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学徒制度在英国有悠久的历史,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学徒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以及这些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学徒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工场和工厂的兴起使得对技术熟练工人的需求大增。
学徒制度成为了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
学徒们通过长期跟随师傅学习技术和工艺,逐渐成长为熟练工人。
这个时期学徒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由雇主提供培训和教育,学徒们没有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机构。
启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学徒制度强调了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学徒制度启示我们,实践技能培训是学徒制度的核心,培训需要与实际工作结合,使学徒在工作中学习并逐步成长为技术工人。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的改革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变,学徒制度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府开始介入学徒培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学徒培训的监管和规范。
学徒培训开始逐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徒们开始在学校和工厂之间进行轮换学习,获得更全面的培训。
启示:20世纪中期的学徒制度改革启示我们,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徒培训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学徒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训。
学徒培训需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学徒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技能的也能够接受理论知识和教育。
第三阶段:21世纪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发展,21世纪的学徒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学徒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学徒培训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学徒培训模式,例如学徒制度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为学徒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引入学徒培训中,使得学徒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培训和教育资源。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历史分期。
这些历史分期和改革的启示,对于其他国家在学徒制改革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第一个历史分期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进程迅猛,工厂大量出现,雇主对于熟练工人的需求增加。
这促使了学徒制度的兴起,雇主开始招收年轻人作为学徒,以培养独立的技术专家。
这个时期的启示是,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学徒制度对于培养工业革命所需的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个历史分期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工会时代。
这个时期工会兴起,开始推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技能培训。
工会对学徒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徒待遇和培训条件的规定,以及对雇主责任的要求。
这个时期的启示是,学徒制度需要与工会的权益保护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学徒的权益和提供有质量的培训。
第三个历史分期是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的国家教育体系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府开始介入学徒制度的改革,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法律框架,推动学徒制度的普及和发展。
工资和培训待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这个时期的启示是,政府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学徒制度的发展。
学徒制度与国家教育体系的整合可以提高学徒培训的质量和能力。
第四个历史分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学徒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培训质量不一、学徒数量不足、与职业要求不匹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改善学徒制度的评估和监管机制,提高培训标准和师资水平,增加学徒的数量等。
这个时期的启示是,学徒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政府、雇主和工会等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合作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和启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学徒制度需要与工会的权益保护相结合,政府在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学徒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进行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

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作者:詹益全来源:《职业》2021年第04期摘要:教育治理问题日益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在分析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最新文件要求,指出职业教育要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快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力,加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匹配管理等。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特色一、职业教育治理体系21世纪以来,“治理”这一概念在国内学术界逐渐受到关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其治理体系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指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应该由治理架构、基本制度、法律政策保障、评价与监测四个方面组成。
二、英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特色(一)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发展在政府统筹层面,英国教育部、商业与技能部分别承担着全国职业教育的决策、管理功能。
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行业协会、监管机构等进行统筹协调,以此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
学校拥有很大自主权,如有决定本校课程的权力。
政府的系列干预,不仅包括对学校的放权,还包括规范职业教育框架,以及规范岗位培训和国家资格证书,引导青年人走上学徒培训的职业生涯。
(二)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职业教育运行现代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的亮丽风景。
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方可分为行政管理机构、雇主、教育实施主体、学徒、服务机构五类,各相关利益方在政府的统筹下,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独立自主地工作,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较好地保障了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此外,英国设立的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在信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变革中,为学生、雇主和学校、用人单位搭建了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分期与启示学徒制度在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体现为大工坊和工会传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学徒制度不断面临挑战和改革。
本文将对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历史进行分期介绍,并分析其中的启示。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前期在工业革命前期,学徒制度是英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许多手工艺人和大工坊雇主会收取年轻人作为学徒,教授他们技术和知识,以便他们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工匠。
学徒们通常会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3-7年,期间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还要服从师傅的指挥。
而且,在学徒期满后,他们还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获得工匠资格证书。
这一阶段学徒制度的启示在于,学徒与师傅的密切关系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对于技能传承和提高技术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学徒的考核,确保了工匠的质量和水平,维护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制取代了大工坊,学徒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工厂主通常更注重雇员的数量和效率,导致对学徒制度的忽视。
与此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也给学徒制度带来了挑战,因为城市与工厂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就业机会。
学徒们的条件也变得更加艰苦,他们在工厂里通常只是廉价劳动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技能培训。
这一阶段的启示在于,学徒制度的变化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工业发展和社会变革。
传统的学徒制度与现代工厂制度的融合,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
关注学徒的福利和技能培训,为学徒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学徒制度发展的关键。
第三阶段:20世纪的学徒改革20世纪,英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学徒制度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
1944年教育法通过后,学徒制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规范。
政府设立了学徒培训委员会,开始制定学徒培训的标准,并提供资金支持。
学徒培训也从传统的手工业扩展到了更多的行业,如建筑、工程、汽车等。
这一阶段的启示在于,政府的介入和支持对于学徒制度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可以促进学徒培训的规范和提高培训质量。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英国的学徒制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学徒制是由大型工会控制的,是由资方组织的职业训练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徒制逐渐成为了一种由政府支持的教育体系。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学徒制开始向工业领域拓展,成为培养工业劳动力的主要方式。
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英国的学徒制也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学徒制逐渐向更灵活、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种层级化的现代学徒制。
这种学徒制不仅注重技术培训,还强调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徒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英国的学徒制已经成为了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英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今天,英国的层级化现代学徒制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了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制度保障。
1.2 我国人才培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我国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但目前我国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不适应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我国人才培养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就业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不匹配的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及时调整,导致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的人才短缺和过剩现象。
我国人才培养现状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 正文2.1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优势1. 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英国学徒制采用了多样的培养方式,包括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学徒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能,同时也接受课堂培训,使他们既能掌握实践经验,又具备理论知识。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英国层级化现代学徒制概述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在近年来经历了全面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在英国被视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培训体系,其核心特点是由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结合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为青年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英国的学徒制度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学徒(Foundation Apprentice)、中级学徒(Intermediate Apprentice)和高级学徒(Advanced Apprentice)。
基础学徒主要面向16岁至18岁的学生,他们将在学校和企业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中级学徒主要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他们将学习更高级别的技能和知识;高级学徒则是已经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学生,他们将接受更深入的专业培训和工作经验。
这种分层的学徒制度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逐步成长为熟练的专业人才。
英国的学徒制度还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英国的学徒制度成功之处在于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中接受实际培训,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分层培养,逐步提升英国的学徒制度分为基础学徒、中级学徒和高级学徒三个层级,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分层培养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能够逐步成长为专业人才。
3. 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我国的学徒制度在建立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英国的学徒制度成功之处在于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
2. 完善学徒制度分层培养我国的学徒制度在分层培养方面还有待完善,可以借鉴英国的学徒制度,建立基础学徒、中级学徒和高级学徒等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知识。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2017年4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近年来的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
以21世纪以来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梳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的体系内容,从治理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其属性,为我国正在试点的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内涵治理一词源自希腊动词kubernáo,意为引导,Plato第一次使用了它的隐喻意义。
“治理”一词虽然出现时间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流行概念。
治理涉及了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环境、公共行政,以及规划等在内的50多个领域。
1.对治理内涵的不同理解。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文献发现,关于治理的内涵有如下六大观点:①治理是一种组织。
如罗伯特·罗德斯提出治理是“自我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②治理是一种制度。
这一观点以林恩等人为代表。
他们在2000年提出“治理可以定义为约束、禁止和使政府能够活动的法律、行政规则、司法裁决和惯例的制度。
③治理是一种过程。
如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提出,治理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④治理是“行使权力的方式”。
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都持有这一观点。
世界银行1994提出“治理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行使权力的方式”。
⑤治理是一种行动。
作为行动的治理,包括“行动”“互动”“运行”“创造”,以及“组织”等不同内容。
库依曼和凡弗利特以及普拉卡什和哈特等都将治理作为一种行动来进行定义。
⑥对治理的综合理解。
更多的观点是从治理条件、治理范畴、治理主体,以及治理过程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治理内涵,即对治理的综合理解。
如罗西瑙提出,治理“是指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是一个规则体系”,它包含政府制度,也包含非正式的非政府机制,它是“将社会制度转向其目标的机制”。
在梳理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大卫列维·福莱提出,治理“至少有四方面涵义,即结构、过程、机制与战略”。
英国学徒制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学徒制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朱士玉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年第11期【关键词】英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4-0068-022017年,笔者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淮安市职业学校赴英现代学徒制培训团,在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中正面接触和了解了英国的职业教育和作为其核心培养模式的学徒制,留下深刻印象之余,也获得一些重要启示。
一、注重顶层设计且不断改革完善近年来,英国对学徒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017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一是有综合的治理网络,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培训和评估机构等,形成政策、需求、供应、质量保障等多个网络中心。
二是有配套的治理工具。
主要是通过建立学徒制网络成员的准入条件,如学徒培训提供者条件、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条件以及学徒标准开发者要求等,在入口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有完善的治理过程。
英国学徒制的一些重要机构设有自己的理事会或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方向性问题或实践层面问题进行研讨与协商,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从而保证重大决策能够反映各方诉求并能得到有效实施。
对比之下,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进程中缺少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更缺乏不断自我更新的完备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立足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吸收借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在学徒制方面的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中国学徒制新模式。
学徒制自下而上试点固然是一条路径,但从英国学徒制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看,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学徒制改革更为关键。
建议加强政府统筹,制定政策框架,整合学徒制各相关利益方力量,构建治理网络,采用适合的治理方式,形成责权利明晰并高效运转的机制,实现政府宏观远程治理;发挥行业协会等非行政机构功能,衔接政府与实践网络,实现政策追求;增加要素投入,建设专门的评估机构,提升评估者的专业能力;形成协调机制,使学徒制决策尽可能反映相关者各方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思考2017年4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近年来的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
以21世纪以来英国学徒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梳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的体系内容,从治理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其属性,为我国正在试点的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内涵治理一词源自希腊动词kubernáo,意为引导,Plato第一次使用了它的隐喻意义。
“治理”一词虽然出现时间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流行概念。
治理涉及了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环境、公共行政,以及规划等在内的50多个领域。
1.对治理内涵的不同理解。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文献发现,关于治理的内涵有如下六大观点:①治理是一种组织。
如罗伯特·罗德斯提出治理是“自我组织的组织间网络”。
②治理是一种制度。
这一观点以林恩等人为代表。
他们在2000年提出“治理可以定义为约束、禁止和使政府能够活动的法律、行政规则、司法裁决和惯例的制度。
③治理是一种过程。
如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提出,治理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是“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④治理是“行使权力的方式”。
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都持有这一观点。
世界银行1994提出“治理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行使权力的方式”。
⑤治理是一种行动。
作为行动的治理,包括“行动”“互动”“运行”“创造”,以及“组织”等不同内容。
库依曼和凡弗利特以及普拉卡什和哈特等都将治理作为一种行动来进行定义。
⑥对治理的综合理解。
更多的观点是从治理条件、治理范畴、治理主体,以及治理过程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治理内涵,即对治理的综合理解。
如罗西瑙提出,治理“是指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是一个规则体系”,它包含政府制度,也包含非正式的非政府机制,它是“将社会制度转向其目标的机制”。
在梳理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大卫列维·福莱提出,治理“至少有四方面涵义,即结构、过程、机制与战略”。
2.对治理内涵的分析。
学者们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治理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分析以上内容可以发现,治理内涵包括以下方面要素:①治理机构,源自政府但超越政府。
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了社会公立和私立机构,这些机构之间相互影响。
②治理工具,包括正式制度并超越正式制度,还包括非正式制度。
③治理过程,既包括引导、指导、规范和控制,也包括协商和调节,是一个决策和授权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行动和互动的集体活动的过程。
④治理目的,是实现多主体共同发挥功能,扩大社会相关各方在指导和管理公共资源使用方面的作用。
⑤治理条件,多数人或由受规则体系影响的最有权威的人支持,以及相互信任。
⑥治理结果,治理领域和被治理领域界限模糊,相关各方明确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并采取一致行动,实现社会目的。
⑦治理特征,公正透明。
⑧治理归属,管理范畴。
以上述分析为依据,本研究认为,治理是指“在明确各种关系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指导与协商等透明而公正的过程,由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等相关组织组成的成员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独自或共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利益相关各方参与决策、有效执行决策并实现社会目的的体系”。
而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正体现“治理”的上述内涵。
二、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构建的诉求英国政府将学徒制改革发展视为国家技能开发战略的核心内容。
包括《为增长而提高技能:国家技能战略》(2009)和《为可持续发展而投资技能》(2010)在内的多个政府报告均提出了要扩大学徒制规模和增加学徒制投资的政策。
2015年英国政府又提出了2020学徒制发展目标。
上述目标的实现,以及已有学徒制治理体系亟需改革构成了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构建的诉求。
1.学徒制发展目标。
2009年,英国政府提出要“扩大学徒制,建立一个新的技术员阶级”,要“使19~30岁的高级学徒人数翻一番”。
2015年提出“大幅增加学徒人数,到2020年达到300万”,并使“学徒制成为对年轻人和成年人渴望进入的有吸引力的机会,以及成功职业生涯的高品质和有声望的道路”,使“每一学徒制项目成为一个提供雇主寻找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的高品质机会。
”2.已有学徒制治理体系亟需改进。
21世纪以来,英国对学徒制进行了持续反思,对学徒制治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
为解决英国学徒制“内容不一致、管理不善,大家知之甚少且不理解”等问题,21世纪初英国政府采纳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方式》(2001)咨询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即关于“发展、促进和提供现代学徒制的主要责任应由教育与技能部指派给学习和技能委员会(LSC)”以及LSC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国家框架”。
为解决技能开发的供给导向问题,英国政府采纳了《全球经济背景下为所有人的繁荣—世界级技能》(2006)的“通过创建新的就业和技能委员会以更好地表达雇主对技能的看法”,进而“强化雇主声音”的建议,于2008年创立了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UKCES)。
为解决学徒制资格混乱,使学徒制成为政府主导项目的问题,英国政府采纳了《理查德学徒制评论》(2012)“新的学徒资格应取代目前的学徒制框架”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英国学徒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雇主的功能得到一定强化。
尽管如此,但在2017年前,英国学徒制治理体系依然存在内容缺失,有关机构职责不明,机构之间关系不清等问题,导致学徒制培训不能反映发展新要求,也没有足够的企业提供学徒培训位置。
为此,需要对学徒制治理体系进行进一步改革。
三、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的内涵与特色英国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学徒制学院战略指南》和《学徒制问责制声明》标志着英国学徒制治理新体系的建立。
这一体系通过政策性文件规定了不同成员在体系内的位置,通过协议和合同等形式规定了一些成员的条件,通过理事会等机构设置及其工作制度安排,不断协调体系内各种关系。
1.治理体系成员多样化,涵盖了学徒制需求、供应、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以关键内容为依据,《声明》分别列出了与学徒制实施相关部门的责任,这些部门包括教育部(DfE)、教育与技能拨款局(ESFA)、学徒制学院(IfA)、教育儿童服务和技能标准办公室(Ofsted)、资格与考试监管办公室(Ofqual)、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办公室(QAA),以及将要成立的学生办公室(OfS)等。
《声明》提出的学徒制关键内容分别包括:总体责任,标准开发、检查和批准,培训质量,与改革学徒制有关的资格质量和适用性,开发和执行拨款政策,以及共享数据,等等。
《声明》规定,DfE作为政府部门,对制定主要目标和质量问题承担总体责任,IfA作为执行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其他单位承担学徒制相关责任。
IfA于2017年4月正式成立,这是英国政府为落实国家产业战略、实现2020学徒目标以及《16岁后技能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英国学徒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
IfA是雇主主导的机构,主要负责明确学徒制培训的需求,包括负责学徒制资格的标准开发、资格的批准等内容[17]。
ESFA是英国负责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教育和培训拨款的唯一机构,主要承担学徒培训质量和评估,以及开发和执行学徒制拨款政策等职责。
可以说,ESFA负责学徒制培训的供应内容,包括负责学徒培训提供标准的开发,按标准批准学徒培训提供者,以及负责提供学徒培训的资金工作。
负责学徒制质量监控的机构以Ofsted和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EPAs)为主。
前者是负责检查和管理儿童、青少年的服务以及为所有年龄段学习者的教育和技能服务的专门机构。
它主要承担与学徒制培训质量相关的责任,具体负责检查2至5级学徒培训的质量。
EPAs负责学徒制培训结束前的评估工作。
此外,作为负责管理英格兰的资格、考试和监察的专门机构,Ofqual在学徒制方面的主要责任与学徒资格相关。
负责英格兰大学和学院拨款和管理工作的HEFCE,主要在培训治理方面承担一定的职责,如监管学位学徒培训质量(学徒制6级和7级)。
QAA是负责对英国高等教育标准、质量监督和咨询的独立机构,它主要在培训质量与资格质量和适用性方面负有责任。
此外,将要成立的OfS将从2018年起成为英格兰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监管机构,监管内容将包括高等学徒制。
雇主主要承担提供学徒培训位置、招收学徒、发放学徒工资,支持并配合培训提供者完成学徒培训等职责。
雇主组成的小组负责开发学徒制标准。
学徒制培训提供者的职责是按标准与要求提供符合质量的学徒制培训。
2.通过条件设置与协议及合同的签署要求,使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在学徒制治理结构中的位置、责任与义务。
为保证学徒制培训质量,英国颁布了一系列准入条件,如学徒培训提供者条件、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条件,以及学徒标准开发者要求,等等。
为使有关机构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任务,英国要求开展学徒培训的机构要签订相应的协议或合同。
(1)条件或要求。
英国技能拨款局制定了学徒制培训提供者、学徒制培训终点评估机构,以及学徒培训标准开发者的条件或要求。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或要求的机构才能得到批准并列入英国学徒制培训机构和学徒制培训终点评估机构的注册清单中,或是有权开发学徒培训标准。
如英国技能拨款局提出的学徒制培训机构的注册条件包括:在过去3年内接受了Ofsted的检查,且最近一次的评分等级是3级及以上,“总体效果”评分等级也是3级及以上;企业或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有效的学徒培训,以及良好的财务状况,等等。
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的注册标准包括:法人实体,与评估计划有关职业领域的最新能力和经验,开发评估工具和材料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实施终点评估的能力、物质资源、内部质量保证程序。
学徒制学院还规定了对学徒培训标准开发者的要求。
学徒制学院2017年提出了“开拓者小组”即学徒制标准开发小组的基本要求。
小组成员“包括广泛的雇主”,“应能代表(与所开发标准对应的)职业的机构类型”,要考虑不同规模的雇主需求,“一个开发小组一般包括至少两位其雇员少于50人的雇主”。
(2)合同或协议。
为保证学徒制顺利实施,英国要求在相关者之间签订一系列合同或协议,包括拨款机构与雇主之间的协议、拨款机构与培训提供者之间的协议、学徒与雇主之间的协议、雇主与培训提供者之间合同,培训者与评估者之间的协议。
如技能拨款局与雇主的协议共27条内容。
该协议规定了雇主使用学徒制服务的条件与同意承担的义务及技能拨款局的权利和义务。
技能拨款局与学徒制培训提供者之间签订的学徒制协议共有31条内容,包括协议条款、目的与经费使用、开始与结束、资金支付、资金条件、与雇主的协议、雇主-提供者、分包、终点评估、扣压暂停和资金还款等。
除极少数职业外,签订学徒制协议是完成学徒制的必要条件。
学徒制协议是雇主与学徒之间达成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