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合集下载

原电池正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六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方法二: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一般情况下电极逐渐溶解为负极,电极增重可放出气体的为正极;
方法三:根据电子液动方向来判断。

电子流出的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为正极或电流流出的正极、电流流入的负极;
方法四: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阴离子流向的为负极、阳离子流向的为正极;
方法五: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的是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方法六:根据电解质溶液来判断电极。

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电极为负极,不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为正极。

例如: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虽然镁比铝活泼,但是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高中化学 原电池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 原电池原理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级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两级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⑤X极增重或减重: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

⑥X极有气泡冒出:发生可析出氢气的反应,说明X极为正极。

⑦X极负极pH变化: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发生反应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X极附近的pH增大,说明X极为正极。

原电池: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装置图:(2)原理图:3.实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构成前提: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电极反应: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流出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氧化反应;流入电子原电池中的电荷流动:在外电路(电解质溶液以外),电子(负电荷)由负极经导线(包括电流表和其他用电器)流向正极,使负极呈正电性趋势、正极呈负电性趋势。

在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向正极移动,阴离子 (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

这样形成了电荷持续定向流动,电性趋向平衡的闭合电路。

一、原电池的原理1.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以铜锌原电池为例①活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④形成闭合回路2.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①活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拨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②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③外电路由金属等导电。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入正极④内电路由电解液导电。

在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会移向负极区。

Cu-Zn原电池:负极: Zn-2e=Zn2+ 正极:2H+ +2e=H2↑总反应:Zn +2H+=Zn2+ +H2↑氢氧燃料电池,分别以OH和H2SO4作电解质的电极反应如下:碱作电解质:负极:H2—2e-+2OH-=2 H2O 正极:O2+4e-+2 H2O=4OH-酸作电解质:负极:H2—2e-=2H+ 正极:O2+4e-+4H+=2 H2O总反应都是:2H2+ O2=2 H2O二、电解池的原理1.构成电解池的四个条件以NaCl的电解为例①构成闭合回路②电解质溶液③两个电极④直流电源2.电解池阴阳极的确定①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②电子由电源负极→导线→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液中的被还原,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的阳极→导线→电源正极③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④阴极上发生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阳极上发生阴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之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之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之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首先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1)负极:一般来说,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这时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其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①负极金属失去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M-ne-=Mn+;②负极金属失去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金属失去电子后的反应、金属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叠加在一起,如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为:Pb + SO42--2e-=PbSO4。

还有一种情况是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如燃料电池,在书写负极反应式时,要将燃料失电子的反应极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如:H2-O2(KOH溶液)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2 + 2OH--2e-=2H2O。

(2)正极: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①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

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反应也要书写叠加后的反应式。

二、根据原电池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1)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正负极产物。

(2)利用电荷守恒分别写出电极反应式。

(3)验证:两个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正极上,若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离子被还原,无论该离子是强电解质提供的,还是弱电解质提供的,一律写成离子符号;而在原电池反应式中,要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只有易溶的强电解质才用离子符号来表示。

(2)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不是绝对的,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片和铝片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因而铝是负极,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2Al-6e-=== 2Al 3+正极:6H2O +6e-=== 6OH-+3H2↑或2Al3+ +2H2O +6e-+ 2OH-=== 2AlO2-+ 3H2↑再如,将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时,由于铝在浓硝酸中发生了钝化,铜却失去电子是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此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 Cu2+正极:2NO3-+ 4H+ +2e-=== 2NO2↑+2H2O(3)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
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必须正
确连接正负极才能提供电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1.外观标识法:一般来说,电池上会有标识正负极的符号。

正极通常为"+"号,负极通常为"-"号。

有些电池还会用红色表示正极,用黑色表示
负极。

因此,当你观察到这样的标志时,你就可以轻松地判断出电池的正
负极。

2.电池塞举法:如果电池上没有外观标识,你可以试试用手指或者钳
子夹住电池两侧的金属塞子,然后用舌头轻轻舔一下。

如果你感到了一丝
微弱的电击感,那么塞子所在的一侧就是正极。

3.电池切割法: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方法,但需要一件尖锐的工具,
比如刀片。

你可以小心地切割电池外壳,然后观察内部。

一般情况下,正
极是与电池底部的金属片相连的,而负极是与电池顶部的金属片相连的。

4.磁性测试法:有些电池正极是磁性的,而负极则不是。

因此,你可
以使用一个小磁铁来测试电池的正负极。

如果磁铁吸附在电池上,那么吸
附的一侧就是正极。

5.借助仪器法:如果你有一台万用表或者电压表,你可以直接使用它
来测试电池的正负极。

将万用表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电池的两个极端接触,
然后观察万用表的读数。

如果读数为正数,那么相应引脚接触的就是正极。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教案-原电池正负极的书写和判断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教案-原电池正负极的书写和判断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2、依据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

3、依据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向: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

4、依据反应现象判断:通常负极会逐渐溶解,正极有气体产生或固体析出。

5、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不仅要看两极活性的相对强弱,还要看电解质的种类。

一、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第一步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第二步根据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确定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

⑴负极①若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M-ne-=M n+;另一种情况是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两个反应叠加在一起。

例题1、写出镁铝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正极:负极:总反应:2、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正极:负极:总反应:3、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正极:负极:总反应:4、铁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正极:负极:总反应:②若负极材料本身不参加反应,如燃料电池,在书负极反应时要将燃料失电子的反应及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

例5、飞船上使用的电池是氢氧燃料电池。

如图,两电极均由多孔性碳(或铂)组成。

通入气体在电极表面放电,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按要求写出电极方程式酸性介质中:正极:负极:碱性介质中:正极:负极:中性介质中:正极:负极:⑵正极: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①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的发生化学反应时,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些微粒。

②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地发生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氧气。

专题23 电池正负极判断

专题23  电池正负极判断

专题二十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剖析】一、正负极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 Al,故Al作负极.另如Cu-Al放在浓硫酸中,Cu是负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流入的一极或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某一电极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若某一电极有气体产生,电极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C极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物质,为原电池的正极.5、在燃料电池中,两电极只是气体吸附载体,并不参与反应.可以通过总反应式和定义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或物质所对应的电极为负极.如: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则氢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高考题型示例】例1、(2016课标Ⅱ)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

高中化学论文关于电化学基础---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法

高中化学论文关于电化学基础---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法

关于电化学基础---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法原电池是指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原电池的三个要素:(1)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外线用导线连接,可以接用电器。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一.根据电极材料判断在已知两极材料的原电池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将两极金属的活动性与顺序表对照比较,较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

例如:Cu--Zn原电池,锌排在铜之前,故铜做原电池的正极,锌做原电池的负极。

二.根据电子流向判断在无法判断两极金属的活动性时,我们可以通过辅助措施来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将被测原电池与一个检流计相连接。

(1)当检流计的指针正向偏转时,说明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检流计的正负极接线柱连接正确,即可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与之对应。

(2)当检流计的指针反向偏转时,说明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检流计的正负极接线柱连接不正确,即可判断检流计的正极是原电池的负极,而检流计的负极是原电池的正极。

三.根据电极现象判断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先行被腐蚀的电极是负极,另一个电极则为正极。

在电极上发生特征反应及有颜色变化,沉淀析出等现象,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例如:(-)Zn|ZnSO4||CuSO4|Cu(+)电极现象:锌片和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锌片的质量再减少,铜片上附着上了新的红色固体,CuSO4溶液的蓝色有所变浅,铜片的质量在增加。

结论:锌片先行被腐蚀做原电池的负极,则铜片做原电池的正极。

四.根据反应类型判断可以根据原电池电极反应判断其正、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一极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

例如:铜锌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 Zn - 2e- = Zn2+(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 Cu2++ 2e- = Cu (还原反应)总反应式: Zn + Cu2+ = Zn2+ + Cu (氧化还原反应)五.根据电极电位判断可以根据组成原电池两个半反应的电极电位来判断正、负极,电极电位的绝对值比较大的金属做负极,另一个电极电位相对比较小的金属做正极。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势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

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1)电极材料。

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

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项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故在左侧溶液中才会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错误;
C项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错误;
D项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产生0.01 mol Ag+与盐酸反应产生AgCl沉淀,同时约有0.01 mol 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到右侧溶液中,故左侧溶液共约0.02 mol离子减少,正确。
A.电池工作时,OH—从左向右迁移
B.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正极
C.当有0.1molNO2被处理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
D.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NO2+8e-+8H+=N2+4H2O
二、多选题
10.[双选题]铝-空气原电池通常以 溶液或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A
【解析】
【分析】
根据总反应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 ,由方程式可知放电时Cd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Cd为原电池的负极,答案选A。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正确的正极反应式为Cl2+2e-=2Cl-,错误;
A.以 溶液或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均为
B.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以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D.以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三、综合题
11.能源、材料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A的燃烧热大,可作燃料。已知A为短周期元素,其气态原子逐个失去1~4个电子所需能量(电离能)如表所示。若该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______族,写出A燃烧后形成的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故选D。
9.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解答该题。
【详解】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9.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设计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既能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B.A >C >D>B
C.C>A>B>DD.B>A>C>D
7.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 ,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A.CdB. C. D.
8.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①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②电解后,生成气体体积=___(标准状况下)溶液的pH=___(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持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B不符合题意;
b.若加入的是20mL1mol/L的盐酸,则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2/3
c.若把NaOH中的H换成D(D为重氢),生成的氢气中D与H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2.如图设计的串联电池装置,R为变阻器,以调节电路电流。
(1)写出b、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b___,c___;
(2)写出f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向此电极区域滴入酚酞的现象为:___;该电极区域水的电离平衡被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I1
I2
I3
I4

电离能(kJ/mol)
738
1451
7733
10540

(2)如图是超导材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上述元素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最外层有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3)上述主族元素中有两种原子可以形成的五核分子,其化学键键长和键角都相等,则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该物质为______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
故答案为C。
10.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空气原电池以 溶液或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 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均为 ,故A项正确;
B.铝-空气原电池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故B项错误;
C.铝-空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溶液时,在负极上生成的是 而不是 ,故C项错误,
C.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为负极,错误,C符合题意;
D.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正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D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电极为正极,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c、d相连时,电子由d到c;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H+移向d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a>c>d>bC.c>a>b>dD.b>d>c>a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泼性强弱判断,解题关键: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与金属活泼性的关系,再结合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
3.C
【解析】
【详解】
A项,在锂空气电池中,金属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故A项正确;
B项,Li在负极失去电子变成了Li+,会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正极)移动,故B项正确;
5.B
【解析】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
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详解】
根据Ag2O+H2O+2e-=2Ag+2OH-,氧化银中银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是正极,被还原,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C>D;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则金属活动性:A>C;B、D相连时,H+在溶液中流向B,即B是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B,所以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答案是B。
D.铝-空气原电池以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故D正确;
故答案:BC。
11.ⅡA Al3H++AlO2-+H2O Al(OH)3 Al3++3OH-正四面体非极性3Fe(s)+4H2O(g)=Fe3O4(s)+4H2(g) △H=﹣150.72kJ/molb
【解析】
【分析】
(1)根据逐级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判断元素种类,MgO是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
【详解】
(1)该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处于第ⅡA族,且处于第三周期,故为Mg元素,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ⅡA; ;
C项,正极氧气得到了电子后与氢结合形成氢氧根,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故C项错误;
D项,负极的反应式为Li-e-= Li+,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则为4Li+O2+2H2O==4LiOH,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B
【解析】
A.A为负极,B为正极,电池工作时,OH—从右向左迁移,故A错误;
B.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当有0.1molNO2被处理时,N元素从+4价降为0价,则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故C正确;
D.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O2+8e-+4H2O=N2+8OH-,故D错误;
B. 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B正确;
C.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故C错误;
D.电解质没有OH-,负极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