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它园林要素协调组景,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时,能够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了解园林植物较深刻的内涵,为园林经营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园林植物、草坪、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史。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围绕专业能力目标,以城镇园林绿化岗位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干线,以工作项目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按植物造景工作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为目标,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课程设计思路

要想更好的运用园林植物营造植物景观,首先要掌握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植物象征生命的特性,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多种功能,如植物的建造功能、观赏功能、美学功能等;然后分析不同植物材料景观的营造;再分析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结合组景,并分项布置工作,学生分组模拟或实地完成每项工作。

从植物造景每项工作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从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安排教学顺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内容的安排紧密结合高级绿化工、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以项目为导向,设计了“自主学习、适度导学”思想指导下工学结合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即明确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总结。

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分组完成一系列的植物运用项目,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全面而客观的考核。

2.课程目标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营造有人情味的、科学的、有一定艺术性的植物景观。能绘制植物景观平面图、植物景观施工图。

3.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园林绿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运用项目为载体,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植物造景的基础知识,一部分是按植物材料、主要造景要素分项学习,详细内容见以下两表:

4.课程实施

教学条件

软硬件条件

校园花坛和绿地、避暑山庄和市区道路景观及广场、居民区景观等;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课件资源成熟。

师资条件

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具备各种植物材料的运用能力,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建议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我院园林学生现状,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多主搜集前沿教学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前瞻性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平台。

案例分析法:教师对某植物景观平面、效果图进行示范性的综合分析,让学生体会绿地植物景观配置与造景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每一部分的课程教学都围绕某一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启发引导法:在实训过程中,只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总会有很多的问题,教师设置问题或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在逐一的与学生讨论解决。最后重申重要的知识点、反复训练应掌握的操作技能。

现场教学:充分利用避暑山庄、市区绿地、校园绿地等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布置项目,教师引导,由学生进行植物景观调查总结。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结果,教师进行讲评,教与学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

教材编写

编写“植物造景实训教学指导书”,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项目、方法、要求及其考核等要有明确的规定,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采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6分 计划学时: 102 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专业中是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这一理论体系,本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具有创新素质和应用素质为目的,能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规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设计素质、空间想象与空间组织能力;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为今后参加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出发点,将课程基础理论分三个层次:园林艺术、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园林构成要素;各论部分划分成五大模块: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设计的程序与内容。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按照设计程序完成整套园林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实践教学理念是:观研做悟。包括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形式有:借助多媒体案例赏析、模拟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有:城市园林调查、园林公司实践锻炼、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界的园林工程师)、技能大赛活动。 2.课程目标 1.1总体目标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等职业技能,成为园林企业设计、施工的高技能型人才。通过本课程教学,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它园林要素协调组景,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时,能够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了解园林植物较深刻的内涵,为园林经营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园林植物、草坪、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史。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围绕专业能力目标,以城镇园林绿化岗位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干线,以工作项目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按植物造景工作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为目标,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课程设计思路 要想更好的运用园林植物营造植物景观,首先要掌握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植物象征生命的特性,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多种功能,如植物的建造功能、观赏功能、美学功能等;

然后分析不同植物材料景观的营造;再分析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结合组景,并分项布置工作,学生分组模拟或实地完成每项工作。 从植物造景每项工作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从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安排教学顺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内容的安排紧密结合高级绿化工、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以项目为导向,设计了“自主学习、适度导学”思想指导下工学结合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即明确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总结。 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分组完成一系列的植物运用项目,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全面而客观的考核。 2.课程目标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营造有人情味的、科学的、有一定艺术性的植物景观。能绘制植物景观平面图、植物景观施工图。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见下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课程标准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25030612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二)课程目的 通过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掌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现场调查分析能力、综合思考的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要求从中小型的城市开放公园着手,做到有创造性、技术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公园,确立主要的景观体系,突显绿色、生态、自然的景观环境,充分反映公园绿地环境的内涵,体现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三)课程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训作业两个主要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课堂讲授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发展、功能分析、空间组织、构成要素等内容。实训作业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结合项目实际场地,掌握景观设计的图纸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性的设计出形象鲜明、满足大众需要、有着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公园。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城市公园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概况,城市公园的功能及作用,城市公园的类型,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并要求学生能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点,了解城市公园的规划标准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国内外城市公园的形成背景及分类体系。 教学难点:掌握城市公园规划的标准及设计要点。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城市公园的形成与发展(1)课时 1、基本概念 2、西方与中国城市公园发展概述 第二节城市公园的功能与分类(1)课时 1、城市公园的功能 2、城市公园的分类 第三节城市公园的规划标准(1)课时 1、影响标准的因素

浅谈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_李志贤

-129- 农林论坛 浅谈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 李志贤 (太阳岛风景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剧增,高层建筑不断增加,而建筑的增加势必使平地绿化面积减少,因而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攀援植物可以美化建筑、 雕塑、园林小品,拓展园林空间,增加植物景观层次的变化;可以遮掩丑陋之处,赋予枯燥、呆板的物体以生机;充分利用攀援植物造景的特 征,还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因而进一步开发利用攀援植物资源并应用于垂直绿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对攀援植物的攀援习性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攀援植物的攀援习性 攀援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它物。由于适应环境而长期演化,形成了不同的攀援习性,攀援能力各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园林用 途。 通过对攀援习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不同的垂直绿化方式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据研究,攀援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缠绕或具有特殊的器官而攀 援。有些植物具有两种以上的攀援方式,称为复式攀援,如倒地铃既具有卷须又能自身缠绕它物。 1.1缠绕类。依靠自身缠绕支持物而攀援。常 见的有紫藤属、 木通属、五味子属、铁线莲属、忍冬属、猕猴桃属、牵牛属、月光花属、茑萝属等,以及乌头属、茄属等的部分种类。缠绕类植物的攀援能力都很强。 1.2卷须类。依靠卷须攀援。其中大多数种类 具有茎卷须,如葡萄属、 蛇葡萄属、葫芦科等种类。有的为叶卷须,如炮仗藤和香豌豆的部分小叶变为卷须,菝契属的叶鞘先端变成卷须,而百合科的嘉兰和鞭藤科的鞭藤则由叶片先端延长成一细长卷须,用以攀援它物。牛眼马钱的部分小枝变态为螺旋状曲钩,应是卷须的原始形式,珊瑚藤则由花 序轴延伸成卷须。尽管卷须的类别、 形式多样,但这类植物的攀援能力都较强。 1.3吸附类。依靠吸附作用而攀援。这类植物具有气生根或吸盘,均可分泌粘胶将植物体粘附于它物之上。爬山虎属和崖爬藤属的卷须先端特化成吸盘;常春藤属、络石属、凌霄属、榕属及天南星科的许多种类则具有气生根。此类植物大多攀援能力强,尤其适于墙面和岩石的绿化。 1.4蔓生类。此类植物为蔓生悬垂植物,无特殊的攀援器官,仅靠细柔而蔓生的枝条攀援,有的种类枝条具有倒钩刺,在攀援中起一定作用,个别 种类的枝条先端偶尔缠绕。 主要有蔷薇属、悬钩子属、 叶子花属、胡颓子属的种类等。相对而言,此类植物的攀援能力最弱。 2攀缘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形式 攀缘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很多,在选择植物材料时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这不仅因为从生态适应性而言,这些植物最适于本地生长,而且从园林艺术角度考虑,极易形成地方特色;其次要考虑攀援习性的不同即攀援能 力的强弱、 观赏特性的不同,以及被绿化物与植物材料的色彩、 形态、质感的协调。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在垂直绿化中,应当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的搭配以延长观赏期,创造出四季 景观。 如爬山虎在夏季和秋季景观秀美,尤其是秋季红叶甚为宜人,但冬季一片萧索,如能与络石合栽,则在爬山虎的生长季节,络石生于爬山虎叶下,满足了络石喜荫的生态特性,而在冬季又可弥 补爬山虎的不足。 在考虑种间搭配时,重点应利用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如常绿与落叶、阴性与阳性、快生与慢生之间的搭配。利用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山荞麦和五叶地锦作先锋种,与慢生的常绿种混种,效果良好。因此,混种技术是垂直绿化中一个应当提倡的方向。 2.1悬蔓式。这是攀援植物的逆反利用,利用种植容器种植藤蔓或软枝植物,不让其沿引向上,而是凌空悬挂,形成别具一格的植物景观。常用常 春藤、地锦等垂挂于景点入口、高架立交桥、人行天桥、楼顶(或平台)边缘等处,形成独特的垂直绿化景观。如为墙面进行绿化,可在墙顶做一种植 槽,种植小型的蔓生植物,如探春、 蔓长春花等,让细长的枝蔓披散而下,与墙面向上生长的吸附类植物配合,相得益彰。或在阳台上摆放几盆蔓生植物,让其自然垂下,不仅起到遮阳功能,微风徐过之时,枝叶翩翩起舞,别有一份风韵。 2.2凉廊式。凉廊式绿化是以攀援植物覆盖长廊的顶部及侧方,从而形成绿廊或花廊、花洞,增加绿色景观。应选择生长旺盛、分枝力强、叶幕浓密而且花朵秀美的种类,一般多用木质的缠绕类 和卷须类攀援植物。 因为廊的侧方多有格架,不必急于将藤蔓引至廊顶,否则容易造成侧方空虚。 在北方可选用紫藤、金银花、木通、南蛇藤、蛇葡萄等 落叶种类,在南方则有三角花、 炮仗花、鸡血藤、常春油麻藤、龙须藤、使君子、红茉莉、串果藤等多种可供应用。 2.3附壁式。附壁式绿化只能选用吸附类攀援植物,可用于墙面、裸岩、桥梁、假山石、楼房等设施的绿化。附壁式绿化能利用攀援植物打破墙面呆板的线条,吸收夏季太阳的强烈反光,柔化建筑物的外观。附壁式在配置时应注意植物材料与被绿化物的色彩、形态、质感的协调,并考虑建筑物或其他园林设施的风格、高度、墙面的朝向等因素。较粗糙的表面,如砖墙、石头墙、水泥砂浆抹面等可选择枝叶较粗大的种类,如具有吸盘的爬山 虎,有气生根的常春卫矛、 凌霄等,而表面光滑、细密的墙面如马赛克贴面则宜选用枝叶细小、吸附 能力强的种类,如络石、 小叶扶芳藤、常春藤、蜈蚣藤等。建筑物的正面绿化时,还应注意植物与门窗的距离,并在生长过程中,通过修剪调整攀援方 向,防止枝叶覆盖门窗。用攀援植物攀附假山、 山石,能使山石生辉,更富自然情趣,使山石景观效果倍增。在山地风景区新开公路两侧或高速公路 两侧的裸岩石壁,可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热的种 类,如金银花、 葛藤、五叶地锦、凌霄等。既有观赏价值,又能起到固土护坡、 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1]。2.4立柱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立柱式绿化已经成为垂直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依附物主要为电线杆、路灯灯柱、高架路立柱、立交桥立柱等。立柱 式常用常春藤、 金银花、五叶地锦等,栽植于专设的立柱或墙柱旁,攀缘植物靠卷须沿立柱上的牵引铁丝生长,形成立体绿化景观。 立柱所处的位置大多交通繁忙,汽车废气、粉尘污染严重,土壤条件也差,高架桥下的立柱还存在着光照不足的缺点,在选择植物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用那些适应性强、抗污染并 耐荫的种类。爬山虎的应用最为普遍, 除此之外,还可选用木通、南蛇藤、络石、金银花、小叶扶芳藤等耐阴种类。一般电线杆及灯柱的绿化可选用观 赏价值高的,如凌霄、 络石、西番莲等。对于水泥电线杆,为防止因照射温度升高而烫伤植物的幼枝、幼叶,可在电线杆的不同高度固定几个铁杆,外附以钢丝网,以利于植物生长,此后,每年应适当修 剪,防止植物攀援到电线上。此外, 将支架专门制成大型动物的形象(如大象、老虎、长颈鹿等)或太阳伞等,用攀援植物覆盖,景观各异,平添无限生 机。另外, 工厂中的管架支柱很多,在不影响安全和检修的情况下,也可用爬山虎或常春藤等美化,形成一种特色景观。 3结论 垂直绿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中垂直绿化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实际的绿化中来,不断的充实着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垂直绿化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生动活泼。垂直绿化通过利用物体的表面积,向物体索取绿化空间以达 到节约土地、 增加绿量、提高生态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因而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非常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徐筱昌.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J].中国园林,1999(2):49-50. [2]杜乃正.攀援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3]陆明珍.浅谈垂直绿化[J].园林,1986(2):13. [4]臧得奎.攀援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熊济华.藤蔓花卉[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李迪华.风景园林论坛[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 1996.摘 要:在分析攀援植物攀援习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垂直绿化方式中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按照攀援习性的不同,攀援植物可分为缠绕 类、 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可用于棚架、凉廊、篱垣、墙面和立柱等多种形式的垂直绿化。关键词:攀援植物;垂直绿化;攀援习性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精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玉棠富贵。 (a ) 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 ) 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 ) 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 泼。(a ) 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 ) 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 ) 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 ) 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b) 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 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 a)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 (abc )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 (abc )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浅谈植物造景

※园林园艺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16213 浅谈植物造景 孙爱琴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中心,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植物造景对于丰富物种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城市的绿色生态和农村村庄绿化、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植物造景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如何科学地进行植物造景,营造植物景观,提高景观质量,最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词: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S68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186 引言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是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其生长状况、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景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地多种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营建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利用适地适树原则以及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习性,充分挖掘植物与植物间的配置、植物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注重空间意境、绿色生态、城市文化表现,在不同季相变化中凸显美景度和游客的满意度。在漫长的岁月中,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配置方式以至园林植物的种类都有很多变化,形成了众多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对植物配置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今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创造出更具特色、更为美观、更加宜人的植物景观。 2植物配置类型种类 植物间的配置类型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篱植和林植等类型。根据所处的环境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意境,主要分为对称式(主要是庄严陵园或规则的建筑群)和不对称式(主要是在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选择独特用途树种时,要注意其适用的配置方式并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独赏树,要求树冠宽大、枝叶繁茂、长势旺盛、姿态优美为好;通常采用孤植的方式,定植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弯处;庭荫树,要求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多植于路旁、池边、亭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群地散植各处,形成自然有趣的布置;亦可在规整的有轴线布局的地区进行规则式配植。因此,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空间搭配、生物、生态特性,还要配合凉亭、桥梁等基础设施,巧妙应用,做到四季有美景、处处有看点。3植物配置需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习性规律、植物群落间的制约影响,适地适树原则最重要;明确文化主题和绿地功能,巧妙配置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协调搭配效果,提升美景度,植物色彩的协调,植物与植物间、植物和园林小品间的协调,要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四季景观的动态美感;有针对性地对游客需求进行调研,植物配置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空间意境、绿色生态、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凸显美景度和游客的满意度。 4植物配置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植物种类缺乏多样性,与自然群落多样性相差甚远,很容易造成视觉审美疲劳,没有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植物色彩单一,缺乏四季色彩的韵律变化,无法突出季相变化带来的美感。另外,空间结构也相对单一、凌乱,应该利用乔、灌、草不同空间层次以及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深化文化主题、注重地方特色乡土树种的运用,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同时,植物的生态功能(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合理科学的植物配置来发挥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秀英.浅谈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景观设计,2012(4):52. [2]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0 (2). [3]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张梅.辽东山区秋色叶树木资源及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 2007(8):152-153. [5]陈岚,秦华.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其园林应用 [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5):62-65. [6]王娟妮.公园树种的应用及分析[J].绿色科技,2016(19):67-68. 作者简介:孙爱琴(196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中心林业工程师,主要工作方向:林业技术推广。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也加突出,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与改善成 为了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既可以传承、延续、发展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文化在影响人们审美 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在新 时代环境下,城市治理与发展应该对园林植物造景和地域文化之间进行不断地探 索实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力,彰显不同地域文化风情的同时,也为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重点阐述了阐述园林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在 满足人们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需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地域文化;优化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 上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多元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园林植物造 景不再单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净 化城市空气、降低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保障城市路面交通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造景实现了城市建筑景观、自 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完美的结合,在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区域下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具有地 域特色和多元化特征,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修养 的需求。 一、阐述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工作措施 (一)实地踏勘,协调各要素关系,处理实际问题,为园林植物造景奠定设 计基础 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重点体现项目之一,为保障后期实 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园林造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 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清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此区域内的温度带、气 候特征、土质特点、地势地形特点、距离海域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被种类。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工作人员还需了解设计图纸 中园林植物造景等绿化用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生产用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 最大程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向稳定发展。 (二)充分调查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展示体 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下,完成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园林 产业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故此为保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园林植物造景 中的充分体现,设计工作人员需在设计之前,对设计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有 目的性地选择,然后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造 景的方式将其进行体现。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 根据设计城市的文化特色,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施工操作技术,其次在完成对 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场地的土壤状况、地形高

《植物认知与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认知与造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25030552 总学时数:72学时 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门课程是通过对植物形态、体量、色彩、气味等观赏特性的研究和理解,利用植物观赏特性综合配置植物元素进行造景的科学。植物造景除了能表现审美功能以外,还拥有超强的生态效应。 《植物认知与造景》是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其他的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系列课程、《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植物素材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植物造景的含义、特征及功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造景的功能。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造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0.5)学时 1、基本工具 2、辅助工具 第二节园林植物造景功能(1)学时 1、生态功能 2、空间构筑功能 3、美化功能 4、实用功能 第三节我国植物造景现状与发展趋势(0.5)学时 第二章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园林植物素材的类别及特点,了解植物素材的观赏特性。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素材观赏特色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时安排:12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类别及特点(2)学时 1、乔木类 2、灌木类 3、蔓藤植物类 4、草本花卉类 5、地被植物类

6、草坪植物类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2)学时 1、园林植物的形态 2、园林植物的色彩 3、园林植物的芳香 4、园林植物的质地 第三节课堂联系及讲评作业(10)学时 1、调查校园植物景观素材的主要观赏特性 2、素描速写乔灌木树形 第三章园林植物配置方法1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配置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时安排:1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树木(1)学时 1、孤植 2、对植 3、丛植 4、群植 5、林植 6、篱植 7、列植 第二节花卉景观(1)学时 1、花坛 2、花境 3、花台 4、花池、花箱、花钵 5、花丛与花群 第三节草坪与地被植物景观(0.5)学时 1、草坪景观 2、地被植物景观 第四节藤本植物景观(1)学时 1、藤本植物景观的功能与应用特点 2、藤本植物景观的设计 3、藤本植物的选择 第五节专类园植物景观(2)学时 1、专类园植物景观功能 2、专类园植物景观设计主题 3、植物专类园景观类型与设计 第六节意境主题景观(1)学时 1、意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2、植物意境美的来源

攀缘植物造景应用(参考模板)

攀缘植物造景应用 摘要 文章介绍了攀缘植物的分为缠绕类、卷须类、吸附类、蔓生类四种。将攀缘植物造景应用分为附壁式、篱垣式、棚架式、立柱式、悬蔓式、阳台、窗台的绿化等,提出攀缘植物造景应用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攀缘植物,造景方式,应用原则 Landscaping climbers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imber divides into the winding class, the tendril class, the adsorption class, the vine lives a kind of four kind.The climber will make the scenery application to divide into the frozen to the wall type, the fence type, the shelf type, the column type, hangs the vine type, the balcony, the window afforestation and so on, proposed the climber will make the scenery appl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Key words: The climber, makes the scenery way,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绪论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经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攀缘植物是园林植物中重要的一类,它们的攀缘习性和观赏性各异,在园林造景中有着特殊的用途,是重要的垂直绿化材料,可广泛用于棚架、花格、篱垣、栏杆、凉廊、墙面、山石、阳台和屋顶等多种造景方式,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园林造景,自古有这。不管是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还是玲珑雅致的私家园林,都不乏攀缘植物的应用,花亭、花廊和垂花门等均由攀缘植物布置而成,蔷薇架、木香亭、藤萝架、葡萄廊更是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形式。如唐朝诗人高骈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宋朝诗人陆游的“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高花风堕赤为盏,老蔓烟湿苍龙鳞。”这些优美的诗词,都描绘了由攀缘植物形成的优美园林意境。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剧增,高层建筑不断增加,而建筑的增加势必使平地绿化面积减少,因而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垂直绿化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生动活泼。我国攀援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各地均有不少适于垂直绿化的种类,但在园林中应用的不足百种,绝大多数资源尚处于野生状态,因而进一步开发利用攀援植物资源并应用于垂直绿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攀援植物的分类 攀援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它物。由于适应环境而长期演化,形成了不同的攀援习性,攀援能力各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园林用途。通过对攀援习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不同的垂直绿化方式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我国攀缘植物种植繁多,据初步统计,约有1000多种,隶属于70多科、200多属,常见的科有葡萄科、葫芦科、夹竹桃科、萝摩科、防已科、猕猴桃科、五味子科、旋花科、豆科、天南星科等,其他具有较多攀缘植物的科有卫矛科、忍冬科、木犀科、西番莲科、八仙花科、桑科、番荔枝科、蓼科、海金沙科、紫葳科、百合科、五加科等。 据研究,攀援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缠绕或具有特殊的器官而攀援。主要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蔓生类。而有些植物具有两种以上的攀援方式,称为复式攀援,如倒地铃

《种植设计》教学大纲

《种植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概念、东西方传统造园中植物造景特点、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植物、各类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方法,掌握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设计方法,了解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并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练习不同尺度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园林种植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园林种植设计的类型 第三节园林种植设计的特点 第四节植物资源与种植设计 第五节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本章习题要点:园林种植设计定义、类型、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为园林种植设计的类型,难点为植物资源与种植设计。 本章教学要求:强调植物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及现代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 第二章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第一节东方植物造景 第二节西方植物造景 本章习题要点:东西方植物造景的特点及差异。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为东西方植物造景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应从社会、哲学、造园等角度解析东西方植物造景的特点、差异及融和。第三章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美学原理 第三节空间原理

第四节植物文化 本章习题要点:生态设计的含义、方法及实例;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如何构成空间的。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为植物种植设计的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可以构成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植物的观赏特性;难点为植物文化的设计表达。 本章教学要求:应强调种植设计的科学性,即重视种植设计的生态性,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强调植物作为空间构成要素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各类植物的种植设计(从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角度) 一、乔木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1. 孤植树与对植树 2. 树丛与树群、树林 3. 树列与行道树 二、灌木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1. 高灌木 2. 中灌木 3. 矮灌木 4. 植篱 三、花卉及地被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1. 花卉 2. 地被 四、草坪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五、藤蔓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六、竹类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七、水生及湿生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八、容器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九、观赏果菜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本章习题要点:植物景观的应用分类,乔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景观的设计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为乔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景观的设计要点,难点为种植设计过程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花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花卉的分类、种质资源、环境因素及栽培设备等,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繁殖栽培的基本技术,为分析和解决花卉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学术上的根据以及提高从事花卉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园林花卉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 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以教师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园林植物造景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改革后的本课程侧重实训实操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围绕实操转,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领教学全过程。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园林花卉的应用及造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识别100种以上的常见的花卉,掌握花卉的栽培养护,包括修剪整形、盆花养护等,初步掌握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 2.技能与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花卉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2)掌握不同类型花卉的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及造景效果。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绿化工、花卉工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力与素质目标 (1)熟练掌握识别各种观赏花卉的特点。 (2)掌握观赏花卉繁殖培育能力。 (3)掌握常见观赏花卉栽培养护知识。 (4)掌握常见观赏花卉养护管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所开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相关信息 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

古典园林常用植物配置有哪些.doc

古典园林常用植物配置有哪些 古典园林常用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古典园林构成的要素之一,它的功能一是造景,保护好世界遗产古典园林的植物特征,是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国际公约《佛罗伦萨宪章》就对历史园林的植物作了原则规定。 买地建造沧浪亭的苏舜钦,是一个聪慧而又德才兼备之人,当年虽被谤罢官,但凌霜傲雪的骨气仍存,永葆高风亮节的意愿尚在,流溢芬芳的追求未泯。古代以竹、兰、梅、荷为植物中的四君子,所以,在沧浪亭的植物中,前面的三样植物景观非常突出,而在园外的河水里,则栽有荷花。 竹子,节格刚直,喩人高风亮节,怀若虚谷。竹子的种植占了沧浪亭的很大比重,近几年在品种和数量上又几乎增加一倍。在种植上疏密有致,做到大小高矮层次分明,使之自成一景,非常具有观赏性。兰花,典雅高洁,象征高尚。沧浪亭的兰花可说是名扬全国。近几年不断引进新种,增加数量,还别开生面,每年都举办展览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梅花,性直坚贞,以其清神逸韵、铁骨冰心折服世人。在闲吟亭左前方、闻妙香室后就是一个梅圃,可以想象,当年主人在室内攻读,身处幽境,暗香缭绕,心怡神清,学识日进。荷花,脱俗无邪,清纯高洁。在藕花小榭背后的一段水面,原本种有荷花,岸边的这栋傍水建筑因此得名。但随着时光流逝、人事沧桑,不知何时起,这段水面连续多年空白无物。而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在这段水面又重现了当初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的情景。 从上述植物配置的变化里,我们看到了人们花在遗产保护上的心血与汗水,同样,在竭力保持有关植物品种和数量不变的工作中,也可看到园林人所付出的辛劳和所获得的成效。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植物有哪些 方竹、梓、薜荔、桧柏,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叶色姿态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