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在药典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2020版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药物中残留的甲醇

2020版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药物中残留的甲醇

2020版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药物中残留的甲醇
2020版中国药典的改革宣告着全民医疗治理体系的又一次改进。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是药物中残留的甲醇的鉴定。

在药物制剂中残留甲醇,对于患者和药物制剂使用有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确定残留甲醇的大小。

2020版中国药典要求应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鉴定。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鉴定残留甲醇的快速有效分析方法。

它将检测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离以后,再充分延时,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的图谱来判断残留甲醇的真实含量。

实验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样品放入分析仪,用压缩空气进行气相色谱,并将检测结果与预设的甲醇浓度值进行比较,如果满足要求,则表明样品还原无毒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则样品有残留甲醇,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及患者安全。

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现代药物检测中残留甲醇的分析鉴定,逐步取代传统检测方法。

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的规定,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药物中残留甲醇,将有效帮助企业完成残留甲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020版《中国药典》气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USP)

2020版《中国药典》气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USP)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参考美国药典标准检验品种气相色谱法的测定。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液体固定相:用于填料或毛细管柱中。

2、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液体固定相沉积在细碎的惰性固体载体上,如硅藻土、多孔聚合物或石墨化碳,填充到柱内径一般为2-4毫米,长度一般为1-3米的柱中。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此类色谱柱不含填料,液体固定相沉积在柱的内表面上,并且可以化学键合到柱上。

3、固体固定相:这类相仅在填充柱中可用。

在这些柱中,固体相是一种活性吸附剂,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或碳,填充到柱中。

有时在填充柱中使用的聚芳烃多孔树脂,不涂覆液相。

[注:填充毛细管柱在使用前必须先调节,直到基线和其他特性稳定为止。

柱或包装材料供应商为推荐的调节程序提供指导。

]4、设备: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装置组成。

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的温度受控,并且可以作为分析的一部分而变化。

典型的载气是氦气、氮气或氢气,根据使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

在个别专著中指明,所用检测器的类型取决于分析的化合物的性质,。

检测器输出的数据记录为时间的函数,而仪器的响应(测量为峰面积或峰高度)是存在的量的函数。

5、温度程序:通过改变色谱柱的温度,可以控制气相色谱分离的长度和质量。

当需要温度程序时,个别专著会指示表格式的条件。

该表显示了初始温度、温度变化率(斜坡)、最终温度和在最终温度下的保持时间。

6、程序:6.1用流动载气平衡柱、注射器和检测器,直到接收到恒定信号。

6.2通过注射器隔片注射样本,或使用自动采样仪。

6.3开始温度程序。

6.4记录色谱图。

按规定作分析。

7、色谱图的定义和解释:7.1色谱图:色谱图是检测器响应、流出物中分析物浓度或作为流出物浓度相对于流出物体积或时间的度量的其他量的图形表示。

《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21气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521气相色谱法

052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应根据分析要求适当设定。

(1)载气源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钢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自动进样或顶空迸样。

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

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到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

(3)色谱柱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18~0.25mm、0.15~0.18mm或0.125~0.15mm。

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5.0μ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ve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ve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化合物的分析技术,在我国药典2000版本中,该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我国药典2000中的相关规定。

一、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将被分析物质挥发成气体,通过固定在填充柱上或表面的液态固定相的作用,利用气体在填充柱中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对被分析物质的分离和定量。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分子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扩散速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二、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1. 对复杂成分的分析中药通常由多种不同成分组成,而气相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快速分离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分析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2. 对残留溶剂的检测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这些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残留在中药中,而气相色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这些残留溶剂的含量,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3. 对香料与香精的分析许多中药制剂中都添加有一定的香料和香精,而气相色谱法可以对这些香料和香精的成分进行分析,保证中药的口感和气味。

三、我国药典2000中对气相色谱法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药典2000版本的相关规定,气相色谱法在中药的分析中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要求。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设备要求我国药典2000对气相色谱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气相色谱仪的型号、规格、技术指标、性能要求等,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析方法要求我国药典2000对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规范,包括样品的处理、色谱条件的设置、检测指标的要求等,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3. 质量控制要求我国药典2000对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质量控制的指标、方法和程序等,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在我国药典2000版本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规范。

中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是多少

中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是多少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1.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概述我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用于规范我国药品标准的权威性文件。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许多关于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内容,而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分析检测技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气相色谱的精密度范围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气相流动相与液态或固态静态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药品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药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离和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我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对精密度范围的要求。

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分析条件下,连续进行n次分析后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的度量。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精密度范围的标准要求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作,对仪器的性能、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试剂的纯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规范的重要法规文件,其规定的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5.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详细讨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然后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进行了解读和个人观点的阐述。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对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加强对药品质量和药品分析的重视。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ve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ve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ve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重要的色谱分析技术,在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气相色谱柱将样品中的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成部分,并利用检测器对各个组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色谱柱内壁上的固定相和流过柱内的气相载气,通过样品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气相载气有氢气、氮气和氦气等,而固定相则多种多样,包括聚合物、硅胶、脂肪酸和液晶等。

样品首先被注入进气相色谱柱,通过色谱柱内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各组分按照其挥发性、极性或亲疏水性等特性分离出来,之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并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的中国药典中涵盖了很多与药物相关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其中,中国药典2000版收录了众多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方法,包括药物的定性检验、定量测定、含量测定、杂质检测等。

这些方法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中国药典2000版收录了气相色谱法检测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甲醇和乙醇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准备、色谱条件设置、气相色谱分离和检测等步骤。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如选择适当的固定相和载气,调节温度和流速等参数,能够使甲醇和乙醇在气相色谱柱中得到有效分离和定量。

通过检测器对分离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定量,可以得到葡萄糖注射液中甲醇和乙醇的含量,并进一步用于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用途。

另外,中国药典2000版还收录了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注射液中硫醇的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分析步骤类似于前述方法,但是样品的处理和色谱柱的选择与葡萄糖注射液中甲醇和乙醇的检测方法略有不同。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注射液中硫醇的含量,可以确定中药注射液的质量和疗效,并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在中国药典2000版中的应用涵盖了药物、中药和其他领域的分析方法。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检测器选择,可以实现高效、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为药物质量控制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药典含量测定方法

药典含量测定方法

药典含量测定方法药典含量测定方法是药物分析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用来确定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含量测定方法通常根据药品的特性和成分制定,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解度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

首先是药典中常见的滴定法。

滴定法是通过反应的终点产生明显的化学变化来确定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常见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以酸碱滴定法为例,其原理是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使药品中的酸碱性物质与滴定液发生反应,从而确定活性成分的含量。

滴定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因此在药典中被广泛应用。

其次是光度法。

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或荧光发射特性来测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

光度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例,其原理是测定物质在紫外光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比色法测定其浓度。

光度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其测定结果准确、灵敏,所以在药典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还有色谱法。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特性,通过色谱柱将各种组分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各个组分的含量的一种方法。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以气相色谱法为例,其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柱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各个成分的含量。

色谱法对仪器的要求较高,但其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因此在药典中也被广泛采用。

最后是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方法来确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直观简单,适用于一些固体物质的含量测定。

重量法包括直接重量法、间接重量法等。

以直接重量法为例,其原理是通过称量药品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来计算活性成分的含量。

虽然重量法操作简单,但对称量仪器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药典中使用较少。

综上所述,药典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滴定法、光度法、色谱法和重量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含量测定时,需要根据药品的具体特性和成分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

0832 水分测定法第一法(费休氏法)1. 容量滴定法本法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与水定量反应的原理来测定水分。

所用仪器应干燥,并能避免空气中水分的侵入;测定应在干燥处进行。

费休氏试液的制备与标定(1)制备称取碘(置硫酸干燥器内48小时以上)110g,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或烧瓶)中,加无水吡啶160ml,注意冷却,振摇至碘全部溶解,加无水甲醇300ml,称定重量,将锥形瓶(或烧瓶)置冰浴中冷却,在避免空气中水分侵入的条件下,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硫至重量增加72g,再加无水甲醇使成1000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24小时。

也可以使用稳定的市售费休氏试液。

市售的费休氏试液可以是不含吡啶的其他碱化试剂,或不含甲醇的其他伯醇类等制成;也可以是单一的溶液或由两种溶液临用前混合而成。

本试液应遮光,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临用前应标定滴定度。

(2)标定精密称取纯化水10~30mg,用水分测定仪直接标定;或精密称取纯化水10~30mg,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除另有规定外,加无水甲醇适量,在避免空气中水分侵入的条件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电化学方法[如永停滴定法(通则0701)等]指示终点;另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F=WA−B式中F为每1ml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W为称取纯化水的重量,mg;A为滴定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容积,ml;B为空白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容积,ml。

测定法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约消耗费休氏试液1~5ml),除另有规定外,溶剂为无水甲醇,用水分测定仪直接测定。

或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加溶剂适量,在不断振摇(或搅拌)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永停滴定法(通则0701)指示终点;另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100%供试品中水分含量(%)=(A−B)FW式中A为供试品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B为空白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F为每1ml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W为供试品的重量,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法在药典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气相色谱检验的操作过程,选取《中国药典》中的部分例子说明了气相色谱法在对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还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在乙醇量测定法;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 2- 乙基己酸测定法;残留溶剂测定法中的运用以及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中国药典、应用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 GC )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气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一)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如图 1 所示)。

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应根据分析要求适当设定。

图 1 气相色谱仪示意图1.载气源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氦、氮和氢可用作载气,可由高压瓶或高纯度气体发生器提供,经过适当的减压装置,以一定的流速经过进样器和色谱柱;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自动进样或顶空进样。

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 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

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至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如图 2 所示)。

图 2 顶空进样过程示意图3.色谱柱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 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0.18 ~ 0.25mm、 0.15 ~0.18mm、或0.125~0.15mm。

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5mm、0.32mm或0.53mm,柱长5~ 60m,固定液膜厚0.1 ~5.0 μ 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

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化处理,以除去残留溶剂及易流失的物质,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

4.柱温箱由于柱温箱稳定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温箱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每小时0.1 ℃。

温度控制系统分为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

5.检测器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碳氢化合物响应良好,适合检测大多数的药物;氮磷检测器对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含磷、硫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电子捕获检测器适于含卤素的化合物;质谱检测器还能给出供试品某个成分相应的结构信息,可用于结构确证。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

在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的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 150℃,以免水汽凝结,通常为 250~ 350℃ 。

6.数据处理系统可分为记录仪、积分仪以及计算机工作站等。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30 分钟内记录完毕。

(二)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

其中,分离度和重复性是尤为重要。

除另有规定外,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要求。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理论板数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组分或内标物质的理论板数。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峰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W)或半高峰宽(W h/2) , 按n=16( t R/W)2或 n=5.54(t R/W h/2 ) 2 计算色谱柱的位)和峰宽(理论板数。

2. 分离度 (R)用于评价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或难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效能的关键指标。

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组分与某一添加的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分离度,或将供试品或对照品用适当的方法降解,通过测定待测组分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进行评价与控制。

无论是定性鉴别还是定量分析,均要求待测峰与其他峰、内标峰或特定的杂质对照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除另外有规定外,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

分离度的计算公式为:2(t R-t R )2(t-t )R=21R2R1+W或 R=( W+W)1.70W1,h/2 2 , h/212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W及 W、 W分别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及半高峰宽。

(如图 3 所示)121, h/2 2 ,h/2图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色谱柱的理论板数(结果为准。

3.重复性3n)和分离度(R)均以峰宽(W)的计算用于评价连续进样中,色谱系统响应值的重复性能。

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5 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80%、100%和 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 3 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进样 2 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

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应不大于 2.0 %。

4.拖尾因子( 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

为保证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W0.05hT=式中W 0.05h为 0.05 峰高处的峰宽;2d1d1 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如图4所示)图 4除另有规定外,峰高法定量时T 应在 0.95 ~ 1.05 之间。

峰面积法测定时,若拖尾严重,将影响峰面积的准确测量。

必要时,应在各品种项下对拖尾因子作出规定。

(三)测定法1.内标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适量,混合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

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

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A S/c S校正因子( f ) = A R/c R式中A 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 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 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 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含量( c x)= f ?A X A' S/c'S式中A 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C 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浓度;A ’ 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c ’ 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f 为较正因子。

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样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外标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 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 X 含量( c X ) =c RA R式中C R为对照品的浓度;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成分或杂质含量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好。

3. 面积归一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 取一定量注入仪器, 记录色谱图。

测量各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用于杂质检查时, 由于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误差大, 因此,通常只能用于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量。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5. 标准溶液加入法精密称 (量)取某个杂质或待测成分对照品含量, 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取一定量, 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 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某个杂质和主成分含量。

也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加入对照品溶液前后校正因子应相同,即:A is△c cXXA =cXx则待测组分的浓度c x 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c Xc X =(A is /A X )- 1式中 c X 为供试品中组分X 的浓度;A X 为供试品中组分 X 的色谱峰面积;△ c X 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待测组分对照品的浓度;A 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 的色谱峰面积。

由于气相色谱法的进样量一般仅数微升,为减小进样误差,尤其当采用手工进样时,由于留针时间和室温等对进样量也有影响,故以采用内标法定量为宜;当采用自动进样器时,由于进样重复性的提高,在保证分析误差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外标法定量。

当采用顶空进样时,由于供试品和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可采用标准溶液加入法以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当标准溶液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结果为准。

二气相色谱法在鉴别中的应用按各药品项下规定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取一定量,注入气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

如在鉴别中药乳香中的索马里乳香[2] ,取[含量测定] 项下挥发油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2.5mL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