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学习建筑)

合集下载

预应力张拉计算与施工

预应力张拉计算与施工

预应力张拉计算与施工一、预应力筋的张拉准备工作:1、张拉前检查孔道是否堵塞:检查锚垫板是否与预应力筋垂直,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的轴线是否重合一致;检查锚具与锚垫板是否紧密结合,清除锚垫板上的杂物;空心板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即36Mpa以上)2、计算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值及理论长度:1)N1 5—Φj15.24计算①控制应力:Ъk=0.75 =0.75×1860=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5=976.5KN(无超张拉)③初应力:根据规范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施工规范P129),在此取0.1Ъk。

Ъ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P初=139.5×140×5=97.65KN④钢绞线延伸量计算式中::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实际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Mpa式中:P:预应力筋的张拉力k:每米孔道局部偏差对摩阻影响的系数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系数。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

钢绞线延伸量采取分段计算叠加,详细计算(见附表1):我部采用的是自锚式千斤顶(长度40cm),钢绞线回缩量取2.6mm,△真回=△测回-2.6△真延=0.143-△真回2)N2 5—Φj15.24计算①控制应力Ъk =0.75 =0.75×1860=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5=976.5KN(无超张拉)③初应力:Ъ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P初=139.5×140×5=97.65KN④钢绞线延伸量计算(见附表1)我部采用的是自锚式千斤顶(长度40cm),钢绞线回缩量取2.6mm,△真回=△测回-2.6△真延=0.143-△真回3、张拉机具压力表上的读数值δP=5×140×1860×0.75=976.5KN根据附在后面的检验证书,根据荷载所在区间进行直线内插可得初应力、控制应力对应的油表读数,(见附表2)我部已具备的张拉设备都已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并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

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范本一: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与意义1.3 研究方法与流程第二章:预应力钢束特性分析2.1 钢束材料特性2.2 钢束截面特性2.3 预应力张拉过程分析第三章:张拉计算公式3.1 张拉力的计算3.2 应变的计算3.3 应力的计算3.4 端头预留长度的计算第四章:预应力计算示例4.1 问题描述4.2 张拉数据输入4.3 计算过程详解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实例验证5.1 实验设计5.2 实验方法与操作5.3 数据处理与分析5.4 结果与讨论第六章:应用与展望6.1 工程应用6.2 社会经济效益6.3 发展前景第七章:结论7.1 主要研究内容回顾7.2 结论与发现7.3 研究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附件:1. 数据表格2. 图表示意图3. 相关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加在构件上的初始应力,用来对抗荷载和其他外部力的作用,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2. 张拉力:预应力钢束施加在构件上的力,通常用于提供预应力的初始应力。

3. 应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形变相对于未受力状态的变化量。

4. 应力:物体受到的内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作用力。

范本二: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2 研究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章:预应力钢束特性分析2.1 钢束材料特性2.2 钢束截面特性2.3 钢束的张拉过程分析第三章: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3.1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推导3.2 预应力钢束的应变计算3.3 预应力钢束的应力计算3.4 端头预留长度的计算第四章:预应力计算实例4.1 问题描述4.2 张拉数据输入和参数设置4.3 计算过程详解4.4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实例验证5.1 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5.2 实验数据测量和处理5.3 结果和数据分析5.4 结果讨论和结论第六章:应用和展望6.1 工程应用情况6.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3 发展前景和展望第七章:结论和总结7.1 主要研究内容回顾7.2 结论和发现总结7.3 研究的局限和改进方向附件:1. 数据表格和图表2. 相关图片和示意图3.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建筑施工中,施加在构件上的预先施工的应力,用于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

在工程现场的你,不懂预应力怎么炫技?!先张法懂不?先张法是在砼构件浇筑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浇筑构件砼,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约75%)放松并切断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产生弹性回缩,借助砼与预应力筋间的粘结,对砼产生预压应力。

台座由台面、横梁和承力结构组成。

按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墩式台座、槽形台座和桩式台座等。

台座可成批生产预应力构件。

台座承受全部预应力筋的拉力,故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免因台座变形、倾覆和滑移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墩式长线台座墩式台座由现浇钢筋砼做成,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台座设计应进行抗倾覆验算与抗滑移验算。

⑴抗倾覆验算:式中:N——预应力筋的张拉力;e1——张拉力合力作用点至倾覆点的力臂;G——台墩的自重力;L——台墩重心至倾覆点的力臂;Ep——台墩后面的被动土压力合力;e2——被动土压力合力至倾覆点的力臂。

对于与台面共同工作的台墩,倾覆点的位置宜选在砼台面下4~5cm处。

⑵抗滑移验算:式中:K——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小于1.3;N1——抗滑移的力,对于独立台墩,由侧壁土压力和底部摩阻力产生。

台墩与台面共同工作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几乎全部传给了台面,可不进行抗滑移验算。

槽式台座由端柱、传力柱、横梁和台面组成,既可承受张拉力和倾覆力矩,加盖后又可作为蒸汽养护槽。

适用于张拉吨位较大的吊车梁、屋架、箱梁等大型预应力砼构件。

钢模台座: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流程:预应力筋的张拉:⑴单根钢丝张拉:台座法多进行单根张拉,由于张拉力较小,一般可采用10~20kN电动螺杆张拉机或电动卷扬机单根张拉,弹簧测力计测力,优质锥销式夹具锚固。

⑵整体钢丝张拉:台模法多进行整体张拉,可采用台座式千斤顶设置在台墩与钢横梁之间进行整体张拉,优质夹片式夹具锚固。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后张法)1. 前言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加预拉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施工步骤、设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定义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利用预应力钢束将构件在恢复阶段施加预拉力的施工方法。

通过预应力张拉(后张法),可以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步骤3.1 设计和准备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设计计算包括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位置和拉力大小的确定。

3.2 预埋钢板和构件浇筑在混凝土构件的预定位置预埋钢板,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抗裂处理。

3.3 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构件的表面设置钢束的出口孔。

钢束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钢束的间距和位置的准确性。

3.4 钢束张拉将预应力钢束通过出口孔穿过构件,然后连接到张拉设备上。

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在拉力稳定后进行锁定。

3.5 监测和调整在钢束张拉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行监测,确保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

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调节锚固装置或者重新张拉来实现。

3.6 荷载转移当预应力钢束稳定后,可以进行荷载转移。

荷载转移是指将原本由预应力钢束承担的荷载逐渐转移到混凝土构件中,使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承受荷载。

4. 设备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需要以下设备:4.1 钢束和锚具:预应力钢束用于施加预拉力,锚具用于固定钢束。

4.2 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提供相应的显示和控制功能。

4.3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例如应变计、传感器等。

5. 安全注意事项5.1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时,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等。

预应力张拉应力计算

预应力张拉应力计算

预应力张拉应力计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预应力。

预应力是指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而预应力张拉应力则是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钢绞线或钢筋所受到的拉力大小。

预应力张拉应力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预应力筋的材料特性、截面积、伸长量、锚具变形和回缩量等。

下面我们逐步进行分析。

预应力筋的材料特性是计算的基础。

常见的预应力筋材料有钢绞线和高强钢丝等,其力学性能通常由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来描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材料试验获得,并且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截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的施加效果。

在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或获取预应力筋的实际截面积。

伸长量的计算在预应力张拉应力的确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伸长量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

理论伸长量可以根据预应力筋的长度、弹性模量和张拉应力等参数,按照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而实际伸长量则需要在张拉过程中进行测量。

锚具变形和回缩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锚具在张拉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并且在张拉结束后会有一定的回缩。

这些变形和回缩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因此需要在计算中予以考虑。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来确定预应力张拉应力:\F = A \times \sigma\其中,F 表示预应力筋的拉力,A 表示预应力筋的截面积,\(\sigma\)表示张拉应力。

然而,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公式,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各种修正因素。

例如,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预应力筋在孔道内的实际张拉应力会有所降低。

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孔道的形状、长度、预应力筋的类型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此外,温度变化也可能对预应力张拉应力产生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预应力筋会膨胀,从而导致应力的降低;在低温环境下,预应力筋会收缩,应力则会相应增加。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预应力张拉应力,还需要进行现场监测和试验。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最简单的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最简单的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最简单的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是计算预应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反映了预应力杆件在张拉过程中的伸长变化量,也是评价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关键指标。

在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时,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公式:
ΔL = F × L / A × E
其中,ΔL代表预应力张拉伸长量,F代表预应力的施加力,L代表预应力杆件的长度,A代表预应力杆件的截面积,E代表预应力杆件的弹性模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预应力杆件在施加预应力力后的伸长变化量。

这个伸长量可以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的传递效果和杆件的受力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参数需要准确的数值来进行计算。

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来控制施加力的大小和施加位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是预应力施工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控制,可以保证预应力杆件的受力效果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工程师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预应力张拉推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推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推算公式张拉与压浆注意事项一、油压表的计算方法应力值=设计锚下控制应力*分次张拉的百分比千斤顶出力值=(应力值*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股数)/1000将千斤顶出力值代入千斤顶出力值Y(KN)-油压(Mpa)关系方程(注意看清方程中的Y是出力值还是压力值)应力值查看图纸预应力钢筋束构造图中设计的锚下控制应力值推算附(钢绞线截面积查看钢绞线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规范)钢绞线对照此规范查看钢绞线截面积(张拉需出据钢绞线送检报告、锚具、夹片报告,千斤顶、油泵与油压表需出具配套标定书)张拉前和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查看图纸要求是单端张拉还是两端张拉)施工前:1、检查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送试块或用回弹仪测强度,(公路桥涵规范规定是达到75%方可进行张拉。

)2、检查钢绞线有无锈蚀,无硬伤。

3、检查进油管和出油管有无破损,油泵内液压油是否注满,油泵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4、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使用,张拉过程中需注意油压表出油值需保持数值同步,如有一方出力慢,另一方在未达到数值前等待另一方,保持稳压,切不可关掉阀门,5、每次张拉完相应应力值后,需稳压2~3分钟,(张拉过程中需要注意梁体腹板的变化。

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便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100%张拉应力完成后,稳压3分钟,回油,量测引伸量,回油后的引伸量减去100%引伸量大于8mm,则出现滑丝现象,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张拉。

总张拉吨位的10%~15% 量测引伸量δ1初张拉P0 持荷3分钟张拉到总吨位P量测引伸量δ2持荷3分钟回油量测引伸量δ3以东荆河大桥加固改造工程为例一片40.8边跨边梁图纸给出设计锚下控制应力δcon=0.75fpk=1395Mpa编号:规格:股数N1 φs15.2 91、应力值=设计锚下控制应力*分次张拉的百分比分次张拉的百分比为15%,30%,100%15%千斤顶出力值=1395*0.15=209.25Mpa30%千斤顶出力值=1395*0.3=418.5Mpa100%千斤顶出力值=1395*1=1395Mpa2、千斤顶出力值(油压表读数)=(应力值*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股数)/100015%应力值*140*9/1000=263.655Mpa3、代入标定报告上的将千斤顶出力值代入千斤顶出力值Y(KN)-油压(Mpa)关系方程4510端千斤顶校准方程如下(另端算法同此)Y=50.8016X+19.3571 Y为千斤顶出力值、X为油压值代入263.655=50.8016*X+19.3571=(263.655-19.3571)/50.8016=4.80886231929(四舍五入留一位小数点)=4.8二、张拉实测伸长量的计算方法1、单端实测伸长量(100%-15%)+(30%-15%)-6(另端算法同此)附:6为油压回缩值(通用)单端(166-23)+(54-23)-6=1682端实测伸长量相加就是实测伸长量2、伸长率=(实测伸长量-图纸上标示的理论伸长量)/理论伸长量(2端实则伸长量相加-图纸设计单端值*2(单位为毫米))/图纸设计单端值*2即为伸长率3、初应力时推算伸长量(应力百分比*理论引伸量*锚下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15%*图纸设设计单端伸长量*1395)/1395(0.15*278*1395)/1395=41.7mm影响张拉应力值的因素:1、钢绞线磨擦系数过大(波纹管破裂,渗透进去)2、油泵不稳定(两端速度不一致)3、混凝土强度不够。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引言桥梁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预应力张拉技术则是桥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预应力张拉是通过在桥梁构建中施加顶部预应力,来减小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重、荷载等原因所引起的变形和挠度,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步骤1:确定张拉力和张拉方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一步是确定桥梁所需的张拉力及张拉方式。

张拉力的大小需要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来确定,而张拉方式包括单钩拉伸法和双钩拉伸法两种。

步骤2: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二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

张拉钢束位置的计算是基于桥梁的索力平衡原理来进行的,可以根据桥梁的梁跨、跨中荷载和桥墩高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预应力损失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三步是计算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和局部损失等,预应力张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估计和调整。

步骤4:计算锚固力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四步是计算锚固力。

锚固力是指在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锚固系统所需要承受的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调整。

步骤5: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最后一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

伸长量的计算需要根据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大小和锚固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是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涉及到桥梁的预应力张拉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下面简要介绍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

步骤1: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指在给定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应变值,通常可以从材料手册中查到。

步骤2: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是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二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和钢束的初始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钢束的伸长量计算钢束的伸长量是进行张拉钢束伸长量计算的最后一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钢束的初始长度、张拉力和工作应力等参数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

在工程现场的你,不懂预应力怎么炫技?!
先张法懂不?
先张法是在砼构件浇筑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浇筑构件砼,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约75%)放松并切断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产生弹性回缩,借助砼与预应力筋间的粘结,对砼产生预压应力。

台座由台面、横梁和承力结构组成。

按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墩式台座、槽形台座和桩式台座等。

台座可成批生产预应力构件。

台座承受全部预应力筋的拉
力,故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免因台座变形、倾覆和滑移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墩式长线台座
墩式台座由现浇钢筋砼做成,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台座设计应进行抗倾覆验算与抗滑移验算。

⑴抗倾覆验算:
式中:N——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e1——张拉力合力作用点至倾覆点的力臂;
G——台墩的自重力;
L——台墩重心至倾覆点的力臂;
Ep——台墩后面的被动土压力合力;
e2——被动土压力合力至倾覆点的力臂。

对于与台面共同工作的台墩,倾覆点的位置宜选在砼台面下4~5cm处。

⑵抗滑移验算:
式中:K——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小于 1.3;N1——抗滑移的力,对于独立台墩,由侧壁土压力和底部摩阻力产生。

台墩与台面共同工作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几乎全部传给了台面,可不进行抗滑移验算。

槽式台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