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林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1)名词解释

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林业: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2)填空题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传统林学包括:1.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2.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世界环境力:每年的6月5日。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3)简答题

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一)名词解释

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

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

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群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森林群落的演替:森林群落的更替和变化。

(二)填空题

1.森林的种类 (1)(用途):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a.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b.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如: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等。

c.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d.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如:北方的柠条林、南方的灌木林。

e.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2)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3)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4)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 (5)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2.森林的植物组成:

(1)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各林冠层的乔木树种的总称。

(2)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

(3)幼树幼苗:林木或侵入的其他乔木树种的后代。

(4)活地被物;林内草本、苔藓、地衣、真菌及匍匐状小灌木组成的植被层(5)层间植物: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

3.林分的内部特征包括:树种组成、林相、林龄及其结构、起源、密度和郁密度和疏密度。

4.森林的地带性分布:

(1)纬度地带性分布:不同的纬度带有不同的热量和雨量分布。

(2)经度地带性分布:同一纬度带经度不同,距离海洋不同,降水量不同。

(3)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上长,温度降低。

5.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1)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

(2)温带针阔混交林(小兴安岭——长白山)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长白山、丹东以南至秦岭、伏牛山和淮河)(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南部:秦岭、淮河以南,南至北回归线南缘)(5)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南部沿海)

(三) 简答题

1.森林的特征:

(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3)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4)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相对较高

(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2. 全球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章森林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森林效益包括: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1.经济效益:是指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有形的林产品的效益。

2.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

3.社会效益: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被人们认识、研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填空题

1. 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森林的价值包括:直接效应、生态功能和旅游价值

(三)简答题

1.简述森林的价值?

(1)直接效应:1. 木材2. 汁液3. 枝叶4. 果实5. 药材6. 调料7. 山珍

(2)生态功能:

1.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沙土。

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

够降低风速,还能增加和保持田间湿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 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附尘埃;吸毒杀菌;减少噪音

(3)旅游价值:1)森林的美学旅游价值2)森林的保健旅游价值3)森林的科普旅游价值

第四章: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

本章思维:良种的获取——良种的培育——苗圃(育苗方式)-播种

一、名词解释

1.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使其繁殖后代来培育新品种。

2.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区或本国没有的树种,通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或本国的栽培树种。

2.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在自然分布区内的树种称为乡土树种。

3.外来树种:某一区域引进本区域自然分布以外的树种,该引进树种被称为外来树种。

4.杂交育种: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以获取新的优良品种。

5.苗木:指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裸根苗、容器苗等。

6.整地:育苗前对圃地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7.苗圃轮作:指在同一地块上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

8.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种因素,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9.种子催芽:通过人为措施打破种子休眠,促使其萌芽并生根的处理措施。

10.苗木密度:单位面积或长度上苗木的株数。

11.插条育苗:利用树木枝条或苗干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插穗),插入苗床或育苗基质中,使之生根成苗的育苗方法。

12.嫁接育苗: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木枝条(或芽)嫁接到抗性强或繁殖容易的植株(砧木)上,使其愈合生长形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育苗方法。

13.苗木移植: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过程。

14.容器育苗:利用各种能够装营养土的容器培育苗木。

15.苗木质量:即苗木满足特定条件下实现造林绿化目标的程度。

16. 播种量:单位面积或长度上所播种子的重量。

二、填空题

1.林木良种选育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林木引种、杂交育种

2.我国森林经营水平低的两个主要原因——科技贡献率低和良种使用率低。

3. 杂交育种的目的:获得并利用杂种优势和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4.林木良种推广途径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穂圃

(1)母树林:指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优良林分并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措施而营建的采种林分,目的是提供遗传品质较好的种子。

(2)由优树的无性系和家系营建而成,以生产优良种子为目的的特种种植园。(3)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提供优质种条和接穗的场圃。

5. 苗圃包括大田育苗和苗床育苗

6.苗木繁殖方式包括实生繁殖和营养繁殖

(1)营养繁殖的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前开花结果。

(2)缺点:繁殖多带容易早衰和退化。

7. 苗木播种方法:条播、点播(穴播)、撒播。

三、简答题

1.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亲和力;

2)砧、穗生活力和生理特点;

3)环境条件;

4)嫁接技术

2.常用的苗木培育方

法有哪些,各有什么

特点?(1)播种苗培育

(2)营养繁殖培苗培

1)插条育苗

2)嫁接育苗

3)插根育苗

4)移植秒培育

(3)容器育苗

3.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

准:

1)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

措施能够正常生长;

2)不降低原有的经济价

值;

3)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

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

虫害。

第五章: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森林培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森林的生长发育,达到定向的培育目标。

2.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3.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4.造林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

5.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后至郁闭前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和协调结构的措施。

6.抚育采伐;也称间伐。为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伐去部分幼树的措施包括: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

7.天然次生林:天然林经采伐或灾害等严重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林分。

8森林主伐:对成、过熟林分进行的采伐利用。

9.森林更新:在主伐或受灾森林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工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包括: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辅助天然更新。

10.自然稀疏:随着森林的生长,内部的竞争引起部分林木逐步死亡的现象。

11.森林主伐:对成、过熟林分进行的采伐利用。

12.森林更新:在主伐或受灾森林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工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二)填空

1.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受遗传基因和环境条件双重控制。

2.林木个体的4个时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死亡期。

3.生命周期:受精卵——种子——幼苗——大树——开花结果——衰老死亡。

4.我国林业的头等任务: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扩大森林面积。

5.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经济原则,生态原则。

6.适地适树途径:选——选地适树、选树适地;改——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7.整地方式包括全面翻垦、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8.造林方法: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

9.森林更新包括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辅助天然更新三种方式。

(三)简答题

1.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因树因地制宜选择。

2)遗传改良:提高种植材料的遗传品质。

3)林分结构调控:密度、树种组成、种植点配置等。

4)立地选择和调控:适地适树,改地适树。

2.影响森林分布和林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

(1)环境因子:气候{水、热);地形;土壤;水文。

(2)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

(3)人为活动:破坏;改善;污染。

3.简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使树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2)经济原则:所选树种能充分满足造林目的。生产性能、生态防护、环境美化。

(3)生态原则: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组织营林生产。

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一)名词解释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营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

源与环境。

2.林业生态工程目标:通过人工设计,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

3.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填空题

1.根据建设目标生态工程可分为:生态保护型业生态工程、生态防护型业生态工程

生态经济型业生态工程、生态景观型业生态工程四大类。

(三)简答题

1.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造林和森林经营的区别?

①经营对象不同

传统林业: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有林地上经营),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的或天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业生态工程:以包含多种地类的区域(或流域)为对象,设计、建造与调控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②经营重点不同

传统林业: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种间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林业生态工程: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为重点。

③经营目的不同

传统的林业: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目标。

④经营措施不同

传统林业: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土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由于地类的复杂性导致其经营措施更为复杂

2.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了解,记住下面四点即可)

(1)区域总体规划对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内的天然林、人工林、林农复

合、林牧复合、城乡及工矿绿化等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镶嵌配置,构筑以森林为主体的或森林参与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框架。

(2)时空结构设计设计一个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内容是时空结构设计。空间上叫立体结构设计,如“乔灌草结合、林农牧结合”,即通过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物种内部关系的分析,构筑群落内物种间共生互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稳定高效生态系统;时间上就是利用生态系统内物种生长发育的节律和时间差异,合理安排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使之在时间上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食物链结构设计利用食物链原理,设计低耗高效生态系统,使森林生态系统的产品得到再转化和再利用,是森林生态工程的高技术设计,也是系统内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间科学的系统优化组合。如桑基鱼塘、病虫害生物控制等。

(4)、特殊生态工程设计所谓特殊生态工程设计,是指建立在特殊环境条件基础上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包括工矿区林业生态工程、城市(镇)林业生态工程、严重退化和困难地生态工程(如盐渍地、流动沙地、崩岗地、裸盐裸地、陡峭边坡等)。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必须采取特殊的工艺设计和施工技术才能完成。

3.简述我国重点生态林业生态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4.退耕还林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②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

③遵循自然规律,固地制宜。宜林则林,宣草则草,综合治理;

④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⑤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5.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留自然本底——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科研、教育基地——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陕北和江西农业特性和适宜作物

陕北和江西农业特性和适宜作物 陕北和江西农业特性和适宜作物 陕北在地里划分上属于中温带,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多变,四季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且季节性分布不匀,其中年降水量主体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最少,以上情况造成一年中的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时间集中在夏季。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径流较少,沟壑纵横,土质松软,土壤贫瘠且保水保肥性能差并伴有一定的盐碱化。 以上情况决定了在这一地区的各种作物必须满足以下特点:1.耐寒能力强、2.有一定的耐盐碱性、3.具有越冬性的作物必须有优秀的抗寒能力、4.夏季生作物应当具有较短的生长周期、5.耐贫瘠。 因此,在陕北地区可以生长的粮食作物有: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玉米品种,冬性小麦,粟(抗旱能力比较强且耐贫瘠的经济作物),马铃薯(耐贫瘠、昼夜温差大);油料作物有:向日葵,花生(土质疏松),白菜型油菜(比较耐贫瘠和耐盐碱);经济作物有:甜菜(该地区昼夜温差大,适宜糖分的积累,但局限于水源丰富的区域),棉花(长绒棉),山药(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甘草(降水少,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可以生产优质甘草)。 江西省处于南岭以北,长江以南,地理划分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春秋两季短暂,夏冬两季漫长;在春末时期降水较多,即我们所说的梅雨季节,夏季潮湿闷热,贡献了全年降水量的大部分,年平均降水量在1341.4~1934.4mm之间。江西

省境内多丘陵和山地,平原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长江两岸,全省地表径流和湖泊分布较多,水资源丰富,全省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因富含氧化铁而偏酸性,土质粘重,保持水肥效果好,在北部平原地区发展农业适宜机械化生产。 以上情况决定该地区的农作物需满足以下特点:1.在高水高肥的情况下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优异的品质、2.耐涝、3.根系发达、4.越冬性作物的光温敏特性不明显。 在该地区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春性小麦,长生长期玉米;经济作物有:柑橘,甘蔗,甘蓝型油菜,荔枝,苎麻,大陆棉等绝大多数的亚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水果。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微生物学考试资料

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 微生物五大共性分别是: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 路易·巴斯德,主要贡献:①否认了“自生说”;②初步应用免疫学,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给人类带来幸福;③证实了发酵作用与微生物活动有关;④发明了巴氏灭菌法。④分离鉴定了引起家蚕蚕病杆菌并提出预防措施,被誊为微生物的奠基人。 罗伯特·柯赫,专门研究细菌,特别是病原菌,对微生物学有卓越贡献:①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被誉为细菌学技术之父。②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柯赫法则)。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他们将微生物大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微生物包括哪几大类群? 真核: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原核:真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古细菌 非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4.名词解释:微生物、种、菌株、型。 A 微生物:是指一切体形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B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C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 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D型: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5.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对于人类来说,微生物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它们可以使人致病,也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给人类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 致病的如葡萄球菌、天花病毒等,治病的如青霉素、噬菌体等,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还有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

江西农业在全省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江西农业在全省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全国是举足轻重的。 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业产值占69.5%。1996年,农业总产值733.49亿元,其中林、牧、渔产值占47.5%。农业商品产值405.38亿元,农业商品率为64.24%。 江西以占全国总面积2.5% 的耕地,提供占全国4%的粮食,劳平产粮和人平占有粮在全国均居第四位,每年上调国家商品粮在10亿斤以上,占全国1/10多,而且近年来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排位前移。 江西是江南重要茶区之一。全省有22个重点产茶县,茶园面积近55083公顷,产茶2.05万吨。省内有茶叶精初制工厂1200多家。“宁红”、“婺绿”、“云雾”名茶誉满海内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木竹年采伐量分别为231.5万立方米和2523.6万根。近几年来大力植树造林,已消灭宜林荒山。近年来,果业得到大发展,已拥有果园面积193566公顷,南丰密桔被誉为“桔中之王”。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也都方兴未艾,掀起发展热潮。 江西省1998年至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日前已正式通 过国家验收。2002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江西农业的支持力度,新增专项中央财政投资3010万元,比上年增加13.7%。 据悉,今年国家已投资近2000万元在江西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以及秸秆养畜、菜篮子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名优经济林等项目。江西的农业综合开发范围由最初的6个地市、21个县,扩大到现在的11个社区市、64个县及4个省属农场,还将新增贵溪、彭泽、章贡、横峰4县区,并恢复青原区立项。 “十五”期间江西的农业综合开发将按照比较优势,一县选择一业集中连续开发,使之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初步构成与江西实际相适应的“三个模式、一个创新”的开发框架。“三个模式”即在环鄱阳湖地区,大力推广建设“两用”高效农田,发展“三水”(水产、水禽、水生植物)产业;在丘陵山区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在赣抚平原和吉泰盆地等粮食主产区推行稻草畜禽开发模式,建设150万亩优质稻和饲草基地,大力发展肉鹅和肉牛养殖。“一个创新”即开发机制的创新。 一、江西打活粮食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江西是个产粮省,近年来,虽然经过农业结构调整,调减了部分种粮面积,但粮食仍然是江西农业的主导产品。谈江西的农业生产不能不谈江西的粮食生产;谈搞活江西的农产品流通,不能不谈搞活江西的粮食流通。 江西是个农业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打活粮食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购买力,有利拉动江西经济增长,促进江西经济发展。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丧失了这些功能。③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④赋予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命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20~80nm)和化学成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代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低、层次多、成分复杂。其代表是大肠杆菌。 3.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磷壁酸分两类,一、壁磷壁酸,可用稀酸或稀碱可以提取。二、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链的膜磷壁酸。可用45%的热酚水提取,也可用热水从脱脂的冻干细菌中提取。 4.磷壁酸的主要功能:①其磷酸分子上较多的负电荷可提高细胞周围Mg2+的浓度,进入细胞后就可保证细胞膜上一些需Mg2+的合成酶提高活性;②贮藏磷元素;③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④赋予革兰氏阳性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⑤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体;⑥能调节细胞内自容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5. 1.支原体是一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其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2.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厚度约7~8nm,由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 3.液态镶嵌模型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磷脂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③质膜蛋白总量70%~80%的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入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且不易把它们抽提出来;④占膜蛋白含量20%~30%、与膜蛋白结合的较松散的周边蛋白,因其表面的亲水基团而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间或脂质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整合蛋白则似“冰山”状陈琴在其中做横向移动。 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⑥膜上某些蛋白受体与趋化性有关。 5.细胞质又称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约70%~80%。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这一点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贮藏物、质粒、酶类、中间代谢物和吸入的营养物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伴孢晶体或磁小体。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或泡囊状构造,称为内含物 6.贮藏物是一类有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8.芽孢的形成:产芽孢的细菌当其细胞停止生长即环境中缺乏营养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时,就开始形成芽孢。从形态上看,芽孢形成可分7个阶段:①DNA浓

江西农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前景

江西省农调队 2005-09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给予了中部地区崛起和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江西农业在中部地区所处地位情况,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做强农业,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有更大作为,已成为江西上下关注的热点。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分析江西农业在中部6省的地位与发展前景,并提出做强江西农业的建议,供参考。 一、江西农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发展潜力 在理论上,分析研究个体在总体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通常使用统计中的比重分析和因素比较方法。我们通过对农业生产规模、生产力水平、发展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反映和揭示江西农业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与发展前景。农业规模:即农业生产现有总量水平,包括农业总产值、农业贸易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是反映农业地位的综合指标;生产力水平:以平均指标反映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的能力,即农业产出率水平,包括人均或亩均农业总产值,是反映农业潜力的综合指标。发展条件:包括农业自然状况和物质技术装备情况、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实力、农业产业化程度等农业发展重要基础条件,是反映一个地区农业优势所在和发展前景的综合指标 分析研究的结论是:由于受到耕地总量的限制,江西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总量不大。但近几年来,在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农业获得了较快增长,在中部地区地位得到巩固提高,尤其是以粮食、水产、山林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优势较强,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前景宽阔。 (一)江西农业地位在上升,主要农产品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据统计:2004年,中部6省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为9千亿元,粮食总产量为14779万吨,油料总产量为 265万吨,棉花产量为 86.3万吨,水果产量为2352万吨,油茶籽产量为60.97万吨,肉类产量为2234万吨,生猪出栏20913万头,水产品产量为842.9万吨。江西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为1054亿元,占中部6省的11.6%,比2003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粮食产量为1803万吨,占中部6省的12.2%,比2003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棉花产量为8.48万吨,占中部6省的4.6%,比2003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油料作物总产量为74.5万吨,占中部6省的5.9%,比2003年下降1.3个百分点;水果产量为102.4万吨,占中部6省的4.4%,比2003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油茶籽产量为19.32

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4、奠基人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 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 微生物 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五江西农业发展分析

"十五"江西农业发展走势(1131字) 【正文】 展望“十五”,我们充满希望。全省农业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地调优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依靠科技进步,继续对具有市场潜力和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挖掘、培育和壮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快农民收入。具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调减早稻面积,积极扩大中稻、再生稻和高档优质晚稻。继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苎麻、蚕桑等高效经济作物。继续实施好百万亩“梨业工程”,开发我省赣中、赣北的低丘岗地资源。改革耕作制度、发展避洪农业、冬季农业,提高农田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提高其在农业中的比重。畜牧业主要围绕“稳定生猪生产,加快草食畜禽”来调整,水产业主要围绕“稳定常规水产,主攻特色品种”来调整。按照以上思路,加强引导和服务,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我省将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产品标准和绿色产品基地。与此同时,启动食用农产品安全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积极推广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严把市场关,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增强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对结构调整的作用,关键在于抓好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实施良种良法良农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一是着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重点建设好省级水稻、旱粮、蔬菜、水果、牧草等良种引育中心,加快建设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二是良法配套跟进。重点推广抛秧、壮秧剂、地膜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江西食品网)江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国家级九个: 江西德宇集团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昌顺集团有限公司 飞环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宜丰猕猴桃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江西省宁红集团公司 省级100个: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阳光乳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仙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昌碧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黑五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公氏禽蛋有限公司 江西汪氏蜂业集团 江西天禾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沙港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县蒋巷三洞养殖场 江西进贤县军山湖鱼蟹开发公司 江西卓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南昌市佛塔生猪交易批发市场 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 江西国鸿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 石城县烟叶复烤厂 于都青梅果酒业有限公司 瑞金市红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于都屏山牧场 宁都三联工艺制品厂 崇义县华森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维尔宝食品生物有限公司 奉新碧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汇银米业有限公司 万载县青叶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龙芽百合有限责任公司 樟树市华发实业有限公司

樟树庆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佳利达实业总公司 丰城市冻米糖总厂 宜春市袁州区农牧实验场 江西省靖安林果开发公司 樟树市昌傅牧工商公司 江西省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 德兴市异VC钠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安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省集味堂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万年贡贡米(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镇世堂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玉山县供销合作总公司 余干县畜禽良种场 波阳县花园蔬菜开发有限公司 江西省万鸿珍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上饶县花厅早梨开发有限公司 上饶县远泉种植有限公司 上饶市蔬菜批发大市场有限公司 弋阳大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共青九岭酒业有限公司 湖口县油脂化学厂 武宁县黄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菊三七开发有限公司 江西龙腾实业有限公司 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 九江市天洋特种水产有限公司 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麻姑米粉有限公司 江西省赣东苎麻纺织有限公司 南城阿颖金山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日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华绿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丰县蜜桔果业有限公司 泰和大北农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 吉安雯山油脂有限公司 安福县竹胶板厂 遂川县秀州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永丰蔬菜发展总公司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1.书本知识点: 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 和RNA 同时存在。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病毒属之。 二、细菌基本形态与排列状态 三、细菌的特殊状态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 培养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 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养基及分类 (一)、细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理。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 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状菌: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 ①、按营养组成的差异 1.基础培养基: 基本营养成分 2.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 子等 ②、按状态的差异 1.固体培养基: 1.5%~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养基: 0.5%琼脂,作穿刺试验。 3.液体培养: 扩增纯培养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差异 1.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2.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 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3.厌氧培养基: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用. 将普通培养基放在无氧环境中培养,或者 使培养基本身成为无氧的环境 七、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一般情况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并非以游离的单个菌体形式存在,而是以群落的形式出现,此种群落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物被膜。 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例如为了排除某些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的干扰,可通过无菌动物与这些细菌以外的正常菌群相联系培育SPF动物。 九、灭菌 灭菌: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法。 十、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十一、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林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1)名词解释 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林业: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2)填空题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传统林学包括:1.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2.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世界环境力:每年的6月5日。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3)简答题 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第八版微生物学 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概念: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知识点: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一,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概念细菌L型周浆间隙中介体质粒异染颗粒 知识点: 1,细菌L型的类型、诱发因素、生物学形状、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 2,细胞壁的功能、结构:基本结构 .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它们所对应的功能)。 细菌的染色性—革兰染色:革兰阳性(G+)菌:紫色 革兰阴性(G-)菌:红色 3,G-菌细胞壁特殊成分——外膜的组成 4,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G+ G-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二,细菌的生理 概念生长曲线热原质外毒素内毒素消毒灭菌防腐 知识点: 生长曲线各期特点 1,生长条件:最适的酸碱度7.2--7.6 最适温度 37℃ 2,专性厌氧菌厌氧的原因 3,巴氏消毒法71.7℃15-30秒 高压灭菌法21.3℃103kp 15-20分钟可灭芽孢 紫外线265—266nm最强 4,化学消毒的原理和分类 三,噬菌体 概念: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 知识点: 1,以上6个概念所对应的特征 2,,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四,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概念: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知识点: 1,细菌基因组包括: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基因组 2,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 五,细菌的耐药性 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概念:正常菌群侵袭素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知识点: 1,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征区别:P72 2,感染的种类: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感染 七,球菌 知识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特点、主要生化反应、毒素、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链球菌的分类,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3、乙型链球菌与甲链、肺链的区别要点 4、奈瑟菌属的形态特点 八,肠杆菌科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2004真题

南京农业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418 试题名称:微生物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概念阐述(每小题3分,共30分) 溶源性转变无菌技术营养缺陷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基因工程发酵 Ames test 接合孢子硝化作用周质空间 二、正确答案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认真阅读下列各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空格内) 1.某些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来抵抗干燥、高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A.荚膜 B.伴孢晶体 C.芽孢 D.原生质体 下列是四个微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其中能用来证明突变的自发性。 A、普遍性转导 B、波动性实验 C、病毒重组实验 D、Ames实验 3.在下列微生物中__________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 枯草杆菌 B、螺旋藻 C、紫硫细菌 D、螺旋体 4.酵母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A. 几丁质和纤维素 B、葡聚糖和脂多糖 C、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D、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5.链霉素能够,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抑制细胞膜的功能 D、抑制核酸的合成 6.细菌H抗原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蛋白质 B、核酸 C、多糖类 D、PHB 7.根据菌体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酿酒酵母属于。 A.兼性厌氧B.专性厌氧C.专性好氧D.耐氧菌 8.古细菌概念的提出依据是1977年Woese对核苷酸顺序同源性的测定分析。 A.23SrRNA B. 18SrRNA C. mRNA D. 16SrRNA 9.反转录病毒的核酸类型属于。 A. +RNA B.±RNA C.+DNA D.-RNA. 10.在大肠杆菌基因图谱测定的供体菌属于菌株。 A.F +B.F-C.F’ D.Hfr 11.下列方法中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活菌数量的方法是。 A.比浊法B.MPN法C.测含氮量法D.称干重法 12.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A.100个/升B.3个/升C.100个/毫升D.3个/毫升 13.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细菌的碳素储藏物。 A.肽聚糖B.聚-羟基丁酸C.淀粉D.异染颗粒 本试题共2页,第1页

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 条件好。江西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和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于农林牧副渔全 面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粮食 生产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甘薯、 玉米等次之。如万年贡米,万年位于江 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下游,鄙阳湖东南 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万年是人 工栽培稻起源地和贡米的原产地。万年 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境内大源仙人洞 和吊捅环古文化遗址闻名于世.是当今 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当万年仙人洞的原始先人移植下第一棵水稻时,华夏原始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从此开始。从1万多年前开始,原始先民就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业生活。 江西经济作物种类多,包括油菜 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 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 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 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 少于湖南,居全国第二位。宜春、遂 川、永丰、兴国等县盛产油条.素有 江西“油库”之称。 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 北三大棉区,其中:以赣北棉区最为 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以赣北棉区最为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以南的赣南、赣中地区面积最多,约占全省蔗区面积的70%以上,产糖员约占全省80%。芝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肋传统经济作物,其分布以瑞昌、上高尤为集中。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 江西是中国著名江南茶区的组成部分,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地区、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 修水流域员为集中。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 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庐山所产的“庐山云 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丰蜜橘、 遂川金橘、南康早熟袖等为名贵地方品种,其中南 丰蜜橘品质特佳.驰名国内外。柑持栽培集中于新 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微生物学专科复习资料(题库)

微生物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奠基人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内容: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能和显微技术 1、名解: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一片 2、选择培养分离 (1)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1高温下培养:分离嗜热细菌;培养基中不含N:2分离固氮菌;3培养基加抗生素:分离抗性菌; (2)富集培养: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使人们能够更容易的从自然界中分离到这种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3、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4、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 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特点:古生菌微小,一般小于1微米,有的是不规则形状;有的古生菌有鞭

江西农业大学简史(附:江西农业大学历任校长)

江西农业大学,前身为国立中正大学,自1940年办学至今,春秋更替,风雨沧桑,历经1949年更名的国立南昌大学,1952年以南昌大学农学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西农学院和1958年创立的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发展成为今天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至今已走过了68年的发展历程,是江西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江西农业大学各个办学时期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和同仁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忠诚国家,献身教育,服务人民,建设家乡”,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奉献。他们做出的成绩与贡献,铸就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一、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1940年10月,是以蒋介石(蒋中正)的名字命名的中央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址设在当时江西省国民政府所在地——江西省泰和县,后因战乱迁校至宁都长胜,抗日战争胜利后迁校于南昌市望城岗。国立中正大学创办时分设三处三院一部,即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文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和研究部。学校设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三处”处长、“三院”院长和各系主任及教授代表若干人组成,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1940年10月初,由国民政府任命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者胡先肃为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胡先肃,早年留学美国,获加州柏克莱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后又出国深造,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植物分类学家。他在就职典礼上说,“本人治校,‘教’与‘育’并重,希望造就多数专家”,在教学方法上,“不竞务新奇,亦不拘守陈说”。他要求:“从校长以至同学,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一个目标,就是要使本校成为国内外一个最好的大学。”他精心擘划、筚路篮缕、励精图治,凭借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望,请到了许多出色的教授、学者,中正大学已初步实现“名校名师”。1944年4月胡先肃因学潮不愿开除学生自动辞职。 1944年5月,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肖蘧教授担任校长,到校履职。此时,日寇为稳定中国战区局势,以便转向太平洋,在中国再次发起进攻,战局日趋紧张。学校处在极为艰苦的时期。肖蘧校长千方百计、竭尽心力,一方面团结、善用,留住老教授,另一方面亲赴桂林、昆明、贵阳、重庆、成都、长汀、南京、上海等地延聘大批名流学者来到学校讲学。至1947年6月,在肖蘧校长任职期间,学校虽处于动荡困难时期,但他认认真真办学,各方面的工作有所推进,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学校规模和校务工作,成绩显著。 1947年7月教育部任命化学家林一民为校长。在他任职期间,他着力于学校规模的扩大,进行院系调整,至1948年10月学校发展、调整为五个学院,十八个系,教师181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46人,讲师17人,助教53人。 中正大学师生员工大多数来自沦陷区,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怀有强烈的民族仇恨,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和在对日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表示愤慨。他们办壁报,组织“战地服务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游行示威请命……书生请命赴疆场,甘洒热血写春秋。中正大学的师生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的学生运动中,37岁姚名达教授和24岁的吴昌达同学在战地服务中为掩护其他同学突围时光荣牺牲,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5月26日,迎接解放军入校。 二、国立南昌大学 1949年8月1日,国立中正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南昌大学隶属于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6月学校院系进行调整,由最初的5院22系8专修科调整为4院16系8个专修科,1951年5月增设“师范部”。1952年10月,因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以南昌大学农学院为主体成立江西农学院;1953年11月,以南昌大学师范部为主体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其他院系分别调往华中师院、华南师院、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胡南师范学院等十余所院校。国立南昌大学于195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