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矫正术

合集下载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记录: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35岁,因长期鼻塞、流脓性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来院就诊。

经过术前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凸起,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并可能引发鼻窦炎、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患者长期受此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采用经鼻腔入路,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去除鼻中隔弯曲的部分骨质和软骨,使鼻中隔恢复正常形态。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后,医生开始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首先,通过鼻腔插入鼻内镜,以确认鼻腔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然后,在鼻内镜的引导下,使用特制的剥离子和刮匙去除鼻中隔弯曲部分的骨质和软骨。

在去除多余组织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和冲洗。

最后,将切下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2天的住院观察。

术后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和洗脸,避免触碰鼻部;2)术后需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3)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如有少量出血或流涕属正常现象,如有大量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5)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定期复查。

在出院后,患者应继续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使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2)如有鼻腔干燥、结痂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3)如有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应及时就医;4)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总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恢复鼻腔的正常功能,减轻鼻塞、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鼻中隔手术记录

鼻中隔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经过:1.病人取平卧位,待气管插管成功后,垫肩,安装眼罩。

2.鼻面部用0.5%碘伏常规消毒三遍,包头,铺无菌巾。

3. 以盐酸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后,见鼻中隔明显右侧偏曲,双侧钩突息肉样变,双侧下鼻甲肥大,对肾上腺素收缩不良,中鼻甲收缩可,双侧中、下鼻道见大量黏脓性分泌物。

4.于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自上而下切开粘软骨膜。

分离至鼻中隔左侧面黏骨膜之下,分离鼻中隔左侧面黏骨膜向后达鼻中隔偏曲处后方。

于偏曲软骨前方切开软骨,分离至对侧黏骨膜之下。

分离右侧面黏骨膜至偏曲软骨后方。

暴露鼻中隔偏曲,去除偏曲软骨。

复位鼻中隔双侧面黏膜,见鼻中隔居中;。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 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 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 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 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 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 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事实上鼻中隔 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 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目前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做任 何处理。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 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 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 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 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 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 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 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 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 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 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 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窦炎的病因。低 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图1 鼻中隔成形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ppt课件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ppt课件

过大,而导致伤口疼痛加剧。
YY
31
6.鼻腔填塞时张口呼吸会出现口干,可少量 多饮水,以保持口腔湿润 。7.口腔内的血液 应吐出,不能咽下,否则会刺激胃,引起恶 心、呕吐,且不利于观察出血。 8.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9.抽完纱条后,不要用力擤鼻,每天进行鼻 腔收敛,防止鼻腔粘连。2-3天后进行鼻腔冲 洗,每日2次。
YY
30
3.进食前后用漱口液进行含漱,保持口腔
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增加食欲,预防口
腔感染。
4.术后一天内出现鼻腔渗血和痰中带血属
正常现象。不需紧张。若有大量鲜血顺前
鼻孔流出或从口中吐出,说明有活动性出
血,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5.鼻腔填塞物一般24-48小时后抽除,嘱病
பைடு நூலகம்
人避免咳 嗽及打喷嚏,预防因气流冲击
YY
24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用鼻中隔开 张器张开鼻 中隔粘膜, 暴露鼻中隔 软骨及相关 骨质。
YY
25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咬除修整 鼻中隔前 端偏曲部 分。
YY
26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双侧粘膜 对合平整, 缝合鼻中 隔前端切 口。
YY
27
YY
28
YY
29
1.局麻患者采取半卧位,全麻患者采取去 枕平卧位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 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保证安全,利于呼吸, 减轻疼痛。 2.局麻患者术后2小时,全麻清醒6小时,可 进流食或半流食,因鼻腔填塞使患者无法经 口呼吸,咀嚼时间长会使患者呼吸费力,并 加重疼痛,2-3天后改普食,忌烫、硬、辣 的食物,以免增加疼痛及出血。

YY
5
3.共鸣:鼻腔是重要的共鸣器官,发音在喉, 共鸣在鼻,以使声音洪亮而清晰。若鼻腔因炎症 肿胀而闭塞时,发音则呈“闭塞性鼻音” (rhinolalia clausa)。若腭裂或软腭瘫痪时, 发音时鼻咽部不能关闭,则呈“开放性鼻音” (rhinolalia aperta)。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 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图1 手术切口正侧位 图2 分离粘骨膜 图3 切开鼻中隔软骨 图4 分离对侧粘骨膜 图5 用中隔旋转刀切除鼻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 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 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 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 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 2)。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 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 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 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 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 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 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 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 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 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 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 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 开粘骨膜(图1)。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 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 “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 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手术步骤: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入院病历患者:xxx 男29岁。

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

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

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

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 P:75次/分 R:20次/分 BP:110/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适应证: 3.因鼻中隔脓肿形成的穿孔,不大者,俟 炎症控制后1个月进行修补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禁忌: 1.因疾病或手术形成穿孔过大且位于鼻中 隔后部、筛骨垂直板已切除者不宜进行修 补。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禁忌: 2.萎缩性鼻炎形成的鼻中隔穿孔不能修补。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步骤: 4.2~3周后切断蒂部,用凡士林纱布或塑 料片隔开中隔与鼻甲直至创面愈合。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步骤: 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法筋膜有较强的存活 力,可用来修补较大的穿孔。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步骤:
1.首先在耳廓上方颞部皮肤处作一约 2.5~3cm长的皮肤切口深达颞肌筋膜。分 离、暴露颞肌筋膜。用小圆刀取一块较穿 孔大数倍的筋膜,用盐水纱布包裹保存备 用,然后缝合皮肤切口。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步骤:
2.在穿孔的鼻中隔前方作一纵形切口,并以剥离器剥离至穿孔周围的粘膜, 剥离的范围应相距穿孔边缘约0.5cm(图11)。 图11 经穿孔前切口剥离周围粘膜3.将备用的筋膜由切口处放入,并嵌于穿 孔边缘的两层粘膜之间,再以丝线缝合固定(图12)。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注意事项:
3.分离黏膜时要特别仔细小心,尤其已行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者分离两侧软骨膜时较 困难,切勿将穿孔撕大,致使无法进行修 补。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术后处理: 1.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以促进 移植物的生长。
手术资料: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术后处理: 2.鼻内纱条24h后取出,纱片可于3~5d后 取出。纱条取出后鼻腔可滴用抗生素与麻 黄素合剂,4/d。

手术模板

手术模板

手术模板(1)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鼻窦炎手术经过:1 常规消毒铺巾,2 用含付肾的卡因收敛表麻鼻腔,利多卡因中道粘膜下浸润麻醉。

3 鼻内镜下在鼻中隔左侧前端作皮肤切口,分离鼻中隔软骨、骨质与粘骨膜4 切开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交界处,分离对侧鼻中隔粘骨膜5 咬除增厚之筛骨垂直板,于方形软骨下缘切开,分离暴露偏曲之犁骨鼻嵴,凿去犁骨鼻嵴,切除偏曲的软骨、骨质,6 检查鼻中隔矫正为中位,术腔庆大霉素盐水冲洗,7 复位粘膜,缝合切口,8 先行左侧鼻窦手术:吸切器修整切除中甲息肉样变,切除钩突,开放筛泡、额隐窝,以及上颌窦自然孔扩大开放。

见钩突、筛骨骨质增生。

9 用同样的方法,行右侧鼻窦开放术。

见中甲、钩突、筛骨骨质增生。

10 用射频刀分别消融左右侧下鼻甲;11 双侧中鼻道止血纱布填塞,总鼻道膨胀海绵填塞固定、止血。

术毕。

手术模板(2)扁桃体手术经过:1、气管插管全麻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2、全麻开口器暴露咽腔,左侧舌腭弓切口,分离暴露扁桃体上极,剥离扁桃体包膜至下极,以圈套器切除扁桃体。

同法切除右侧扁桃体。

扁桃体窝电凝止血。

4、检查术腔,清理咽隐窝,查无活动性出血.5、术毕,标本送病检。

手术模板(3)腭咽成形术手术经过:1.取仰卧位,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2.置全麻撑开器,暴露口咽腔,于左侧扁桃体上级分别切开腭咽弓和咽鄂弓,抓持并剥离扁桃体至下级处,以圈套器将扁桃体的下级处切除;延长舌鄂弓切口至悬雍垂纵轴线之交电,行V形切口,分离切除软腭舌面组织,并去除见习内多余脂肪组织;剪去多余软腭,创面充分电凝止血。

将咽腭弓翻至创面,与舌腭弓对位缝合,修整悬雍垂及软腭边缘并缝合之。

3.同样方法切除右侧扁桃体及软腭增生组织,并行腭咽成形术。

4.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术毕。

手术模板(4)左耳乳突根治+鼓室探查+面神经探查减压+鼓室成形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稍垫肩,左耳朝上。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作左耳后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暴露颞线、筛区、鼓乳缝、鼓环,止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剥离矩 状突上方粘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 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 全暴露矩状突。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4.切开软骨 用中隔软骨刀或小圆刀于粘 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 (图3)。为避免切通右侧中隔面粘膜, 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显著,影响鼻腔通气、鼻窦 引流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适应证: 2.鼻中隔嵴突致经常鼻衄或头痛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禁忌: 无绝对禁忌症。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准备: 1.修剪鼻毛。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准备: 2.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时,需 行上颌窦穿刺冲洗,以改善上颌窦的炎症 后再行手术。
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 麻醉:表面麻醉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很有效,鼻中 隔偏曲一般呈形C或S形,结合病史和症状, 作鼻肉检查以判断鼻中隔的偏曲的类型和 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 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 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鼻息肉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7.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 用咬骨 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图 6)。切忌左右摆动,以免损伤筛板。中 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图7)。 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可用浸有1‰ 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伤口中 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 侧粘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 部分是否已矫正。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 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 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 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 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 2)。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 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 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 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 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 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 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 术步骤:
6.切除中隔软骨 用中隔软骨旋转刀于已 切开之中隔软骨前缘上部推向后上方,于 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在犁骨及腭骨鼻 嵴处再向前拉,使中隔软骨大部切下(图 5)。此软骨片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 万一两侧粘膜撕破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护理: 补充营养。
谢谢!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8.切口处粘膜可用细线缝合1~2针(图 8),以利愈合。切口一侧中隔面敷凡士 林纱布后,用2只橡皮指套分别置于两侧 鼻腔,指套内适量均匀填入纱条,压迫止 血(图9)。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注意事项:
1.由于嵴(棘)突尖锐或手术操作不够细 致,剥离时可能撕破粘膜。若一侧粘膜损 伤,多可自行愈合,若两侧粘膜损伤于相 同部位时,可引起穿孔。故剥离粘膜时应 谨慎小心。如发现穿孔,应立即用软骨或 筋膜进行修补。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注意事项:
2.若手术过程中未妥善止血,或因鼻腔堵 塞不够妥贴等原因,致手术腔内仍有积血, 可形成中隔血肿。一旦发生中隔血肿应经 原切口,取出血块,仔细止血。并应用止 血药物及抗生素,以免继发感染。如有脓 肿形成,及时切开排脓。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注意事项: 3.术时、鼻中隔软骨上端不要切除过多, 以免鼻梁下塌。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处理: 1.鼻腔堵塞物一般于术后48h左右抽除。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处理: 2.抽除堵塞物后,可用1%麻黄素滴鼻,收 敛粘膜,防止鼻腔粘连。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处理: 3.术时、鼻中隔软骨上端不要切除过多, 以免鼻梁下塌。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并发症: 出血以及感染。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 者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 侧。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 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 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 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 开粘骨膜(图1)。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 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 “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 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