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税收原理财政学马海涛
中国人民大学 马海涛 中国税制

(二)纳税人 1.定义:纳税人是税法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 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 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 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 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税率 1.定义:是应征税额与课 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 现了征 税的深度。 2.税率的分类: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五、税收法律体系 (一)税收实体法 税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 律。
(二)税收程序法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收立法权的 立法主体为保护税收实体法所规 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实现而制 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 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三)税收处罚法 税收处罚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 权的立法主体对税收违法犯罪行 为予以处罚的法律规范,是禁止 性规范的一种。 处罚的方式包括:行政处罚和 刑事处罚。
二、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 1.传统流转税税种以商品销售全额 作为计税依据征税存在的不足 2.法国增值税的探讨与实施 3.我国增值税的引进与推广
三、增值税的特点 (一)增值税的一般特点 1.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 2.实行道道环节课征,但不重复征税。 3.对资源配置不会产生扭曲性影响,具 有税收中性效应。 4.税收负担随应税商品的流转而向购买 者转嫁,最后由该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承 担。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增值税
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增值税的税率、税基及应纳 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的减免税和出口货物退税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及增值税专用 发票的管理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一、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在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 中或提供劳务服务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 的一种税。 1、理论增值额的理解 2、理论增值额与法定增值额
马海涛《中国税制》(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马海涛《中国税制》(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马海涛《中国税制》(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一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增值税(一)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增值税(二)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消费税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关税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企业所得税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个人所得税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与资源有关的税种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与行为有关的税种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 2.税收归宿
• 税收归宿亦称“税负归宿”、“赋税归宿 ”、“课税归宿”。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 归着点,即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着环 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 的。
•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 1.前转
• 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 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 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 担。
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且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 (1)平等原则 • (2)确实原则 • (3)便利原则 • (4)节约原则 • (二)近代西方税收原则(19世纪至20世纪
30年代) • 1.西斯蒙第的税收原则 • (1)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 (2)税收不可以总产品为课税依据。
• 4.效率原则
• (1)税收的行政效率
•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 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 (2)税收的经济效率
•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税收效率原则更高层次 的内容。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 经济。
第四节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
•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分类及衡量 •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由于政府征税
税人的应纳税款扣除并缴纳入库的单位和 个人。 • 负税人,是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 (二)征税对象
•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的客体,是主要解决对 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课税的对象或目的 物。
•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有所得 、财产、商品三大类型。
• 1.税目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分类。
销售者 税负转嫁起点
原价+税金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

财政学重点整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公共物品。
偏好表达的困难和“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是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来提供。
②★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在市场条件下,正外部效应活动由于不能从活动中收回成本而减少,负外部效应活动由于强行把成本附加给别人不必付出代价而增加,因而市场竞争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③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另一方进行交易中造成市场失灵。
④自然垄断。
垄断企业将缺乏竞争意识,阻碍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消费者福利损失和市场效率损失。
⑤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无法避免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的不安因素。
⑥经济不稳定。
市场配置资源有可能失灵,造成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公共物品的职能①非竞争性:如果给定商品的生产水平,多增加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0,即不会因为多增加消费者而使生产者的成本增加。
e.g.公路②非排他性:部分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饵不能阻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同时消费。
e.g.国防3.财政的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关键是确定财政收支在GDP中的合理比例。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②收入分配职能。
指政府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手段:税收、转移支付、工资。
目标: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差异控制在社会成员可接受的范围内)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指财政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达到社会供需基本均衡,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是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④监督职能。
目标:维护财经秩序、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4.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多数票通过原则含义:简单多数(1/2)和2/3多数前提:①投票者有单峰形偏好。
马海涛《中国税制》(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海涛《中国税制》(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章导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增值税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消费税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营业税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关税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企业所得税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个人所得税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与资源有关的税种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与行为有关的税种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方法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那么、征收管理方法等。
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具体表达,税收制度确实立是为实现税收职能效劳的。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征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也称征税客体。
一般有以下几类:〔1〕商品或劳务;〔2〕收益额;〔3〕财产;〔4〕资源;〔5〕人身。
2.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是应纳税额计算的尺度。
它表达征税的深度,反映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直接关系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设计税制的主要议题。
我国现行税率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比例税率。
人大马海涛第六版《中国税制》第6章企业所得税

• 【例题·单选题】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下列各项中按负担所得的所在地确定所得来 源地的是( )。(2008年)
• A.销售货物所得 • B.权益性投资所得 • C.动产转让所得 •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答案】D
• 【例题·多选题】依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所得来源地规定正 确的有( )。
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 D.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
人 非 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
居 所的企业(如美国某公司在中国的有来源于
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我国判定居民企业的标准有两个: 登记注册地标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 【例题·多选题】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判定居民企 业的标准有( )。(2008年)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 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 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 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 企业。
•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 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 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 企业所在地确定;
•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 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 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
• (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 【例题·单选题】以下符合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是( )。 • A.居民企业应当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B.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C.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D.非居民企业发生在我国境外的所得一律不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a834db964bcf84b8d57bac.png)
h
11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都 按同一比率征税。
优点:
有利于贯彻效益优先原则 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
缺点:
税收负担与负担能力不相适应,不能体现负担能 力强的多征,负担能力弱的少征的原则,税收负 担不尽合理。
h
12
(二)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h
13
(三)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额直接 规定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的优点,一是计算简便;二是从量 计征,税额固定,不因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 加税额,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h
14
四、纳税环节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h
15
五、纳税期限
税款的结算期限 税款的缴库期限
h
37
主要税种有:对消费品课征的消费税;对商品、 劳务的经营课征的销售税或营业税;对进出口商 品课征的关税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得税收入比重迅速 上升。
h
7
二、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按照法
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 分配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管理体制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h
23
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间接税
h
24
六、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h
25
七、按税收能否作为单独的征税对象分类 正税 附加税
h
26
第四节 税收原则
h
27
马海涛老师课件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侧重点
(1)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节,货币政策 侧重于总量调节 (2)财政政策侧重于收入分配的调节,货 币政策侧重于保持币值的稳定 (3)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作用明显, 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作用明显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 主要模式及经济效应
——明显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1998年以来是我国公 路、铁路、民航建设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状况,极大地缓解粮食仓容 长期紧张的矛盾,明显提高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 力,保障中央粮改政策顺利实施。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 了重大作用。
物价趋于上升。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 涨1.2%和0.1%,2004年则分别上涨3.9%和2.8%。 失业率升势趋缓。2003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859万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为4.3%;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保持盈余。2003年实现外贸顺差255亿美元,年末国家外 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2004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增加到6099亿美元。
促进经济增长。据有关部门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 国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GDP增幅的 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 点,2000年为1.7个百分点,2001年为1.8个百分点。 2002-2004年,也在1.5-2个百分点的水平。2003年GDP增 长9.3%,2004年增长9.5%,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
资料链接:积极财政政策中税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