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化学药品和反应来制取氧气。以下是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氢氧化钾(KOH)等。

操作方法:将高锰酸钾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加热至300℃左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或其他催化剂)。

操作方法:将过氧化氢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氯酸钾(KClO3)

氯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KCl)、三氧化二氯(Cl2O3)和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或其他催化剂)、氢氧化钠

(NaOH)等。

操作方法:将氯酸钾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氢氧化钠,加热至350℃左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化钙(CaO)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钙(Ca(OH)2),并释放出大量热量。这种反应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其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H2),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沸腾并生成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氧化钙、水、试管、烧杯等。

操作方法:将氧化钙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并加热至沸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硝酸铵(NH4NO3)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水温降低。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硝酸铵与水混合制成冰溶液,然后在冰溶液中加入一些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氨水,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当冰逐渐融化时,反应开始进行并释放出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硝酸铵、水、氢氧化钠(NaOH)等。

操作方法:将硝酸铵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冰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搅拌并保持低温,逐渐融化冰溶液并收集产生的氧气。

碱金属氢氧化物(如NaOH、LiOH)

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锂(LiOH)等可以与某些酸性物质如盐酸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不同的化学药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了解这些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的详细介绍:

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高锰酸钾固体放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本文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多种药品及反应原理。不同药品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了解这些反应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些化学药品。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 4紫黑色晶体] 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 氯酸钾 MnO 2 △ 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 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 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 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而要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为了排尽装置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 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代表收集满了? 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9、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沿而使试管炸裂。 10、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纯净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②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1、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ClO 2KCl+3O 2↑ 2、药品: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3、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 = 2H 2O+O 2↑(或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二、部分物质的颜色(没有说明的固体看做白色;液体看作无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木炭、还原性铁粉 3、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即硫磺) △ MnO 2 MnO 2

5、白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钙、氧化镁等 三、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六、几种特殊物质的化学式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钙: CaCl2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氯化亚铁(FeCl2)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酸:H2SO4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干冰CO2 金刚石、石墨(C)

制取氧气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试管口要塞棉花 (2)实验装置设计 ①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化学药品和反应来制取氧气。以下是制取氧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氢氧化钾(KOH)等。 操作方法:将高锰酸钾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加热至300℃左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或其他催化剂)。 操作方法:将过氧化氢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氯酸钾(KClO3) 氯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其原理是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KCl)、三氧化二氯(Cl2O3)和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或其他催化剂)、氢氧化钠

(NaOH)等。 操作方法:将氯酸钾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氢氧化钠,加热至350℃左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化钙(CaO)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钙(Ca(OH)2),并释放出大量热量。这种反应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其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H2),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沸腾并生成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氧化钙、水、试管、烧杯等。 操作方法:将氧化钙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并加热至沸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硝酸铵(NH4NO3) 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水温降低。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硝酸铵与水混合制成冰溶液,然后在冰溶液中加入一些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氨水,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当冰逐渐融化时,反应开始进行并释放出氧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药品:硝酸铵、水、氢氧化钠(NaOH)等。 操作方法:将硝酸铵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冰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搅拌并保持低温,逐渐融化冰溶液并收集产生的氧气。 碱金属氢氧化物(如NaOH、LiOH)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2P2O5 五、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答:这是因为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局部受热过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 氧气的制取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 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 ? ?→ ?二氧化锰水 + 氧气 高锰酸钾 ? ?→ ?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 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 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5)给试管加热: 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着药品的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式

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 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 路和方法。中考对制取氧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药品选用、实验装 2H2O22H2O+O2↑2KMnO4K2MnO4+ MnO2+ O2↑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用途 用途作用: 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炼钢过程所需的温度,因此,吹氧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化学工业 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国防工业 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医疗保健 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其它方面

如: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过度吸氧负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氧气瓶氧气瓶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 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 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 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 缺氧和富氧对人体的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B 1.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选项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否则会出现误差,选项正确; 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全汇总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全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全汇总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要科学地阅读教材和资料书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阅读能把握好重点方能提高听课效率,课上阅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疑点,展示其特长,减少惰性,减少两极分化,课后充分利用资料书,可以及时弥补课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安排阅读应抓住时机,应本着阅读后能解决问题,能在提出新问题,再阅读再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阅读仔细推敲,全面准确地领会知识的内涵,明确联系,掌握规律,使知识成块、成串,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上注意学习化学方法,课下注意搞好复习总结 高一新教材以化学基本理论开始,指导学生认识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重视概念的运用和迁移,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卤族元素要要善于从代表物――Cl2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的归纳方法并加以应用,以掌握科学地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高一新生常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知识不系统,知识点不到位,方法不灵活等,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要经常复习。 (三)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 高中学生只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能力,其它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还未形成,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有改进实验的意识,增强动手能力。所以,请同学们多参加实验活动,这样,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多动手、勤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发内在的潜力。 高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期,千万不能落后。希记这篇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让大家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取氧气来满足各种需求。那么,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呢?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加热过氧化铅(Ⅱ)的方法。过氧化铅(Ⅱ)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铅。其反应方程式为:2PbO2 → 2PbO + O2↑。 这个反应是一个热力学上的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这就意味着,只要提供足够的热量,就可以促使过氧化铅(Ⅱ)分解,从而制取氧气。 另外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是通过加热过氧化氢的方法。过氧化氢在加热的过程 中也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 2H2O + O2↑。 同样地,这个反应也是一个热力学上的放热反应。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同样可 以制取到氧气。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制取氧气,比如通过电解水来 制取氧气。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 → 2H2↑ + O2↑。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制取到纯净的氧气。 总的来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主要是利用一些化学反应,通过加热或电解等 方式来分解化合物,从而得到氧气。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热力学上的放热反应,只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可以促使反应发生,得到我们所需的氧气。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比如在 实验室中,可以选择通过加热过氧化铅(Ⅱ)或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通过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总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化合物,从而得到氧气。不 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到所需的氧气,满足各种需求。

实验室制备氧气实验

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 过氧化氢制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 药 品 和 反 应 原 理 2H2O22H2O+O2↑2KMnO4K2MnO4 + MnO2 + O2↑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固体加热型 收 集 装 置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整体装置图 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③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的下端一 定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跑出来) ④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 塞塞紧试管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要在管 口放一小团棉花)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试管 ⑤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气体 ⑥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 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 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 “离”“熄”7个字。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 点收利息”。 注①伸入试管或锥形瓶中的导管应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否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意事项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刚伸人集气瓶口即可,过 长不利于水的排出,气体不易收集满。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 部,否则不利于空气的排出,收集的气体不纯。 ④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末端应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 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 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倒流回试管底 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试 管口1/3处)。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皮塞即可,这样便于气 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 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 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 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 集气瓶口有大盆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 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 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 管内,使试管炸裂。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 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进人导管。 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在相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

第1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以及探究催化剂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 ; ; 。 2.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3.分解反应是指由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MnO 4 K 2MnO 4+MnO 2+O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 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ClO 3 KCl +O 2 二氧化锰加速分解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O 2H 2O+O 2 2.相关药品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二催化剂 1.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 中二氧化锰的 作用 步骤 实验内容 现象 分析 A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______,放出的氧气很少 B 再往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冒大量______,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二氧化锰_____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放出大量氧气 C 待上述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并在反应前后,用精密仪器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仍有大量______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 在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质量都______,只起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2.催化剂 (1)催化剂的定义: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概念的要点可概括为“一变两不变” (3)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所起的的作用。 药品 颜色 状态 化学符号 高锰酸钾 ______ 固体 KMnO 4 氯酸钾 白色 ______ KClO 3 过氧化氢 ______ 液体 H 2O 2 二氧化锰 黑色 ______ MnO 2

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基础) 知识讲解

制取氧气(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注意事项。 2.认识分解反应,能区别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 过氧化氢水+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2.收集方法: (1)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验满方法: (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预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6)离:实验结束,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要点诠释】 1.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注意的事项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3)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5)试管口处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6)加热前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口内,当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时才能开始收集,因开始排出的气体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7)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中而使试管炸裂。 (8)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2.制取气体时反应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反应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①固体反应物加热制取气体(如高锰酸钾制氧气):固体+固体(加热型); ②液体反应物不加热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制氧气):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①当气体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时(如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丙所示); ②当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如氧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下图甲所 示); ③当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如氢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下图乙所 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_高锰酸钾__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 3。实验室还能采用加热氯酸钾__和_二氧化锰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排水法适合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适合比空气重的气体(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氧气32可以,广口瓶正放,导管伸入到瓶底,因为收集气体比空气重,就将空气挤了出来),向下排气法适合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氨气,广口瓶倒放导管伸入瓶底.氧气的收集可以用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过氧化氢加热可以产生氧气,但实验室一般不用,因为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氯化锰和氧气,因为不会产生杂质气体.实验室还可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工业上利用空气降压法(空气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氮气,有百分之二十是氧气,利用二者沸点不同)高中教材说

潜艇中有利用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制取氧气的排水集气法制取的氧气纯度比排气法要高的多。分解过氧化氢这个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水蒸气产生,高锰酸钾由于是固体,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很容易分解制得氧气。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朝下倾斜一定角度,避免将水倒吸至试管内造成试管爆裂。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定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用排水法)。当-------------时,开始收集。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离开水面。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收集满的标志是-------------------- 熄----熄灭酒精灯 催化剂又称触媒,在初中阶段的定义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组成和化学性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例如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关联性教育首倡者
新教育
心服务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化学 授课日期:2013 年
姓名
教学 内容 难点 重点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星期 ) 时间段:
老师
花晓琳 年级 初三 性别 女 教材 苏化学上 学校
知识回顾
教师点拨
问题分析
解决策略
学生收获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签字
教管主任签字:
○ 一般 ○ 差
班主任(接收签字):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课后反思:
学生签字:
教师签字:
1

关联性教育首倡者
新教育
心服务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  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 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 ◆ ◆ 1.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 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      2.   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 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 催化剂 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例题解析: 例1.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 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