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即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和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实验组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9.3%;实验组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坐骨神经痛;疗效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以臀部、大干性坐骨神经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及孕妇,目前西医常采用止痛剂及营养神经的方法,但效果一般,且对于孕妇尤不适用。
我院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特进行研究,现将本研究予以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6.7±2.8)岁。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5.8±3.2)岁;实验组中男18例,女11例,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36.4±2.7)岁。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既往体健,无其它表现为痛症的其它疾病;③患者心、脑、肾等其它内脏器官功能正常;④患者自身对穴位注射药物无过敏现象者;⑤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电针疗法
通过电针刺激穴位,产生持续的针 感,增强治疗效果。
拔罐疗法
通过负压吸引,刺激穴位和肌肉, 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03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实践
针灸治疗过程
穴位选择
根据坐骨神经痛的位置和症状 ,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肾俞、
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等。
部分患者不适合
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接受针灸治疗 ,如患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或 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未来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机制研究
治疗方法优化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其作用原理和规律。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效果。
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 合研究
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指 南制定
针灸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对身体其他方面的 调节,达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治疗局限性
效果不稳定
针灸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 异,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变化,导致效果不稳定。
技术要求高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 操作,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
成本较高
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治疗的 成本较高,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 担。
对于不同病因和病情的坐骨神经痛患 者,针灸治疗的最佳方案和疗程还需 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未来研究展望
可以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的机制和远期疗效,为针灸治疗坐骨 神经痛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临 床指导。
可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 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针灸治疗坐骨神经 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
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2南县中医医院湖南益阳413200【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康复治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针灸康复治疗。
对比分析患者功能障碍、疼痛情况的缓解效果以及临床疗效表现。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功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促进患者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的疗效表现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有气血凝滞、血流不畅等因素所引发的阵发性、持续性疼痛,且患者随着病情逐渐发展,可进一步引发下肢偏瘫问题。
经长期临床实践验证,通过指导患者展开正确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抑制坐骨神经疼痛蔓延,进而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1]。
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以锻炼增强患者体质为主,通过畅通气血实现治疗效果,但针对锻炼依从性表现过差的患者,该方案的治疗效果有限。
针灸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其在平衡气血、调节阴阳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缓解各类局部疼痛问题。
本次研究对坐骨神经痛在针灸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表现展开分析探究,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患者的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8-64岁之间,平均(46.82±4.76)岁,患者病程介于1个月-8年,平均(4.22±1.31)年;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6-65岁之间,平均(46.54±4.61)岁,患者病程介于1个月-9年,平均(4.38±1.26)年。
患者间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 效 : 经过 1 - 3个疗程后 , 临床症
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下 肢活动正 常 ,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可进行 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 随访 1 年以上未有复发 ; ②有效 : 临床症状
和体征基本消失 , 直腿抬高试 验阴性 , 劳动过度 或遇阴雨天 时
下肢稍有酸痛 ; ③好转 : 疼痛有改善 , 能下地 缓慢行走 , 但仍 然 2 0 0 8年 1月一 2 0 1 O年 1 2月 我 院 收治
区方 向, 待得气后 , 小 幅度捻转轻刺激即可。 体针治疗 :体针主要 以太 阳膀胱 经和足少 阳胆 经两穴 为 主, 取环跳 、 承 山、 昆仑 、 秩边 、 委中、 阴门 、 阳泉 、 肾俞 、 阿是 穴。
腰痛加关元腧 、 大肠腧 ; 小腿后侧痛加委 中、 承 山。 具体方法 : 左 手示 指和 中指 固定所要 针刺 穴位上 、 下两点 间的皮肤 , 右手 持
痛, 耳针配合体针 效果 明显优于单独体针 治疗 ,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 针灸
耳针
体针
坐骨神经是人体 内最大 的一支周 围神经 , 其从腰骶部 的脊
髓, 途 中经过骨盆 , 经坐骨大孔穿 出 , 抵达臀部 , 然后沿大腿 后
针, 针尖 垂直刺人皮肤 , 缓慢均匀提插 , 并仔 细体会指 下感 觉 。 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 间位置发生改变时 , 可选取督脉穴。进
症状和体征无 改善 。
2 结 果
上1 2 例( 1 2 %) 。随机分 为 2 组: 利用耳针 配合体 针治疗( 治疗 组) 与单独利用体针治疗 ( 对照组 ) 。 临床表现 : 所有患者 的患腿 多呈放射性疼痛 , 腰、 腿以及踝后都有压痛点 , 直腿抬高试验 阳 性 。治疗组 5 0例 , 男3 2例 ( 6 4 %) , 女1 8例 ( 3 6 %) , 年龄 最小 l 6 岁, 最大 6 9 岁, 病程最短 1 个 星期 , 最长 3年; 对照组 5 O例, 男3 0 例( 6 0 %) , 女2 0例( 4 O %) , 年 龄最小 1 9岁 , 最大 7 1 岁, 病 程 最短 4 d , 最长 2 年 。2组 患者性别 、 年龄以及 病程无统计学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坐骨神经痛;针灸;临床效果坐骨神经痛指的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产生的放射性疼痛,其中该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该病起病急骤,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针灸、按摩、手术等疗法。
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探讨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为26-62岁,平均年龄(41.8±1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4例,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2.4±13.8)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医护人员让患者饭后服用0.6g布洛芬、维生素B1,20mg,每日三次[1]。
观察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给予个体化针刺治疗:如果患者腰背部、下肢后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承山、委中、环跳、大肠俞等穴位;如果患者是臀部及下肢外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环跳、丰隆、悬钟、阳陵泉等穴位;如果患者具有上诉所有的症状,那么医护人员取昆仑、环跳、秩边、大肠俞、阳陵泉等穴位。
针刺加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针刺加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临 床观察
杨 关键 词 : 骨 神 经 痛 ; 坐 针刺 ; 拿 ; 药 治 疗 推 中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2 R7 5 4 文 献 标 识 码 i B 文章 编 号 i0 6 0 7 ( 0 0 1 0 5 一O 10- 9921 )- 09 1
光
3 例 , 发性 3 6 继 7例 。 2 治 疗 方 法
2 1 针 刺 : 发 性 坐 骨 神 经 痛 取 环 跳 、 中 、 陵泉 、 骨 、 . 原 委 阳 绝 昆
仑。继 发性坐骨神 经痛 取肾俞 、 腰俞 、 环跳 、 中、 委 阳陵泉 、 绝
骨 、 三 里 、 溪 。操 作 : 据 穴 位 选 择 合 适 的 毫 针 , 刺 上 述 足 太 根 直 穴位 , 环跳 选 用 4寸 长 针 刺 入 , 次 针 感 均 要 通 达 肢 体 的 远 每 端 , 它穴位尽 量得气 , 其 留针 3 O分 钟 后 出 针 , 日针 1 , O 每 次 1 次为 1 程。 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以 内者 4 O例 , 年 以 上 者 3 半 3例 ; 3例 中有 4 7 6例 因感 受 寒 冷潮湿 而发病 ,l 有 明显 外伤史 , 余 1 l例 其 6例 原 因不 明 ; 有 3 例拍腰骶部 X光片提示 腰骶 椎病 变 , 1 5例 C 提 示 腰 椎 间 T
祖 国 医学 认 为 , 病 系 因 感 受 风 寒 或 久 居 寒 冷 湿 地 , 本 冒雨 涉 水 等 寒 湿 之 邪 客 于 经 络 , 血 运 行 不 畅 , 因 外 伤 闪 挫 跌 气 或 仆, 经筋 、 脉 受 损 , 血 运 行 不 畅 , 血 凝 滞 于 腰 、 、 肢 而 络 气 瘀 臀 下 致疼痛诸症 。 坐 骨 神 经 的走 向 与 下 肢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 少 阳 胆 经 的 循 足 行 路 线 大 体 相 似 , 坐 骨 神 经 的 疼 痛 区 域 涉 及 这 两 条 经 , 而 故 因 治 疗 上 亦 多 取 此 二 经 的穴 位 。原 发 性 者 多 取 环 跳 、 中 、 陵 委 阳 泉 、 骨、 绝 昆仑 以 通 经 、 络 、 痛 。继 发 性 者 大 多 病 程 铰 久 , 活 止 且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肾虚 、 空 之 症 , 应 在 原 发 性 取 穴 基 础 上 加 髓 故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闽值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前,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痛阈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痛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能降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针灸;尼美舒利;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是指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1]。
可分为原发性骨神经痛及继发性骨神经痛,患者活动严重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是我临床意义。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6~62岁,平均(43.29±3.82)岁;病程1~8年,平均(5.32±1.32)年;咳嗽痛者24例,腰痛者14例,喷嚏时疼痛者18例,排便时疼痛者4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征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坐骨神经牵拉征阳性,如Bonnet征、Kerning征、Lasegue征等;胭窝点、踝点、臀中点、坐骨切迹等伴随神经干压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传导;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及反射等,常见跟腱反射基本或完全消失;无骨结核、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
1.3 方法:取环跳、秩边、阳陵泉、绝骨、居髂、昆仑、承山;湿热型患者配阴陵泉、脾俞;寒湿型患者配腰阳关、肾俞;气血虚弱型患者配足三里、膈俞、三阴交;瘀血型配委中、次髂。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26例体会

乏 . 1 : ; 口 、 , 6 I
于
6 l ^ 司 暑 i之 主罢
手 . £ . ]
乏
宁
1
真J 宝
于
、耋
置
宝雪
宁| 至
^ 可
是乏 : ) . .蔓 乏
、
69
_采 、 6 、 { ’
①
之 6 I 袁
J
J :垂
:
乏 。
导 盘
∽ ∞ . ∽
主 萋
垂 乏
。
= ± = . ① 。
妻
u
( 丰 之 i 亍 毒a
妻
早
菱
主 :
:之
壹
妻 :
彳习j 丈 ; 寻 丰 萋 ∞ ∽ 塞 { ) v
_ )
.
雯 . ^
萋
戈 £. ) 童 . 叁
。
. . 暑 复
重
、
u
。 季
、 才
戈 乏
一 萎
于乏
u%
芝 . 1 . .宁
童
m 于
了 于
:q 口 f v £ . j
彳季
、 ∞墨I
、 萋
.
, 口 ( 萋
。 争 、
口 、 , .
口 、 ,
} . 。 . ] _ 。 ∞
: 毒 , n ’. 。 。 ∞ . 。 ∞¨∞
、于 口 、 ,
口 、 ,
墨
、 于 口 、 , 垂a 、3 . 习
l 8 一 量 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结果: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5—01
坐骨神经痛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
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
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
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
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为严重。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男:女为3:2;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5岁。
1.2 诊断标准
①疼痛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内并沿其通路放射,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色无明显压痛,在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多处压痛;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
①取穴:由于本病之疼痛部位适为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循行径路,所以我们选穴亦以足太阳膀胱经之委中、肾俞、上髎等穴位及足少阳胆经之环跳、阳陵泉、邱墟等穴位为主,再根据古人对腰腿痛的治疗经验,定出常用穴位如下:环跳、环中、委中、阳陵泉、昆仑、邱墟、肾俞、上髎。
辨证属寒湿型者(因寒湿之邪所侵,症见疼痛发作往往沿着病邪所侵及的经脉,或上下走注疼痛,或重着不移,酸痛交作,伴有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加艾炙;虚弱者(因肝肾不足,气血耗伤,或体质素亏而发本病。
症见面色少华,精神不充,腰腿酸软乏力,步履困难,每遇劳累后则痛剧,卧时则痛减,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而绛,苔薄滑或光滑或光剥)加肾俞、足三里;外伤型(因闪挫撞击,症见受伤后陡然腰痛如折,连及髀枢至腿股,俯仰、转则不利,脉涩,舌质红,苔薄或光)加委中放血。
②操作方法:患者大都采用侧卧位或俯卧
位,在环跳部可采用快速进针法(即刺入捻进法),刺入真皮后缓慢捻转进针,其痠麻程度必须放射至足尖或足底,阳陵泉须痠麻至足背,一般穴位探得有痠麻感后就停止捻针,留针20~30分钟,按具体情况而定。
在留针时可隔10分钟再轻捻一次,以保留适当感觉。
每天一次,10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2~3天。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活动自如,能恢复工作。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气候变化及劳累后偶有酸痛,基本能坚持工作。
好转:疼痛明显改善,能行走,但仍有部分体征。
无效:治疗1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是原因是由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解剖关系变
异所致,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腰部闪挫、风寒湿邪入侵、劳损、外伤等损伤足太阳、足少阳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坐骨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坐骨神经通路的一段或全长的放射性疼痛为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腰椎病变或坐骨神经临近组织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针灸是治疗疼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刺镇痛
的原理经研究证实,针刺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钾离子、钙离子、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可使神经递质的成分发生改变,进而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来发挥镇痛的效果。
3.1 选穴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起病急,治疗上以循经取穴为主,而环跳、阳陵泉为针灸治疗之关键腧穴。
根据中医理论,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中之筋痹,其病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闪伤血瘀血凝,致使筋脉痹阻,气血不通。
而环跳为足少阴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在髀枢中,属胆经腧穴,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干,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下缘。
临床上不论有何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常用穴之一,且两穴均易得气;根据人体测痛实验研究表明,一般容易得气和得气较强的穴位镇痛效果好。
因此,针刺环跳、阳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配合针刺其他腧穴则可增强通经络之功能。
3.2 针法的手感
针刺得气是获得针效的前提。
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过程中,采用捻转手法,每隔10min行针1次,是患者保持良好的针感,部分患者针感必须达到患者最痛苦的部位才能见效。
多数患者针刺环跳时针感应达到脚尖,针刺阳陵泉时针感须达足背,其余穴位一般得气即可。
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效果佳者往往为针感显著之患者。
3.3 针刺的时间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患者有针至痛止的效果,止痛的时
间因人而异,一般可维持3~4小时,待针刺效应消失后,疼痛又复发。
根据这种情况,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每天针刺的次数可达到2~3次,镇痛的效果可以提高。
总之,针灸已被证实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甚至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硬膜外注射、理疗及外科治疗失败后,针灸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05)
[2] 邱玲;张冲;张吉;张敏;陈大为;高乐女;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与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06)
[3] 王凡;张彤;刘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医药;2007(06)
[4] 王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