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接种
将液体菌种接种到灭过菌的瓶子中,要求接种量适当, 分布均匀。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瓶子放入洁净、恒温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管 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金针菇菌 丝的生长。
生殖生长管理
当瓶栽金针菇的菌丝长满瓶口时,进行开瓶或搔菌处理 ,促进生殖生长。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促进金针菇子实体的生长。
湿度对瓶栽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湿度影响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分平衡
湿度是影响瓶栽金针菇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湿度能够保持菌丝体和子 实体的水分平衡,有利于生长发育。
不同湿度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表现
瓶栽金针菇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在湿度较低时,菌丝体和子实体较 为干燥,品质较差;在湿度较高时,菌丝体和子实体较为湿润,容易发生病害。
营养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营养元素是影响瓶栽金针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菌丝 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不同营养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表现
瓶栽金针菇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在营养不足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 长缓慢,产量较低;在营养过剩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较快,但品质较差。
在菌种选育、培养基配方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
有较大差距。
03
质量控制难度大
瓶栽金针菇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1 2 3
产量和效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的产量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多样化产品开发
瓶栽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成为国内 外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之一。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其具体的栽培技术,包括制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及催蕾、适时开袋、再生菇培养、采收与销售等内容,为实现金针菇高产和优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是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之一,具有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等特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提升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制约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除了原料、气候、环境及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是栽培过程中采用了再生法栽培技术。
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优点再生法与直生法(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再生法出菇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5%,商品价值提高约35%,不足之处是生产周期增加了8 d时间,生产用工、用电成本略微增加(每袋约增加成本0.1元)。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
2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2.1制袋配方①: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配方②: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
金针菇工厂化裁培技术

接 降低 了菇农 的生产 成本 。笔者通过多
年 实践 ,总结 出了废 菌棒再 利用技 术 ,
供大家参考 。 一、灭菌 菌 棒 污染 通 常会 有 绿 霉菌 、木 霉
菌 、黄 曲霉菌等 多种 杂菌 。废 菌棒 必须
经过发酵和高温处理才能完全灭菌 。 1 . 发酵处理 。处理废菌棒要先撕掉
6 . 抑制培 养。完成催蕾 后 ,送 到
抑菌室进 行抑制培 养 ,技术参 数 :温
度3 —5  ̄ C,空气相对湿度 8 0 %~ 8 5 %, 时间 5~ 7 天 ,同时进行 适当通风 ,每
4 小 时通风 1 5 分钟 。5 ~7 小 时后 即可 长 出明显 的菌盖和菌柄 。注意光 线不
原料 8 5 0 克 ,表面压实 ,在瓶 中间打 1
5 . 搔 菌。待菌丝长满后进行 搔菌
接种前 制作 1 个7 0 厘米 x 2 0 厘 米x 3 5 厘
米的木制模框 ,先在框 内铺 1 层发酵好 的麦草粉 ,踩 实后 ,四周撤 1 圈食用菌 菌种和麸皮 ;然后 ,再 铺 1 层 草粉 ,再
大后 即可采收 。一般 可采 3 ~4 茬 食用 菌 ,此后的培养基可作 为优质有机肥施
回农 田。 ( 金 农)
要保持其含水量为 7 0 %左 右 ,p H值在 8
左 右。
2 . 选地 栽培。选地 应免 阳光 直射 。
18 /N O i " , I GC ̄ 』 N X I N j 刚 /袭村新技 拳
为1 0 克, 瓶 ,8 5 0 毫升菌种瓶可接 8 O~
9 0 瓶。
4 . 茵丝培 养。在一 定的温度 、湿
度和培养 时间条件下 ,将接种后 的菌 瓶放在 暗室中培养 。金 针菇对光线要 求较 高 ,很敏感 ,因此必须在 暗室中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1.背景金针菇是一种高度营养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金针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金针菇种植模式以农家小作坊为主,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化种植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关键技术。
2.土壤条件金针菇的生产需要选用优质耕地,土质疏松肥沃、富有机质、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于土壤深度1.5米以内的土地。
同时,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3.菌种选用选择优质金针菇幼体,经过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通风不宜过大。
更换光照强度适中的光源,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基质制备金针菇的培养基质通常以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为主,再加上适量的蘑菇渣、菜籽饼等有机物质。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杀菌,保证无害菌和病原菌的存在。
另外,基质的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会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过低又会阻碍菌株的生长发育。
5.菌种接种菌株的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接种到基质中。
将培育好的金针菇菌丝均匀地撒到基质上,然后再将基质盖好,处置区域内的温湿度要求如上。
接种后,逐渐增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以刺激金针菇的生长。
6.环境调控金针菇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环境污染等条件。
适宜的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通风量要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和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控制。
同时,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施肥管理金针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整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8.采摘处理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质细嫩,带有星点的时候。
6.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利用工业技术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于人工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周年化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周年生产是食用菌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厂化周年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可以实现周年生产,特别是在季节性栽培不能进行时获获取高额利润。
同时工厂化生产具有优越的生产条件,可以为市场提供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安全卫生品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
工厂化栽培还具有资金密集化、技术密集化和人才密集化得特点。
在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比例已高达90%。
而相对于传统生产模式,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则刚刚起步,近年来,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年均增速在12%-15%左右。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从2006年的47家增加到2009年的246家。
全国工厂化生产总量40多万吨,占全国年总产量1827万吨的2.2%,产值40多亿元。
据推测,我国工厂化生产企业如每年按30%递增,在2013年将达到1000家,日生产能力将达5000吨,年总产量将达182万吨,产值可达200亿元。
金针菇是目前工厂化生产开发最为成功的木腐型食用菌,这一技术最早由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利用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形成一整套周年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体系。
后来逐渐扩展到我国台湾省、韩国及我国内地。
目前国内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主要有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和内地企业三种经营类型,工厂化金针菇生产量占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60%以上。
工厂化周年生产金针菇主要有塑料袋栽培和塑料瓶栽培两种生产模式,两种模式并存。
塑料袋栽培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也较塑料瓶栽培稍差,前期投资较小,但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目前有存在的市场空间;塑料瓶栽培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但前期投资巨大。
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一)工厂化生产的设施与设备与传统生产金针菇相比,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进行生产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
怎样工厂化生产金针菇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怎样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是根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局部或整体地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了手工劳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是:(1)配料主要是木屑和米糠。
木屑是要使用堆积2-3年的,米糠是尽量选用新鲜的。
木屑与米糠的混合比例,我国台湾是5:1,日本是3:1。
原料加水至含水量58-60%时,分装于600毫升的塑料瓶中。
每瓶装480克,使用自动天平与自动装瓶机联合作业。
装好后,加上纸盖即由传送带送进灭菌锅中灭菌。
(2)灭菌用高压灭菌锅时,在120℃压力下维持30-50分钟。
用低压灭菌锅时,在100 ℃下维持4小时。
灭菌后,待瓶内温度下降到20℃时趁热接种。
(3)接种在消毒彻底的接种车间进行。
接种量是1瓶菌种接同样容量的栽培瓶50-60瓶。
(4)菌丝培养在培养车间进行。
培养车间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50-60%之间。
培养20-25天,菌丝即可长满全瓶。
(5)开盖和去皮菌丝长满全瓶,呈白色时,就应该将瓶盖去掉。
同时,用去皮刀或去皮机除去呈皮状的部分,以防止菌丝体自溶或杂菌滋生。
(6)催菇菌丝长满全瓶后,即将种植瓶移至催菇车间。
催菇车间温度10-12℃,相对湿度80-85%,黑暗。
此时,湿度条件很重要。
湿度过低,培养料表面会出现气生菌丝,使出菇不整齐;湿度过高,培养料表面会出现褐色水滴,影响子实体品质。
在催菇车间培养10-14天,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整齐的菇蕾,再继续培养2-3天,即可移入驯养车间。
(7)驯养把出齐菇蕾的瓶匣移至温度3-5℃,相对湿度70-80%的驯养车间,通入3-5米/秒的微风,以减缓其生长,促菌柄质地坚实。
经过5- 7天,当菌柄高2厘米左右时,就应移入生长车间。
(8)生长和套纸筒生长车间要保持温度5-8 ℃,相对湿度75-80%。
在进入生长车间前,要把每个瓶口围上高约12厘米的硬纸做的圆筒,以使菇丛笔直向上伸长。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 主要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金针菇的生长习性
温度
金针菇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菌 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出菇温 度范围为5-15℃。
光照
金针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 出菇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促 进子实体的发育。
湿度
金针菇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菌丝生 长时培养基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 ,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0%。
智能化监控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控金针 菇生长环境,确保生长条件的最佳化。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金针菇品种,提高产量和 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多样化产品开发
开发不同品种、规格和用途的金 针菇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国际市 场,提高瓶栽金针菇的国际竞争力 。
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 ,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 感独特的食用菌,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
传统金针菇栽培方式存在产量低 、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 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发展工厂化
生产。
工厂化生产简介
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高度规模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如温 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实现高效、快速、稳定的生产。
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
瓶栽金针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 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厂化生产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挑战与问题
技术难度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需要先 进的设施和技术的支持,技术 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
蔬菜 集 约化 嫁 接育 苗 技术 具
有操作简便、 省 工省 力、 节约 种 子 和农 药以及秧 苗 健 壮等 优点. 能够 促 进 蔬 菜 提 早 成 熟, 实 现 优 质 和 高产 , 且 有 利于新 品种和 新技 术 的 大面 积推 广 普及 , 经 济、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显著 。 1 . 育苗设 施。 利用连 栋温 室、 日 光 温室 或拱 圆大 棚等 进 行 育苗, 要 求 设施 坚固, 抗灾 能力强, 能够调 节 温度 、 湿度、 光照以及 防虫、 防雨等。 2 . 穴盘 规 格。 根 据 蔬 菜 种 子 大 小 和成 苗 标 准 的不 同选 择 适 宜 大小 的穴 盘 , 一 般使 用能与 精 量播 好的水 、 肥、 气、 热、 p H 等条 件 。 4 . 种 子质 量。 适 合目标 市场消 费 习惯 和当地 气 候、 土壤 条件, 品质 优 良, 丰 产 性好 的品种: 发芽 率 高且 格 室 清 晰 可 见, 避 免 串根 。 种 子 盖 好后 喷透 水 , 以穴盘 底 部渗 出水 为 宜, 然后 再 进 行 催 芽 。 也 可 根 据 情
况, 先 进 行 种 子 集 中催 芽 , 种 子 露 具有较强的发芽势: 品种纯度9 8 % 以 白后 播 种 。 ⑤ 适 时嫁 接 。 根 据 育苗 上; 抗 病性强; 出苗整齐, 生长健壮。 蔬 菜 种 类不 同, 采 用 插 接、 靠 接 等 5 . 操 作 技 术。 ①消毒。 分 别对 嫁 接 方式 , 适时 进行 嫁 接。 育苗 设施、 穴 盘 和基 质 进 行 消毒 6 . 分 期 管 理。 ① 子 苗 期 的 管 处理。 ② 基 质 装 盘。 将 预湿 好的基 理 。 适 当控 制水 分 , 降 低 夜 温, 充 分 质 装 入 穴 盘 中, 使 每 个 孔 穴 都 装 见 光, 防 止徒 长 。 ② 成苗 期 管理。 降 满基质, 表面平整, 装 盘 后 各 个 格 低 基 质 湿 度 和 空 气 温 度 . 适 当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金针菇生态环境条件,实施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控制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其实质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塑料瓶栽培金针菇,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国内始于八十年代,九四年开始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传的工厂化生产栽培工艺。
一、根据场地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生产厂房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
周围要求无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置放场及其它污染源;生产用水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标准。
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一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二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区为搔菌、出菇、包装区,对环境整体要求较高;四区为操作(装料、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别要求;五区为原料堆放场、下脚料处理区域,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
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最主要是出菇房的调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置,保温降温设备,保湿降湿设备,光线的调节设备等,菇房的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洁坚实,地面采用隔热处理,除了通风以外,不留任何缝隙,以方便清扫消毒。
菇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房门开于过道,这样过道便形成缓冲间,减少空气交换时外界与菇房的温度。
中间通道一般为2米以上,以便通行。
根据生产规模、管理技术合理安排。
出菇房一般在60平方米以内。
二、金针菇特性及其生产条件: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适温18-22℃,菇蕾形成时适温10℃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其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出菇温度亦比黄色金针菇低,发菌不充分则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风,抗病能力比较弱。
所以对栽培设施和管理要求比较高。
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生产者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选择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管理简便的优良菌株进行栽培。
菌种生产和使用严格遵循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三、科学经济地配制培养基质:培养基质一般由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麦麸、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等组成。
杂木屑主要起保湿、通气作用,粗细要合理搭配,用前要过筛去除硬物,为除去杂木屑中的有害物质,应在室外缓坡水泥地面堆积四个月以上,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使用时要弃去底层含有抑制菌丝生长的木屑。
玉米芯使用前需充分预湿,否则灭菌不彻底引起杂菌感染。
除杂木屑以外的所有原料都必须是新鲜、干燥、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
这是栽培前提。
培养基质的配制不仅要考虑到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足够营养,还要注意节能增效,合理利用当地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下面是我公司所使用的配方,仅供参考。
1、棉籽壳46%、杂木屑25%、麦麸20%、玉米粉5%、石膏1%、石灰1%、磷肥1%、糖1%。
2、玉米芯35%、棉籽壳20%、杂木屑10%、麦麸3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3、杂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麦麸11%、玉米粉3%、碳酸钙1%。
培养基的含水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培养基内空气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菌丝生长,最终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含水量一般调节到64%-66%,酸碱度调节为8左右。
四、生产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套袋——培育——采收。
生产周期为55-60天,每个出菇厂房地面均要无水迹,催蕾室湿度由超声波增湿器提供。
其它培养一般不再增湿,这样收获的菇质量好,菌盖见不到水渍斑。
2、技术要点:(1)拌料:棉籽壳、玉米芯是常用原材料,其吸水速度比较慢,必须提前4-6小时预湿。
严格按照培养料配方称取不同的原辅材料,在装袋前预先测定各种原料的含水量,根据最终混合培养料的计划含水量准确计算出所需的加水量,同时也要根据生产季节和主料的特性确定含水量,如夏季栽培水分宜低些,以玉米芯为主料则要调高一些,装袋前培养料的酸碱度要求维持在8左右。
一般采用搅拌机搅拌,通过搅拌原料在短时间内吸取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再用输送带送入装袋机装袋。
(2)智能灭菌:一般采用17~18×36×0.005cm高密度聚丙烯扎角袋装袋,高度18cm。
料袋中间预留直径2.5cm的小孔,套上塑料套环,塞上棉花,装入周转筐,摆放于手推车上,推入灭菌器准备灭菌,现在有一种新型防水塑料棉花塞效果很好。
从拌料装袋到灭菌尽量在四小时内完成,以免培养料酸化,滋生杂菌,从而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质量。
为了加快设备周转和保证灭菌彻底,工厂化栽培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现在又有一种脉动真菌灭菌器,采用plc控制系统,在智能、寿命、安全、节能、维护等方面比普通高压锅更具优势。
(3)冷却接种:将灭菌后料袋及时放置于冷却室内进行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待料温冷却到25℃左右,进行无菌接种,以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现在接种室一般都采用净化系统,接种前一小时开启净化系统,确保整个接种过程中接种室处于无菌、正压状态。
接种人员必须通过风淋室穿戴经消毒灭菌的工作服进入接种室,双手用75%酒精棉球拭擦消毒,接种工具亦要用酒精棉球拭擦并经火焰灼烧消毒,冷却备用。
使用的菌种必须经专业人员提前严格挑选并经过消毒处理,使用时将菌种表面2cm的老菌皮挖弃,用接种铲将菌种捣碎后倒入料袋孔穴内,使部分菌种能直接进入到料袋底部,而且料袋表面一定要均匀布满菌种,这样可缩短菌丝满袋时间,并确保整批菌包菌丝均匀一致。
一般采用谷粒菌种比较有优势,每瓶750ml菌种瓶可接25-30袋,接种时要有“不带入菌、不存留菌、不带出菌、彻底除菌”的无菌化意识,操作要迅速、敏捷,确保“准、快、净”。
(4)菌丝培养:培养室在使用前用熏蒸宝一克清进行空间熏蒸消毒,是替代甲醛、高锰酸钾的绿色环保产品。
经通风换气后,将已接种的菌包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菌包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必须稳定在18-20℃,空间湿度保持在65%左右,避光培养,每天早晚各通风三十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菌丝与菌丝之间应留有少许空隙,以免菌丝快速生长菌丝发热而引起“烧菌”。
菌丝封面后及时检查并挑除杂菌感染的菌包,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
培养室通风口处应安装防鼠防虫装置,一般28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
成功率可达98%左右。
(5)催蕾:传统方法和瓶栽还需要搔菌这一环节。
现在一般采用再生法生产,效率要高一点。
催蕾是金针菇优质高产的基础,是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金针菇的发育特点进行管理,满足其对环境的要求,催蕾温度控制在12-15℃,早晚各通风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光线不能太强,仅需要散射光照。
一般7天左右可看见像鱼籽样的许多小菇蕾。
(6)抑制:菌柄长到1cm-2cm时移到抑制室,通过低温、强光、强风等综合作用,使菇蕾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坚挺、等菇蕾长到袋口3cm时可套袋。
温度控制在3-5℃,湿度75-80%,正常采用层架对换方法来控制,一般8-10天完成抑制。
(7)育菇:菇蕾经过抑制后菇柄整齐,菇盖大小适中,此时可进行育菇管理,就是随菇的长高慢慢拉直套袋,做到套袋顺沿距菇盖3-4cm,在菌盖未开伞,菌柄长约16cm时即可采收。
这一阶段温度6-9℃,湿度80%左右,光照300Lx,每天通风换气,根据菇体生长,合理调控温、湿、气、光。
现在菇房一般都有环境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8)采收包装:采收时把套袋脱掉,用手握住菇体根部旋转采下,摆放时注意不要头尾交叉乱摆,以免菇根的培养料沾到菇体上。
不同级别的菇分开包装、打冷、运到市场销售。
含水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菇的保存与流通。
一般采用活性体防雾袋包装。
五、防止杂菌和虫害,提高产品质量。
制约工厂化生产的瓶颈是病虫害感染问题,主要有细菌性褐腐病和螨害。
1、杂菌:主要杂菌有木霉、曲霉、青霉、根霉、链孢霉等危害很大,主要从原料的选择与拌料、菌种制作与接种的无菌意识、塑料袋质量和封口棉花塞等着手控制病源的发生。
常见的细菌性根腐病。
主要是在搔菌、喷水时侵入、菇架的卫生等,另外也容易被葡萄孢霉感染,染病后在菌柄基部长满绵毛状菌丝。
它通常在过湿、通风不良的菇房中容易发生,侵染途径尚不清楚,不管哪种病害,一旦发生就很难完全治好,防治的措施主要是控制菇房的湿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另外,二次用的套袋、纸筒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2、虫害:主要是螨类害虫。
这和厂区的布局、原材料堆放、环境卫生等有关系。
3、“水菇“:是指金针菇的菌盖和菌柄呈水渍状。
水菇颜色暗、易染病害、也易发生根腐病,寿命短,商品价值低。
防止主要措施:加强抑制后的管理,定期通风,使菇房内空气流动,必要时在菇房中使用移动式除湿器。
六、工厂化栽培面临的问题: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是一门综合性技术项目,涉及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是相互触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对人员,对设备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
工厂化栽培的快速发展,带来产品的季节性过剩,和常规生产的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时存在,一些投资小,成本低的季节性成品必然冲击市场价格,对工厂化生产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同时劳动成本上涨,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升,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企业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连续、稳定地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如何减少劳动力成本和节能降耗。
是我们迫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