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家庭小实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家庭小实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开展现状初中生在家庭中开展一定量的化学小实验,具有着诸多有利于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的良性因素。
家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自我探究系列化学知识,通过小实验对化学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兴趣。
家庭中的化学实验器具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化学课堂中应用到的烧杯、酒精灯、蒸发皿、搅拌棒等具有一定化学专业性的器具,在家庭中只能做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化学实验,例如生活中的液体的酸碱度实验、面粉发酵成为有机酸、厨房的白醋和红心萝卜的化学反应等实验,所以在家庭中的化学实验具有着一定的生活化特点,有助于学生促进对化学的生活化认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虽然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专业化学实验器具,对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化学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自身安全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像酒精灯、以及强腐蚀的化学物品,而生活中的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的化学实验,危险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实验的安全性。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化学小实验中,可能会具有着只有学生一人参与的化学小实验,家长因工作任务的繁重,没有时间与精力与学生合作参加到生活小实验之中,所以学生在进行接触到明火、酒精等实验内容中,可能会因实验本身具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初中生群体仍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对于世界的整体认知仍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实验,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例如,互联网中的诸多视频或文章等,对生活中的实验进行简单阐述,使更多的人群愿意参加到实验中来,某幼儿因看到互联网中制作爆米花的视频教学,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策略1.教师对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实验内容与规范家庭小实验在教师教学课程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需要将适合家庭中开展的化学实验进行课堂布置,例如给学生发放化学酸碱度试纸,让学生自行寻找家庭中有哪些液体是酸性哪些液体是碱性,将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在家庭内的小实验中,带着问题开展化学实验。
化学课堂的催化剂——探究演示实验的教学

、
数 学 教 学首 先 是 文 化 的教 学 。 数 学 文化 的基 本 特 征 有 : 数 学 文 化 是 传 播人 类 思 想 的 一种 基 本 方 式 。数 学 语 言 演 变 成 一 种世界语言 ; 数 学 文 化是 自然 与 社 会 相 互 联 系 的 一个 尺 度 , 许 多 重大 社 会 问题 的论 证 要 用 到 控 制 论 、 数理统计 、 运 筹 学 等 数 学 知识 ; 数学 文 化 具 有 相对 的稳 定 性 与 连 续 性 ; 数 学 文 化 具 有 高 度渗 透 和 无 限 的发 展 可 能 性 。这 些 功 能虽 然 不 是 每 堂课 都 能得到体现 , 但我们还是应尽量让学生多感受 。 如极 限的概念是教学 的难点。若用学生熟知 的 “ 一尺 之 棰。 日取其半 。 永世不竭 ” 来引入‘ 。 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 其变化 趋势 , 则能有效地 帮助学生理解极 限的定义 。 突破这个 难点. 若 在 极 限概 念 给 出后 , 用“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来描述 , 不仅能使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 、 更高的观点来 理解 极 限, 而且 还 是 一种 妙 不 可 言 的 美学 欣 赏 。 这样 适 度 营造 文 化 氛 围的 教 学过 程 , 既有 利 于 学 生 理 解 教 学 内容 , 又 有 利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品位 , 应是 我 们 孜 孜 以求 的 。 在 初 中 教学 中只 有 既 重视 学 生 的知 识 和 技 能 培 养 。让 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在交流 中体会解决实 际 问题 的 体会 和 感 觉 , 形成知识和技能 。 也 要 合 理 发 展 学 生 的 综合素质 , 这 才 是 教育 的真 谛 。
初中催化剂教案

初中催化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催化剂的作用原理;3. 能够运用催化剂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2.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教学难点:1.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的理解;2. 运用催化剂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质量的气球,一根细线,一些砂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催化剂?2. 学生回答: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二、探究催化剂的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2. 学生回答:催化剂的特点包括:在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三、实验演示催化剂的作用(2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两个相同质量的气球分别系在一根细线的两端,然后将砂子装入其中一个气球中,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上升速度。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装有砂子的气球上升速度较慢,说明其受到的浮力较小;未装砂子的气球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其受到的浮力较大。
3. 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装有砂子的气球中,砂子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气球的上升速度,因为砂子的质量较大,使得气球受到的浮力较小;未装砂子的气球中,没有催化剂,所以上升速度较快。
四、运用催化剂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催化剂的作用?2. 学生回答:例如,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器中起到净化尾气的作用;催化剂在制药过程中可以加速药物的合成速率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实验演示和实际问题解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并能够运用催化剂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和方向,但自身不参与反应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催化剂的研究在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机理涉及表面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催化剂可以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两类。
均相催化剂指在反应介质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相同的物相,通常为气体或溶液。
非均相催化剂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物相,通常为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活化态机理和反应势能表面机理。
活化态机理是指催化剂吸附反应物形成活化态,使反应速率增加。
反应势能表面机理是指催化剂吸附反应物形成一个能量较低的中间体,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酶催化剂等。
金属催化剂常用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氢反应等。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常用于氧化反应、脱氢反应等。
酶催化剂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在生物工程、制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是催化剂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者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合金化改性、纳米化改性、表面修饰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催化剂性能。
催化剂的载体和制备方法也对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催化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对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索精神。
催化剂的研究也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催化氢化的试剂

催化氢化的试剂
催化氢化是一种化学反应,常用于将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饱和化合物。
常用的催化氢化试剂包括:
1. 钯催化剂:钯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催化氢化试剂,可以用于将烯烃、炔烃等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烷基化合物。
常用的钯催化剂有PdCl2(PPh3)2、Pd(PPh3)2Cl2等。
2. 镍催化剂:镍催化剂也是一种常用的催化氢化试剂,可以用于将醛、酮、酯等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烷基化合物。
常用的镍催化剂有NiSO4·xH2O、NiCl2·xH2O等。
3. 铬催化剂:铬催化剂可以用于将醛、酮、酯等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烷基化合物。
常用的铬催化剂有CrO3、Cr2O3等。
4. 铑催化剂:铑催化剂可以用于将烯烃、炔烃等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烷基化合物。
常用的铑催化剂有Rh2(CO)6、Rh(CO)5(PPh3)2等。
5. 铁催化剂:铁催化剂可以用于将醛、酮、酯等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对应的烷基化合物。
常用的铁催化剂有FeSO4、FeCl3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催化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不饱和化合物,应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同时,在使用催化剂进行催化氢化反应时,还需要注意
反应条件的控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化剂的选择和用量等因素。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催化剂”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2011年的6月已画上句号。
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师的岗位上也经历了8年的风风雨雨,由当初的稚嫩青涩一步步走向今天的娴熟自如。
因为学科的特殊性,笔者与学生的相处时间只能是短暂的一年。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融入化学课堂,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科成绩?笔者认为,除了踏踏实实地做好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之外,还必须充分使用好以下几种“催化剂”,以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数的实验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亲密关系的引导下,课堂的气氛是和谐的、融洽的,教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绝佳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语气是温和的,神情是柔和的,而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喜爱,会全力做好老师喜欢的事,甚至会将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转移到老师所教的科目上去,即使是他不擅长的科目,他们在课堂上也会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地思考问题,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这门科目的学习中去,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与学生处好关系呢?首先,笔者比较注重与学生的初次见面,在第一节课上,笔者会以一种比较风趣、特别的方式作自我介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笔者会请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他们介绍时做好记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和他们交心做朋友。
其二,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始终让自己高高在上,摆老师的架子,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低姿态,主动地去和学生们聊天,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他们做朋友。
其三,教师要保持年轻的心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关注的信息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们会和你有亲近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你,也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你的学科并将为之付出努力。
二、在实验中大胆质疑,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初中化学实验相对都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老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动手把实验完成。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化学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正如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一样,化学教学也需要一些独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催化剂”,帮助老师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引发好奇心二、展示生活应用,增添实践体验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比如通过展示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设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以增加他们对化学知识的体验和感受。
三、启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四、设置情境,增强互动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化学实验情境、设计一些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和互动性。
五、鼓励表扬,激励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
老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化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展示生活应用、启发思考、设置情境、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化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享受化学学习的过程。
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

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
催化剂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具体的催化剂类型和用途。
一般来说,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催化效果。
此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以是单一的金属或化合物,也可以是多种金属或化合物的混合物。
例如,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中主要含有铂、钯、铑等贵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同时,催化剂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载体可以起到分散活性组分、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活性组分流失等作用。
载体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总之,催化剂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是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反应条件、产物要求、经济成本等因素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摘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加强演示实验对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演示实验教学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突出科学探究,采用”引入-探究-分析总结”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3)01-0148-02
一、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理念
探究理念是指人们从事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时为探索未知自然事
物或现象的性质以及规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式。
其特点是实践前人们对研究对象不十分了解,对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预料,对研究的结果不能确定。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这种建构其他人不可替代,这意味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做主动地选择和加工。
每个学生都是在以自已原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
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他们接触过,但当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
问题的一定解释,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尊重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理解,给予点评,老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是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也是体现探究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一环。
因此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加强演示实验对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演示实验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探究理念下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特征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逼真的化学情境,并通过情境设置悬念,再利用悬念引入化学新课,同时也激发起学生质疑问理、接受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世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
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运用演示实验,要让学生亲眼目睹实验现象,通过观察特征,揭示事物的原理本质。
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用演示实验更利于演示现象、揭示变化、设置疑点、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观察力,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通过
演示实验,可重现前人发现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日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分析和推理,大胆地提出不同的猜测和不同设想,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索问题,归纳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化学概念,导出化学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2、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进集体配合。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受性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因整个实验由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环境中。
二是实践性强,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能正确操作,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对实验的现象给予准确的判断和解释。
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劳动,取得了别人无法提供的“劳动价值”,由此引发了想做实验,多做实验,做好实验的积极性。
三是独立性强,可诱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
通过对实验的反复操作,学生不但能把现象观察、数据记录、总结归纳等重要学习环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理解记忆得到增强,学习效果明显,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探究理念下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⑴教师在思想上对演示实验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演示的实验都没有演示给学生
看,在他的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用来做练习。
⑵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有的教师课前对演示实验的准备不足,目的不明确,选择器材不当事先没有预做,因此不能掌握实验的关键所在,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适得其反。
⑶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未参与配合:演示实验不能仅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学生脱节。
⑷过多依赖多媒体,把一些本该亲自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而教师只是用视频的讲解仓促的结束演示。
从上面介绍的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为了做好演示实验,首先应该提高我们化学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只有重视演示实验,才能做好演示实验,而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该具有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化学教师,要注意以下的原则:
(1)要目的明确
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
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化学概念和规律。
(2)要明显直观,安全可靠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
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化学过程的变化要显著。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3)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
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
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
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
四、总结
在探究理念下初中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充分抓住学生对实验喜爱,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高涨的热情,都能体会到学习化学很有趣味。
教师要注意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实验的目的明确、明显直观、安全可靠、具有启发性。
真正体现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化学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2.封小超,王力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m].科学出版社.2003
3.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论》 [m].科学出版社.2004
4.陈刚,舒信隆. 《新编化学教学论》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商瑞国.初中化学实验[m].龙门书局.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