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绀机制表

合集下载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一、概念: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继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确诊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02)<60mmHg,伴或不伴C02分压(PaC0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即可诊断。

二、分类(一)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I型呼衰:为缺氧性呼吸衰竭,Pa02低于60mmHg,PaC0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

II型呼衰:为高碳酸性呼吸衰竭,Pa02低于60mmHg,PaC02高于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主要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按发病急缓分类1、急性呼衰:发生迅速,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抢救。

2、慢性呼衰: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而来。

第一节急性呼吸衰竭一、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肺通气或(和)换气障碍,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自发性气胸和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

(二)呼吸中枢抑制: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

(三)神经-肌肉传导系统受损:通气不足,如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及颈椎外伤等。

二、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一)呼吸困难:是出现最早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改变。

(二)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90%时可出现。

(三)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四)循环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亦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健康评估发绀护理护理专科

健康评估发绀护理护理专科
听诊法
使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脏杂 音,了解心脏功能,判断是否 存在心肺疾病等引起发绀的病 因。
测量法
使用血压计、体温计等测量仪 器,获取患者的血压、体温等 生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健 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 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了解患
者的生化指标和免疫状态。
健康评估在发绀护理中的重要性
发绀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肺疾病、贫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异常血红蛋白 血症等。
症状
发绀的症状包括皮肤、粘膜和粘膜下 组织的青紫颜色改变,以及呼吸困难 、乏力、头晕等症状。
02
健康评估在发绀护理中的应用
健康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 甲床等部位的颜色变化,判断
是否存在发绀症状。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科学、全面的健康评估,可以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评估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胸闷、气短就诊,经健康评估发现存在发绀症状,病因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 到有效缓解。
发绀患者应居住在空气新 鲜的环境中,避免吸入刺 激性气体和灰尘。
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以减少口腔细菌 滋生。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更换衣物,保 持皮肤清洁,以防止皮肤 感染。
发绀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案例二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发绀,经健康评估发现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和右心衰竭。针对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氧疗、利尿剂治疗和呼吸功能锻炼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 者发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呼吸衰竭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病理生理

急性呼吸衰竭
病 因
严重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危重哮喘 急性肺水肿 肺血管病变 张力性气胸
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 • • 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 中枢性:潮式、间歇式、抽泣样 慢阻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延长→浅快→浅慢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发绀)
(四)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2、呼酸+代酸 低O2 血容量不足 → 乳酸产生↑ 肾功能损害 → 酸性代谢产物排泄↓ 最常见失衡类型
治疗:改善通气,不宜补碱
改善通气量,适量补碱(pH<7.25)
3、呼酸+代碱 医源性为多:CO2排出过快、补碱、利尿 治疗:补氯、补钾、促进肾脏排出HCO3-
(三)按病变部位分类:
泵衰竭、肺衰竭
发病机制
一 缺氧、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1、通气不足(Ⅱ型呼衰)
正常人肺泡通气量4L/min, PaCO2=0.863×VCO2/VA
PaCO2 PaO2
PaCO2 PaO2
肺泡通气量 (L/min)
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关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弥散障碍(I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DL):35ml/mmHg min
学感受器的刺激,使呼吸抑制,通气进一步恶 化,CO2上升,严重时陷入CO2麻醉。
3、氧疗的方法:
(1) 鼻导管或鼻塞吸O2 (2) 面罩供O2
(3) 气管内给O2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1、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
a. 机制 呼吸频率↑
呼吸兴奋剂 → 呼吸中枢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绀演示课件xx年xx月xx日•发绀定义及分类•发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绀临床表现及诊断目录•发绀治疗及预防•发绀护理及康复•发绀病例分享与讨论01发绀定义及分类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或性质发生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发绀是多种疾病和病理过程的一种表现,常反映机体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严重程度。

定义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发绀现象。

特点是发绀出现于舌、口唇、指趾末端等部位,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表现。

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血流缓慢,导致体表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发绀现象。

特点是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耳垂、鼻尖等部位,常伴有局部组织肿胀、皮温降低等表现。

分类: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发病机制中央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缓慢,导致体表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中央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对比临床表现中央性发绀出现在舌、口唇、指趾末端等部位,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表现,而周围性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耳垂、鼻尖等部位,伴有局部组织肿胀、皮温降低等表现。

治疗措施中央性发绀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氧供,而周围性发绀的治疗则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

02发绀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主要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引起,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

继发性可由肺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因素引起。

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红蛋白在还原型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中过多,导致血液氧合不足。

发病机制:血液循环障碍缺氧血液淤积在肺循环中,导致氧气难以进入血液。

淤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影响其与氧结合能力。

血红蛋白异常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压力增高,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导致肺淤血和发绀。

右心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肺循环受累,引发发绀。

肺水肿由于液体渗入肺泡,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发绀。

发绀

发绀

二、发绀的发病机理
1.静脉血中 还原血红蛋白
肺内
氧合↓ 氧合↓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
皮肤粘膜表紫色 2.动脉血内 动脉血内
微循环内
氧丢失↑ 氧丢失↑
发生机制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绝对含量 增多所致,正常人每升血红蛋白约150g 150g, 增多所致,正常人每升血红蛋白约150g,主要 是氧合血红蛋白,其次是脱氧血红蛋白,前者 是氧合血红蛋白,其次是脱氧血红蛋白, 呈鲜红,后者暗红,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达95% 呈鲜红,后者暗红,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达95% 以上,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约7.5g/L, 7.5g/L,毛细血管中 以上,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约7.5g/L,毛细血管中 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为26g/L,不会发绀, 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为26g/L,不会发绀,当毛 26g/L,不会发绀 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到50 g/L时 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到50 g/L时,称为发 绀。
三、发绀的病因与分类
血中存在的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 二 ) 血中存在的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 假性 紫绀> 紫绀>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三、发绀的伴随症状
1、发绀伴呼吸困难 2、发绀伴杵状指 3、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伴意识障碍和衰竭
发生机制
发绀是缺氧的表现, 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不是所有的缺氧都 发绀,中度贫血时,有严重缺氧, 发绀,中度贫血时,有严重缺氧,动脉血氧饱 和度明显降低,亦难出现发绀。另外: 和度明显降低,亦难出现发绀。另外:血液中 高铁血红蛋白及硫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多达到一 定量,皮肤就可发绀。(高铁HB>30g/L, 。(高铁HB>30g/L,硫化 定量,皮肤就可发绀。(高铁HB>30g/L,硫化 HB>5g/L )

常见症状评估

常见症状评估

临床分度
低热: 37.3-38度 中等度热:38.1-39度 高热: 39.1-41度 超高热: 41度以上
发热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疲乏无力、皮肤苍白、肌肉 酸痛、无汗、寒战 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呼吸深快、出汗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发热 表现:多汗、皮肤潮湿
正常人体温
体温稍高: 昼夜:下午>早晨 年龄:婴幼儿>青壮年>老年人 性别:女>男(0.3) 运动:剧烈运动、劳动 其他:进餐后、高温、情绪激动等
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并使使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 围,称为发热
体温过高
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患儿,男,3岁,
TOF,中央性青紫(+)
患儿,女,5岁
单心室、单心房,
中央性青紫(+)
根治手术治疗前后
周围性发绀
周围性发绀 是由于静脉血流缓慢、淤滞、组织氧耗量增加所 造成的发绀。 1. 淤血性:体循环瘀血、血流缓慢。如右心 功能不全 2. 缺血性:循环血量不足,肢体动脉闭塞。 如休克、雷诺氏病、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表现:发绀位于肢体下垂部分及周围部位, 皮肤冰冷,按摩或加温后消失
临床表现
分层痰
上层——泡沫粘痰 中层——浆液 下层——脓及坏死组织
护理评估要点
1. 咳嗽、咳痰的相关病史与诱因 2. 咳嗽、咳痰的特点 3.伴随症状 (1)咳嗽伴发热 (2)咳嗽伴胸痛 (3)咳嗽伴呼吸困难 (4)咳嗽伴咯血 (5)咳嗽伴大量脓痰 (6)咳嗽伴有哮鸣音 (7)咳嗽伴有杵状指(趾) (8)咳痰伴高热 (9)咳痰伴胸痛 (10)咳痰者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史时应考虑相应的尘肺 4. 咳嗽与咳痰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5.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紫 绀

紫  绀

紫绀紫绀鉴别一、呼吸系统疾病(一)上呼吸道阻塞综合征当呼吸道(尤其是喉头或气管)因炎症水肿、异物吸人、肿物压迫、痰液或血块阻塞等发生狭窄或梗阻时,进人肺泡的空气锐减,肺泡内氧分压降低,进而导致肺毛细血管内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发绀。

发纷呈全身性分布,并符合中心性发绀的特点。

此类患者在临床上除了有原发病的症状外,尚有极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典型的吸气“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凹陷)表现。

患者呼吸深大但不快,常伴有干咳(感染引起者可有痰)及高调的吸气性喘鸣音。

胸部X线检查除了能够发现支气管阻塞的原因外,尚有局限性肺气肿(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或段、叶甚至一侧肺不张(相应支气管的完全性阻塞)等表现。

异物吸入造成的阻塞用喉镜或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观察异物大小、形状与所在位置,并可在直视下取出异物。

(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一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临床上因广泛的细小支气管痉挛而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双肺弥漫性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严重的哮喘发作持续在24h以上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严重支气管痉挛造成的肺泡通气障碍,也可因肺泡内氧分压降低而出现发绀,尤其伴有肺内炎症、呼吸功能不全或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发绀可能更为明显。

由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典型,发作诱因(过敏或感染)明确,结合过去反复发作史及解痉治疗有效等,诊断比较容易,但应注意与心源性哮喘区别。

(三)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是一种由于吸入动物或植物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肺泡壁、细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也称为外源性过敏性细支气管肺泡炎。

常见病因有吸人发霉的稻草、饲料。

谷物、马粪等粉尘。

其发生机制为:有机粉尘吸入后沉积在肺泡刺激机体产生沉淀素(相应抗体人诱发皿型变态反应(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反应)。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肺间质肉芽肿形成。

濒临床特点是:接触粉尘后5-12 h出现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和发绀,严重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等。

健康评估课件发绀学习版

健康评估课件发绀学习版
针对病因治疗需要注意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 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
改善循环的治疗
改善循环是发绀治疗的辅助措施之一,可以通过药物、氧 气疗法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例如,可以使用血 管扩张剂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使用氧气疗法来提高 血氧饱和度。
周围性发绀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周围循环障碍,导致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滞留时间过 长,血红蛋白过多地被氧化成还原血红蛋白,从而引起皮肤和粘膜发绀。
01
发绀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发绀出现的时间、症状 变化、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家族 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皮肤、粘膜、甲床等部 位的颜色,检查心肺听诊,评估 心肺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了 解患者血液成分及酸碱平衡状态。
特殊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或CT 等,了解心肺结构及功能状况,排除 潜在的心肺疾病。
01
发绀的治疗与预防
针对病因的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是发绀治疗的关键,需要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绀,需要使用 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心脏疾病引起的发绀,需要治疗心脏 疾病本身。
健康评估课件:发绀 学习版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CONTENTS
• 发绀的定义与分类 • 发绀的原因与机制 • 发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发绀的治疗与预防 • 发绀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发绀的定义与分类
发绀的定义
中心性发绀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1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的发绀机制与特点
发绀机制发绀特点
中心性发绀全身性,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
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发绀常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与鼻尖且皮温低,若加温或
按摩使其温暖,发绀可消退。

这一特点有助于与中心性发绀相鉴别。

混合性发绀两者特点均有
表4-2中心性发绀常见病因
分类常见病因
肺性发绀由呼吸功能衰竭导致,常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喉、
气管、支气管)阻塞、肺部疾病(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纤维
化、肺淤血、肺水肿)和胸膜疾病(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心性混血性发绀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艾生曼格综合征等。

表4-3周围性与混合性发绀常见病因
分类常见病因
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
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等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重症休克、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
混合性发绀肺淤血心力衰竭或支气管-肺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