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合集下载

写苏轼豁达的作文

写苏轼豁达的作文

写苏轼豁达的作文
《豁达的苏轼》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苏轼这位大文豪。

苏轼啊,那可是个超级豁达的人。

就说有一次吧,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那地方可不像现在这么繁华热闹,那时候挺偏僻的。

苏轼呢,也没垂头丧气,反而觉得这是个新的开始。

他呀,在那里自己种地,还乐呵呵地给那块地取名叫“东坡”,自己也自称“东坡居士”。

你想想,一般人被贬到那种地方,不得整天愁眉苦脸的呀,可苏轼不,他该吃吃该喝喝,还时不时写写诗,作作词。

有一天,他种地种累了,就躺在田边休息。

看着蓝天白云,听着鸟儿唱歌,他突然就笑了,心里想着:“哎呀,我在这也挺自在的嘛,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但也有别样的乐趣呀。

”然后他就起身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干活去了。

他这种豁达的心态,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笑着面对。

他的豁达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也感染了我们这些后人。

咱也得学学他,遇到啥事儿都别往心里去,豁达一点,开心一点,这样生活才有意思嘛!
不管啥时候想起苏轼,都觉得他那豁达的劲儿真让人喜欢,咱也得像他那样,乐呵呵地过好每一天呀!。

作文《苏轼的豁达与乐观》

作文《苏轼的豁达与乐观》

苏轼的豁达与乐观篇一苏轼的豁达与乐观要说苏轼这哥们儿,那真是个奇葩,乐观得没边儿。

搁现在,妥妥的精神导师级别的人物。

我以前总觉得这种“豁达”是书上写的,离我八竿子打不着,直到上个月去杭州玩儿,才算是有点体会。

那次去西湖,人巨多,就跟赶庙会似的。

本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风景,结果走到断桥边,被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差点儿没把我挤成肉饼。

当时我心里那个憋屈啊,感觉所有美好的西湖意境都被这嘈杂的人群给破坏了,就想赶紧逃离这个“人肉战场”。

突然,我抬头看到断桥边上一棵老柳树,枝条低垂着,像个慈祥的老人在向我招手。

树下有个卖糖葫芦的大爷,满头白发,正乐呵呵地跟顾客聊天。

他那笑容,跟苏轼画像上那种洒脱的神情还真有几分相似。

我买了一串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吃着吃着,心里那股憋闷劲儿就消散了不少。

我坐在树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觉得这场景有点意思。

这跟苏轼被贬黄州,还得自己动手种田,却依然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他虽然遭遇了人生的低谷,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击垮,反而从中找到了乐趣,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他总能找到积极的一面,这正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乐观精神。

而我,只是被挤了一会儿就心情不好了,真是比不了苏轼老先生的胸襟。

这糖葫芦,吃起来真不错。

篇二苏轼的豁达与乐观继续说苏轼。

他那乐观劲儿,你说是天生丽质还是后天修炼,还真不好说。

我琢磨着,大概两者都有吧。

基因好,再加上他那颗不服输的心,估计是造就了他这独特的性格。

记得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故事。

那会儿他可真是倒霉透顶,官丢了,还被流放,可以说是人生低谷了。

但是,你看看人家,在黄州,他居然自己开荒种地,还写诗作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要是搁我身上,估计早就哭天抢地,寻死觅活了。

我这人,就是比较玻璃心,一点小事都能让我愁眉苦脸好几天。

就拿前天的事儿来说吧,我新买的手机屏幕,不小心摔碎了,我当时那个心疼啊,感觉世界都崩塌了。

苏轼面对逆境依然豁达乐观的作文

苏轼面对逆境依然豁达乐观的作文

苏轼面对逆境依然豁达乐观的作文
说起苏轼啊,这哥们可是个真性情的人。

他那种豁达,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在边疆被流放的那段日子,一般人早就愁得头发都白了,他倒好,还能欣赏那荒凉的土地和苍茫的天空,仿佛是在度假一样。

就说他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吧,那气势,简直了!听得人热血沸腾。

他就像是在那赤壁之战的现场,把那种英雄气概写得淋漓尽致。

人家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苏轼笔下的历史,那可是活生生的大英雄!
还有啊,你们知道吗?苏轼这人还特别会找乐子。

在贬谪的时候,他居然还能亲自去种地,感受一下农民兄弟的辛苦和喜悦。

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说,“我穿着草鞋拿着竹杖,比骑马还轻松呢,怕什么?我就这么自由自在地过我的日子!”。

还有啊,苏轼这人还特别讲义气。

他在官场里混,但从来不是那种见风使舵的小人。

他和黄庭坚、米芾那些哥们儿,那可都是真
感情。

他们一起写诗、一起画画、一起喝酒聊天,简直就是人生一大乐事!。

《苏轼》读后感(精选17篇)

《苏轼》读后感(精选17篇)

《苏轼》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读后感篇1苏轼在1037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颇为成就的文学家,母亲是一名有修养的妇女。

1061年,苏轼参加了考试,苏轼批评当时直言批评当时的政治的漏洞,就连当时赫赫有名的欧阳修也称赞苏轼,宋仁宗非常赏识苏轼,边让苏轼做了官。

1069年,王安石进京变法,开始大刀阔斧的改变政治,而苏轼非常的反对。

王安石主张理财,而苏轼主张节俭,于是两人非常不合,后来成为了两种分歧,是因为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

后来,苏轼在杭州做官,在杭州访问寺庙,在西湖边喝酒,并且还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为杭州的据民民解决了用水的问题。

有一年,苏轼被逮捕了,这个案子被称为乌巢诗案。

既然是乌巢诗案,肯定是作诗引起的,其实情况是这样的,苏轼因为在政治上和王安石有分歧,所以就亲自写了出来。

因为新旧党的分歧很厉害,有一些小人就发现苏轼是最好打击的对象,便诬陷苏轼,说苏轼骂皇帝。

于是皇帝大怒,让苏轼进了监狱。

因为众人的营救,所以苏轼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笔,一直写下去。

《苏轼》读后感篇2在中国珍贵的文化宝藏中,诗词所占有分量一直是令人无法忽视的,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诗词以其特有的美妙以及其深刻的寓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诗人词人也如天空中的繁星闪耀在这历史的天空。

苏轼即是我最喜欢的词人。

大家对于苏轼肯定并不陌生,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苏轼几乎贯穿了我们的学生时代。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兰亭集序》……苏轼的词以一种异常强势的姿态闯进了我的生活也影响着我的生活,他的词就如夏日里冰冻的汽水,从肉体上和精神上给人以冲击,他那传奇般的经历更是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苏轼的一生是过分曲折与坎坷的,经历过太多的大喜大悲,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后来的苏轼。

写苏轼乐观豁达改变了我的作文

写苏轼乐观豁达改变了我的作文

写苏轼乐观豁达改变了我的作文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消极的人,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和自己的不幸。

但是,苏轼的乐观豁达改变了我的一切。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喜欢读他的诗歌和散文,因为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

在我读到苏轼的作品时,我感到自己仿佛被一股清新的空气所包围。

他的文字让我感到快乐和自由,让我不再沉浸在自己的烦恼中。

我开始学习苏轼的乐观豁达,尝试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例如,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困难是暂时的”,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它们。

当我感到失落时,我会想起苏轼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并且告诉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些话语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除此之外,我还从苏轼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的哲理。

例如,他曾经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像天一样坚强不屈,像地一样包容宽厚。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拥有坚强的内心和宽容的心态,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

他的文字让我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更加热爱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勇敢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苏东坡传记心得体会感悟(3篇)

苏东坡传记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苏东坡,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阅读苏东坡的传记,我深感其人格魅力、文学才华以及政治智慧,以下是我对苏东坡传记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二、苏东坡的人格魅力1. 坚韧不拔的意志苏东坡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磨难,但他从未放弃。

在政治斗争中,他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境。

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写:“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使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2. 勇于担当的精神苏东坡在担任官职期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担当。

面对困难和压力,他从不退缩。

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诗道出了他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3. 仁爱之心苏东坡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关注民生疾苦。

他在《东坡志林》中写道:“吾观自古贤达,皆以仁为本。

”这种仁爱之心,使他成为了一个深受人们敬仰的贤者。

三、苏东坡的文学才华1. 诗词苏东坡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句,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2. 散文苏东坡的散文文笔流畅,意境优美。

他的《赤壁赋》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 书法苏东坡的书法独具特色,被誉为“苏体”。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韵味无穷,为后世书法家所推崇。

四、苏东坡的政治智慧1. 善于沟通苏东坡在政治斗争中,善于与各方沟通,化解矛盾。

他在《与范仲淹书》中写道:“吾辈既非英雄,又非豪杰,唯有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这种沟通能力,使他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知人善任苏东坡在担任官职期间,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

他在《与曾巩书》中写道:“吾辈今日,宜求贤才,共济时艰。

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蔡占奎由张亮主编、罗文娟编著的长篇人物传记《苏轼》,是一部饱含国学精髓、文豪风采,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的纪实佳作。

该传记构思精巧,内容丰富。

作品用鲜活生动的史实,激情飞扬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式地再现了品格高尚、勤政爱民的大宋官员大艺术家苏东坡的形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1037年1月8日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1101年8月24日病逝。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该长篇传记没有刻意去记述历史,而是通过苏东坡的宦海浮沉,将历史的大脉络、关节点逐一呈现出来,将历史的面纱褪去,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到当时“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的动荡政治环境。

作家精准细微地描绘了置身于激荡起伏的历史风云之中的苏东坡的鲜活身影。

作者真挚浓郁的情感,激情飞扬的文字,赋予了作品扣人心弦的魅力,令人过目难忘。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作品将苏轼启蒙求学、历练成长、成名成家等全部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给了读者,令人深受教益。

苏东坡一生留下诗词2700余首,很多佳句美文被后人广泛传诵,令人爱不释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

该传记对每首诗词创作的时间、背景、情境等倾情给予阐释,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苏东坡的诗词美文。

通过传记《苏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无论宦海几多沉浮,始终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苏东坡;一个无论遭受多少冤屈,始终忠贞报国、刚正不阿的苏东坡;一个无论历经多少坎坷,始终乐天至善、豁达爽朗的苏东坡;一个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始终勤政为民、豪迈磊落的苏东坡。

苏轼旷达乐观作文

苏轼旷达乐观作文

苏轼旷达乐观作文你要是问我历史上最旷达乐观的人是谁,我肯定第一个就想到苏轼。

这哥们儿啊,那一生过得就像坐过山车似的,起起落落,但他始终能保持着一种超酷的乐观态度,就像黑暗里永远能找到光的那种人。

苏轼的仕途那叫一个坎坷。

一会儿被皇帝看重,在朝廷里当官,风光无限;一会儿又因为各种政治斗争被打压,被贬到那些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地方。

要是换作别人啊,估计早就被这打击弄得一蹶不振了。

但苏轼不一样,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

他还特别会吃。

在黄州的时候,猪肉那是便宜得很,可大家都不怎么会做。

苏轼就琢磨出了一道“东坡肉”。

他把猪肉做得香喷喷的,还写了首诗来描述这道菜的做法。

这说明啥?说明他虽然身处困境,但是依然热爱生活,从日常的食物中都能找到快乐。

而且啊,他还经常和当地的老百姓混在一起,喝酒聊天,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

还有一次,他被贬到岭南。

岭南那时候可是瘴气弥漫,条件恶劣得很。

可苏轼看到岭南的荔枝,立马就被吸引住了。

他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诗句。

你看,别人觉得是苦地方,他因为有荔枝吃,都愿意一辈子待在那儿了。

这乐观劲儿啊,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在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时,能这么旷达乐观,和他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他就像是看透了人生的无常,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自己的内心够强大,就能活得潇洒自在。

他的诗词里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豁达的思想。

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着大雨,别人都在找地方躲雨,他却能在雨中漫步,还潇洒地说这点雨怕什么呢?这种对风雨的坦然面对,就是他旷达乐观的写照啊。

苏轼的旷达乐观就像一束光,穿越千年的历史,依然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他教会我们,不管生活给我们多少苦,我们都可以像他一样,在苦中找到甜,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用积极的态度去拥抱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蔡占奎
由张亮主编、罗文娟编著的长篇人物传记《苏轼》,是一部饱含国学精髓、文豪风采,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的纪实佳作。

该传记构思精巧,内容丰富。

作品用鲜活生动的史实,激情飞扬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式地再现了品格高尚、勤政爱民的大宋官员大艺术家苏东坡的形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1037年1月8日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1101年8月24日病逝。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该长篇传记没有刻意去记述历史,而是通过苏东坡的宦海浮沉,将历史的大脉络、关节点逐一呈现出来,将历史的面纱褪去,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到当时“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
的动荡政治环境。

作家精准细微地描绘了置身于激荡起伏的历史风云之中的苏东坡的鲜活身影。

作者真挚浓郁的情感,激情飞扬的文字,赋予了作品扣人心弦的魅力,令人过目难忘。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作品将苏轼启蒙求学、历练成长、成名成家等全部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给了读者,令人深受教益。

苏东坡一生留下诗词2700余首,很多佳句美文被后人广泛传诵,令人爱不释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

该传记对每首诗词创作的时间、背景、情境等倾情给予阐释,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苏东坡的诗词美文。

通过传记《苏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无论宦海几多沉浮,始终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苏东坡;一个无论遭受多少冤屈,始终忠贞报国、刚正不阿的苏东坡;一个无论历经多少坎坷,始终乐天至善、豁达爽朗的苏东坡;一个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始终勤政为民、豪迈磊落的苏东坡。

是的,尽管苏轼曾经官位显赫,但因他刚正不阿屡遭朝堂排挤,从“乌台诗案”起,苏轼被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但他勤政为民的情操始终没有改变。

即便是在作为朝廷钦犯被流放惠州时,他亦殚精竭虑地为民办实事。

在儋州,他开馆授课、开拓教育,倡导民族团结,鼓励开荒种植,改善百姓生活,
苏轼功绩被广为传颂。

至于苏轼杭州筑堤、定州治军等逸事佳话,传记中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

人物传记《苏轼》通过对苏东坡在宦途、诗路、情感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精准描述,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将苏东坡在面对“高开低走”的仕途、层出不穷的迫害和绝境之时,依然刚正不阿、坚忍不拔、乐观豁达、勤政为民的大师风范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的确,《苏轼》是一部掩卷难忘、值得品读的传记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