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相概念及分类解析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员必会的100个概念及问题!(含气相、液相、质谱等)

仪器分析实验员必会的100个概念及问题!(含气相、液相、质谱等)

仪器分析实验员必会的100个概念及问题!(含气相、液相、质谱等)1 色谱分析法:色谱法是一种分别分析方法。

它利用样品中各组分与流淌相和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安排、交换等性能上的差异),先将它们分别,后按肯定挨次检测各组分及其含量的方法。

2 色谱法的分别原理:当混合物随流淌相流经色谱柱时,就会与柱中固定相发生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肯定挨次从柱中流出。

这种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性能上的差异,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的技术,称为色谱法。

3 流淌相:色谱分别过程中携带组分向前移动的物质。

4 固定相:色谱分别过程中不移动的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或是涂渍在载体表面的液体。

5 色谱法的特点:(1)分别效率高,简单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2)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非常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别分析。

(5)高选择性:对性质极为相像的组分有很强的分别力量。

不足之处:被分别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6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分类,按操作形式分类,按分别原理分类。

7 按两相状态分类: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超临界流体色谱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气相色谱:流淌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常用的气相色谱流淌相有N2、H2、He等气体,按分别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二章-合金的相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二章-合金的相结构
间隙化合物的熔点、硬度较高,也是强化相。
(2) TCP相 TCP相(topologically close-packed phase)的特点: ①由配位数为12、14、15、16的配位多面体堆垛而成;②呈层状 结构。
TCP相类型:①Lavs相 AB2型 镁合金、不锈钢中出现
②σ相 AB型或AxBx型 有害相
b.间隙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比较复杂。其表达式有如下类型: M3C、M7C3、M23C6、M6C。间隙化合物中金属元素M常被其 它金属元素所代替形成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二次固溶体)。
在H、N、C、B等非金属元素中,由于H和N的原子半径很小,与所 有过渡族金属都满足rX/rM<0.59,所以过渡族金属的氢化物、氮化物 都为间隙相;而硼原子半径rB/rM>0.59较大, rB/rM>0.59,硼化物 均为间隙化合物;而碳原子半径处于中间,某些碳化物为间隙相,某些 为间隙化合物。
4.超结构—有序固溶体
超结构(super structure/lattice)类型: 有序化条件: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大于同类原 子间 有序化影响因素:温度、冷却速度和合金成分
5.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P56) (1)——(7)
CuAu有序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2.4 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有关概念 1.离子晶体(ionic crystal) :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按
相分类:固溶体和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
固溶体——
中间相——
中间相可以用分子式来大致表示其组成。
合金相的性质由以下三个因素控制:
(1)电化学因素(电负性或化学亲和力因素)
电负性——
(2)原子尺寸因素 △r=(rA-rB)/rA 中间相。 △r越小,越易形成固溶体

第16讲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第16讲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A.线段C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
B.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
C.线段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
D.线段A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
2.(2022凉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4,8
B.5,6,11
C.5,6,10
D.5,5,10
3.(2022广东)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直角顶点
条高相交于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外部
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一点 ,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
相等
心,每一条中线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
的两部分
角平
分线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一点 ,这个交点是三角形的
内心 ,这个点到三边的距离
相等
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 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多注意观察图形,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有些对应边、角的
条件常常通过公共角(或边)、对顶角、平行、互余(或互补)、角(或线段)的和差等条件间接给出.
(2)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常寻找线段或角是否在两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明
全等解决问题;证明两三角形边上的中线、高或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也可通过证全等三角形获
识点也为证明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提供必要的角相等的条件,注意综合图形中该隐含
条件的挖掘.
2.几个常见结论

(1)如图①所示,BD 与 CD 为△ABC 一内角与一外角的平分线,则有结论∠D= ∠A;


(2)如图②所示,BE 与 CE 为△ABC 两外角的平分线,则有结论∠E=90°- ∠A;
已知两角→找任意一边→ASA 或 AAS

相的概念与分类

相的概念与分类
均相系统:只有一相,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的体 系。 例如碳酸钠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等
非均相系统:也称多相系统,系统中有若干个相平衡共存, 其特征是系统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态(气、液、 固三种状态中的两种或者三种任意组合) 例如纯水和水 蒸气的混合、过饱和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中还有没溶解的 碳酸钠)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物理界面,超过此界面,一定有某宏观性质 (如密度,组成等)发生突变。物质在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称为相变。相变过程也 就是物质结构发生突然变化的过程。
水(水相)和油(有机相) 混合会产生分层
相数:系统内相的数目。当有不同固体时,有几种固体就 有几个相;而当有不同气体时,因气体能完全混合,故只 对应一个相。
*
概念 相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的均匀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 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分散粒子直径小于10-9m)。
例如:固相 液相 气相 固相就是固体状态,比如石头,桌子 液相就是液体状态,比如水 气相就是气体状态,比如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
因此相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存在的状态
通常任何气体均能无限混合,所以系统内无论含有多少 种气体都是一个相,称为气相。均匀的溶液也是一个相,称 为液相。例如浮在水面上的冰不论是2 kg还是1 kg ,不论是
一大块还是一小块,都是同一个相,称为固相。所以相的
存在和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可以连续存在,也可以不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六、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 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 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2. 相模式 (Sedimenary facies model)——以相序递变规 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 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 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 中,对沉积相的发育的演 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 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第十五章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一节 沉积相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 第三节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分析方法
第一节
沉积相以及相关概念
一、沉积相的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 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1838年瑞士地 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 古生物的差异”。
3、沉积岩的结构——粒度分析方法
粒度大小受流水作用强度的控制,与沉积物形成环境的关系极为 密切,因此,粒度分析资料广泛地用于沉积岩的成因分析。五十年代 末期以来,运用粒度分析解释沉积环境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有: 概率成因图解、CM图、粒度参数离散图以及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 法。
二、生物标志
四、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 , 以现代沉 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 , 从 大量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 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 , 归 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 积相的空间组合 形式 ( 横向的和纵向的 ) , 称为相模式 。或者说 , 相模式是某种沉积环境中 各 种沉积特征的全面概括。 沃克 (R. G. W a 1 k e r , 197 G) 认为 , 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方面 作 用 : ①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 标准的作用 ; ②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 , 它必须起提纲 和指南的作用 ③对于新的地区 , 它必须起预测的作用 ; ③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 释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十二特相及32身份

十二特相及32身份

十二特相及32身份不过要辨识推动,正如刚才《清净道论》所说的要辨识全身。

例如:如果你辨识胸部,你的推动就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胸部,要慢慢扩到全身。

如果你辨识腹部里的推动,辨识它的起伏,你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这,必须得辨识到全身,就是慢慢由最明显的地方开始,再扩到全身。

在经行的时候,在平时行走的时候,我们也照样可以辨识推动,而且可能会更明显。

例如:我们现在把手伸起来,可不可以感觉到动呢?伸起来、放下,这个就是动。

或者说我们拿东西,伸手、收回来,也就是屈伸手臂,在经典里面,屈伸手臂,是属于推动。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风界的话,物体将是不能动的。

就像人的身体,假如风界不协调、风界增盛的话,身体将会变得僵硬,不能动弹,这是由于风界造成的。

如果我们身体里面的风界,已经很流畅,那么我们的动作也就发生得很轻巧,乃至我们说话、吃东西,嘴巴的动也是属于风界的动。

在走路的时候,在经行的时候,我们如果修四界的话,可以把心念放在脚上,然后去注意脚步的动,例如脚步的抬起、移动、放下、踏下,抬起、移动、放下。

但是在辨识动的时候,不要落于概念,就直接把心放在动的本身,动的本身就是风界的特相。

如果你又去念左、右、左、右,这变成是方位的概念了,你只是放在它的本质、本身就可以。

可以辨识到推动之后还要把辨识扩展到全身。

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每一个特相都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明显的地方,有不明显的地方,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辨识起,然后扩到全身。

同时,在辨识所有的特相的时候不能夹杂想象,要如实地辨识。

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坐在这里,想象着自己站起来,自己走动,这是想象。

但假如动作是真的已经发生了,这是不是如实的发生呢?如果是如实的发生,你就如实地去了知就可以了。

为什么呢?因为修四界和修定不同。

修四界的所缘是究竟法,观照究竟法,就是要如实地观,它是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

修习四界,是属于转入修观之门,如果修四界时都夹杂着想象,那么以后的观照都是属于想象的,想象的东西、推理的东西,是不能断烦恼的,甚至不能称为是观智。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①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 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②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③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 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 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 度; ⑤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 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及化学组成等。上述条件的综合即为 沉积环境。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剥蚀环境——以剥蚀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沉积物的供给地区,称为剥蚀区或母 岩区。 ②沉积环境——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接受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
(3)动态模式:又叫相层序,能表示形成一个特征的 沉积体的沉积作用全过程的沉积模式。例如一个推进的堡 岛模式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垂直层序;又如一个曲流河模式 为一个向上变细的垂直层序;又如一套沉积层代表雨量逐 渐增加而造成的从碎屑旋回过渡到化学旋回的变化等。
(4)静态模式:表示在一个特定时间的沉积层 内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物的相变规律。这种模式 能用来予测物源区的位置,予测资料不足地区的古 沉积环境,以及再造古地理。以现有资料不断检验 这个模式,还可以不断修改和提炼,使之更精确、 完善。 (5)比拟实验模式:以模拟实验所获得的沉积 特征为基础而作成沉积模式,有助于查明有特殊沉 积特征的沉积物成因的可靠准则。 (6)数学模式:为以数学方法模拟复杂的沉积 作用过程的模式。如以数学方法表示海平面上升或 降雨量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量增加的相互关系而作成 的模式,有助于对比和预测。
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由于古代的环
境已经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而消失,留下的仅仅是
一些不完整的地质记录。所以,人们只能通过对地 层中各种沉积特征的全面考察,并结合地层与大地 构造背景资料的综合分析加以推论。

碎屑岩沉积相-1沉积相的概念及其分类

碎屑岩沉积相-1沉积相的概念及其分类
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运动方式、
能量大小、水介质的温度、深度等。
⑤沉积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盐度、Eh、PH值等
2、相facies
相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N.Steno, 1669)引 入地质文献,认为相是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 的全貌。
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利斯利(A. Gressly)在阿 尔卑斯的研究中,首先采用“相”表示岩石单位,他 认为具有相同的岩石学特点和古生物学特点的岩石单 位,才能作为一个相。
1、何谓沉积相?何谓沉积环境?二者关系如何? 2、何谓岩相古地理,试解释其含义? 3、何谓相序基本法则(或称相变规律、或沃尔索法 则)?并说明它在相分析中的应用? 4、何谓相模式?它有那四方面的作用?它是如何建 立的?它与沉积环境、沉积相有何关系? 5、沉积相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划分出哪些相组 和相? 6、沉积相划分几级?
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塞利(Selly, 1976)的定义是:“在物理上, 化学上和生物学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表 面”。
沉积环境示意图
沉积环境的特征包括下列方面:
①自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
漠等。
②气候条件:干、湿、冷、热等。
③大地构造条件:大地构造位置、构造运动强度等。
按环境命名的很多,如“海相”、“河 流相”、“湖泊相”等。
按沉积特征命名,如“交错层砂岩相”、 “笔石页岩相”等。
按沉积作用命名的有“浊积相”、“冲 积相”等。
3、相标志facies markers 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
沉积岩特征
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第十七章 碎屑岩沉积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相序定律为人们利用现代沉积环境特征去 研究古代沉积物垂向序列提供了良好的比较沉积学基 本原理。
18
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排列称为相序
19
2、等时面与岩石(性)界面的穿时性
等时面:是指地质历史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沉积 界面。常与某一事件平行或一致,可反映特殊的地 质事件。如我国西南地区中三叠统底部的”绿豆岩 “事件”。
❖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引入地质文
献。
❖ 瑞土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1838)认为:“相是
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 的或古生物的差异”。
❖ 塞利(Selly,1970)提出:应该从沉积岩体几何形态、
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物构造特征和古流向特 征来限定相或沉积相.
岩层的相序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式。 3)动态模式:能表示形成特征沉积体的沉积作用全过
程的沉积模式,例如曲流河点砂坝向上变细序列模式。 4)静态模式:表示在一个特定时间的沉积层内沉积
环境特征和沉积物的相变规律,用该模式能预测物源 区位置和古沉积环境。
5)比拟实验模式:以模拟实验获得的沉积特征为基 础而制作的沉积模式。
第十六章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环境
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单元。如山地、高原、冲 积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2
3
4
2 沉积环境
塞利(1970年)定义为: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 理环境,是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有别于相邻地 区的一块地表。即是说有沉积物堆积并保存的环境区 域,如河流、湖泊、三角洲、滨海、浅海、深海等。 物理常数:介质性质(气、液、固体)、环境能量、
27
第二节沉积相综合分类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 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 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力学解释来说, 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25
沉积相模式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说明: 1)直观模式:以简化的图式直观地表现出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过程和最终沉积产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实际模式:以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古代沉积
❖ 鲁欣(1953)将相定义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
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因此,相是沉 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9
❖ 本教材把相定义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
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这里所指的沉积环境系由下述一系列环境条件(要
素)所组成: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 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11
4、相标志
第二节 古环境判别
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 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包括9方面:
①、岩石的类型与成分 ②、岩石的沉积构造 ③、岩石的结构
12
13
14
④、古生物、包括遗迹化石。 ⑤、地球化学组成。 ⑥、岩石的几何形态。 ⑦、岩石的纵向序列,即相序。 ⑧、岩石的电性。 ⑨、岩石的地震 地层学反映。
6)数学模式:以数学方法模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的模式。
26
二、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相标志法,系统观测研究 各种相标志,综合分析确 定沉积相类型; 沉积相模式,与标准的相模式进行比较确定沉积相类 型。 统计学方法为确定沉积相序开辟了一条新路,它特 别适用于建立具丰富沉积标志的韵律性地层剖面的沉积 相序; 里丁(Reading)和沃克(Walker,1965)较早使用 了统计学方法来确定不同沉积相的组合关系,后来许多 学者发展了统计学在沉积相序研究中的应用,将概率统 计学马尔柯夫链法用于沉积相序研究。下面扼要介绍马 尔柯夫链法在建立沉积相序中的应用。
穿时性:是指同岩性的岩层实际为不同时 期的沉积产物。
20
21
6、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 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 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 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两 个重要手段和钥匙。
22
地形坡度、温度、压力等。 化学参数:水体化学成分、pH值、Eh值、盐度等。 生物学参数:生物物种属、群落等。 相对的还有:平衡环境(沉积物堆集速与剥蚀速率相 等的环境,如缺乏沉积的深海平原;
剥蚀环境(遭受剥蚀产生大量风化产物的母岩 区、物源区),如龙门山区、峨嵋山区等
5
6
化学参数
7
生物参数
8
3.沉积相
23
24
沃克(Walker,1976)认为,沉积模式就是“删 去其地方性的细节,而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所以, 沉积模式就是对沉积环境及其沉积产物、沉积过程的高 度概括,它应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沃克还认为, 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准的 作用;
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 与拗陷;
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 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 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
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Eh)、酸碱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
上述条件的综合即为沉积环境。
10
这里所指的沉积岩特征包括:
岩性特征:如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 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
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含量、微量元素类型含量
综上所述,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 素,沉积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换句话说, 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乃是前者发展变化 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相的概念中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特 征的辩证关系。
15
纵向层序和电测曲线
16
17
5、沉积相研究中的时空关系——相序定律
沃尔索(Walther,1894年)提出了相律:是指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 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换句话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 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即只有在那些在横向上没有间断的、彼此相邻的 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才能在连续的地层剖面上重 叠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