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入:耸入 。 见: 看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 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 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平视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 熠耀光,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 为衬托,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充分展示了山川的色彩搭配 之美,更展现了山川四季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山
静
川
色彩搭配
五色交辉。
美
之美
青林翠竹,
相
四时俱备。
衬
之
晓雾将歇,
美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如此山川美景,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先仰观;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再俯察。山 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 味盎然。从不同观察角度,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融为一体, 上下错落,生动描绘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 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 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 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以其高 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 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 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士 族出身,20岁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 拜为左卫殿中将军。30岁游历访道,37 岁左右退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梁武 帝时“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都是四字句,两两对称,非常整齐,跟我们以
前学过的句式长短不一的《狼》《陈太丘与友期行》
等不同)这种特殊形式的文章,有个特定的名字,叫
做骈文。
主要特色:句式两两相对,讲究对仗、排 比、用典和一定声律要求。因为常用四字句、 六字句,也称四六体。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赞叹的啊。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好文不厌百回读
1.作者用了哪一个字来概括这幅山水画卷? 2.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 写了哪 些景物呢?
精读细研 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之高 水之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小结
概括主题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绘了秀美的 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论今,表达了作者热 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古代读书人都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学成文武 艺,货与帝王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但是陶弘景为什么只愿意待在山中,不 愿出山呢?为什么陶弘景会有这样的想法?让我 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那个时代(齐读):
动景
合作探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 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 气息。
天的清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 的健壮……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 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 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抬头望月则发无限 感慨。
《答谢中书书》课文课件

《答谢中书书》课文课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课文背景•课文内容解析•主题思想分析•文学价值与影响•课文中的文化现象解释•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设计课文背景01CATALOGUE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南北长期对峙,战争不断。
当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比较繁荣。
尽管如此,南朝的统治者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断发动战争,社会动荡不安。
作者介绍《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他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陶弘景的主要成就包括道教哲学、医学、药学、养生学等领域,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陶弘景为人清高,不愿做官,曾隐居茅山40余年,因此也被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当时陶弘景退隐山林,谢中书则是朝廷重臣,作者通过写信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后的心境和对世俗的不屑。
这篇短文是山水小品的经典之作,也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代表作之一。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
课文内容解析02CATALOGUE文章结构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画龙点睛。
文章分为三部分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画龙点睛文章开头以“答谢中书书”为起,中间承接、转折、展开,结尾以“观山之美”为合。
文章中既有具体描写的景物,也有抽象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结尾点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开头呼应,突出主题。
重点字词解释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仙都,指神仙所居之地。
晓雾将歇: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指鱼;竞跃,争相跳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其,指山水之美;奇,指山水之奇异。
四时俱备:四时,指四季;俱,都。
夕日欲颓:颓,落下。
010203040506句子解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开篇以感慨发端,突出文章主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山高水清,用笔极简,却意蕴悠远。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赞美,也寄寓着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答谢中书书优秀ppt课件

长江之浩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西湖之妩媚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洱海之绚丽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 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答谢中书书
峨嵋之清凉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黄河之浑茫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山水相
高峰入云,
四 字
映之美
清流见底。
骈
两岸石壁,
静
意 句
整
色彩配
境 饬
生
合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相 衬
动美
晓雾将歇,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共24张

当时的情况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
陶弘景认为,“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使性成真。”意 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率性而为是正道,只有率 性而为,才会找回自我,成就自我。陶弘景的本性是什 么呢?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即喜欢游山玩水,如痴如醉。陶 弘景天性爱山水,十五岁著《寻山志》。他从小就喜欢 书法,6岁时书法就小有成就。十岁时获得葛洪《神仙 传》,日夜研读,立志养生。他又喜爱医药学,亲自到 自然中去寻找药物,以实际的观察印证书中的内容。误 入尘网十几年后,他毅然决然跳出了华乐的欲界,迁入 山中,率性而为,生命之灯绽放光芒。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课文朗读
疏通文意
的
共同,一起。
耸入(进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
交相。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听到“仙都”一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
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漫步山林中,眼前都是绿油油的树木,竹林,环境很清 幽,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真是人间仙境。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雾气将散未散,淡淡的晨雾在树林里若隐若现, 如梦如幻,还幽幽的传来猿鸟的叫声,显得宁静;
将要。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 出水面。
27答谢中书书优秀课件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着奇丽的景色了
品结构(提示:共分几部分?结合文章内容逐一分析每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山 水的古诗、古文都有哪些?
陶弘景
交流预习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南朝梁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_字___号___,____丹阳秣陵人,著 名的___、___,人称“____”有《____》。 医学家 文学家 山中宰相 陶隐居集 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2.了解“书”这种文体。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 。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 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3.了解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时局动荡不安,不少文人隐迹山林,描山绘水,从大自然美 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因 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4.词类活用 辉映 (1)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___) 坠落、落下 (2)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___ ) 5.古今异义 季节 (1)四时俱备(古义:__ ;今义:时间) 消散 (2)晓雾将歇(古义:__ ;今义:休息) 坠落、落下;今义:衰败,萎靡) (3)夕日欲颓(古义:__ 6.重点实词 都; (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 这里指鱼;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指人间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1)听读 (2)自读 注意读的节奏、语气,以欣赏山水的心 情来读 (3)学生齐读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28张PPT)

从欲界到仙都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后来辅佐梁武帝,当了宰相。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居山林,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出生到辞官之前的30多年时间,换了三个朝代,有 11 帝先后登场,其中仅仅有 4 帝算是善终,余者均死于非命。王室内部血腥屠杀。 宋明帝将孝武帝诸子全部处死,齐明帝则尽杀高帝、武帝子,设立典签严密监控诸王行动,以至于“无签帅之命,王欲忍渴半日”。
主旨思想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章小结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诗文,依稀触摸到历史深处古代名士的心境:一种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敞亮与澄澈。希望今天的人也能在忙碌纷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自然宁静,让心灵自在而丰盈,让身心徜徉于青林翠竹,惊喜于沉鳞竞跃,不惶不惑,不惧不忧。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明信片寄送给自己的好友,去回味,去追寻山川之美与自然宁静。
拓展延伸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 展开想象翅膀,穿越时空,你认为陶弘景会将引谁为知己?这里提供了一些备选人物及其所写名篇,如果你替陶弘景找到了,就将 “陶弘景淡泊宁静欲界也有仙都”作为上联对出下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陶渊明《饮酒》 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小石潭记》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著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品意境之美
本文写景,没有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 的灵魂,通过高低、动静等变化,视觉、听觉等立体 感受,来呈现出“①山水相映、②色彩配合、③动静 相衬、④晨昏变化”的意境之美。
示例1: 山水相映之美
夸张,突出山的高峻
高峰入云
视
仰 视
觉
水
俯
山
俯仰结合
视
清流见底
示例2: 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结合以上链接材料,给这句话加上不同标点,读一 读,揣摩句子的内在情感。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加感叹号)
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为自己的审美 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加省略号)
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对世人热衷于 功名利禄、无暇欣赏山水美景的惋惜之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走进了《 答谢中书书》的诗意世界。既领 略了文中描绘的美丽山水,也通 过品读与分析,感受到了作者寄 情山水、超脱世俗的雅致情怀。
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对自然的热 爱与对生活的诗意态度带入日常 ,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让心 灵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 静与升华。
将要
纷乱
将要
指水中潜游的鱼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坠落 竞:争相,争着。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
指谢灵运
再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
➢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 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 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 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 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21/3/9
1
2021/3/9
2
2021/3/9
3
2021/3/9
4
2021/3/9
5
2021/3/9
6
2021/3/9
7
2021/3/9
8
2021/3/9
9
2021/3/9
10
2021/3/9
11
1、反复朗读课文,划分朗读 节奏。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 况,疏通文意。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 拟人化 了,表现作者对山川喜爱的 情感。
41
2021/3/9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晨雾将要消散,猿鸟的鸣叫此起彼伏。 渲染欢欣热闹,增添勃勃生机。
42
2021/3/9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 什么感情?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1、 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品味探究
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 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陶弘景
“书”是一种什么样
的文体?
“书” 即书信,一种
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
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
审美性完美结合。
2021/3/9
14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
肩之意。
43
2021/3/9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 ,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021/3/9
22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了。 2021/3/9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ù tuí
17
2021/3/9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 之美
28
2021/3/9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9
2021/3/9
高峰如云,
30
2021/3/9
清澈见底。
31
2021/3/9
两岸石壁,
32
2021/3/9
五色交辉。
33
2021/3/9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4
2021/3/9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35
2021/3/9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景物状态:有 静景(高峰……具备)
,有 动景(晓雾……竞跃);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 有 听觉(猿鸟乱鸣)。
角度——仰视 _感官——视觉 景物——静景
角度——俯视 景物——动景 感官——听觉
27
2021/3/9
高峰如云 山水相映
清澈见底。 之美
意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 境
青林翠竹, 之美
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2021/3/9
15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 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 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 、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 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 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 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 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18
2021/3/9
①〔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 四季
②〔歇〕 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
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
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 所` 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 美好世界。
36
2021/3/9
实是欲界之仙都,
37
2021/3/9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38
2021/3/9
高峰入云
俯
仰 视
视
视
角 清流见底
平视
39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021/3/9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 间
40
四
季
早
晚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21/3/9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 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 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021/3/9
20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
四季长存。
2021/3/9
23
理清课文结 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四季之景}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有能与其奇者
2021/3/9
24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