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绀(cyanosis)

合集下载

发绀的标准

发绀的标准

发绀的标准
发绀(cyanosis)是一种皮肤与黏膜呈现深蓝色的体征,常见
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绀的标准:
1. 中心性发绀:发绀从口唇、舌头、指甲床等中心部位开始扩散。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等疾病。

2. 外周性发绀:发绀主要出现在四肢末梢。

常见于冷冻、缺氧、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

3. 整体性发绀:全身皮肤与黏膜均呈现发绀。

常见于严重肺部疾病、高山病等。

4. 可逆性发绀:发绀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并能够迅速消退。

常见于寒冷、情绪激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绀并不总是疾病的标志,有时候可能是正常生理状态的表现,例如在新生儿、寒冷环境等。

但如果发绀持续存在且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症状评估 发绀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症状评估 发绀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护理评估
(三)相关诊断检查 评估血常规、血气
分析、全项生化等实验室 检查,胸部影像检查、心 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肺功能不全、氧的供需失衡有关; 与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感知改变、定向障碍、记忆力障碍、思维能力改变等: 与代谢、供氧过程障碍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肺功能不全所致肺淤血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评估发绀发生的一般资料 2.评估发绀发生的相关资料
(二)身体状况 1.血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①中心性发绀:温发绀,除末梢发绀外,躯干皮肤也可见发绀,可
伴有杵状指(趾),红细胞增多。 ②周围性发绀:冷发绀,肢端末梢部位发绀,加温后,可消失。 ③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 3. 发绀伴随症状:发绀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症状评估
——发 绀
发绀
1 2 3 4
概念 病因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概念
发绀(cyanosis)主 要由于血液中还原型血红 蛋白增高(>50g/L), 引起皮肤、黏膜呈弥漫性 青紫色表现称为发绀(紫 绀 )。
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COPD等; 2.循环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3.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吗啡 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4.血液病: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 症; 5.神经精神因素: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及脑膜炎、 癔病等。
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肺部疾病所致肺通气、肺换气、 肺泡弥散功能障碍有关。

患儿发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患儿发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患儿发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与黏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

当毛细血管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时,皮肤黏膜即可出现发绀。

广义的发绀也包括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现象。

一、临床分类(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引起。

发绀的特点为全身性,除四肢与颜面外,还累及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是暖和的。

中心性发绀又可分为:①肺性发绀: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因而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出现发绀。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②心性混血性发绀:由于体循环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混合,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脏进行氧合作用,即经过异常通路分流入体循环动脉中,如分流量超过输出量的1/3时即可出现发绀。

可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

2.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发绀的特点是常出现于肢体的末梢部位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

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冰冷的,若按摩和加温发绀的耳垂或肢端皮肤使之温暖,发绀即可消退,有助于与中心性发绀鉴别。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时称为混合性发绀。

可见于心功能不全。

因肺瘀血时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以及周围循环血流缓慢,血液在周围毛细血管中脱氧过多所致。

(二)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1.药物或化学物品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使血红蛋白分子的二价铁被三价铁所取代,失去携氧能力。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量达30g/L或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5%即可出现发绀。

多见于亚硝酸盐、硝基苯、磺胺类中毒。

2.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症自幼即有发绀,无心、肺疾病及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的其他原因,有家族史,身体一般状况较好。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凡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的药物或化学物品也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但需患儿同时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主要为含硫的氨基酸),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为先决条件。

诊断学发绀课件

诊断学发绀课件

二、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由于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部分红 细胞失去携氧能力
异常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30g/L
硫化血红蛋白>5g/L
引起发绀
•诊断学发绀
引起发绀
•13
1.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Fe++→Fe+++) 先天性:自幼出现,有家族史 继发性:亚硝酸盐、某些药物
变质蔬菜- 肠源性紫绀
特点:
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严重; 氧疗后青紫不减,静脉血呈深棕色 ;
静脉注射亚甲蓝、维生素C可使青紫消退
•诊断学发绀
•14
2.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同时有便秘和服用硫化物 紫绀持续时间长 血液呈蓝褐色 分光镜检查可确诊
•诊断学发绀
•15
伴随症状
伴呼吸困难 重症心肺疾病 高铁血红蛋白症发绀无呼吸困难
伴杵状指 先天性心脏病 慢性肺部疾病
伴意识障碍及衰竭 中毒 休克 急性呼衰 急性心衰等
病因 周围循环血流障碍 特点 肢体末端及下垂部位 皮温低
按摩加温可消退 分型 淤血性周围性发绀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
•诊断学发绀
•9
淤血性 引起体循环、周围血流缓慢疾病 右心衰 缩窄性心包炎 血栓性静脉炎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等
缺血性 引起心排血量减少 局部血流障碍疾病 严重休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病 肢端发绀症 冷球蛋白血症等
•诊断学发绀
•16
问诊要点
一、有无与发绀相关的疾病史 1. 发病情况
发病年龄、起病时间、心、肺疾病病史、 发绀出现快慢。 2.用药及饮食情况 服用化学性药物史、摄取变质蔬菜史
•诊断学发绀
•17
氧未饱和度5-6vol/dl 周围循环毛细血管氧未饱和度3.5vol/dl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xx年xx月xx日•发绀定义及分类•发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绀临床表现及诊断目录•发绀治疗及预防•发绀护理及康复•发绀病例分享与讨论01发绀定义及分类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或性质发生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发绀是多种疾病和病理过程的一种表现,常反映机体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严重程度。

定义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发绀现象。

特点是发绀出现于舌、口唇、指趾末端等部位,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表现。

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血流缓慢,导致体表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发绀现象。

特点是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耳垂、鼻尖等部位,常伴有局部组织肿胀、皮温降低等表现。

分类: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发病机制中央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缓慢,导致体表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中央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对比临床表现中央性发绀出现在舌、口唇、指趾末端等部位,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表现,而周围性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耳垂、鼻尖等部位,伴有局部组织肿胀、皮温降低等表现。

治疗措施中央性发绀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氧供,而周围性发绀的治疗则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

02发绀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主要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引起,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

继发性可由肺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因素引起。

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红蛋白在还原型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中过多,导致血液氧合不足。

发病机制:血液循环障碍缺氧血液淤积在肺循环中,导致氧气难以进入血液。

淤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影响其与氧结合能力。

血红蛋白异常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压力增高,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导致肺淤血和发绀。

右心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肺循环受累,引发发绀。

肺水肿由于液体渗入肺泡,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发绀。

西医诊断学发绀心悸

西医诊断学发绀心悸

3.女,36岁,患风心病10年,近来心悸、胸 闷、气短、下肢浮肿、尿少。数分钟前突然 晕倒,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唇绀,大动脉 搏动触不到,呼吸停止,其原因是 A.脑栓塞 B.急性左心衰竭 C.癫痫大发作 D.心脏性猝死 E.急性右心衰竭
伴随症状




心前区痛——心绞痛、心肌梗死 包炎、心肌炎 晕厥或抽搐——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 发热——感染 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 面色苍白、无力——严重贫血 多食、消瘦——甲亢 失眠、多梦——心脏神经症

模拟测试题





1.引起心悸的生理原因可见于 A.剧烈运动 B.精神过度紧张 C.饮 酒后 D.服用阿托品后 E.以上都是 2.心悸伴晕厥最常见于 A.贫血 B.心肌炎 C.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 D.甲亢 E.心包炎

病因与临床表现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特点: 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危重 经氧疗青紫不减,静脉血呈深棕色 静脉注射亚甲临床表现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产生原因 ---有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化学物质存在 ---便秘或服用含硫药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 物,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 特点:持续时间长,一旦形成不能恢复

小结

了解发绀的发生机制 掌握发绀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 发绀的问诊要点
模拟测试题

1.男性,24岁,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10年余,再发加重3小 时。查体见意识模糊,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 及干湿啰音,心率128次/分,可触及奇脉。最可能的诊断是 A.支原体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内膜结核 D.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E.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2.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 3.血中Hb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也难发现发绀 A<50g/L B<60g/L C<70g/L D<80g/L E<90g/L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名词解释
紫绀(cyanosis)是一种临床症状,指的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和指甲床颜色变为暗紫色。

紫绀通常是由于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而引起的,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

紫绀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

中央型紫绀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包括心脏病、心脏衰竭、动脉血栓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无法充分地进行氧气交换,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和皮肤出现紫绀。

周围型紫绀则是由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包括肺病、呼吸困难综合征、肺动脉栓塞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皮肤出现暗紫色。

紫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中央型紫绀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例如治疗心力衰竭、梗塞等疾病,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对于周围型紫绀,需要通过呼吸系统的治疗,例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以提高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

紫绀除了是一种症状外,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血液循环障碍等,都有可能导致紫绀的出现。

因此,当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和指甲床颜色变暗的情况时,应尽早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紫绀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紫绀是一种临床症状,是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减少所
致,通常由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的问题引起。

紫绀需要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来进行管理,并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严重影响。

紫绀 的名词解释

紫绀 的名词解释

紫绀的名词解释紫绀(英文名:cyanosis),是指皮肤和黏膜发绀,是由于血液中氧气不足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

当人体的氧气供应不足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氧量降低,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出发紫的颜色。

紫绀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症状,其严重程度与氧气供应不足的程度有关。

导致紫绀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中心性和外周性。

中心性紫绀是由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引起的,通常与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相关。

外周性紫绀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或气体传递障碍造成的,常见的病因包括血栓栓塞、中毒性血红蛋白血症等。

紫绀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黏膜的发紫,尤其是口唇、手指和足趾等末梢部位,但也可能波及到其他部位。

发紫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青紫色到明显的深紫色,严重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症状。

紫绀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针对紫绀的治疗取决于其病因。

对于中心性紫绀,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关键,如给予氧气治疗、使用药物控制心血管病变等。

对于外周性紫绀,可以采取改善血液循环的措施,如使用抗凝剂、进行物理治疗等。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来解决疾病根源。

除了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注意紫绀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高海拔环境下活动或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要注意保暖和适当增加氧气供应。

总之,紫绀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发紫的症状。

其病因复杂多样,治疗和预防措施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紫绀时,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注意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紫绀的发生,保障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绀(cyanosis)【授课目的和要求】1、了解发绀的发生机制2、掌握发绀的病因和分类【基础知识回顾】呼吸过程有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三个环节来完成: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HbO2)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血液中的O2主要以HbO2形式运输。

1、当血液流经Po2高的肺部时,Hb与O2结合,形成HbO2;当血液流经Po2低的组织时,HbO2迅速解离,释放O2,成为去氧Hb:2、1gHb可以结合1.34~1.39ml O2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的氧容量,而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的氧含量Hb的氧饱和度=Hb氧含量/Hb氧容量×100%例如:Hb浓度在15g/100ml血液时,Hb的氧容量为:1.34×15=20.1(ml/100ml血液)如Hb的氧含量是20.1ml,则Hb氧饱和度是:20.1/20.1×100%=100%;如Hb的氧含量是15ml,则Hb氧饱和度是:15/20×100%=75%一、定义(definition)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原称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的现象。

广义的发绀,还包括少数由于血液中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的皮肤、粘膜青紫的现象。

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氧合作用→→导致机体缺氧→→引起发绀观察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面颊和甲床清楚。

二、发生机制(mechanisms)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增加所致。

HbO2呈鲜红色,还原Hb呈紫蓝色。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还原Hb>50g/L时,皮肤、粘膜呈浅蓝色,导致发绀。

三、病因与分类(etiopathogenisis and classify)根据引起发绀的原因可将其作如下分类:㈠、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⒈中心性发绀⒉周围性发绀⒊混合性发绀㈡、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⒈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⒉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congenital methemoglobinemia)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sulfhemoglobinemia)㈠. 血中还原Hb 增加(真性发绀),其原因可分为中心性和周围性两大类。

⒈中心性发绀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粘膜,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

中心性发绀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由于A:呼吸道梗阻;B:肺小动脉硬化;C由于广泛性呼吸面积减少所致的呼吸功能不全,如肺不张、重症肺结核、肺淤血、矽肺等。

⑵血液在肺内达到正常的氧饱和度,但在流入左心后混有大量静脉血,如房间膈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有相反方向的分流时。

一般分为: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的发绀。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A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在喉头或气管梗阻、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时,进入肺泡的空气减少,肺泡内氧分压降低,肺毛细血管氧饱和度下降,可引起发绀。

b、大叶性肺炎、大片的肺梗塞时,由于肺呼吸面积减少,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可引起发绀。

B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产生低O2血症,。

引起发绀。

患者的呼吸困难大多明显。

C肺血管疾病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肺小动脉的进行性狭窄性病变。

此病有四大特点:慢性发绀、呼吸困难、红细胞增多、右心衰竭。

X线胸片、肺动脉造影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增宽、右心室肥大。

b肺淤血:由于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导致肺淤血,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发绀。

c肺动静脉瘘:可为先天性,也可为获得性,后者通常由外伤引起。

本病系由于肺动脉分支与所属的肺静脉之间有直接的通路存在,形成肺毛细血管网的旁路分流。

肺动脉的未氧合血直接流入肺静脉,引起发绀。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的紫绀常在青年时期开始明显,逐渐加重,并出现红细胞增多症与杵状指(acropachy)。

心性混合性发绀: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绀主要为中心性发绀,其发病机制有下列情况:A体循环动静脉系统之间有分流如房间膈缺损、室间隔缺损出现右向左分流时,静脉血未经肺部,直接进入体循环,即可引起发绀。

B血液流经肺脏未能充分完成氧合作用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时,由于肺小动脉的狭窄,使流经肺脏的血液不能和肺泡中的氧充分发生氧合作用,引起发绀。

C肺内血循环量不足如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时,流经肺脏的血量不足,即使其氧合作用充分完成,但整体的未经氧合作用的血液仍多,可引起发绀。

◆◆◆法洛氏四联征◆◆◆法洛氏四联征(tetralogy of fallot)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一、解剖学改变①主动脉骑跨于两侧心室之上②大的高位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根部的右侧转位③右心室流出道狭窄④右心室肥厚(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二、临床特征①显著的中心性发绀、杵状指、红细胞增多②患儿喜蹲踞位休息。

蹲踞位可有造成周围体循环的阻力增加,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升高,从而减轻右至左的分流,③X线检查心影呈靴型,心尖上翘。

肺动脉纹理纤细,周围肺野异常清晰。

④心电图:电轴右偏。

右心室肥厚。

ST-T改变。

⒉周围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是由于血液通过周围循环毛细血管时,因血流速度缓慢、瘀滞、组织耗氧量增加,致血氧未饱和度增加,因而产生发绀。

特点:表现在发绀常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

这些部位的皮肤是湿冷的,但如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

此型发绀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和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

⑴全身性疾病: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均可导致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发绀。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休克时,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循环供血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可出现发绀。

③其它疾病的周围性发绀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rubra vera ):本病的三大特征:红细胞增多、皮肤紫红、肝脾肿大。

患者口唇与肢端可出现发绀。

是由于血液粘稠度过高、血流缓慢,在周围组织耗氧过多,以及血红蛋白本身的改变,致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降低引起。

⑵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周围局部组织中,由于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引起发绀。

常见于: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本病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肢端疼痛,也可引起间歇性跛行、肢端发绀等。

②雷诺病(raynaud,s disease)A雷诺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症状主要是由于周围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所致。

B本病的特征是:阵发性双侧对称性肢端发白、麻木、发绀。

C发病部位:局限于手指与足趾。

D握拳试验:可诱发典型的雷诺现象发作:两手握拳一分半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放开,可见手指:苍白→发绀→变红③肢端发绀症(acrocyanosis)A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B 患者有手心多汗、皮肤划痕症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C 肢端常有发绀,且可出现于整个手部、腕部D无雷诺现象。

⒊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存在。

可见于心力衰竭等。

㈡. 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本病是由于服用亚硝酸盐、伯氨喹、非那西汀、磺胺类药物后,使血红蛋白分子中的Fe2+ 被氧化为Fe3+,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

患者可出现发绀、呼吸困难。

其特点是:①发绀为暂时性。

②抽出的静脉血成深棕色,加入硫代硫酸钠或V-C后,使血红蛋白中的Fe3+ 还原为Fe2+,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变为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

③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可使发绀消退。

★★亚硝酸盐在隔夜的煮熟青菜、腌制不久的咸菜中含量高,过多食用后可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也称为“肠源性发绀”。

此病发病急,患者有头晕、乏力、口唇发绀,严重者可因昏迷、休克而死亡。

⑵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此类疾病少见①是由于还原型辅酶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所致。

②患者自幼年即有发绀,有家族史,身体一般状况较好。

⑶硫化血红蛋白血症:①患者在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肠道内形成大量硫化氢的条件下;②如果服用硝酸盐、亚硝酸盐、非那西汀、磺胺类药物时,③在这些化学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使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形成硫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变性,失去了氧合能力,引起发绀。

④发绀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血液呈蓝褐色四、伴随症状1.发绀伴呼吸困难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及急性呼吸道阻塞﹑大量气胸等,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虽有明显发绀,但一般无呼吸困难。

2.发绀伴杵状指(趾)主要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3.发绀伴意识障碍及衰竭主要见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休克等。

五、问诊要点1.发病年龄与性别自出生或年幼即出现发绀者,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肢端发绀症: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患者有手心多汗、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发绀部位及特点用以判断发绀的类型。

如为周围性,则需询问有无心脏和肺部疾病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嗽等。

3.发病诱因及病程急性起病有无心肺疾病表现得发绀,须询问有无摄入相关药物﹑化学物品﹑变质蔬菜以及在有便秘情况下服用含硫化物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