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西方经典文学鉴赏》第一讲测验

《西方经典文学鉴赏》第一讲测验

《西方经典文学鉴赏》第一讲测验1单选(2分) 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D)A.伊斯兰教B.佛教C.东正教D.基督教2单选(2分) 据达莫若什教授的观点,以下哪种概念指一些隶属于小的、有争议的、非主流的传统的作家作品,会随着时代潮流而大起大落:(B)A.旧经典B.反经典C.超经典D.影子经典3单选(2分) 以下哪类文学属于“西方文学”范畴?(D)A.非洲文学B.中国文学C.阿拉伯文学D.北欧文学4单选(2分)以下哪种情形与“关联阅读法”无关?(D)A.将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的诸神形象进行对比研究B.结合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欣赏文学作品C.梳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历史分期、思潮流派D.对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5单选(2分)属于西方文学中“希腊传统”的作品不包括:(C)A.奥德赛B.俄狄浦斯王C.圣经D.伊利亚特6单选(2分)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作家不包括:(D)A.哈代B.托尔斯泰C.易卜生D.但丁7单选(2分) 自文艺复兴运动至19世纪晚期,西方国家先后经历过的文学思潮有:(C)A.人文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C.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D.人文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启蒙主义简述(30分)学习西方文学有哪些好的方法?西方文学表达形式上与我们所熟知的东方文学不同,会让我们在学习时产生“陌生感”,采用关联阅读法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种陌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主要方法有:1. “致敬”文学作品关联后代作家受到前代作家作品的影响而创作的作品,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与司汤达《红与黑》。

2. 相同形象文学作品关联文学作品中出现性格相似的人物形象,如吝啬鬼形象系列: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巴尔扎克《守财奴》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3. 情感表达共通或相似的文学作品关联处于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似,让读者感到有共鸣,如《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样都 “ 化为乌有 ” , 被取消 、 消灭 了。尽管温斯顿对于母亲 的回
D 一 5 3 0的爱情 中都属于附属地位 , 而放大到整个社会亦是如此
( 二) 新生、 毁灭、 改造
忆是零散而支离破碎的 , 但是在他 的艰难 的生存 之中 , 母亲无处
不在 。 邻居软弱而温柔 的派逊斯太太 , 在无产者的街道 唱着美妙 而无意义 的歌曲的中年妇女 ……她们大多都沉默无言 ,甚至惧 怕 自己极易被煽动的子女 ,但是她们对于温斯顿对于他所处的 社会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 ( 二) 情人
反乌托邦三部曲中 ,主角们的爱情线都推动 了整体剧情的
发展且爱情走 向都与主角们 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三本书中 , 爱情 的发生不像大多数古 典小说 中所描述的那样跨越 了阶级 、家族
的鸿沟 , 两个相爱 的人长相厮守或是不得善终 。 《 我们》 中D 一 5 0 3
是“ 一体号” 的建造师 , 他爱上的 I - 3 3 0 所代表 的是 “ 没有一丝一

相悖 。《 我们 》 中的 0 — 9 0在其 圆润 的外 表下仍是一个典型 的女
性形象 , 温柔而具有极强 的忍耐力 。 D 一 5 3 0弃她而去且不断的抱 怨她的无知 , 她却不离不弃 陪伴 D走到了最后 。她对 D的服从 完全是出于真爱 , 而 D却不能给她与之付 出相应 的回应 。I - 3 3 0 的性 格与 O 一 9 0截然 不 同 ,是 反抗 的代 表 ,但 是 她的结 局跟 O 一 9 0并没有太 大的区别 , 都是 落了个被抛弃 的下场 。她们在 与
确其实并不 明白革命 的实质。 她只是厌恶了生活的单调与束缚 , 是革命 的盲从者 。 她着 眼于当下 , 能与爱 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

1984的英文介绍

1984的英文介绍

Orwell's press card portrait(肖 像)
• Eric Arthur Blair (25 June 1903 – 21 January 1950),[1] better known by his pen name George Orwell, was an English author and journalist.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who controls the pre sent controls the past. "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着将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着过去。
" 'Does Big Brother exist? '
老大哥存在吗?
1984
<1984>,<Brave New World>,<we> are called Anti-Utopia Trilogy (反乌托邦三部曲)
Our word broken into three super countries in 1984.
Ocean States, Eurasian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 ),they always have wars. they change history, change language. they use telescreen(电幕) to control people.
'Of course he exists. The Party exists. Big Brother is the embodi ment(化身) of the Party. '

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

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

第34卷第3期2021年5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4No.3May.2021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陈琦瑶(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美国电影《分歧者》是一部表现反乌托邦思MN影片%作为近年来流行的青少年反乌托邦题材电影,《分歧者'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8界观众的喜爱%电影主要jk了女主角翠丝在反乌托邦8界中不断抗争,最终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颠覆了整个社会命运的故事%《分歧者》表达了反乌托邦作品对人性的讴歌,且反映了“类作品的无政府主义政治理念,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反乌托邦电影展现的暴力行为与反战思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美国过度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果,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对暴力手段的推崇。

关键词:《分歧者》;反乌托邦;个人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3-0110-03《分歧者》是2014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是美国青年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

该片塑造了一个异化的未来社会体系,以博学派为首的五大派系牢牢掌控着人类最后的城市一芝加,人性的&五大派系的人为“分歧者”,社会斥+女主角翠丝坚持与这个异化的社会抗争,最终成为分歧者的领军人,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是了芝加哥人的,最美的芝加哥&《分歧者》上映以来,以的反乌托社会的&片的反乌托邦以分为来,-是指“反的乌托邦”,一个与美.的问题社会;一是“抗乌托”,这里反抗的是曲异化的反面乌托邦。

主角在抗异化的乌托邦的,年来美国过度宣扬个人主的题&一、反乌托邦概念在电影中的体现4,学家在的学巨著《国》中,了一个的f 理想的美国,以说是近代“乌托”文学的源头&“乌托”一词最早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作《乌托邦》中,寄托了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美憧憬&在电影《分歧者》,芝加哥市是末人类幸存者最后的乐土,整个城市墙围绕,城内科技发达,居民劳有所得&整个城市友派、诚派、博学派、无私派和无畏派这五个派系组成。

219443796_探寻《顶尖女性》中的反乌托邦

219443796_探寻《顶尖女性》中的反乌托邦

032《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卡里尔·丘吉尔的《顶尖女性》是英国戏剧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剧作。

在这部戏剧中,丘吉尔以其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反乌托邦视角,用启发性的文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

通过对《顶尖女性》的分析与解读,旨在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反乌托邦思想,揭示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意识。

[关 键 词] 卡里尔·丘吉尔;《顶尖女性》;反乌托邦探寻《顶尖女性》中的反乌托邦靳松超20世纪被认为是“英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戏剧舞台再次成为民众的辩论场所。

然而正如萧伯纳所言,这段历史几乎听不到女性的声音,直到卡里尔·丘吉尔这样的剧作家出现时,女性戏剧历史的天空才有了些许回响。

1963年英国皇家剧院的成立和1968年审查制度的废除都为女性剧作家的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0世纪末,题材和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戏剧逐渐登上戏剧舞台。

与此同时,在女权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为女性剧作家提供了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

后来,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大选中成功撼动男性统治,这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也鼓舞更多的女性追求事业和政治上的成功。

女性作家们纷纷开始表达女性观点。

在这其中,卡里尔·丘吉尔是领军人物,其对当时和后来的女性主义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莱·阿斯顿曾指出,卡里尔·丘吉尔是多年来英国戏剧史上仅有的两位受到过学术评论的女性剧作家之一;梅休因将她列入当代英国戏剧的唯一女性标杆;布斯将丘吉尔描述为当代剧作家中少数将社会意识和戏剧实验相结合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作家之一。

丘吉尔也陆续创作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剧本,这些戏剧文学具有高度的社会意识。

丘吉尔对戏剧界的非凡贡献以及她对女性发展的关注使其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顶尖女性》是丘吉尔的诸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剧1982年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首次演出,以撒切尔执政早期为背景,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

《记忆传授人》中乔纳思的成长探析

《记忆传授人》中乔纳思的成长探析

《记忆传授人》中乔纳思的成长探析近年来,反乌托邦末世小说以及由此改编的反乌托邦青春片屡见报端,比如《饥饿游戏》、《分歧者》。

其中,《记忆传授人》(The Giver)也是一部典型的青春题材反乌托邦作品。

该小说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的一部优秀儿童科幻文学作品。

该小说在1994年获得纽伯瑞奖(The Newbery Medal)以及波士顿环球《号角》杂志奖(Boston Globe—Horn Book Awards)大奖,并被改编为电影于2014年8月在美国上映。

这部作品颇受青少年的欢迎与关注,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影响力,同时也是因为该类小说的反乌托邦末世情结所引发青少年对未来社会的思考及反抗。

该小说以末日浩劫为切入角度,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社会诉求和社会焦虑。

作为青春题材的反乌托邦文学作品又不同于经典反乌托邦文学作品。

一、经典反乌托邦小说与反乌托邦青春小说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对美好的乌托邦世界的描绘进入黯淡无光的反乌托邦世界的警醒,以表达对未来世界的恐惧与焦虑,反思在高度物质文明背景下人的异化以及人性的扭曲。

其中俄国作家叶·扎米亚京(Yevgeny Zamyatin)的《我们》(We)、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和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经典反乌托邦“三部曲”。

进入21世纪,反乌托邦青春小说及由此改编的青春片随之出现。

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将青春故事与反乌托邦社会背景结合在一起。

因受众对象设定为青少年,为此人物塑造多以青少年为主,男女主角上演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这与传统的反乌托邦影片压抑、沉重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经典反乌托邦文学作品里几乎全是主人公纷纷死亡,人类笼罩在可怕的野蛮的末日世界里。

自强女性形象作文人物素材

自强女性形象作文人物素材

自强女性形象作文人物素材英文回答:Women Empowerment in Literature.Literature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societal perceptions of women and promoting their empowerment. Throughout history, authors have created compelling female characters who embody strength, resilience, and determination. These literary icons have inspired countless readers and contributed to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women's capabilities and rights.One of the most iconic examples of self-empowered women in literature is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ë. Jane's journey from an orphaned child to a self-sufficient and independent woman resonates deeply with readers. Despite facing adversity and prejudice, Jane maintains her dignity and unwavering spirit, ultimately finding love and fulfillment on her own terms.Another notable figure is Elizabeth Bennet from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Elizabeth defies societ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by choosing to marry for love rather than convenience. Her intelligence, wit, and determination make her a timeless symbol of female empowerment.In mor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e find characterslike Hermione Granger from J.K. Rowling's "Harry Potter" series. Hermione's intelligence and bravery are instrumental in the trio's success against Voldemort and his forces. She serves as an inspiring role model for young readers, demonstrating that intelligence and courage can overcome any obstacle.More recently, the "Hunger Games" trilogy by Suzanne Collins has captivated readers with its protagonist, Katniss Everdeen. Katniss is a fierce and resourceful young woman who willingly risks her life to protect her family and fight for justice in a dystopian society. Her strength and unwavering resolve have made her an icon for self-empowered women worldwide.These literary women inspire us by demonstrating the resilience, determina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female spirit. They challenge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and promote the idea that women are capable of achieving great things, regardless of the obstacles they may face. By presenting these strong and complex female characters, author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both literature and society.中文回答:文学中的女性力量。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8226;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8226;鲁滨逊&#8226;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学年论文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学院:文学院学生姓名:赵逸舟学号:1230010206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2级完成日期:2014年10月31日指导教师:吕超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我们》《美丽新世界》《1984》被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是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部作品均以荒唐起始,以悲剧为终,而在三部作品里,女性都对故事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她们使荒唐可笑的反乌托邦世界变成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本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特色,以女性形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究女性形象对反乌托邦文学的作用,从另一种视角对反乌托邦文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反乌托邦;《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女性The analysis of female in the anti Utopian TrilogyAbstract:"We" "Brave new world", "1984" was named "anti Utopian Trilogy", is adystopian literature classic. The three works are to start the tragedy asabsurd, final, and in the three novels, women are the story plays a decisive role, they makethe absurd dystopian world into a tragedy is muscle. In this paper,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works, to the image of women as the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exploring women's image of the role of anti utopian literature, to study the anti utopian literature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Keywords:anti Utopia; "1984"; "we"; "Brave new world"; women目录引言 (4)一、“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其女性形象的影响 (4)(一)柔弱的反抗者形象 (4)(二)愚昧的顺从者形象 (5)二、女性形象对“反乌托邦三部曲”的作用 (6)(一)恋人的形象 (7)(二)母亲的形象 (7)结语 (8)参考文献 (10)引言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Sir Thomas More) 的杰作《乌托邦》(Utopia)问世。

Utopia(乌托邦)一词源自希腊语,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引申为理想的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乌托邦”则可以这样解释:“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不存在的寄托了美好想象的国家”。

但就如有阳光的地方一定会有阴影一样,乌托邦也有它的对立面——反乌托邦。

现代反乌托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威廉•摩里斯在《乌有之乡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

反乌托邦的历史和乌托邦一样久远。

譬如在《圣经》中,天国就相当于乌托邦,而《耶利米书》描述的灾难中的以色列则是一种典型的反乌托邦形象。

“反乌托邦”有时也翻译为“敌托邦”、“恶托邦”、“废托邦”。

反、敌、恶、废,四个字足以说明这种乌托邦的本质。

如果说乌托邦是人类对自己美好前景的全面憧憬的话,那么反乌托邦便是人类的全方位的噩梦。

而“反乌托邦三部曲”就是最经典的三个噩梦。

一、“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对其女性形象的影响反乌托邦三部曲都创作于20世纪初叶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作者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对未来世界的诅咒,使人们虽未亲眼目睹,却早已产生身临其境的恐惧,进而本能的产生出反抗的情绪。

所以说“反乌托邦”这个词语中的“反”不只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个动词,反乌托邦小说中不仅有着对反乌托邦世界的叙述,更有着人对这个世界的本能的反抗。

20世纪初叶的工业发展使得女性地位不断地提升,这使女性得以作为反抗的主体而出现在反乌托邦文学中。

而我们也应看到,当时的女性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和男性平等的地步,仍然是附属于男性的地位,加之女性在当时的受教育水平还比较低,体现在反乌托邦文学中就成为了“柔弱的反抗者”和“愚昧的顺从者”这两个形象。

(一)柔弱的反抗者形象之所以称她们是“柔弱的反抗者”,并不是说她们的反抗具有妥协性,而是因为她们的反抗是不完全的,并且是感性化的。

《我们》中I-330就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反抗者的形象,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英雄形象,她有着出众的相貌,睿智冷静的的性格和出众的领导能力,是反抗组织的领导者。

这样一个完美的革命者身上最“不完美”的一点就是她有了一段爱情,原文中这样说道:“ I抬着脑袋,用胳膊支着。

嘴角两边是又深又长的两道线,高高挑起的眉毛拧成黛色的三角——一个 X。

‘也许到那一天……’她打住话头不往下说了,黛眉变得更浓重。

她拿起我的手,紧紧捏着说:‘告诉我,你不会忘记我,你永远记住我吧!’”1而“不完全的革命者”这样的形象在朱莉娅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原文中主人公这样形容朱莉娅:“在她看来,生活很简单。

你想快快活活过日子,‘他们’——指的是党——都不让你快活,你就尽量打破它的规矩。

她似乎认为,‘他们’要剥夺你的快活,就象你要避免被逮住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她憎恨党,而且用很粗的话这么说,但是她对党却没有一般的批评。

对于党的理论,除非触及她的生活,她一概没有兴趣。

他注意到,她从来不用新话,只有一两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流行的除外。

她从来没有听到过兄弟会,不相信有这个组织的存在。

任何有组织的反叛党的尝试都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她认为都是愚蠢之极。

聪明人该做的事是打破它的规矩而不危及你的生命。

”2可以见得,她们的反抗并不是透彻的、全面的反抗,在行为上是更接近于本能的东西。

这两个反抗者的形象明显都是不完美的,她们一个太过感性化,另一个缺少用来反抗的知识,这就是时代背景对反乌托邦文学的影响之一。

(二)愚昧的顺从者形象顺从者形象作为作为反抗者形象的对比,广泛存在于反乌托邦文学中。

这些人毫无疑问的执行着身处的世界的法则,内心狂热而空虚。

而与男性顺从者形象相比,对女性的顺从者的形象的描写少了一份病态和讽刺,多了一份悲哀和感叹。

在“三部曲”中,《美丽新世界》中的列宁娜就是一个典型的顺从者形象,她像新世界中的所有人一样,相信着新世界的一切,体验着集体生活的快乐,将口诀口号挂在嘴边,一旦出了问题就靠毒品解决。

她的顺从性在小说中处处有着体现,从她对低种姓的看法到口中不断念叨的口诀,都表现出了她坚定不移的相信着这个新世界,着实令人感到悲哀,而这也是现实中的女性顺从性和缺少知识的反映。

而现实中女性特有的另一种顺从行为在“反乌托邦三部曲”中也有着充分的体现,那就是对男性的顺从。

这样的典型人物在“三部曲”中比比皆是,例如刚刚提到的《美丽新世界》的女主角列宁娜,在原文中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列宁娜·克朗吗?’亨利·福斯特拉上裤子拉链,回答局长助理说。

‘哦,她是个非常好的姑娘,极有灵气。

可你居然没有得到过她,我很意外。

’”“‘对,我真要劝你试试她看。

’”3仿佛列宁娜只是一件唾手可得的用品,用主角之一伯纳的话来说就是“‘只把她当个肉1叶普盖尼·扎米亚京:《我们》,范国恩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154页2乔治·奥威尔:《1984》,孙仲旭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136页体来议论。

’伯纳咬牙切齿地说,‘在这儿干她,在那儿干她,好像她只是一块肉,把她贬低成了一大块羊肉。

她说过她要想一想,这个星期再给我回答。

啊,福帝,福帝,我的福帝!’”1“‘而更糟糕的是她也把自己看做是肉体。

’”2足以见得在“新世界”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

这样的依附顺从关系在《我们》中的体现的形象便是O-90,她对主人公Д—503依附顺从,即使Д—503弃她而去,她却毫无怨言。

察觉到Д—503的背叛后,她在信中写到“您知道……也许,您不知道(我现在信也没法好好地写——这些我都顾不得了),现在您知道,没有您我一天也活不下去,我不再有晨光,不再有春天,因为R对我来说只是……当然,这对您是无所谓的,尽管如此,我对他是很感激的。

这些日子如果没有他,我一个人真不知怎么办……这些日日夜夜多么漫长,它们仿佛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

我的房间好像不是四方形的了,它成了圆形的——没有尽头,我走了一个圆圈又一个圆圈,都是一个样,连一扇门都没有。

”3足以说明她在这段感情中所处的不平等的位置。

而无论是“柔弱的反抗者”还是“愚昧的顺从者”,都是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体现,正所谓“文学不高于所处的时代”,即使是描写未来的反乌托邦小说也是如此。

二、女性形象对“反乌托邦三部曲”的作用不论是《我们》中的I-330,还是《美丽新世界》中的列宁娜,《1984》中的朱莉娅,甚至是像O-90、琳达这样的配角也包含在内的一众女性形象在“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故事中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是乌托邦社会中的典型代表。

她们的存在对反乌托邦来说意义非凡。

甚至可以这样说:“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身上散发出的光辉,正是反乌托邦文学的核心思想。

现代乌托邦建立在理性和科学之上,而反乌托邦和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反对绝对的理性。

反乌托邦的世界是一个机械化的冷冰冰的世界,这块坚冰用理性来“以毒攻毒”是敲不动的,因为反乌托邦的世界里,定下真理的是一个个造福主们、福帝们和老大哥们,无法用辩证来证明他们的错误。

唯一能融化这块坚冰的希望来自于人类更原始,更本能的东西——感情。

这种永远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东西才能真正对抗反乌托邦世界的所谓“理性”。

感情中最强大的最无法解释和不能被强迫的就是“爱”了。

而对于爱的体现,没有比一个有着充满感性色彩的女性形象更适合的了。

体现在“反乌托邦三部曲”中,便出现了用于侧面衬托的“恋人”形象和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

1阿道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孙法理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50页2阿道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孙法理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60页(一)恋人的形象“爱”在“三部曲”中的体现一方面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