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艺术、生活、科学三者在表现真实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虽然都是追求真实,但真实的定义和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
在这三者之中,艺术是最为特殊的,它在表现真实方面更加注重主观性和情感性,而不是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通过探讨艺术真实、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来阐述艺术真实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一、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也是人们感知和认知真实的基础。
生活真实是以人的感官和认知为基础的,是通过人的感觉和认知来体验和理解世界的真实。
例如,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光经过大气层时,被散射成蓝色光线,我们的眼睛感知到这种颜色,才会产生这种真实的感觉。
生活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它是以人的感知为基础的。
二、科学真实科学真实是指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事物的真实性,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科学真实是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事物,探究其本质和规律性,以达到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真实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实的,是一种基于证据和数据的真实。
例如,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三、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来展现出来的,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它更加注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性和情感性的真实,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感受和表现来展现出来的。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这种真实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情感的真实。
四、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在于真实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不同。
生活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以人的感知和认知为基础的,是通过感官和认知来体验和理解世界的真实。
科学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达到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
简述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

简述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颇具深意。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真实的方式,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展现出更高层次的真实。
雨果对艺术真实的理解颇为独到,他认为艺术能够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而这种真实是现实生活所无法完全呈现的。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触及和细腻描绘。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丰富情感,以及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雨果认为,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生活,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现实生活中的片段和元素重新组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真实。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能够透过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实。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展示了更深层次的真实,使读者能够在艺术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人性和社会。
雨果对艺术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不仅仅停留在对艺术真实的探索,他还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改变现实生活。
他相信艺术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不公平、压迫和不平等的揭示和批判,他通过艺术的形式呼唤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他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人们的良知,引导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维克多·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真实的方式,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展现出更高层次的真实。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艺术的引导,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更加真实和美好的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改变的呼唤。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这幅画作并不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同样,在电影、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那么,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符合的程度。
而生活真实则是指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差异程度。
从这个定义来看,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需要探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格林(Forrest Gump)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事情,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种精神状态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同样,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内容虽然并非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另一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虚假。
例如,在一些商业广告中,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会夸大产品的优点或者制造虚假的情感共鸣。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但却会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甚至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同样地,在一些政治宣传片中,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篡改或者歪曲。
这种做法不仅会误导公众对历史的认知,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某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虚假。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既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止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欣赏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

燕山飘雪/文有的散文作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是要生活真实还是要艺术真实?为什么我如实地反映了生活,读者却不买帐?而我注重艺术真实了,读者反而说我写的不真实?其实,这是文学理论上的老问题,即在创作中是要生活真实还是要艺术真实?我在《散文的质》一文中也曾涉及到这个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展开来谈。
现在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既不是作家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早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诞生了。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散文也不例外,散文艺术的目的是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散文是把真实生活中人和事物作为描摹的对象。
如果说注重艺术真实了,那必定是遵循了这一创作规律的,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
就是说,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反之,就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 什么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事儿。
说到这两个词,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想:这俩到底有什么关系啊?别急,我们慢慢捋清楚。
首先,生活真实,就是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琐事。
比如,早上起床闹钟响了,结果你又把它按掉,结果迟到了;或者是路上遇到的那只贼可爱的流浪猫,跟你对视的瞬间,感觉心都要融化了。
生活真实,简简单单,就是我们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再说说艺术真实,嘿,艺术就像个魔术师,它能把那些平凡的生活瞬间变得美轮美奂,给你一种“哇,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感觉。
比如一幅画,可能只是几笔简单的色彩,但在你眼里,仿佛可以感受到画家的心情,甚至能想象出他背后的故事。
艺术真实,能把我们的情感升华,把那些普通的事儿提炼成不普通的体验。
2. 生活中的艺术真实2.1 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说到生活中的艺术真实,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些小确幸,往往就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在公园散步,突然看到一对老夫妻手牵着手走过,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像是给他们打了光。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里面有温暖、有爱情、有岁月的流逝。
这样的瞬间,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文艺作品。
其实,很多艺术作品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比如老舍的《茶馆》,他描绘了旧北京的生活,里面的小人物们,都是那些年头的人生百态。
虽然是在艺术的框架下,但其中的真实感受,真的让人倍感亲切,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他们的生活。
2.2 艺术的表达与生活的映射再来说说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像是《疯狂的石头》,虽然剧情夸张,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碰到那些乌龙事件啊!朋友聚会时的搞笑瞬间、办公室里的小插曲,都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而艺术把它们放大、夸张,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很多时候,艺术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生活中那些滑稽搞笑的瞬间,让我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3. 艺术真实对生活的影响3.1 激发灵感与创造力艺术真实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反映,更是对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你们知道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和老鼠的游戏。
有时候,艺术作品让我们觉得它们非常真实,仿佛我们自己就置身于画中;而有时候,它们又让我们觉得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那么,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明白一点: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换句话说,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
这就好比我们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作品和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但是,艺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复制现实生活的。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创意和情感,让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加入了各种调料,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一样。
我们要认识到,艺术作品和生活真实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比如,一部电影可能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或者让我们对某个社会问题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也会对艺术作品产生影响。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灵感。
所以,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
这就像是我们在烹饪美食时,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添加各种食材一样。
尽管艺术作品和生活真实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生活真实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
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们对这些真实情感进行加工、提炼和创新后呈现出来的形式。
换句话说,艺术作品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它可以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
这就像是我们在看一部喜剧电影时,虽然知道它是虚构的,但还是会被它的幽默搞笑所感染一样。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和老鼠的游戏。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艺术与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它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
术是一种表达,是对生活的诠释和再创造;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的真实体验,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自己内心世界和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实表达。
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情感、思想和意境,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的真实反映。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一种诠释,是对于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再创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忧伤、痛苦和希望表现出来,使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生活真实,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感受和
思考,都是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失荣辱,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真实感受。
生活中的磨难与挑战,也是我们在现实中所面对的真实困境。
生活真实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在现实中所经历的一切。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它们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出来,使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则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在艺
术作品中,我们要体味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真实诠释,感受艺术的美好和力量。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
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内在一致性:艺术作品在内部构建中应该呈现出逻辑和一
致性。
这表示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其它元素应该在创作者所建立的艺术世界内保持一致,而不是毫无逻辑地随意变化。
2.情感真实: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让读者产
生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真实的情感描绘和情感体验,使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3.细节真实:艺术作品应该仔细地刻画细节,使得作品更加
真实可信。
细节是构成生活的基础元素,通过对细节的真实描绘,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如下:
1.表达方式: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真实,通过诗意、
象征、隐喻等手法来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
相比之下,生活真实依赖于客观的事实和现实情况,而科学真实则强调经验的系统观察和验证。
2.个人观点和体验: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观点、体验和情感表
达来构建作品的真实性。
艺术创作是主观和个体化的,侧重于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理解和个人感受,而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更趋向于客观和普遍的观点。
3.目的和效果: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打动读者的情感和感受,
引发想象力和联想,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反思,而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追求的是客观的事实和现象。
尽管艺术真实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化,但它在情感共鸣、细节描绘和内在一致性等方面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摘要: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辩证统一的,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
因而,二者之间既有统一,
又有传承。
艺术真实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我们写作文章时,要协调好二者之间
的关系,遵循艺术的规律,才能常写常新。
关键词: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辩证统一
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
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
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它是艺术作品善
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
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它可以以生活中的
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
艺术的真实。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
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
在艺术创
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
则和要求。
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首先,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既不是作家
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
会生活的反映,这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早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诞生了。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
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
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
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
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在淄博出土的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
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
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
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
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其次,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换言之,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这是因为:第一、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说都
反映了本质。
社会生活频繁复杂,有些生活是琐碎的,粗糙的,细微的,不连
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
活本质。
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
加工。
这就是典型化过程。
不能剜到篮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
要有所区别,有所鉴定,有所选择。
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材料,才算得
上是合格的、真实的。
否则,只不过是素材,是毛坯。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许
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卖力,有点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
但总感到个人
色彩太浓,不够典型化,与艺术真实相差悬殊。
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公开发表
的水准,只能在网上传阅。
第三、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实践,才能获得生
活本质。
经历过的就是实践过的。
试想,如果朱自清没有小时候家庭生活的经历,又怎么能够写出《背影》那样感人的散文呢?这就是真与实践的关系。
这
里的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这里的实践,是艺术实践。
当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体验,有些不是作者亲历亲为,是所见、所闻,
这也算是实践。
把这些原始的材料提练加工的过程,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艺
术实践过程。
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情节。
但是,
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
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
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
这个道理与照像和摄影一样,照像是
复制生活,但是要有后期制作的艺术加工。
不懂文章的写作过程和原理,老是
将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来,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读者不买帐。
因为作者没有
搞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了生活本质。
而有些作者虽然把
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也没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自己的兄
弟打架斗殴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实倒没人怀疑,但这件事有啥社会意义呢?还
是因为那仅是生活的个别现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所谓生活的本质,是指
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再次、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第一、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
向性的生活真实。
由于艺术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提炼生活得来的,这里边已经
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意识形态。
作家往往是从生活真实的原则出发,高
度概括了一类人和事,是杂取了许多同类的生活,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观点,
再写到作品里。
而这种倾向性是通过细节缓缓流露出来的,不是那种口号式的
表白。
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作者偷懒或不懂艺术。
这也是写手与艺术家的区别。
第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
生活。
莫伯桑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有的事情急转直下,有的则
老是停滞不前。
艺术则不同,它要事物进行得有预防、有准备,要善于运用聪
明而不露痕迹的转换手法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
杂的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
”这里的素材已经成为题材,这里的细节已经是典型
化了的细节,这里的语言已经是标准规范化的语言。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
真实是追求的目标。
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把它们搞成两张皮。
把握好它们之间
的度,是一个创作难题。
中国文学史上有“形似”与“神似”的争辩,形似太过,则
会产生自然主义,太强调神似又容易脱离实际。
齐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说法:“作
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后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以形似为基础,重在神似。
艺术真实以不脱离生活真实为原则,脱离生活真实
的东西如空中楼阁,如沙滩上的建筑。
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实,而忽略了文学
创作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
因此,我们写文章,还是要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遵循艺术
创作的基本规律,在生活真实这个富矿里挖掘出更加艺术的真实。
这就要求作
者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要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炼、
挖掘、概括本质性的东西。
而且还要多学点哲学,不断开阔眼界和思想,成为
生活的思想家。
深入生活就成了补课的第一任务。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即在
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真善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真善美,而是缺少发现。
有的
人不是没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还是写不出,肚子里有货倒不出,
这就是善不善表达的问题。
还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写了一些东西,但再
写下去,就感到捉襟见肘,没多少写头。
这说明他已经透支了生活,需要赶快
深入生活,补充养料。
有的人说,我有生活,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
一些艺术技巧,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缺少创造,
你写的东西,人家也写了,你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
艺术具有不可模拟性,是这一个。
即个人风格、个人气派,独立思考、独出心裁、独到之处、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要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认识到缺陷,就是进步。
因此对写文章的人来说,广纳善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善于从老题材中挖掘新意,其实这也是创造。
不断开拓新生活,开辟新
领域,挖掘新意境,文章才能常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