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摘要: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乌托邦小说始终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女性最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达了对于两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理想中两性关系的向往及认可。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正是通过乌托邦小说的形式和想象为女性营造出了精神家园,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成逻辑的世界,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了挑战,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主义;女性系谱;生态女性主义乌托邦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结构中的精神冲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人们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国的期盼与追求。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以及多种女性运动的不断爆发,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在男性的乌托邦小说中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

为此,她们开始在小说的创作中将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逐渐转变为对于女性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规划及拓展,她们在继承了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鲜明的女性话题,更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之中,开始在女性乌托邦领域初露锋芒,此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表达方式中更是对于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明确的诠释。

对此,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更深的研究及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述(一)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女性乌托邦小说就是通过小说母体映射出女性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乌托邦的精神,是对于女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行关注的小说。

乌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现实且又对于现实的超越,不断对理想以及精神的开拓。

乌托邦精神是对于女性主义进行更深阐述的灵魂。

有美国学者针对于《妇女与乌托邦》曾经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构是乌托邦主义以及女性主义创作的相同目标,但是在两性平等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实现及存在过,所以女性主义就开始在理论以及作品中被不断的建构,作家们更是通过作品建构出了没有性别压迫的理想主义社会。

乌托邦的女性想象: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

乌托邦的女性想象: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

乌托邦的女性想象: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作者:王迪来源:《法国研究》 2016年第2期王迪【摘要】在法国女作家莫尼克?威蒂格的叙事作品中,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和精神:希望。

作家希望通过文本实践缔造一个与读者共享的童年记忆空间,希望探寻女性乌托邦社会的内在动力和建构过程,为女性勾勒一个“美好之乡”,希望为乌托邦新女性提供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希望意识,或者说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威蒂格寄予乌托邦新人的美好愿望。

希望原则与威蒂格主张的激进姿态、与她宣称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同性恋不是女人”等否定言辞同时存在其文本中,我们试图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审视,展开对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想象威蒂格【项目】本文系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西克苏“阴性书写”观其在中国的嬗变与反思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410028006)。

莫尼克·威蒂格(Monique Wittig,1935-2003),作为法国新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少数派”代表,法国评论界对其毁誉参半。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性别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威蒂格带着其“少数派作家”的梦想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关于威蒂格叙事作品的研究中,国外学者谈论最多的无疑是它们所表现的“激进的女性主义”主题,其中法国学者卡特琳娜·埃卡尔诺(Catherine Ecarnot)的专著《莫尼克·威蒂格的写作》从叙事学和语言学的视角探索了威蒂格叙事作品在形式上、思想主题上的创新之处;朱迪思·巴特勒(Judith Butler)则关注了威蒂格激进的女同性恋观点,考察其对身份的诘问和女性主义政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对威蒂格的研究亦呈增长趋势,从语言学、女性书写等视角解析威蒂格的叙事作品。

例如,张玫玫在《身体/语言:西苏与威蒂格的女性话语重建》中展现两种书写模式的异同,展示它们颠覆现有秩序、改变未来的潜力。

浅谈施特劳斯的“审美乌托邦”的意义

浅谈施特劳斯的“审美乌托邦”的意义

浅谈施特劳斯的“审美乌托邦”的意义作者:李晓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列奥·施特劳斯在20世纪重提古典政治哲学“古今之争”,认为当下时代,真正的政治哲学已经不复存在——政治哲学被科学实证主义以及历史相对主义心照不宣地谋杀了。

他倡导应重新回到以“自然正当”为价值准则的古希腊哲学之中。

那么,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真的如施特劳斯所言,将我们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吗?以“自然正当”为基础的古典政治哲学真如施氏所言能够拯救现代性吗?施特劳斯所构建的“审美乌托邦”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有没有,或者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正当;历史主义;科学主义;审美乌托邦作者简介:李晓琼(199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四川大学工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无论从思想学术的意义还是社会政治的影响来看,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1899-1973)及其创立的政治哲学学派都是当代西方最独特的一个现象。

施特劳斯是在20世纪重提“古今之争”的以为重要代表,正如迈尔所说,在20世纪的这人当中,“没有谁像他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这一问题。

”[1]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性的危机原本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而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则源于自然正当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正是因为natural right由古典自然正当蜕变为现代自然权利(天赋人权)后,现代性的危机才得以从西方文化的最深处向外逐渐爆发,虚无主义也才得以彻底冲破现代西方社会的最后防线,导致了“现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的结局。

一、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自然正当”的谋害者施特劳斯提出,正是“科学和历史,现代世界的两大力量,最终成功地毁灭了政治哲学存在的可能性本身。

审美乌托邦研究述评

审美乌托邦研究述评

诞生之前 , 乌托邦精神就根植于人之本性 、 埋藏于人之
初 心, 贯 穿人 类历 史 变 迁 、 引 领社 会 发 展 进 程 , 因而 具
有“ 元叙 事 ” 性质。
古希 腊 时期 , 柏拉 图勾 勒 出一 个 既 能克 服 当 时各 个 城 邦痼 疾 , 又 能 作 为 一 切 城 邦 仿 效 对 象 的理 想 国。 亚里 士 多德 突破其 师 以先 验理 念 出发建 立斯 巴达 理想 国 的观点 , 主 张 以对幸 福 和正 义 的 追 求 为宗 旨的希 腊 中等 奴隶 主 阶级 的温 和 民主制 , 这 其 实也 是 一 种 乌 托
2 0 1 4年 9月
湖北第二 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m M o f Hu b e i U n i v e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e p . 2 0 1 4
V0 1 . 31 No . 9
第3 l 卷第 9期
审 美 乌托 邦 研 究 述 评
托邦研究状况的考察为美学领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 野下的审美乌托邦 , 而不再对乌托邦文学艺术 的研究
状 况进行 梳 理 。关 于审 美 乌 托 邦 学 界历 来 莫 衷 一 是 , 以一个 既成 框架 规范 审美 乌托 邦理 论显 然不 合理 。为
了避免对审美乌托邦进行概念式、 评语式 、 先验式的诠 释, 不妨借 由具有“ 元叙事” 性质的乌托邦到审美乌托 邦的流变来解读审美乌托邦问题。
张 明 明
( 辽 宁 大 学 文 学院 ,沈 阳 1 1 0 0 3 6 )
摘 要: 审美乌托邦 的美学意义与现 实意义在学界受到的关 注持 续增加 , 这一 术语 已高频 率 出现在 学术领域 , 成 为 国内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是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审美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崛起,审美被商业化和标准化,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受到了同质化和平庸化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商业化的审美导致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缺失,阻碍了个体对于真正美的追求和体验。

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乌托邦的概念作为对商业化审美的批判和对真正美的追求的一种设想。

他认为,在审美乌托邦中,人们将不再受到商业化的束缚,审美不再是商品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验。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并以独立自由的态度去感受和欣赏真正美的存在。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概念强调了审美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和独立性,强调了审美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个体对于美的独立体验和追求。

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审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的美,并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保持审美的自由和独特性。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审美乌托邦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这个理想化状态中,人们追求美的境界和自由,而其中的建构女性乐园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审美乌托邦空间。

在建构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由发展,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待遇。

这个乐园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资源和体验,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审美乌托邦的建构中,女性乐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制于男性权力结构,被剥夺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而在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摆脱这种束缚,自由地追求自身的审美理想。

乐园中的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品味,无需受到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的限制。

女性乐园的建构也包括了审美资源的拓展和丰富。

乐园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娱乐场所,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在乐园中还设立了女性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基地,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作的空间。

这些设施和资源的丰富,使得女性在审美乌托邦中更加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女性乐园的建构还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乐园中,女性不再被当做男性的附属品,而是被认可和尊重其独立的审美权利和创造力。

女性被视为独立思考者和创作者,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审美选择和行动。

乐园中的女性追求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于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

建构女性乐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传统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偏见,女性乐园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为了实现审美乌托邦中建构女性乐园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为女性乐园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而艺术机构和公共场所也应该积极开展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和演出,提升女性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乌托邦(Utopia)一词源自希腊文,意为“无处”,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莫尔
在16世纪的同名小说《乌托邦》中引入,并成为后世描述理想社会的关键词汇。

而其中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乌托邦社会中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念体现。

从历史角度来看,女性长期以来都处于比男性更加边缘化和被剥夺的地位,受到种种
限制和歧视。

而妇女解放运动在20世纪以来的不断推进,为女性争取到了一系列的权益和福利。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
人们对于女性解放的愿望和幻想,试图在理想社会中创造一个女性权益得到真正保障的空间。

女性乐园建构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尊重。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男女性别不再被用来
划分权力和地位的界限,而是将人们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在女性乐园中,女性不再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折磨,她们拥有自主权,能够自由地选择
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男性也受益于这个乌托邦的构想,他们不再被传统的男性角
色期待束缚,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性乐园中没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存在,这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在乌
托邦社会中能够平等参与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决策,她们的职业选择不再受到性别偏见的限制。

在教育领域,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她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学科和专业,并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培养和机会。

在职场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可以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被公平地评价和凭借专业能力来晋升。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平等和尊重的地位。

她们不再被视为家
庭中的“家政妇”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作为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被平等对待。

在家
庭中,女性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和责任,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

在社
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她们不再受到性别偏见和
歧视的压力,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

在实现女性乐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社会结构
的惯性使得女性解放进程缓慢。

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
异和冲突也给女性乐园的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可能
导致女性的权益得不到真正保障。

女性乐园是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述。

虽然目前实现乌托邦的道路依然
充满曲折,但这个梦想的存在仍然给予我们信心和希望。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推动性别
平等意识的普及,女性乐园中所追求的平等和尊重可以逐渐实现,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
平等的人权和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