建中汤功能主治*三、小建中汤服用方法*四、小建中汤副作用*五、小建中汤注意事项*六、小建中汤药典记载小建中汤概述1、定义小建中汤,中医方剂名。
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2、别名虚劳小建中汤。
3、组方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
4、制法上药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更上微火烊化。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甜。
小建中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现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2、临床应用临床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属中医阴阳不和者,可加减用之。
小建中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加减: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小建中汤副作用无特殊副作用。
小建中汤注意事项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小建中汤药典记载1、《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处四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
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之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健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其主要成分是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和大枣。
1. 温阳祛寒:小建中汤的成分中包含有温阳之药,如桂枝和附子,可以温暖体内,祛除体内寒气,改善寒症状。
2. 祛湿止泻:小建中汤可用于治疗湿寒泄泻症状,如腹泻、腹胀、恶心等。
桂枝和附子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肠道湿寒。
3. 消食理气:小建中汤还能促进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等消化不良症状。
生姜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能帮助消化食物。
4. 舒缓情绪:小建中汤中的甘草具有舒缓神经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
5. 改善血液循环:小建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畅通,缓解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循环系统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建中汤属于辛温之剂,用于寒湿内蕴、阳气不足之症状较为适用,对于其他类型的病症需要谨慎使用。
同时,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建中汤
经典的理虚方,强壮性解痉止痛剂,适用于以腹痛、消瘦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放入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一升。
日三服。
注:《金匮要略》在本方中甘草为三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桂枝15g,白芍30g,生甘草10g,生姜15g,红枣30g,饴糖3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将饴糖溶人药液,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腹中急痛。
(100)
心中悸而烦者。
(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六)
妇人腹中痛。
(二十二)
【体质要求】体型多消瘦,皮肤白润,纹理较细腻,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因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
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菲薄,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
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
舌质柔嫩。
【适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腹膜炎、过敏性紫癜、痛经、便秘、慢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肝硬化,低血压症、神经衰弱、心律失常、贫血、小儿尿频及遗尿、小儿头痛、小儿腹痛、婴幼儿营养不良、婴幼儿便秘等。
也可用于虚弱儿童改善体质。
【加减法】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貌,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消瘦憔悴女孩的痛经、小儿肠痉挛以及产后调理,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出血多,加生地黄、阿胶;疼痛剧烈,加川芎。
【注意事项】对肥满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当忌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