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摘要: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乌托邦小说始终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女性最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达了对于两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理想中两性关系的向往及认可。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正是通过乌托邦小说的形式和想象为女性营造出了精神家园,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成逻辑的世界,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了挑战,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主义;女性系谱;生态女性主义乌托邦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结构中的精神冲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人们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国的期盼与追求。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以及多种女性运动的不断爆发,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在男性的乌托邦小说中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

为此,她们开始在小说的创作中将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逐渐转变为对于女性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规划及拓展,她们在继承了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鲜明的女性话题,更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之中,开始在女性乌托邦领域初露锋芒,此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表达方式中更是对于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明确的诠释。

对此,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更深的研究及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述(一)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女性乌托邦小说就是通过小说母体映射出女性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乌托邦的精神,是对于女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行关注的小说。

乌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现实且又对于现实的超越,不断对理想以及精神的开拓。

乌托邦精神是对于女性主义进行更深阐述的灵魂。

有美国学者针对于《妇女与乌托邦》曾经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构是乌托邦主义以及女性主义创作的相同目标,但是在两性平等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实现及存在过,所以女性主义就开始在理论以及作品中被不断的建构,作家们更是通过作品建构出了没有性别压迫的理想主义社会。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乌托邦(Utopia)一词源自希腊文,意为“无处”,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的同名小说《乌托邦》中引入,并成为后世描述理想社会的关键词汇。

而其中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乌托邦社会中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念体现。

从历史角度来看,女性长期以来都处于比男性更加边缘化和被剥夺的地位,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

而妇女解放运动在20世纪以来的不断推进,为女性争取到了一系列的权益和福利。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人们对于女性解放的愿望和幻想,试图在理想社会中创造一个女性权益得到真正保障的空间。

女性乐园建构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尊重。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男女性别不再被用来划分权力和地位的界限,而是将人们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在女性乐园中,女性不再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折磨,她们拥有自主权,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男性也受益于这个乌托邦的构想,他们不再被传统的男性角色期待束缚,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性乐园中没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存在,这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在乌托邦社会中能够平等参与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决策,她们的职业选择不再受到性别偏见的限制。

在教育领域,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她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并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培养和机会。

在职场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被公平地评价和凭借专业能力来晋升。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平等和尊重的地位。

她们不再被视为家庭中的“家政妇”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作为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被平等对待。

在家庭中,女性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和责任,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

在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她们不再受到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压力,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是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审美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崛起,审美被商业化和标准化,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受到了同质化和平庸化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商业化的审美导致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缺失,阻碍了个体对于真正美的追求和体验。

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乌托邦的概念作为对商业化审美的批判和对真正美的追求的一种设想。

他认为,在审美乌托邦中,人们将不再受到商业化的束缚,审美不再是商品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验。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并以独立自由的态度去感受和欣赏真正美的存在。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概念强调了审美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和独立性,强调了审美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个体对于美的独立体验和追求。

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审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的美,并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保持审美的自由和独特性。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挣脱桎梏,追求自由——论《天香》中女性乌托邦的建构储阿敏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4
【摘要】王安忆的《天香》描画了一幅明清时期世外桃源图景,更重要的是发出女性主义与女性意识的呼喊.小说通过对各类女子形象的描写,解构传统的男权社会,关注女性精神的解放,为女性的未来勾画出理想的乌托邦世界.探讨乌托邦精神和女性主义的关系,并从王安忆创作意图出发,见出《天香》在女性文学中的特殊价值与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75-77,111)
【作者】储阿敏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难以挣脱的桎梏-谈《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丝卡 [J], 任素丽;
2.无法挣脱的桎梏—论《苏菲的选择》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J], 刘春秀;张喆
3.挣脱桎梏追寻自我——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创作手法及女性主义的解读[J], 李澜宇
4.《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 [J], 王明娥
5.张力中的女性乌托邦建构——《克兰福镇》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夏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业论文-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

毕业论文-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ByA Thesis Presented to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TianMay 2015Contents1. 王尔德的生平1.1 王尔德的一生1.2 王尔德的主张1.3 王尔德的生活2. 王尔德作品简介及分析2.1王尔德的戏剧2.2审美乌托邦概念的提出2.3《道林·格雷的画像》与经典的相似之处2.4出现审美乌托邦的历史原因2.5 审美形象2.6情节特色及语言风格2.7人物形象分析3. 总结奥斯卡·王尔德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Student:Supervisor:(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TGU)Abstract: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因其剧作、诗歌、小说和童话而闻名于世。

在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里面,经常会有其审美的独特观点,用艺术的“美”来与现实生活中的“丑”对抗。

王尔德主张人们在生活中用审美的态度来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

显然,王尔德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远离现实的虚幻美。

着眼于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功利熏心,他认为其价值不能存在于生活与自然中,而应超脱人生。

“审美乌托邦”的功能是帮助人们逃离工具理性,获得精神的救赎。

本文将以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两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情节特色,语言风格,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角度来分析王尔德审美的艺术特色,得出了审美的四大特点:超现实性,超功利性,主观性,享乐性。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鲁滨逊•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这个理想化状态中,人们追求美的境界和自由,而
其中的建构女性乐园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审美乌托邦空间。

在建构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
实现自我表达和自由发展,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待遇。

这个乐园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审
美资源和体验,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审美乌托邦的建构中,女性乐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制于
男性权力结构,被剥夺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而在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摆脱这种束缚,自
由地追求自身的审美理想。

乐园中的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品味,
无需受到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的限制。

女性乐园的建构也包括了审美资源的拓展和丰富。

乐园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娱乐场所,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在乐园中还设立了女
性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基地,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作的空间。

这些设施和
资源的丰富,使得女性在审美乌托邦中更加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女性乐园的建构还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乐园中,女性不再被当做男性的附
属品,而是被认可和尊重其独立的审美权利和创造力。

女性被视为独立思考者和创作者,
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审美选择和行动。

乐园中的女性追求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于
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

建构女性乐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传统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偏见,女
性乐园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为了实现审美乌托邦中建构女性乐园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
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为女性乐园的建构提
供有力保障。

而艺术机构和公共场所也应该积极开展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和演出,提升女性
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