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哲学论文

合集下载

医学与哲学论文(2)

医学与哲学论文(2)

医学与哲学论文(2)医学与哲学论文篇二从医学与哲学的关系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哲学与医学存在最奇特和特殊的关系,是医学中的“医学”。

哲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

现有的医学生哲学教育存在一系列缺陷,必须以“面向文本”、“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为原则今天新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新方法作者简介:方兴,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讲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242-0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

世界医学会在《日内瓦宣言》中也倡议,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

现代医学界与哲学界都在努力寻找两个学科结合的空间与方式,试图构筑一个医学与哲学互相融通的对话平台。

对医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

自196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首次设立医学人文类课程以来,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医学的特殊性使医学思维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如何加强对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然而,虽然哲学教育对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医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未得到应有的投入,尤其是医学哲学素养的提升尚无根本性改观,这些薄弱环节从深层次影响着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针对此,本文希望从哲学思维能力在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如何开辟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进行探索。

一、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离开科学的进步,哲学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哲学,科学就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也受这样的关系制约。

但是,我们不能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仅仅简单停留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抽象层面,这对于解释哲学与医学的关系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

“哲学与医学在人类千百种学科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其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哲学是人文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

医学论文:浅议临床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

医学论文:浅议临床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议临床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医学哲学范畴是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概念,是人们把握生命和健康的纲领,是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辨能力形式。

医学哲学思辨能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萌芽并发展,现在已日趋成熟。

现代医学界与哲学界都在努力寻找两个学科结合的空间与方式,试图构筑一个医学与哲学互相融通的对话平台。

医学的特殊性使医学思辨能力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如何加强对临床医学生思辨能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哲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当人类反省自身的存在,思索生命意义的时候,哲学便产生了。

当人类关注自身个体生命的需要,为减少身体痛苦而开始努力的时候,医学便产生了。

哲学与医学的产生、发展是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同步的。

同时,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自身与周围大环境失去平衡所导致的,疾病可依阴阳平衡与交替反复的演绎理论予以治疗,无不体现思辨。

全球化时代背景对当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医疗实践,不仅呼吁医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更呼吁医学生掌握哲学思辨能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属中性,但医学应用却有价值取向。

事实上,医学的所有重大成就与遇到的重要问题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因此,哲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

二、临床医学生掌握哲学思辨能力的必要性:医学临床仅靠医学理论知识是不足的,还需掌握哲学的唯物主义思辨能力,以正确的思辨方法为指导,才能尽可能避免临床失误,得出正确结论。

中国传统思辨方式本身具有辩证性,在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上展现出自身的深刻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思辨方式缺乏分析性、确定性,往往走入笼统性的误区。

人类对于哲学思辨能力的认识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哲学辩证能力的完整认识。

运用哲学原理,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进行哲学思辨能力的实践,揭开疾病层层伪装,从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有助于临床医学生创新思辨能力能力的培养。

学医的哲学作文

学医的哲学作文

学医的哲学作文医学这个行业,看似与哲学那些高深莫测的思辨毫无瓜葛。

可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一名学医的学生,我常常被这种"学医的哲学"所折服。

首先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生命的神奇在于,它是如此的脆弱,却又如此的顽强。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每天都在与死神较量,在那些病危的病人身上,看到生命的可贵;而当病人康复时,又能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不息。

这种敬畏之心,正是医者仁心的源泉。

还有对知识的渴求。

医学知识就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海洋,我们永远都只是小小的旅人。

身体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深奥得多,每当有了新的突破,就会发现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谜团。

保持好奇心,用虔诚的心去探索未知,正是医者应有的学习态度。

再者,还有对科学精神的执着。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支撑,而科学实验则需要观察、总结、分析、求证的科学方法。

作为医生,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逻辑思维分析症状,用理性态度对待每一个病例。

这种科学精神,是医生职业操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者还要有同理心。

面对生老病死,患者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恐惧。

我们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痛苦,用同情心去关怀他们的需求。

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建立信任,医生才能真正地发挥医治的作用。

学医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哲学。

它教会我们如何正视生命,如何虚心求知,如何执着于科学,如何同理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塑造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

这种"学医的哲学",正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医哲学论文

中医哲学论文

中医哲学论文中医源远流长,是一门具逻辑和富饶哲理的医学。

其主要理论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而中国社会与中医理论无不与“天-地-人”三才模式相呼应。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医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医哲学论文篇一[摘要] 中医源远流长,是一门具逻辑和富饶哲理的医学。

其主要理论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而中国社会与中医理论无不与“天-地-人”三才模式相呼应。

现今备受关注的应激学说、生物全息论和亚健康,均与中医提倡的养生相吻合。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中医强调情志因素,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健康人生的明证。

[关键词] 中医; 哲学 ;生物全息论;亚健康Philosophy of TCM and modern life[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of long standing.It is a logical medical science full of philosophy. The main theories include “yin-yang theory”,“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and “relevant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Both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TCM theories are invariably echoing to the three-talents model of “heaven - earth - man”.The current emphatic stress theory,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biology holograph and subhealth are all coincident with health preservation promoted by TCM.Internal classic states:“vitality complies with nonchalant and nihility.”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e that always emphasized by TCM is actually a beacon lighting up the way forward to healthy lif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ilosophy;theory of biology holograph;subhealth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哲学思想与医学

哲学思想与医学

哲学思想与医学最近,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命题,那就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医生,如何使用哲学思想去处理医学问题。

从20多年前的一个典型病例说起。

19xx年的一个晚上,在我值夜班的时候,一个基层医院看过的发热病人住院,他当天已经输过液了(在基层输液4天)。

考虑到,不能过度治疗,我就给病人肌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支,病人再也没有发热。

于是,我就想,是谁把病人治疗好了。

是那神奇的利巴韦林?一定不是。

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病人前几天的治疗起效,一种是病人自我修复。

有过几年行医经历的人,总会遇到类似的病例,尤其是一些发热的病人,已经几天了,口服药物效果不好,输液一天,体温正常了。

我们分析一下,是口服药还是输液起作用。

从以上的情况,告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简单的哲学道理,一是量变质变的原理;二、矛盾的转化。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一些疾病治疗是需要时间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

另一方面,尤其是一些感染性疾病发展的规律,我们会发现,一些疾病有潜伏期、进展期、平台期、恢复期,在人体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存在力量的对比,矛盾的转换。

决定胜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了疾病的转轨。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呢?比如,遇到一个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发热已经4天,体温未正常,接下来,我们采取什么策略?我们可以利用哲学原理来分析一下。

从临床病程发展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病人在恢复。

除非病人出现了其他的临床问题,比如出现咳嗽或者咳嗽明显加重,或者发热的程度在加重,或者检查发现新问题,我们采取的治疗手段就不必太积极。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如果一个病人,按照我们事先的诊疗计划治疗几天后,没有起色,我们就要反过来对我们的诊断重新评价,才能保证我们的治疗少犯错误。

综上所述,一个具备哲学头脑的医生,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最快最好达到自己的治疗目的;也会因为思维的优越,避免药物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医学与哲学论文

医学与哲学论文

医学与哲学论文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从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实践对哲学素质的客观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医学的哲学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医学工作者的哲学素质,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医学与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医学与哲学论文篇一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从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实践对哲学素质的客观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医学的哲学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医学工作者的哲学素质,树立正确的医学观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1 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哲学因素分析医学是认识人类生命活动规律、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和知识活动。

一方面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另一方面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更是包容人类社会多种价值观的综合体,还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性质。

其实,就医学本质而言,它是奠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

由此可见,医学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这也就决定了医学的哲学属性。

对人的概括性认识构成了哲学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它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也是对医学理论的高度哲学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而医学科学研究和卫生工作实践,必然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影响下开展的。

历史上,医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神灵医学模式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

18世纪后解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进步,带来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兴起。

随着医学的迅速进步,医学高新技术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日益增多,人们对疾病健康等医学问题的科学认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以确立。

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医学模式的改变,固然与医学实践存在着渊源关系,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也对其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医学中的哲学

医学中的哲学

医学中的哲学:临床思维高素质医务人员是当今社会和医疗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足之本。

而医疗技术水平是判断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正确的临床思维则是高水平诊疗技术的基础。

本文着重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失误的常见原因、如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等问题。

1临床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临床思维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最终作出诊治决策的过程。

马列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存在与思维和物质与精神”。

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存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思维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形成,又反作用于客观存在。

由于医生的实践行为、方式、方法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患者,所形成的思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治疗效果的不同。

一位76岁女性,因腹部剧烈疼痛急诊入院,首诊医生将其收入本院胃肠外科,当晚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休克及呼吸功能不全,次日晨转入肝胆外科。

体检发现患者腹部极度膨隆,脐部及左下腹部皮下大片紫色瘀斑(即所谓Culle n’s征和Grey -Turner’s 征) , 腹腔穿刺液淀粉酶高达1万单位, 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 ASP)。

当天经右下腹切口放置多条腹腔冲洗管后转ICU。

后虽经多方尽力抢救,患者在发病5个月,耗资近3 0万元后去世。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误诊、误治的案例。

究其原因在于首诊和手术医生对ASP的临床表现缺乏认识,尤其是腹部皮下瘀斑这一ASP所特有的体征缺乏认识。

加之体检时对腹膜炎程度的分析、估计不足,并遗漏了血、尿和腹腔穿刺液淀粉酶的测定,导致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最终不幸的结局。

倘若我们的医生能仔细、全面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可能会好一些。

这一案例充分地说明,医生的思维在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思维正确,治疗效果就好。

反之,效果就差,甚至有被卷入医疗纠纷和事故旋涡中的可能。

中医哲学论文(2)

中医哲学论文(2)

中医哲学论文(2)中医哲学论文篇二关于中医整体观念的哲学思考【摘要】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但纵观古代医书,并未有整体观念这样的特定词语。

它的提出是中医不灭的精神支持点,是与西医抗衡的比较概念,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和哲学基础的。

中医的整体观念代表探索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先行思想,有其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整体观念哲学中医方法论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但纵观古代医书,并未有整体观念这样的特定词语。

整体观念是何时提出的,它对当代中医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从其概念提出、文化渊源和哲学基础以及其优劣性等方面的分析中阐发中医整体观念的意义。

1 整体观念的提出从孔子时代起,中国人虽然只生活在中国的地域里,但精神世界中,自认为生活在“普天之下”的世界里,并认为中华民族是现实世界里拥有最高文化的民族。

因此,尽管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起了中国道教的兴起及儒家新理学的建立,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原来的思想模式。

由此,在十六七世纪中国人开始与欧洲人接触时,也就并未对欧洲人十分在意[1],直到发现欧洲文明可以和中国文明相颉颃时,才极大地动摇了中国人对自己古老文明优越的自信。

医学上,在西医强大的冲击力下,人们对传统医学同样也丧失了信心,可中医仍艰难地存在着,它需要不灭的精神支持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医的比较争论中,开始有中医关于“全体”“整个”的提法,但到建国之初,也没有明确提出“整体观念”是中医特点。

1957年左右,有中医名家提出“辨证论治”中医的诊疗规律。

最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特点的,却是西学中学者。

1960年“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特色写进教科书[2]。

这两大特点,特别是“整体观念”在建国后取得共识,必然有一定的哲学思想背景。

而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不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无“整体观念”这个术语。

有人认为[2],这个观念的提出是为了尽量向辨证唯物论靠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医患关系的理解
距离我们高考结束已经一年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处在人生的选择阶段,将要做出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决定,而现在,我坐在大学的宿舍里,撰写着论文。

一年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学医,在我的印象里,医生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他为了病人奉献自己,燃烧自己,救死扶伤。

所以,第一个在我选择专业时浮上我脑海的,就是医科了。

确实,在接触了中医这门科目后,我也感受到了她的神奇,让人沉迷其中,我又一次觉得,这是一门值得我用尽一生去研究,学习的理想。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关注时事,关注新闻的时候,却不止一次的看到关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问题。

比如:患者因不治而死亡,其家属逼迫全医院的医生们下跪道歉并胁迫此间医院停业3个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伤,死去的那位硕士研究生才刚刚收到香港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有护士在微博上留言说希望患者今天等她下班了之后再死……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深感痛心的同时又觉得很疑惑,为什么自古至今都挺和谐的医患之间会出现如此激烈的斗争呢?
我想,首先,对于造成医患纠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够吧,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不用通俗的语言来告知病人他自己的情况,而是持着一种反正告诉他他也听不懂,还不如不说的态度,病人在医生面前,隐隐有着害怕,所以在医生不解释就让他进行一系列检查时,也不敢询问,就把话闷在心里,然后,双方的不沟通边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其次,某些患者的心理确实是太过于偏激了,总认为医生让他去别的科室检查就是医生不愿意给他治病,或者在自己询问医生自己得了什么病后,医生回答他一些专业术语,他就觉得是医生在看不起他,故意为难他,从而心生怨恨,袭击医生,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当然,不只是患者存在问题,有些医生的医德实在是很难让人恭维,他们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愿意给患者治病就是给了患者很大的恩赐,所以,在有急救病人时,他们慢吞吞,不急不忙地吃饭,睡觉,洗澡,等自己的一切事情都做完以后,才悠闲的去给病人提供救治,最后,扔给家属一句:这病人已经救不了了,准备葬礼吧。

这样的医生,他们的行为,话语都导致了他们自己的悲剧结局,无怪乎患者家属会发狂,失去理智地要医院给他们一个交代。

医生和患者2者的责任是有的,那么医院和国家政府就没有责任了吗?医院在选择医生时,难道就只单单关心他们的毕业学校,关心他们的文凭,关心他们背后是否有什么大人物吗?作为一名医生,最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学历,不是靠山,而是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自己的医德,在患者眼中,医生是一个崇高的称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就是将自己的全部都押出去了,难道这么严肃的赌注还不足以让医院在选择医生的时候,慎重慎重再慎重吗?《心术》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一天,我知道自己病了以后,我才会觉得,我的医生就是我的上帝。

是啊,对于一名患者来说,自己的医生就是自己的上帝啊。

说完了医院,再来谈一谈国家政府的问题,我们国家每年有无数的人缴纳赋税,难道就连从这些税务中抽出一小部分给那些付不起医药费,手术费的人看病都不可以吗?那么我想问,纳税者缴纳的税金都到哪里去了呢?建造富丽堂皇的政府大楼?还是在人际罕至的地方建几座公共厕所呢?如果有这么一个专门给看不起病的病人提供金钱上的帮助的机构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因为看不起病而死亡的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群众在一起又一起这样的事件中,失去对医生的信心,最后,变得越来越偏激。

但是,大家怎么不想想,就算医生愿意给每一个没有钱的人看病,医院也是不会允许的啊,没有收入,那么医院怎么购进设备,购进药品呢,没有设备,没有药品,那又谈何治病救人呢?这是一个问题,其次,对于医生的保护,也不至于如此疏漏吧,随便一个身患重病的患者或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家属都能够闯进医院,砍伤医生或护士,如果不是因为国家法律的放纵,对于医生安全的不关注,也不至于会让病人和家属如此的有恃无恐,做出一件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病人来寻找医生的目的是想减除病痛,我想,如果医生和患者之间能够多一点沟通,医生能够多一点职业素养,病人能够对医生多一点理解,医院能够在选择医生时多一点考量,政府能够对患者和医生多一点支持和保护,那么,医患之间的关系一定不会那么紧张,一切,都会是很和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