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

合集下载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在观看了《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精彩绝伦的表演以及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解放战争时期,讲述了一支英勇的解放军小分队与盘踞在威虎山的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

故事开篇,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画面和旁白,迅速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匪患猖獗的年代。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主角杨子荣,他的智勇双全令人赞叹不已。

他深入虎穴,面对凶残狡猾的土匪,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机智。

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坚定和果敢。

他不仅有着非凡的勇气,更有着过人的智慧,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危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传递情报,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座山雕这一反派形象,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的阴狠毒辣、老谋深算,让人不寒而栗。

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他人的极度不信任,使得他的匪窝内部充满了猜忌和争斗。

在众多角色中,还有一些配角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少剑波,他作为小分队的领导者,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还有小栓子,他从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勇敢的战士,这个过程让人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十分精彩。

无论是激烈的枪战,还是惊险的追逐,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导演通过精湛的拍摄技巧和特效制作,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杨子荣与座山雕在威虎厅的最终对决,紧张的气氛让人屏住呼吸,心跳加速。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这部电影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不易。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土匪的肆虐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解放军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

这种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电影也让我对“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单纯的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

杨子荣能够成功地潜入匪窝,并最终将土匪一网打尽,靠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他的聪明才智。

智取威虎山的影评500字

智取威虎山的影评500字

智取威虎山的影评500字
《智取威虎山》是由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该片根据1946年由杨根思导演拍摄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

该片讲述了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智取威虎山的故事。

本片以威虎山的战斗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动作场面、情节的展现,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敌人的英勇抗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性格刻画,其中尤以方五洲、白石山和冯子材等人物最为突出。

他们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勇气,更在困境中展现出智慧和坚毅的品质,令人钦佩。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内部的团结和配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战斗环境和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

影片的剧情紧凑,节奏流畅,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线,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

尤其在战斗场面的呈现上,执导功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影片的特效和布景设计也非常出色,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斗现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

影片中的配乐也非常符合剧情,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抗战精神,更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念。

它告诉观众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总的来说,《智取威虎山》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战斗场面和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抗战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念。

本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出色的制作和剧情,更在于它对历史的真实还原和对人物的精准刻画。

无论是影片的表现手法还是主题意义,都值得观众们一看。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1000字左右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1000字左右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1000字左右摘要:一、电影背景介绍二、电影剧情概述三、电影角色分析四、电影艺术表现评价五、电影主题思考六、个人观后感正文:【提纲】一、电影背景介绍作为一部改编自经典革命题材的影片,《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1946年,我军解放东北的战役中,以杨子荣为首的侦察员们,深入敌后,与土匪势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二、电影剧情概述影片围绕着我军侦察员杨子荣,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假扮成土匪,深入敌人内部,历经重重磨难,最终成功策反敌人,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杨子荣勇敢、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敌人的信任,也赢得了观众的敬佩。

三、电影角色分析1.杨子荣:电影的主人公,我军的一名优秀侦察员。

他勇敢、智慧、机智,不畏艰险,深入敌后,成功完成任务。

他的角色塑造,展现了我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2.座山雕:土匪头子,凶狠狡猾。

他与杨子荣的斗智斗勇,形成了电影的主要冲突,也凸显了杨子荣的英勇与智慧。

四、电影艺术表现评价影片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视听语言,塑造了一个紧张激烈的战斗环境。

导演对场景的调度,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五、电影主题思考《智取威虎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我国战士在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智慧。

影片主题鲜明,既是一部战争片,也是一部英雄赞歌。

六、个人观后感观看《智取威虎山》,我被杨子荣的英勇和智慧所深深打动。

他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家付出的决心。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了解了我国战争史的一部分,也让我对英雄有了更深的敬仰。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智取威虎山》是徐克导演的一部成功之作,它巧妙地将中国革命题材与八十年代经典港片风格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

影片的开场枪战戏带有浓郁的八九十年代港产枪战片风格,让人不禁想起《喋血双雄》《英雄本色》等经典之作。

然而,这种风格在第一场枪战中表现得并不出色,慢动作的运用略显拖沓,给人以过时之感。

但值得庆幸的是,徐克在后续的几场枪战中意识到了这一点,逐渐减少了“风格化”的元素,增强了真实感,使影片更加紧凑刺激。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两位优秀演员的出色表现。

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有气魄、接地气,一招一式间既有匪气又有正气,他的出场将电影真正引入了东北的地界。

而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则阴险毒辣,让人难以想象这是梁帅哥的表演。

此外,其他土匪小头目也性格各异,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出多样化的个性,这在一部容量有限的电影中实属不易。

徐克的港式剪辑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情节需要天马行空般地剪接片子,而不拘泥于经典好莱坞的剪接方式。

这种剪辑手法使得动作戏更加紧凑刺激,通过鹰眼的切入有效地连接了几组人马和环境,节省了大量胶片时间。

然而,影片也并非完美无缺。

除了第一场枪战的生硬之外,后面还存在一些港片俗套,如最后关头劫匪绑人质、不许开枪等。

最后那场想象出来的飞机戏也有些画蛇添足,削弱了杨子荣的英雄形象。

此外,现在和过去的融合也可以更加紧密一些,开头可以更直接地点明韩庚是在回忆他爷爷小栓子的经历,避免让观众感到困惑。

作为一个香港导演,徐克敢于挑战中国的红色经典题材,这种勇气值得赞赏。

他在保持影片商业性的同时,也成功地将谍战片、枪战片、武侠片、灾难片等多种类型元素融合在一起,运用高效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叙事和拍摄手法,处理了中国的本地题材,接了地气。

《智取威虎山》是 2014 年一部成功的华语商业电影。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在观赏了这部备受赞誉的电影后,我深感其娱乐性和观赏性皆属上乘。

尽管有些方面略有瑕疵,但整体表现仍令我十分满意。

让我谈谈这部电影的故事娱乐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影片中的笑点层出不穷,且巧妙地融入于情节之中,使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深入地感受故事的节奏和脉络。

从角色之间的幽默对白,到精彩的动作场面中的搞笑瞬间,每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出色的娱乐性不仅使影片更具吸引力,也成功地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角色形象。

这部电影无疑在塑造鲜明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方面表现出色。

敌我双方都有多个配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特点鲜明,使观众能够轻易地分辨并喜爱上这些角色。

主角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而美中不足的是座山雕的塑造稍显薄弱。

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因为威虎山部分的亮点在于几个金刚身上,他们的形象鲜明,演员的出色演绎也为角色增色不少。

关于视觉效果,我认为它处于徐克的平均水平。

与他的两部狄仁杰作品相当,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慢镜、爆头和 R 级画面,这种风格个人并不是很欣赏。

尽管 3D 效果不错,但与狄仁杰 2 类似,精彩的 3D 镜头主要集中在开头,而高潮决战部分的视效反而相对平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笑点设计十分精妙。

除了少数几个真正的牺牲和煽情场面外,这部电影几乎可以归入喜剧片的范畴。

它以雅俗共赏的段子为主要笑点来源,既不俗气,又能让观众捧腹大笑。

虽然笑点设计不可避免地涉及了黄赌毒等元素,但它们并不低俗,反而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

然而,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

开头部分用现代戏的方式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却有些不伦不类,说教感过强。

此外,杨子荣打虎的片段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虽然本意是要展现英雄气概,但这段情节却显得过于滑稽,导致观众笑场。

还有那个恶搞好莱坞大片的另类结局,尽管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但在我看来实在是过于弱智。

《智取威虎山》影评

《智取威虎山》影评

《智取威虎山》影评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我向来不喜欢红色题材的片子,从不看这类电影,这与我的家庭背景也有关系。

我是红三代,从小就看红色小人书、样板戏、革命小说等等,可以说,红色文化伴随着我的成长。

但现在,我已经不看这些了。

这次去看这部电影,是被一个朋友硬拉去的。

不过,因为有我喜欢的小鲜肉陈晓和林更新,我还是决定留下来看看。

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土匪在村子里肆虐,老百姓们一个个死去,上级部队只派了两个人来增援,大雪即将封山,土匪窝里弥漫着神秘恐怖的氛围。

我突然想起了小说里的描写,座山雕就像一座山一样,让人感到恐惧。

而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高高的鹰钩鼻,厚厚的皮袄,真的就像一座山,一座恐怖的山。

这个时候,电影开始一点一点地勾起了我的红色回忆。

我记得白茹,那个漂亮热情的小姑娘,很单薄,一看就不像是部队里的人。

我还记得 203 身边那个秘书一样的人物,小说和电影里叫高波的,其实就是曲波自己的原型,一开始就对白茹很有好感。

随着一个又一个我记得的情节浮现,虽然已经是十几年前看的小说,但故事的细节却在我眼前渐渐清晰。

我还记得 203,这个小分队的首长,很年轻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看小说的我的青葱岁月里,他就是我最崇拜的男人。

每一个角色都恰到好处。

佟丽娅的单薄和白茹的单薄融为一体,张涵予的血性和杨子荣的血性完美结合。

我心中开始暗暗感激徐克,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匆匆那年》,却让我想起了匆匆那年。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中时,杨子荣进山了,“智取”开始了。

电影中出现了一大段黑话,一下子就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每一次座山雕对杨子荣的考验都让我紧张不已,虽然我知道他不会有危险,但逼真的场景还是让人忍不住紧张。

剧情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座山雕身后的每一个人表情和性格都各不相同,暗藏杀机但又不失趣味。

这不仅是智取,更是勇取。

每到一个危急关头,我都会问自己,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敢不敢面对?不敢。

不敢。

不敢。

敢!当影片进行到一个半小时左右时,土匪再次冲下山围剿村子,所有人都奋勇杀敌,陈晓阵亡,小朋友小栓子代替死去的砖头在枪林弹雨中为大家送弹药。

《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

《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

《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1956年曲波将自己的经历在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写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并在当年获得了堪称天文数字的印刷量。

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即便诸位没有看过,也会知道其大致故事,因为文革时期著名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太有名了,单单是其中的选段《打虎上山》、《今日痛饮庆功酒》就是春晚京剧选段的常客;如果诸位连这些也比较陌生的话,那一定知道杨子荣、座山雕和他们“天王盖地虎”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今拍成了电影,导演还是一位香港人,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在哪里?当然是这个故事太知名了,几乎做到路人皆知,劣势又在于哪里呢?当然是这个经典段子在如今商业市场的形式感如何了。

红色样板,主旋律风格,这些元素对于商业片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而一个香港导演,如何驾驭得了这个特殊题材呢?首先我们在不夹杂意识形态的情况下,来审视一下这个故事。

一个小分队与一大批土匪之间的较量,典型的以少胜多,这个模板是好莱坞动作片最喜欢套用的模式,杨子荣打入敌人内部,威虎山是天然的密室,孤胆英雄也是如今主流商业片喜欢的类型。

与敌人斗智斗勇,里应外合,在香港江湖片、黑帮片中这样的模式很常见。

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所谓“故事来源于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说《林海雪原》,其实放在今日,其中的亮点和关键部分,乃是典型的商业片套路。

尤其是“卧底”和“以少胜多”方面,多方人物汇聚一堂,明暗较量,正邪对抗,这些正是香港武侠片最常见的桥段。

对于徐克来说,拍摄这类电影也不陌生,他1980年那部邪典电影《地狱无门》,虽说类型和表现形式与《智取威虎山》相差很远,但故事模型却与后者很像,都是外来人进入到一个乖张特定区域,从而将计就计的类型。

往近了说也有《新龙门客栈》这样大家比较熟悉的戏码,特定场所中多方势力不同人物轮番登场,也是徐克很擅长的类型。

因此徐克对于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本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讲述了一群
普通农民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抵抗日寇的故事。

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
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智慧和勇气取得胜利的场景,给观众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从抗日战士到普通农民,
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

尤其是主角刘三姐,她
勇敢、聪明、善良,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地破解了日寇的防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观众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在战争年
代的不凡风采。

其次,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非常真实震撼。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
和特效,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场场景。

日寇的铁蹄踏过的土地,燃烧的村庄,无辜的百姓,都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怒。

但是,影片中
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团结一心的精神,让观众看到了希
望和力量。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也很明确。

《智取威虎山》通过讲述一
个小小的山村如何抵御日寇入侵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让观众对祖国的繁荣昌盛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观看《智取威虎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战
争场景以及主题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这部影片
会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也会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取威虎山》电影赏析: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1956年曲波将自己的经历在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写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并在当年获得了堪称天文数字的印刷量。

作为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即便诸位没有看过,也会知道其大致故事,因为文革时期著名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太有名了,单单是其中的选段《打虎上山》、《今日痛饮庆功酒》就是春晚京剧选段的常客;如果诸位连这些也比较陌生的话,那一定知道杨子荣、座山雕和他们“天王盖地虎”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今拍成了电影,导演还是一位香港人,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在哪里?当然是这个故事太知名了,几乎做到路人皆知,劣势又在于哪里呢?当然是这个经典段子在如今商业市场的形式感如何了。

红色样板,主旋律风格,这些元素对于商业片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而一个香港导演,如何驾驭得了这个特殊题材呢?
首先我们在不夹杂意识形态的情况下,来审视一下这个故事。

一个小分队与一大批土匪之间的较量,典型的以少胜多,这个模板是好莱坞动作片
最喜欢套用的模式,杨子荣打入敌人内部,威虎山是天然的密室,孤胆英雄也是如今主流商业片喜欢的类型。

与敌人斗智斗勇,里应外合,在香港江湖片、黑帮片中这样的模式很常见。

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所谓“故事来源于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说《林海雪原》,其实放在今日,其中的亮点和关键部分,乃是典型的商业片套路。

尤其是“卧底”和“以少胜多”方面,多方人物汇聚一堂,明暗较量,正邪对抗,这些正是香港武侠片最常见的桥段。

对于徐克来说,拍摄这类电影也不陌生,他1980年那部邪典电影《地狱无门》,虽说类型和表现形式与《智取威虎山》相差很远,但故事模型却与后者很像,都是外来人进入到一个乖张特定区域,从而将计就计的类型。

往近了说也有《新龙门客栈》这样大家比较熟悉的戏码,特定场所中多方势力不同人物轮番登场,也是徐克很擅长的类型。

因此徐克对于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本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故事。

况且在1991年徐克还执导一部电影叫做《财叔之横扫千军》,讲述的是一个小分队在满洲国大战川岛芳子的故事,颇具娱乐性。

可见对类似的题材,在一个香港导演
的掌控下,完全可以剥离其中的意识形态,将之变成一部与题材相贴近的商业电影,巧合的是,《财叔之横扫千军》的反派也正是梁家辉。

原著人物的魅力被照搬到电影作品中,在张涵予与梁家辉两位主演传神的演技下,极大增强了电影核心内容的质感。

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杨子荣与座山雕等人斗智斗勇的环节,而且里面的内容由于有着原著的基础改动空间比较有限,把大家都熟悉的部分重新演绎,那么增强戏剧感染力就只有依靠演员的表演了。

不得不承认两位主角的人选和造型相当靠谱,表演相当传神,才将电影的核心部分进一步的体现出来。

徐克的电影向来依靠故事和情节的想象力出彩,不以刻画人物为重,而《智取威虎山》在两位角色上面的下了很大功夫,大概是新世纪之后徐克电影最精彩的人物刻画了,这一方面有着深入人心的原著底蕴,另一方面也有原著的功劳。

徐克拍电影,容易走火入魔,也就是无节制,比如《龙门飞甲》就是无节制的表现。

在《狄仁杰》系列中徐克身边多了陈国富,负责收拢故事,不要让老爷的想象力跑得太远。

而《智取威虎山》则有了黄建新这个著名制作人,可以说在二人的联合
下,徐克的想象力,黄建新对角色的人把控,让本片在充满惊喜的桥段和情节中,故事又没有太离谱,同时角色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演员身上的特质。

诸如203小分队和八大金刚,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基本做到了“个性化”,说穿了,无论是少剑波的果敢、小白鸽的淳朴,还是八大金刚的戾气,每个角色在有限的出场中身上的特质或有不同,单独拿出来可能很平面化,但所有人物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立体了。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娱乐电影,动作火爆,故事精彩,徐克将样板戏拍出了武侠片的味道。

在首映当日的现场中,听徐克讲了不少关于本片的内幕故事,甚至还展望了未来,细细品牌自觉在理,如下分享一些,并附电影相关彩蛋。

1、徐克拍《智取威虎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作为一个香港导演,缘何对内地样板戏情有独钟?
原来,早在1970年代,徐克在美国求学之际,期间在华人区做义工,有一次电视上就在播放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当时的徐克看了之后就非常喜欢,这种偶然接触到内地京剧对他来说算是
一种特殊情结,而且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非常有卖点的动作片题材。

随后1992年,两岸三地导演第一次交流会上,当时徐克和谢晋、黄健翔、成龙等人坐在一桌,当时谢晋问徐克,如果日后来内地拍片,打算拍什么故事?徐克就说我要拍《智取威虎山》,令在座的内地导演非常惊讶。

而且当时成龙还说,如你你拍,我就演。

如今大哥年事已高未能兑现当初诺言,而徐克也是从《通天帝国》之后便筹备该片,直到如今姗姗来迟。

因此可以看出,《智取威虎山》中韩庚的现代戏段落,并不是做广告,而是徐克自身的一个情结的体现,片中这段故事跟徐克当年的经历实际上非常像。

2、华语电影的商业基础
徐克和黄建新在现场谈到了华语电影的未来,有一点令俺赞同,他们说未来的内地电影市场上,除去进口片和话题电影(指的是《小时代》、《匆匆那年》这类现象级电影)之外,还有一大部分空间,可以用来发展华语类型片之路,也就是向主流电影工业靠拢的商业大制作。

其实华语电影需要这样有水准高娱乐的大制作商业片,才能推
动华语电影的前进,那么谁来拍呢?有那句俗话:你拍片,我放心!
3、与原著的异同之处
把40万字的内容容纳到一部140分钟的电影,必定有所删减,原著我也没有通读,只是在点题听过著名评书艺术家袁阔成播讲的《林海雪原》,电影与原著还是有所不同的地方,如下:
删去了剿匪许大马棒的故事,原著中203小队是扫平许大马棒,杀死胡彪之后,才由杨子荣假扮后者打入威虎山。

电影中删去了这个部分,而且如同原著一样,饲马副官胡彪是许大马棒手下的“隐藏角色”,在奶头山之外一个隐蔽的地方自立,专门为许大马棒养马,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存在,电影提了一下,顺理成章。

此外,大破河神庙、进军绥芬大甸子这些段落也另有删减。

打虎上山情节完全保留,而且比原著中更加生猛,原著中几乎一带而过,电影中变成了重头戏,只是杨子荣进山送虎这段情节被淡化,原著中座山雕正值60大寿,有人送虎代表着喜庆,让杨子荣上山的气氛比较缓和,随后才有了献图,电影中直接针锋相对,增强了剧情张力。

原著中威虎山只是一个山洞,电影中改成了军火
库,为营造飞机坦克的大场面提供了基础。

比较遗憾的是,电影淡化了少剑波与白茹之间的情感,原著中,二人的情感描写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爱情启蒙。

本片的拍摄得到了原作者曲波家人的全力支持,并且交给徐克完全的改编权,我们不加干预,让徐克能够更加天马行空的改编,这在改编原著的电影之中,非常少见。

而且电影还未开拍,杨子荣的人选便圈定张涵予。

题外话,梁家辉是如今座山雕扮演者的合适人选,虽然化妆掩盖了梁家辉的本来面目,但人家演技不是盖的,而退一步说法,香港三杰之中,除去梁家辉之外,黄秋生、吴镇宇其实也可以演。

而如果在90年代,徐克八成会选择刘洵。

4、超级彩蛋
本片的彩蛋堪称检验观众提前退场和电影院亮点的试金石。

本片两个结尾,一个具有武侠片风范的击杀是正片结尾,一个是飞机上的生死大战,颇具好莱坞风范,作为彩蛋结尾,观众千万不要错过字幕之后的故事。

而至于为何将更有看点的结尾放到彩蛋中。

其实说穿了都明白,这类电影同样逃不过审查制度,彩蛋毕竟是“想象中
的”。

5、黑话释义
片中不少土匪的黑话,字幕上都有释义,不必担心理解问题,比如:
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

(找同行)
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嘛哈嘛哈?(以前独干吗?)
正晌午说话,谁还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