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第八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化学高中第八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化学高中第八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六)

1.D[解析]在未电离时c(CH3COOH)=1 mol·L-1,当醋酸、H+、CH3COO-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但此时三者的浓度不一定是0.5 mol·L-1),醋酸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故A、B、C 项均错;依据平衡状态的标志即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可知D项正确。

2.C[解析]①中证明CN-能水解,证明HCN为弱酸,即为弱电解质;②中未能指明溶液的浓度,也没有参照物,不能证明;③HCN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只能说明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但不能说明HCN是弱酸;④中说明c(H+)

3.C[解析]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K a(HF)>K a(CH3COOH)>K a(HCN),所以,酸

性:HF>CH3COOH>HCN。

4.B[解析]一氯乙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乙酸,故一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的酸性强,即同温、同浓度时,一氯乙酸的电离度大于乙酸,随着浓度增大,电离程度均减小,B项符合题意。

5.D[解析]由图可知,pH相同的两种碱溶液稀释相同体积后pH不同,说明碱性强弱一定不同,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A项错误;图示稀释后BOH比AOH的pH数值大,故稀释后AOH溶液的碱性比BOH溶液的碱性弱,B项错误;碱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但未说明两种碱的体积,不能确定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大小,C项错误;若为强碱,则稀释后的pH为9,所以若9.2

6.C[解析]要使HClO的浓度增大,必须使该反应平衡右移,且加入的物质与HClO不反应。加入NaOH时,平衡虽然右移,但HClO也参与了反应,导致HClO的浓度减小;加

入HCl时,平衡左移,HClO浓度减小;加水稀释时,HClO浓度也减小;由题给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H2CO3>HClO>HC O3-,故加入NaHCO3时,NaHCO3只与HCl反应,使平衡右移,HClO 浓度增大。

7.C[解析]向H2S溶液中加水,平衡向右移动,但溶液体积增大,溶液中H+浓度减小,A 错误。通入SO 2,可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SO2过量时,SO2与水反应生成的

H 2SO3酸性比氢硫酸强,因此溶液pH减小,B错误。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H2S+Cl2

2HCl+S↓,H2S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C正确。加入少量CuSO 4固体,发生反应:CuSO4+H2S CuS↓+H2SO4,溶液中S2-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D错误。

8.A[解析]醋酸和盐酸c(H+)相同,CH 3COOH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H+)减小,而盐酸则和CH3COONa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c(H+)减小;升温,促进CH3COOH电离,c(H+)增大,盐酸挥发,溶质减少,c(H+)减小;加水稀释,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相同倍数后两溶液的

c(H+)不相同,醋酸中的c(H+)大于盐酸中的c(H+),但c(H+)均减小;由于醋酸和盐酸的c(H+)相同,而醋酸为弱酸,所以c(CH3COOH)大于c(HCl),加入足量的锌,由于CH3COOH浓度大,随着反应的进行,CH3COOH继续电离产生H+,因此产生的氢气多。

9.C[解析]向CH3COOH溶液中逐步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溶液的pH增大,A项错误;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量有关,若醋酸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则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越大,pH越小,故CH3COOH溶液的pH:a

c(H+)=c(OH-)+c(CH3COO-),C项正确;加水稀释醋酸溶液,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c(H+)减小,而温度不变,K W不变,根据K W=c(H+)·c(OH-),则c(OH-)增大,D项错误。

10.C [解析] 恰好中和时混合溶液温度最高,即b 点,此时消耗NaOH 0.004 mol ,得出HA 浓度为0.08 mol ·L -1,故A 错误;b →c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反应已完全,继续滴加温度较低的NaOH 溶液,使混合液温度降低,故B 错误;NaA 溶液呈碱性,HA 溶液呈酸性,a →b 的过程中,混合溶液可能呈中性,存在:c (A -)=c (Na +),故C 正确;电离常数K =

c(H +)·c(A -)c(HA)

=

0.01×0.01

0.08-0.01

≈1.43×10-3,故D 错误。

11.(1)右 a

(2)氨水浓度降低,使c (OH -)减小,而温度升高,使c (OH -)增大,双重作用使c (OH -)基本不变 (3)AD (4)AC

[解析] (1)根据表中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判断,NH 3·H 2O 的电离吸收热量,升高温度,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3)对于平衡NH 3·H 2O

N H 4++OH -,加入NH 4Cl 固

体,平衡左移,pH 减小,电离度减小,c (OH -)减小,c (N H 4+

)增大,A 、D 错误。(4)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NH 4Cl 溶液,N H 4++H 2O

NH 3·H 2O+H +,加入固体NH 4Cl ,N H 4

+

水解程度减小,

c(NH 4+)c(Cl -)

增大,A

正确;降温,N H 4+

水解程度减小,c(NH 4+)c(Cl -)

增大,C

项正确;B 项,通

入HCl ,c (Cl -

)增大的较c (N H 4+

)多,c(NH 4+)c(Cl -)减小;D

项,加入NaOH

固体,c (N H 4+

)减小,c(NH 4+)c(Cl -)

小。

12.(1)CH 3COOH>H 2CO 3>HClO

(2)C O 32->ClO ->HC O 3

->CH 3COO - (3)a>b>d>c (4)A ABCE

[解析] (1)~(3)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电离常数越小,其对应酸根离子结合H +能力越强,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4)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后电离程度增大,但CH 3COOH 、CH 3COO -、H +的浓度都减小,c (OH -)却是增大的,且CH 3COOH 的浓度减小最多。升温时,促进电离,K W 、K 均增大,c (H +

)增大,

c(H +)

c(CH 3COOH)

增大,

c(OH -)c(H +)

减小。

13.(1)H 3PO4HP O42-(2)CO2+ClO-+H2O HClO+HC O3-10.8 (3)1.4×10-3

[解析](1)弱酸的电离常数K a越大,表示该弱酸的酸性越强,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取决于K a1。因此酸性:H3PO4>CH3COOH>H2CO3>H2P O4->HClO>HC O3->HP O42-。(2)酸

性:H2CO3>HClO>HC O3-,因此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ClO-+H2O HClO+HC O3-;设NaClO水解生成的c(OH-)=x mol·L-1,

ClO-+H 2O HClO+OH-

c(起始)/(mol·L-1) 1.2 0 0

c(转化)/(mol·L-1)x x x

c(平衡)/(mol·L-1) 1.2-x x x

水解常数K h=c(OH-)·c(HClO)

c(ClO-)=c(H

+)·c(OH-)·c(HClO)

c(ClO-)·c(H+)

=K W

K a

=10

-14

3.0×10-8

,K h=x2

1.2-x

≈x

2

1.2

=10

-14

3×10-8

,解得

x=2×10-7

2,c(H+)=K W

c(OH-)

=10

-14

2×10-

7

2

mol·L-1=1

2

×10-10.5 mol·L-1,pH=10.5-lg 2-1=10.5+lg

2=10.5+0.3=10.8。

(3)设0.1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的c(H+)为x mol·L-1,则

CH 3COOH CH3COO-+H+

c(起始)/(mol·L-1) 0.10 0

c(转化)/(mol·L-1)x x x c(平衡)/(mol·L-1)0.10-x x x

K a=x2

0.10-x ≈x

2

0.10

=1.96×10-5,x=1.4×10-3。

课时作业(二十七)A

1.C[解析]②③分别为碱、酸,抑制水的电离;④中N H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①NaCl 不影响水的电离。

2.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9 mol·L-1,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若为酸溶液,则pH=5;若为碱溶液,则pH=9,故A项正确。

3.D[解析] A项,K W=1×10-6×1×10-6=1×10-12,温度高于25 ℃;B、C项,NaHSO4电离出的H+抑制H2O电离,c(H+)H

2O

=c(OH-)=1×10-10 mol·L-1;D项,加H2O稀释,c(H+)减小,而

c(OH-)增大。

4.A[解析] H2SO4与Ba(OH)2抑制水的电离,Na2S与NH4NO3促进水的电离。25 ℃

时,pH=0的H2SO4溶液中:c(H2O)电离=c(OH-)=10-14

100

mol·L-1=10-14 mol·L-1;0.05 mol·L-1

的Ba(OH)2溶液中:c(H2O)电离=c(H+)=10-14

0.1

mol·L-1=10-13 mol·L-1;pH=10的Na2S溶液中:c(H2O)电离=c(OH-)=10-4 mol·L-1;pH=5的NH4NO3的溶液中:c(H2O)电离=c(H+)=10-5 mol·L-1。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4∶10-13∶10-4∶10-5=1∶10∶1010∶109,故A正确。

5.D[解析]向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由小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减小;b点表示过量NH3·H2O的电离与N H4+的水解程度相互“抵消”;随着N H4+的水解占优势,c 点N H4+的水解程度达到最大,也是恰好反应点;再继续加入盐酸,盐酸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点氨水过量,d点盐酸过量,A项错误;c点溶质是NH4Cl,因

N H4+水解,故c(N H4+)

势,c(Cl-)

K=c(NH4+)c(OH-) c(NH3·H2O)=10

-3×10-3

0.1

=10-5,D项正确。

6.D[解析]结合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pOH、pH的定义及题给图像,分析各选项并得出合理答案。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那么

c(CH3COO-)=c(Na+),N点溶液呈碱性,c(OH-)>c(H+),那么c(CH3COO-)

知,M点溶液中含有CH3COOH和CH3COONa,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则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比Q点弱,A错;Q点时溶液的溶质为CH3COOH、CH3COONa,此时CH3COOH有剩余,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不是最大,C错;若消耗NaOH溶液与醋酸溶液的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Q点溶液呈中性,显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D对。

7.D[解析]由水的离子积的定义知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A项正确;由图中纵横轴的大小可知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T1,C项正确;XZ线上任意点都有c(H+)=c(OH-),只有当c(H+)=10-7 mol·L-1时,才有pH=7,D项错误。

8.B[解析]滴定开始时0.100 mol·L-1盐酸的pH=1,0.100 mol·L-1醋酸溶液的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Ⅱ,滴定醋酸的曲线是Ⅰ,A错误;醋酸钠水解呈碱性,NaCl 不水解,pH=7时,滴定醋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 mL,B正确;V(NaOH)=20.00 mL 时,醋酸和盐酸均与NaOH完全反应,但CH3COO-发生水解,c(CH3COO-)c(Na+),D错误。

9.D[解析]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A-),pH=4.45时,溶液中c(Na+)c(HA)时溶液仍可能呈酸性,B错误;由图知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pH约等于8,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以及pH=4.45时,c(A-)=c(HA)=a mol·L-1可得溶液中c(Na+)+c(H+)-c(OH-)=a mol·L-1,D正确。

10.D[解析]由图像可知,x=0时,y=13,y=0时,x=13,则有x+y=13,则K W=c(H+)c(OH-)=10-x×10-y=10-(x+y)=10-13>10-14,则温度高于常温,A、B对;该温度下,K W=10-13,T时,pH=6.5的溶

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C对;该温度下,pH=12的苛性钠溶液,c(OH-)=0.1 mol·L-1,pH=1的稀硫酸中c(H+)=0.1 mol·L-1,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pH=6.5,D错。

11.D[解析]根据描述,H2SO4溶液中c(H+)=K W

c(OH-)=K W

10-a

,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的pH

相同,即K W

10

=10-b,可求出此温度下的K W。

12.(1)>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1000∶1(3)碱①1∶1②9∶11

[解析](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 O42-)=5×10-4 mol·L-1,则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是1×10-3 mol·L-1。如果稀释10倍,则钠离子浓度是1×10-4 mol·L-1,但硫酸钠溶液是显中性的。所以c(Na+)∶c(OH-)=10-4∶10-7=1000∶1。(3)T2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在该温度下,pH=6是显中性的。该溶液pH=7,溶液显碱性;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OH-的浓度是0.1 mol·L-1。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由于硫酸中氢离子的浓度也是0.1 mol·L-1,则a∶b=1∶1。②所得混合溶液的pH=2,说明稀硫酸过量。所以有0.1b-0.1a

a+b

mol·L-1=0.01 mol·L-1,解得a∶b=9∶11。

13.(1)容量瓶(2)256285O2↑

(3)酸式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

(4)17cV

200ρ

(5)偏低

[解析](1)根据题意应该选用250 mL的容量瓶。(2)分析可知缺少的产物是O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2Mn O 4-+5H2O2+6H+2Mn2++8H2O+5O2↑。(3)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4)根据配平的离子方程式计

算出过氧化氢的量,最后计算出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7cV 200ρ

。(5)半

分钟后发现溶液又褪色说明高锰酸钾溶液加的不足,则测定结果偏低。

14.(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 (2)碱 甲基橙 (3)

(c 1V 1-c 2V 2)×10-3×17

w

×100%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3 (6)+3 2CoCl 2+2NH 4Cl+10NH 3+H 2O 22[Co (NH 3)6]Cl 3+2H 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

氨逸出

[解析] (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2)接收瓶中的溶质为NH 4Cl 、HCl ,在用NaOH 溶液滴定到终点时溶质为NH 4Cl 、NaCl ,溶液显酸性则可用的指示剂为甲基橙。(3)总的HCl 的物质的量减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即为氨物质的量,所以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c 1V 1-c 2V 2)×10-3×17

w

×100%。(4)气密性不好,会有

一部分氨逸出,使测定结果偏低。(5)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棕色滴定管;由

题意,c 2(Ag +)×c (Cr O 42-)=4.0×10-10×c (Cr O 42-)=1.12×10-12,c (Cr O 42-)=2.8×10-3 mol ·L -1

。(6)由题给条件,可以写出X 的化学式为[Co (NH 3)6]Cl 3,所以Co 的化合价为+3,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 2+2NH 4Cl+10NH 3+H 2O 2

2[Co (NH 3)6]Cl 3+2H 2O ,反应物中有NH 3和

H 2O 2,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氨逸出,不利于X 的制备。

课时作业(二十七)B

1.C [解析] K W 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K W 的值不变,故加水稀释对K W 的值无影响,D 项错误;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K W 不变,则c (OH -)增大,A 项错误;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故pH 的变化小于2,B 项错误;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 (CH 3COO -)减小,但醋酸的K a =

c(CH 3COO -)·c(H +)

c(CH 3COOH)

不变,故溶液中

c(H +)

c(CH 3COOH)

的值增大,C 项正确。

2.B[解析]①中CH3COOH电离出的c(H+)小于10-2 mol·L-1,②中HCl电离出的c(H+)等于10-2 mol·L-1,③中氨水电离出的c(OH-)等于10-2 mol·L-1,④中NaOH电离出的c(OH-)等于10-2 mol·L-1,⑤中氨水过量,电离出的c(OH-)小于10-2 mol·L-1,⑥中溶液显中性,②③④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

3.B[解析]由图像可知,起始酸的pH为3,c(H+)=10-3 mol·L-1,因为HA是弱酸,则酸的浓度必大于0.001 mol·L-1,A项正确;HA是弱酸,HA的体积未知,无法由滴定起点数据计算该弱酸的K a,B项错误;此滴定终点溶液显碱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故应选择酚酞作指示剂,C项正确;滴定终点时,酸碱恰好反应生成NaA,NaA是强碱弱酸盐,A-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则滴定终点时离子浓度顺序为c(Na+)>c(A-)>c(OH-)>c(H+),D 项正确。

4.D[解析]由图像起点pH=1,可知盐酸浓度为0.1 mol·L-1,当加入30 mL NaOH溶液时,反应后溶液的pH=7,说明二者恰好反应,根据n(NaOH)=n(HCl),可求得

c(NaOH)=0.05 mol·L-1,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5.B[解析] 0.05 mol的Na 2CO3中加入50 mL 1 mol·L-1 H2SO4,H2SO4+Na2CO3

Na2SO4+H2O+CO2↑,二者恰好完全反应,c(Na+)=2c(S O42-),A项错误;加入0.05 mol CaO,相当于加入0.05 mol Ca(OH)2,Ca(OH)2+Na2CO32NaOH+CaCO3↓,c(OH-)增大,c(HC O3-)减小,增大,B项正确;加入50 mL水,溶液被稀释,C O32-水解程度增大,n(OH-)增大,但故c(OH-)

c(HCO3-)

c(OH-)减小,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C项错误;加入0.1 mol NaHSO4固体,发生反应2NaHSO 4+Na2CO32Na2SO4+H2O+CO2↑,则溶液pH减小,c(Na+)增大,D项错误。

6.C[解析] D项,B点K W=10-12,H2SO4中c(H+)=10-2 mol·L-1,KOH中c(OH-)=10-12

mol·L-

10

1=1 mol·L-1,等体积混合后,KOH过量,溶液呈碱性,正确。

7.C [解析] 根据lg

c(R -)

c(HR)

=0时,pH=5,则K a (HR )=

c(R -)c(H +)c(HR)

=1×10-5,0.1 mol ·L -1 HR 溶

液中c (H +)=c (R -)=√1×10-5×0.1 mol ·L -1=1×10-3 mol ·L -1,则溶液的pH 约为3,故A 、B 错误;当通入0.1 mol NH 3时,溶质是NH 4R ,K a (HR )=1.0×10-5、

K b (NH 3·H 2O )=1.76×10-5,所以溶液呈碱性,c (R -)

),故C 正确;根据图示,当

c (HR )=c (R -)时,溶液pH=5,呈酸性,故D 错误。

8.C [解析] 如果酸为强酸,则0.10 mol ·L -1酸的pH 为1,根据酸的初始pH 知,图甲为盐酸的滴定曲线,故A 错误;根据图甲知,B 点NaOH 溶液的体积是20.00 mL ,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醋酸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D 点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 ,a>b ,故B 错误;E 点溶液的成分为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 (CH 3COO -)>c (Na +)>c (H +)>c (OH -),故C 正确;NaOH 和盐酸恰好反应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NaOH 和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故D 错误。 9.C [解析] 根据题图知,0.1 mol ·L -1

HX 溶液的lg

c(H +)

c(OH )

=12,则c (H +)=0.1 mol ·L -

1

,HX 为强酸,同理可推知,HY 为弱酸,A 项错误;a 点HX 溶液中c (H +)=0.1 mol ·L -1,由水电

离出的c (H +)=c (OH -)=10-13 mol ·L -1,B 项错误;c 点时加入n (NaOH )=0.005 mol ,此时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Y 和NaY 的混合溶液,lg

c(H +)c(OH -)

=6,则c (H +)=10-4 mol ·L -1,溶液呈酸

性,说明HY 的电离程度大于NaY 的水解程度,故c (Y -)>c (HY ),C 项正确;b 点时

n (NaOH )=0.008 mol ,而n (HY )=0.01 mol ,故HY 过量,D 项错误。

10.(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高时,电离程度大,c (H +)、c (OH -)均增大 10∶1 (2)a+b =14 (3)小于 (4)10

[解析](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高时,电离程度大,c(H+)、c(OH-)均增大,9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B;25 ℃时,pH=9的NaOH溶液,c(OH-)=10-5 mol·L-1;pH=4的H2SO4溶液,c(H+)=10-4 mol·L-1;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n(OH-)=n(H+)。则

c(OH-)·V(NaOH)=c(H+)·V(H2SO4)。故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V(NaOH)∶V(H2SO4)=c(H+)∶c(OH-)=10∶1。(2)95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K W=10-12。设强酸溶液为100 L,强碱溶液为1 L,强酸溶液中n(H+)=100×10-a mol=102-a mol,强碱溶液n(OH-)=10b-12 mol。混合后溶液呈中性,102-a mol=10b-12 mol,2-a=b-12,所以a+b=14。(3)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是室温。在室温下,pH=2的HCl溶液,c水(H+)=10-12 mol·L-

1;pH=11的某BOH溶液中,c水(H+)=10-11 mol·L-1;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就越大。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α2。(4)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是95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K W=10-12,在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下,将0.02 mol·L-1的Ba(OH)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反应后溶液中c(OH-)=0.02mol·L-1×2×V-0.02mol·L-1×V

=0.01 mol·L-1。由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2V

K W=10-12,所以c(H+)=10-10 mol·L-1,所得混合液的pH=10。

11.(1)酸式滴定管烧杯容量瓶

(4)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5)22.60

(6)①第1组实验数据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②0.75 4.5

[解析](1)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再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进行定容。(4)待测白醋中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开始时溶液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5)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图中滴定管1 mL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0 mL,故图中滴定管中液面读数为22.60 mL。(6)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1组实验消耗NaOH溶

液的体积与其他三组相差较大,应舍去第1组数据,取其他三组数据进行计算。②第2~4组实验中消耗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NaOH)=15.00+15.05+14.95

3

mL=15.00 mL,则有n(CH3COOH)=n(NaOH)=15.00×10-3L×0.100 0 mol·L-1=1.5×10-3

mol,c(CH3COOH)=1.5×10-3mol

0.02 L

=0.075 mol·L-1。100 mL该醋酸中含有醋酸的量为0.075 mol·L-1×0.1L=7.5×10-3 mol,因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配制成100 mL待测白醋

溶液,故10.00 mL 食用白醋中c(CH3COOH)=7.5×10-3mol

0.01 L

=0.75 mol·L-

1,m(CH3COOH)=7.5×10-3mol×60 g·mol-1=0.45 g,故该市售白醋的总酸量为4.5

g/100 mL。

12.(1)CH3COOK(2)100 mL容量瓶(3)碱式

(4)2Mn O 4-+5C2O42-+16H+2Mn2++10CO2↑+8H2O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 s不褪色

[解析](1)以Cu(CH3COO)2·2H2O和K2C2O4·H2O为原料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反应,经过后处理得到蓝色晶体,已知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K a[Cu b(C2O4)c]·n H2O,因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根据原料和蓝色晶体的化学式可知,除去的杂质主要成分是CH3COOK。(2)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 KMnO4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3)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所以应选用碱式滴定管。(4)KMnO4溶液滴定草酸根离子过程中,Mn O4-作氧化剂,Mn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Mn2+,C2O42-作还原剂,C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 O 4-+5C2O42-+16H+2Mn2++10CO2↑

+8H2O,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 s不褪色,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课时作业(二十八)

1.B[解析]温度不变,N H4+水解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项不符合题意;NH4Cl水解呈酸性,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但酸性减弱,溶液的pH将增大,溶液中N H4+数将减

少,c(N H4+)也减小,故B项符合题意,C、D项不符合题意。

2.B[解析]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保持不变,A项错误;加入CuSO 4固体,发生沉淀反应:Cu2++S2-CuS ↓,c(S2-)减小,S2-的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S-浓度减小,B项正确;水解过程吸热,

增大,C项错误;加入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S-)增大,c(S2-)减小,c(HS-)

c(S2-)

NaOH固体,c(OH-)增大,pH增大,D项错误。

3.C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溶液,其pH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电离呈酸性<水解呈酸性<中性<水解呈碱性<电离呈碱性。

4.D[解析]升高温度,促使C O32-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OH-)增大,碱性增强,有利于油污的水解及清洗,A正确;明矾是KAl(SO4)2·12H2O,Al3+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起到净水作用,B正确;TiCl4发生水解反应生成TiO2·x H2O沉淀,经脱水制备TiO2,C正确;SnCl2易发生水解反应,而配制其溶液时,加入NaOH固体,消耗HCl,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n(OH)Cl沉淀,故应加入HCl溶液抑制其水解,D 错误。

5.D[解析] Na 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 O32-+H2O HC O3-+OH-,通入NH3后,NH3与水生成NH3·H2O,并电离产生N H4+和OH-,溶液中c(OH-)增大,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C O32-)增

减小,A正确。K2C2O4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2O42-+H2O

大,c(Na+)不变,故c(Na+)

c(CO32-)

HC2O4-+OH-,从25 ℃升高到35 ℃,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C2O42-)减小,c(K+)不变,故c(K+)

c(C2O42-)增大,B正确。HF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则有c(H+)=c(OH-),此时所得溶液为NaF 和HF混合液,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c(F-),则有c(Na+)=c(F-),故有

c(Na +)c(F -)

=1,C 正确。CH 3COONa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 3COO -+H 2O

CH 3COOH+OH -,水解平衡常数为K h =

c(CH 3COOH)·c(OH -)

c(CH 3COO -)

=

c(CH 3COOH)·K W

c(CH 3COO -)·c(H +)

,则有

c(CH 3COOH)c(CH 3COO -)·c(H +)=

K h

K W

,加入少量水,水

解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则K h 、K W 不变,故

c(CH 3COOH)

c(CH 3COO -)·c(H +)

不变,D 错误。

6.B [解析] 四种盐溶液均促进了水的电离,根据越弱越水解,水解均显碱性,水解程度越大, pH 越大,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③>④>②>①, A 错误;Na 2CO 3和NaHCO 3溶

液中都存在H +、OH -、 C O 32-、HC O 3

-、H 2CO 3、Na +、H 2O ,B 正确;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情况下,pH 小的是醋酸,C 错误;根据物料守恒,Na 2CO 3溶液

中:c (Na +)=2c (C O 32-)+2c (HC O 3- )+2c (H 2CO 3),D 错误。 7.B [解析] ①NH 4Cl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 H 4+

+H 2O

NH 3·H 2O+H +,加入少量NH 4Cl 固

体,c (N H 4+)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中c (H +)增大,错误;②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正向移动,但c (N H 4+)仍比原平衡大,错误;③c (N H 4+)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N H 4+的水解

程度减小,故

c(NH 4+)

c(Cl -)

增大,错误;④N H 4+

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 h =

c(NH 3·H 2O)·c(H +)

c(NH 4+)

,则

c(NH 4+)

c(NH 3·H 2O)·c(H +)=1

K h

,由于温度不变,K h 不变,故

c(NH 4+)

c(NH 3·H 2O)·c(H +)

不变,错误;⑤加入少量

NH 4Cl 固体,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N H 4+

的水解程度减小,正确;⑥结合水解常数K h 可

知,

c(H +)

c(NH 4+)=

K h

c(NH 3·H 2

O),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K h 不变,c (NH 3·H 2O )增大,故

c(H +)

c(NH 4+)

减小,正

确;⑦结合水解常数K h 可知,c(NH 4+)

c(NH 3·H 2O)

=

c(H +)K h

,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水解平衡正向移

动,c (H +

)增大,但K h 不变,故

c(NH 4

+)c(NH 3·H 2O)

增大,错误。

8.D [解析] 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n (A -)增大,n (HA )减小,故c(HA)c(A -)

的值减小,A 正确;设

HA 的量是100,根据图像知有x 被反应,K HA =

10-7x 100-x

,B 正确;当滴定分数为100时,二者刚好

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 ,由于盐的水解,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 正确;滴定分数大于100时,即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可能有c (Na +)>c (OH -)>c (A -)>c (H +),D 错误。

9.C [解析]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c (H +)和c (OH -)均增大,K W 随之增大,而c 和b 对应的K W 相等,A 项不正确;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c (H +)c (OH -)=1.0×10-7×1.0×10-7=1.0×10-14,B 项不正确;加入FeCl 3后,Fe 3+水解促进

了水的电离,c (H +)增大,c (OH -)减小,但K W 不变,可能引起由b 向a 的变化,C 项正确;该温度下,稀释溶液K W 不变,而c 和d 对应的K W 不相等,D 项不正确。 10.(1)2.36×10-5 (2)向右 60 (3)10% < [解析] (1)K h =

c(H +)·c(NH 3·H 2O)c(NH 4+)

=

K W

K b

,

c (H +)≈c (NH 3·H 2O ),而c (N H 4+

)≈1 mol ·L -1。

所以c (H +

)=√K h mol ·L -1

=√

10-14

1.8×10

-5

mol ·L -1≈2.36×10-5 mol ·L -1

。 (2)NaOH 电离出的OH -抑制水的电离平衡,Na 2SO 3电离出的S O 3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S O 32-+H 2O

HS O 3

-+OH -, K h =

c(HSO 3-)·c(OH -)c(SO 32-)

=

K W

K a2=

10-14

6.0×10-8

,

所以

c(SO 32-)c(HSO 3-)

=

6.0×10-8×10

-510-14

=60。

(3)亚碲酸(H 2TeO 3)为二元弱酸,以一级电离为主,H 2TeO 3的电离度为α, H 2TeO 3HTe O 3

-+H + 起始浓度(mol ·L -1) 0.1 0 0 电离浓度(mol ·L -1) 0.1α

0.1α 0.1α

平衡浓度(mol ·L -1)

0.1(1-α) 0.1α 0.1α

K a1=1×10-3=

0.1α×0.1α0.1(1-α)

0.1α×0.1α

0.1

,解得:α≈10%;

已知K a2=2×10-8,则HTe O 3-的水解常数K h =

K W K a1

=(1×10-14)÷(1×10-3)=1×10-11

HTe O 3-的电离大于其水解,NaHTeO 3溶液显酸性,pH<7。

11.(1)>(2)<(3)①<②=(4)①107∶1②>

[解析](1)pH相等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中c(OH-)相等,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NaOH溶液中c(OH-)不变,而CH3COONa溶液中CH3COO-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则CH3COONa溶液中c(OH-)大于NaOH溶液中c(OH-),故CH3COONa溶液的pH大。(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的c(N H4+)=c(Cl-),据电荷守恒可得

c(N H4+)+c(H+)=c(Cl-)+c(OH-),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NH4Cl,所得溶液呈酸性,若使溶液呈中性,则有V(HCl)

c(Na+)>c(A-),则有c(H+)7。

12.(1)b>a>c

(2)NaCN+CO 2+H2O NaHCO3+HCN

(3)BD(4)Al3++3HC O 3-Al(OH)3↓+3CO2↑

(5)c(HC2O4-)+2c(C2O42-)+c(OH-)=c(Na+)+c(H+)

[解析](1)由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N>HC O3-知,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

(2)由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N>HC O3-知,NaCN溶液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CO 2+H2O NaHCO3+HCN。

(3)将0.02 mol·L-1的HCN溶液与0.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005 mol·L-1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

c(H+)+c(HCN)>c(OH-),C错误;由物料守恒可知,c(HCN)+c(CN-)=0.01 mol·L-1,D正确。(4)Al3+与HC O3-的水解相互促进,生成Al(OH)3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 O3-

Al(OH)3↓+3CO2↑。

(5)NaHC2O4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为HC2O42-、C2O42-、OH-,阳离子为Na+、H+,其电荷守恒表达式为c(HC2O4-)+2c(C2O42-)+c(OH-)=c(Na+)+c(H+)。

13.(1)CH 3COONa+H2O CH3COOH+NaOH

(2)BC(3)CD(4)7.20.35(5)9

[解析](1)醋酸钠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Na+H2O

CH3COOH+NaOH。(2)A项,钠离子不水解,所以浓度始终不变,错误;B项,醋酸根离子开始时水解速率最大,后逐渐减小,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C项,随着水解的逐渐进行,pH逐渐增大,平衡时不再发生变化,正确;D项,温度不变,K W不变,错误。(3)A项,加入冰醋酸,溶

液中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左移,错误;B项,加入纯碱固体,由于C O32-的水解会产生OH-,抑制CH3COO-的水解,平衡左移,错误;C项,加入醋酸钙固体,溶液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右移,正确;D项,加入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与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一水合氨,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右移,正确。(4)由m=nM得醋酸钠的质量为

7.175 g,由托盘天平的精确度知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7.2 g;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减半为0.175 mol·L-1,所以原来的浓度为0.35 mol·L-1。(5)醋酸根离子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 h=K W

K a(CH3COOH)=c(CH3COOH)·c(OH

-)

c(CH3COO-)

=c

2(OH-)

c(CH3COO-)

,则10-14

1.75×10-5

=c

2(OH-)

0.175

,得c(OH-)=10-5 mol·L-

1,pH=9。

课时作业(二十九)

1.A[解析] AgCl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所以溶液中有Ag+和Cl-,B错;升高温度,AgCl溶解度增大,C错;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了Cl-浓度,溶解平衡左移,AgCl溶解度减小,D错。

2.A[解析]在存在MgCO 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CO3(s)

Mg2+(aq)+C O32-(aq),滴加少许浓盐酸,浓盐酸与C O32-反应,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则c(Mg2+)和c(H+)增大,c(C O32-)减小,温度不变,K sp(MgCO3)不变,故A正确。

3.C[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4.C[解析]加热暂时硬水,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 MgCO 3↓+CO2↑+H2O,生成的MgCO3在水中建立起平衡:MgCO3(s)Mg2+(aq)+C O32-(aq),而

C O 32-发生水解反应:C O32-+H2O HC O3-+OH-,使水中的OH-浓度增大,由于

K sp[Mg(OH)2]

5.D[解析]由①可知,在水溶液中Cu2+与C O32-主要生成Cu(OH)2沉淀,说明Cu(OH)2比CuCO3更易沉淀,从而说明溶解度:Cu(OH)2

6.D[解析]由于K sp(BaSO4)

和BaCO3共存时,c(SO42-)

c(CO32-)=K sp(BaSO4)

K sp(BaCO3)

=1.0×10

-10

2.5×10-9

=1

25

;由于K sp(BaSO4)和K sp(BaCO3)相差不大,所

以向BaSO4的悬浊液中加入浓Na2CO3溶液,BaSO4可以转化为BaCO3。

7.C[解析]在B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平衡BaSO4(s)

Ba2+(aq)+S O42-(aq)左移,则此时c(Ba2+)>c(S O42-);由于温度未发生改变,所以溶液中

K sp=c(Ba2+)c(S O42-)不变。

8.D[解析]由沉淀形成的条件知,要产生沉淀必须满足:c(Ca2+)c(C O32-)>2.8×10-9,因等体积混合,c(C O32-)=1×10-4 mol·L-1,故混合溶液中c(Ca2+)应大于2.8×10-5 mol·L-1,则混合前c(CaCl2)至少应为5.6×10-5 mol·L-1。

9.D[解析]在pH=5的溶液中OH-的浓度是10-9 mol·L-1,Fe3+的浓度为1 mol·L-1,则Q c=c(Fe3+)·c3(OH-)=1×10-27>4.0×10-38,则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故Fe3+不能大量存在,A 正确;由于在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均水解,则混合溶液中

c(S O42-)∶[c(Fe3+)+c(Fe2+)+c(Cu2+)]>5∶4,B正确;根据Fe(OH)2、Cu(OH)2、Fe(OH)3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形成沉淀时需要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分别是√8.0×10-16

0.5

mol·L-1、

2.2×10-20

0.5

mol ·L -1

、√

4.0×10-38

1

3

mol ·L -1,因此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 -

1

NaOH 溶液,首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C 正确;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适量氯水,并调节pH 到3~4过滤,由于引入氯离子,不能获得较纯净的CuSO 4溶液,D 错误。

10.C [解析] 由K sp =c (M 2+

)c 2

(OH -)得c (OH -

)=(a b

)12 mol ·L -1,由K W =c (H +)c (OH -)得

c (H +

)=

1×10-14

(a b

)12 mol ·L -1, pH=-lg

1×10-14

(a b

)12=14+1

2

lg (a

b )。

11.D [解析] 根据平衡K 2SO 4·MgSO 4·2CaSO 4(s )

2Ca 2++2K ++Mg 2++4S O 42-,向该体系中

加入饱和NaOH 溶液,OH -与Mg 2+结合,生成难溶的Mg (OH )2沉淀使平衡向右移动,A 项正

确;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 2CO 3溶液,C O 3

2-与Ca 2+

结合,生成CaCO 3沉淀,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B 项正确;根据曲线可知,温度越高,K +的浸出浓度越大,说明该过程是吸热的,C 项正确;该平衡的K sp =c 2(Ca 2+)·c 2(K +)·c (Mg 2+)·c 4(S O 42-),D 项错误。 12.(1)Cu (OH )2 Cu 2++2NH 3·H 2O

Cu (OH )2↓+2N H 4+

(2)5.0

[解析] (1)由于K sp [Cu (OH )2]

)=√

K sp [Fe(OH)3]c(Fe 3+)

3

=√

3.0×10-39

1×10-6

3 mol ·L -1=√33

×10-11 mol ·L -1;Al 3+全部转化为

Al (OH )3时,c (OH -

)=√

K sp [Al(OH)3]c(Al 3+)

3

=√

1.0×10-33

1×10-6

3 mol ·L -1=1×10-9 mol ·L -1,即pH 最小应为

5.0,因为Mn (OH )2开始沉淀的pH=7.1,故除去MnSO 4溶液中的Fe 3+、Al 3+,应调节溶液至5.0

K =c(SO 42-)

c(CO 3

2-) K sp (SrCO 3)

C O 32-后,平衡SrSO 4(s )

Sr 2+(aq )+S O 42-(aq )正向移动,生成SrCO 3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不好的高中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有难度的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10T14:55:35.36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涂翔 [导读] 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涂翔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相应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作业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 目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重点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化学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却没有进行创新和改变,还是用传统的统一的、刻板的方式设计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且在课外能够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和复习课堂上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作业布置,通常都是统一的以班级为单位,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限制了教学的有效发展[1]。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布置和学生当前知识相吻合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并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总的来说,分层作业设计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二)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 分层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因此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层次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布置。具体应该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能力作业以及提高型作业,从而分配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也应该根据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比如,善于动手的就安排实验性质的作业,善于理论的就安排书面作业,让学生各尽其能,量力而行,显示出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形式。其次,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应该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引发联想的功能,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中得以发挥。最后,主体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具备主体性,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设计多种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 二、高中化学教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差生。对于优生而言,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很大的完成;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而恰恰当前的作业布置都是统一的,就是不管优生和差生安排同样的作业,这就会导致学困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或者优生觉得作业太过于简单,起不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2]。比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巩固基础,并且熟悉各个元素的符号和特点等等。对于优生,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比如利用熟悉化学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作业的分类 作业大提升可以氛围三类:即常规作业、应用作业。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前将要布置的作业先分类。常规作业一般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难度较低。这类作业可以统一布置,让学生在课外夯实基础。应用作业主要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比如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对于差生来说,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样也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兼顾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的分层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实施作业分层设计,通过作业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化学是理综里面有点文综性质的科目,我们在的过程中 会发现涉及到计算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概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 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 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 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长兴中学杭伟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新作业 2006年秋季,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行为,在关注“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 作业的功能多数情况下被误解。传统作业只被认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生活实践;作业形式单一,基本全是书面作业,缺少实践型、能力型的作业;作业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对学生能力要求低。然作业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有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知识的探究、方法的提炼、思维的碰撞,有效的作业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可以成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依据,可以成为提升课程意义的平台。 2.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要求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然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总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得教学设计符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作业,作为一种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的课外活动。它没有象课堂教学那样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因此作业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校情、班情、生情进行设计,作业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容易使得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储备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方法,培养新能力。 3.化学作业资料存在与教材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我省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当前,在图书市场中高中化学教辅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封面标榜“苏教版配套”,实质上是人教版的翻版,这些教辅材料存在不少问题,如习题内容与教科书不配套,不少是人教版的内容;习题内容要求与《指导意见》不一致,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2元素周期律苏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Na 、Mg 、Al B .Na 、O 、F C .P 、Si 、Al D .C 、Si 、P C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r +r B .r r - C .r 2-r +D .r r C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 D 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 、B 都不符合;再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 (O 2-)>r (Na +),C 符合。]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13572007】 ①C、N 、F ②Na、Mg 、Al ③F、Cl 、Br ④P、S 、C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但要注意氟元素无正价。] 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Cl>S>P B .还原性Na>Mg>Al C .酸性H 2SO 4>H 3PO 4>HClO 4 D .稳定性HCl>H 2S>PH 3 C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 .碱性:KOH >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 >K C .酸性:HClO 4>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 >Al B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目录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3)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4) 1.固体物质 (4) 2.液体物质 (4) 3.气体物质 (5)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5)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6)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6)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7) 七、化学方程式必须天天写 (8)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8) (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3) (三)、常见的化工反应 (16) (四)、有机反应 (17)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重晶石(钡餐):BaSO4 (3)绿矾:FeSO4·7H2O (4)芒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蓝矾(胆矾):CuSO4·5H2O (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 (2)磁铁矿石:Fe3O4 (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 (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 (4)氯仿:CHCl3 (5)甘油:CH2OH—CHOH—CH2OH (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 (8)油酸:C17H33COOH (9)肥皂:C17H35COONa (10)银氨溶液:Ag(NH3)2OH (11)葡萄糖:C6H12O6 (12)蔗糖:C12H22O11 (13)淀粉:(C6H10O5)n (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2010年12月,经自治区批准,我校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与探索》开始实施。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探寻有效的作业设计,着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初步研究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长进。课题组教师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根植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化学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课题组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绩做一个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探索和总结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模式,通过研究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会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化学水平。 2.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发挥“求新、求活、求近”的整体效益。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科学,获得必要的科学,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在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校本体系方面作一些理论探索。 (二)研究内容 1. 探索学生课外作业分层理论研究 2.高中化学学生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研究。 3.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菜单式”的作业设计。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比如,教学《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①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炊具。②用盐酸除去水垢或者茶垢。③漂白剂的使用的安全性……教学《化学2》中“社会调查”时,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①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名称;②它们的危害性;③回收废电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化学学习跟生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设计的化学作业也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就一定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度也应有所不同。尽管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作业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尺度上讲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全体学生机械地“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各异,如果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产生的负荷肯定不同。所以统一的作业要求跟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是矛盾的。这样的作业对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我们在化学作业布置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即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的题目可分基本题、提高题、思考题等,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做基本题和提高题,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性相对较强的题,以保证他们能更上一层楼;要求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基本题,先要将基础打牢;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以保证他们能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有所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高中化学作业中的习题应具有探究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习题常常以科学探究为问题的切入点和载体,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做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由于知识点较细,以下内容若有误。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留言指正。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

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 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 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3H 2O 或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I -、Fe 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 —、—OH (较慢)、—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Br -、I -、Fe 2+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 2NCH 2COOH + HCl → HOOCCH 2NH 3Cl H 2NCH 2COOH + NaOH → H 2NCH 2COONa + H 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 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 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 3)2+ + OH - + 3H + == Ag + + 2NH 4+ + H 2O 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 AgOH + 2NH 3·H 2O == Ag(NH 3)2OH + 2H 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 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O 3 + 6NH 3 + 2H 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 2O 4 + 6NH 3 + 2H 2O 甲酸: HCOOH + 2 Ag(NH 3)2OH 2 A g ↓+ (NH 4)2CO 3 + 2NH 3 + H 2O 葡萄糖:(过量)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2A g ↓+CH 2OH(CHOH)4COONH 4+3NH 3 + H 2O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备完整

(一)化学平衡 1、速率与平衡 相关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V 正=V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2、基础辅导 (1)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是两回事,加快反应速率不一定平衡正向移动。改变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强(气体)、浓度、催化剂、颗粒大小(接触面)、光、电磁波等。能使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气体)等,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只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不能改变平衡,即只能改变浓度,不能改变百分含量。 (2)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如:合成氨反应中C(N 2)/C(H 2)=1/3,C(NH 3)/C(H 2)=2/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 现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 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 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比。如: v(D)d 1=v(C)c 1=v(B)b 1=v(A)a 1 d :c :b :a =v(D):v(c):v(B):v(A)则有 D d +cC bB +aA 对于方程式: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 正≠v 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 快,反之浓度: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反应速率产 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 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 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 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 之则慢。 温度: a 、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 热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 度不同;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史上最全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概括,不收藏后悔死!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史上最全高中有机化学 基础知识总结概括 高中的有机化学部分,很多小伙伴感到很迷茫,高考中的有机推断题很难推断出来。这里总结了有机化合物的各种性质、制备方法、方程式,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推断题时就能熟练应用了!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完整版)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个性、主 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决定了高中化学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 业等传统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阅读作业、实践作业等多元化的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依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着多样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相 统一的原则设计化学作业. 一、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1.遵循激发学习动机的规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 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 去尝试.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内容缺乏创意,加上教师缺 乏创造性的使用,学生感到作业面目可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 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 味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学生的心 理特点,又要符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2.遵循记忆的规律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在刚学完的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 记忆、巩固知识,就要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排除各 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 提高.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适当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注 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任何学习,都是有一个过 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 在校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所以作业设计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二、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化学高考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就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就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与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就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就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瞧);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瞧)。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就是:O、Si、Al、Fe、Ca。 5.同位素 就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就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就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就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