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原因资料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课件

01
呼吸抑制的定义
呼吸抑制是指呼吸频率和/或潮气量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的状态。
02
呼吸抑制的原因
呼吸抑制常见于麻醉恢复期,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抑制、肌肉松弛剂残
留或呼吸道梗阻。
03
呼吸抑制的预防
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气
道阻力等。一旦发现呼吸抑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给予呼吸兴奋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并发症发生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尽管我们已经对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 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治疗方法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针对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需不断 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
缺乏长期随访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缺乏对患者的长期 随访研究,无法全面评估治疗效果。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ppt课件
目 录
•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概述 •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预防与治疗措施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是指在麻醉药 物作用消失后,患者从麻醉状态 逐渐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或疾病。
分类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根据症状的严重程 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
呼吸抑制
总结词
麻醉药物残留引起的并发症
详细描述
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减小,严重 时可导致呼吸暂停。
处理方法
使用拮抗药物对抗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同时保 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Hale Waihona Puke 苏醒延迟总结词患者意识恢复延迟的现象
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麻醉后恢复室(PACU)是手术结束后继续观测病情,预防麻醉后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场所,是现代化麻醉科的重要组成.为了提高病人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降低病人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68例PACU病人,对在PACU发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PACU病人3868例其中成人2878例,男1441例、女1437例,年龄22~76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ASA)I~Ⅲ级。
小儿990例,男606例、女383例,年龄2~12岁,手术范围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手术,均为全身麻醉病人。
入PACU后,给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体温(腋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变化。
入室病人常规监测ECG、SPO2、HR、R、T,必要时行有创血压监测。
常规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肌松拮抗药等处理。
1.2观察指标1.2.1 血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为低血压;高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或≥140/90 mmHg则为高血压(中度高血压标准为血压≥160/100mmHg,重度高血压标准血压≥180/110mmHg)。
1.2.2心律失常:入室后发生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统称为心律紊乱),心率≥100次/min为心动过速,≤50次/min为心动过缓。
1.2.3呼吸系统并发症观察呼吸类型、频率、有无支气管痉挛,带气管导管入室者记录其清醒及拔管时间,连续监测SaO2,SPO2≥0.90为低氧血症。
1.3进入ACU指征全麻术后病人甚至尚未清醒,呼吸、肌张力未回复或呼吸、循环不稳定,呼吸恢复尚未正常者。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处理

麻醉后恢复室Dragos Diaconescu, Loreta GrecuI.概述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平稳的麻醉苏醒期,但术后突发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
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回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
PACU通常由一个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
它应紧邻手术室(OR),并有X线检查和实验室设备。
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氧气、吸引装置、监测系统)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
Ⅱ.进入PACUA.转送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
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和弥散性缺氧。
对于那些需要接受血管活性药治疗的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如果麻醉医师认为必要,在护送过程中需给予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B.记录单患者到达PACU,即刻记录生命体征。
麻醉医师应向PACU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记录单,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完全接管患者后方可离开。
同时,麻醉医生还应将患者的一些必要情况向手术医生或者PACU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
这份记录单应包括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及谁将进行最后的术后护理。
C.记录单包括的内容1.患者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包括失聪、心理问题、语言障碍,以及对于感染的预防。
2.血管内留置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催醒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以及所给予的其他相关药物。
4.手术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于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电图变化。
浅谈全身麻醉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及其护理对策

浅谈全身麻醉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及其护理对策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且患者清醒后不会留有任何后遗症,但是在全身麻醉恢复其容易产生躁动、癔症、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本文总结全身麻醉的并发症现象及原因,对262例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与监护,有9例出现了并发症现象,但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均恢复健康。
标签:全身;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简称为全麻,是指给患者静脉注射或从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达到痛觉消失、可逆性意识丧失的效果,以方便实施手术等操作。
血液内药物浓度决定了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还可以调节和控制。
这种抑制方式是完全可逆的,当这些药物成分从体内排出或被代谢后,患者的各种反射与神志逐渐恢复。
但其偶尔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现象,特别是误吸和反流现象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为小儿患者、产科患者、老年患者,这些并发症现象处理不当时还可能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
恢复期间如果没有严格的血压监控也有可能引发循环系统等的并发症,常见又心律、血压等方面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等器官灌注不足体征。
麻醉恢复期机体处于一种较弱的状态,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后果严重。
一,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1)临床资料对入院治疗的262例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进行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共145例,女性患者共177例。
其中手术时间小于两小时的160例,大于两小时的102例。
年龄在9-69岁之间,分布较均匀。
急診手术为125例,择期手术的病例为137。
(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全院262例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262例患者中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出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
其中呼吸系统占39例,占总病例的14.89%,循环系统占129例,占总病例的49.23%,神经系统占40例,占总病例的15.26%。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 (3)其它药品加强麻醉药品作用
❖ 术前应用巴比妥类(如鲁米那)或苯二氮卓类(如安定)、 术前饮用酒精类饮料可加强麻醉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 用,造成清醒延迟。
❖ (4)肌松恢复延迟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20页
❖ 2.呼吸衰竭
❖ 诊疗往往凭临床揣测,证实可依据旁气流呼 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血气分析。
吸、输血输液反应、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梗阻,其 特点为低氧血症,而无左心室超负荷征象。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11页
❖ 8.气胸。 ❖ 9.肺栓塞 在手术后即刻极少发生。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12页
❖ 在恢复室内对低氧血症治疗主要是给氧。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29页
❖ 3. 预防因躁动引发病人本身伤害,合理使用 约束带、床档等保护工具。
❖ 4.定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免发生低氧血 症或二氧化碳潴留。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30页
❖ 术后疼痛处理方法:
❖ (1)使病人保持正确卧位:半卧位能够减轻 腹部肌肉张力,减轻腹部伤口疼痛。(2)重 视心理护理。(3)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 (3)病人咳嗽或用力挣扎;以及晚期妊娠孕妇, 因为血内高水平孕酮也影响到括约肌机能。
❖ (4)带有套囊气管内导管,在套囊上部蓄积着大 量分泌物未及时去除也易于引发误吸。
❖ (5)药品对食管括约肌功效影响。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专家讲座
第36页
❖ (三)、误吸临床表现
❖ 1.急性呼吸道梗阻 假如当初病人肌肉没 有麻痹,则可见到用力呼吸,尤以呼气时更 为显著,随之出现窒息。同时血压骤升、脉 速;若仍未能解除梗阻,则二者均呈下降。 因为缺氧使心肌收缩减弱、心室扩张,终致 室颤。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的处理体会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
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 观察指标 (1) 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 <90%为低氧血症; (2) 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3) 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 (4)恶心呕吐; (5) 寒颤、躁动等。
2 结果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内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2例)。
表1 麻醉苏醒并发症(见表1)小儿未拔气管导管42例,入室后5-20min内拔管,小儿低氧血症、喉痉挛和呕吐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2例、喉痉挛1例、呕吐3例) 。
3 讨论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手术后死亡病例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术后第一个24h。
本文观察苏醒室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
低氧血症都发生在刚进苏醒室时,可能与麻醉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有关。
给予吸氧5-20min后大都恢复至95 %以上。
循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在原有高血压患者中,在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为65%,剧烈的血压波动,可危及重要脏器功能。
常见原因有: (1) 原有高血压病史; (2) 疼痛; (3) 吸痰刺激; (4) 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5) 术后恶心呕吐; (6) 寒战、躁动等。
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课件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评估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肌缺血和心 绞痛。
监测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苏醒延迟
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及时处 理苏醒延迟。
头痛
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减轻 头痛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预防和处理认 知功能障碍。
其他并发症
恶心呕吐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症 状,及时处理并保持呼吸 道通畅。
循环抑制的护理
对于出现循环抑制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变 化,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
预防性护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和麻醉风险,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概述 • 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 • 并发症护理措施 • 案例分析
01 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麻醉后并发症是指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 理上的异常反应。根据发生的时间和表现,麻醉后并发症可 分为即刻并发症和延迟并发症。
寒战
注意保暖,给予加温毯等 措施缓解寒战症状。
疼痛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 适当的镇痛治疗。
03 并发症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 和度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和吸入
即刻并发症通常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延迟并发症则可能在麻醉后数 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如恶心呕吐、疼痛等。
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护理全身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残余、麻醉实施过程中损伤性操作、手术创伤性刺激等,使患者原有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引发各种并发症[1],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麻醉苏醒期是停用麻醉药物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围术期最易发生生命危险的时期。
有文献报道,全麻1511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
现将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以期对提高护理水平,预防并发症有所帮助。
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7%[3],主要以低氧血症为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嗜好和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舌后:全麻复苏期间呼吸道并发症中舌后坠发生率相对较高,达1.28%[4],主要是残余麻醉药、肌松药的作用使舌肌肉缺乏张力,舌根后坠阻塞咽喉部,造成气道梗阻。
好发于肥胖、颈粗短及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此类患者发生舌后坠时应立即让病人侧卧位或头部偏向一侧,头后仰托下颌法,如上述措施仍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则需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放入喉罩和重新气管插管。
呼吸遗忘:术后大量应用阿片类药物,使患者在术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呼吸遗忘。
呼吸遗忘是少数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麻醉苏醒期间要加强巡视工作,尤其对复苏期间比较安静的病人可能存在的隐患远远大于烦躁病人。
经常呼叫熟睡尤其发出鼾声的病人,主动询问其不适,用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抬腿、举手等方法判断病人的清醒程度。
适当给予阿片类拮抗药,要谨慎使用,因剂量大可引起患者烦躁。
喉、支气管痉挛:喉痉挛是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据报道,全身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后喉痉挛的发生率为0.87%。
术前都有较长吸烟史是喉痉挛的高危因素之一,反复气管内吸痰也极易诱发喉痉挛。
一旦出现喉痉挛应停止任何刺激,清除口咽部任何刺激物,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加压面罩给氧,同时遵医嘱静脉推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必要时用粗针头做环甲膜穿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原因。
• 2.病人因素 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肥胖、肝肾功能不良、高
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3.麻醉管理 a.低氧:血压低于50mmHg、PaO2低于60mmHg 或
SpO2低于75%以下可致脑低氧和意识障碍。b.低温 c.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紊乱。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 呼吸道问题,约占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期共发症中30%。
1.术后呼吸道梗阻
•
最常见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是未苏醒病人
•
• • •
舌根后坠导致咽后阻塞。 咽后阻塞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头部后仰同时托起下颔骨。如果阻塞不能 很快缓解则需要放入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会使病人更 容易耐受,而口咽通气道有可能会导致呕吐或喉痉挛。 喉痉挛或呼吸道直接损害也可导致喉部阻塞。因喉痉挛引起呼吸梗阻, 而地塞米松10 mg IV等简单的方法处理后症状不缓解,则需要重新气管 插管。 喉头水肿多见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困难气管插管、咽喉部手术。 呼吸道异物 气管导管堵塞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 3.通气不足 通气不足是指肺泡通气减少,而导致动脉二氧化碳增
高。通气不足原因原因有:呼吸中枢损害、呼吸肌功能受损,一些肺 部原发性疾病以及麻醉因素。
• 中枢性呼吸抑制 可以发生在各种麻醉苏醒期,因此要针对诱因给
• • • • • 予对症处理。 a.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的残余作用 b.过度换气 c.低温 d.二氧化碳麻醉作用 e.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恶心是一种咽部和上腹部的不适感,无疼痛,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呕 吐是通过口腔将胃内容物用力排出现象。约占麻醉苏醒恢复期总并发 症中的42%。 l.全身麻醉(全麻)期间的麻醉维持药物,国内外大型医院多采用吸 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阿片类的镇痛药。吸入性麻醉药异氟醚、地氟醚或 安氟醚、七氟醚(Sevoflurane)在高浓度吸入时,对呼吸中枢有抑 制作用(即剂量依赖型)。但在低浓度吸入或麻药排出、苏醒阶段对 气道刺激引起咳嗽,对呕吐中枢也有一定的刺激导致恶心、呕吐。 2.现常用静脉镇痛药物、阿片类的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 雷咪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对大脑极后区,化学受体(CTZ)敏感区 的阿片受体作用,会引起极后区性恶心、呕吐。其他类静脉镇痛药物, 氯胺酮、曲马多(Tramadol)对边缘系统的刺激,而引起高级中枢性 的恶心、呕吐
(三)循环并发症处理
• 3.心律失常 术后心律失常的诱因,电解质紊乱(低血 钾)、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患有心脏 疾病病史。术后心律失常最常见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 动过缓、室性早搏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 神志变化
• 麻醉恢复期,神志变化发生率为3%。 全身麻醉后神志变化的观察,应认真仔细。麻醉结束后90 分钟之内,大多数病人应恢复知觉。麻醉恢复期神志变化 的原因有: (1)麻醉镇静药、肌松药物等残余作用 (2)全身代谢因素 (3)低温(<33度) (4)中枢损害
• 4.手术因素 开胸、上腹部手术切口痛导致通气不足;术中出现严
重意外。
(七)低温和寒颤
• 大手术后常发生低温。低温使病人感觉不适,血管收缩以 及寒颤,而寒颤增加代谢率500%、心输出量和分钟通气 量。围术期复温设备的使用是必要的手段。 • 药物应用 代表药物为哌替啶和曲马多。
⒉
谢谢!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 目前治疗肺水肿的进展均是围绕在保证内脏器官合适灌注的前提下尽 可能降低肺的肺水压,通过利尿药,限制液体入量以及血管扩张剂, 如果肾功能衰竭才加用透析。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缺氧的有效方法。 采用PEEP模式,通气只增加肺的残气量,而不能减少肺水含量。 (6)术后肺栓塞是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缺氧症状。手术时间长以 及不明原因的缺氧加上突发性胸膜疼痛,短促呼吸、胸膜渗出以及心 动过速,要考虑肺栓塞的诊断。大量肺栓塞可导致低血压、肺高压以 及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肺血的并发症。 麻醉方式以及手术部位也影响术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老年 龄以及吸烟的患者也常致术后缺氧。
(五)恢复期躁动
• 1.不良刺激:如疼痛、尿管、气管导管及各种引流管的刺 激 • 2.药物作用:氯胺酮的使用,拮抗药物应用不当 • 3.病人因素 • 病人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并易引起伤口 裂开、坠床等意外伤害。原因明确立即去除病因,及时消 除有害刺激,适当镇痛、镇静。
(六)苏醒延迟
(三)循环并发症处理
• 及时查找原因,输血补液同时观察引流,判断有无活动性 出血,维持出入量平衡,低血压严重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麻黄碱等 •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心功不全应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律失常
(三)循环并发症处理
• 2.高血压 由于疼痛、高碳酸血症、缺氧以及容量过多等诱因,可 导致术后高血压,多发生手术后30分钟之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 后半数以上会出现高血压。术后高血压的处理主要针对疼痛、高碳酸 血症、低氧血症。术后高血压通常不需要长效降压药物。 麻醉恢复期发生的高血压标准: 1) 收缩压>190mmHg,舒张压>110mmHg,连续测二次。 2) 超过术前基础血压的25%,血压>140/90mmHg,并连续测三次。 高血压治疗: 疼痛治疗:目前60%术后病人的疼痛,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A.镇痛药物NSAIDS: B.降压药物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 • • • • 外周性呼吸抑制 a.肌松药残余作用 b.肋间神经阻滞 c.膈神经阻滞 肥胖、腹带过紧都可影响呼吸导致通气不足。PACU病人 均要吸氧至病人神志清醒,并所有病人应有Sp02监测, 术后诊断通气不足最直接有效方法是测定PaCO2。 术后通气不足需要再次气管插管,大约为0.2%。而这些 需再插管病例77%多在术后第l个小时之内,并多见儿童 或老年人。
(一)、术后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lting, PONV)
3.疼痛和内脏牵拉反射,胃肠道机械感受器受刺激也是引起PONV 的常见因素。 4.体位改变导致前庭系统的刺激诱发呕吐。 5.低血压、缺氧、呼吸循环不稳定,导致缺氧和低血压均是术后恶 心、呕吐的重要诱因。 6.术后吸痰等物理刺激。 7.心理因素。 频发严重的恶心、呕吐将会加剧术后病人的不适,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失调,甚至引起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肺部炎症以及ARDS,增加 再次手术机会。PONV增加护理和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而增加了 病人的经济负担。
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董芳芳
麻醉恢复期
• 绝大多数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安全的 苏醒恢复,是经过了有经验专业医生 和护士努力的结果。从麻醉状态恢复 至正常生理状态是麻醉期间处理关键 的环节之一,也是病人围术期较危险 的阶段。
(一)、术后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lting, PONV)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 所有呼吸道阻塞均应采用面罩纯氧吸入, 紧急病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应采用环甲 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在呼吸道梗塞时的 对症处理应紧急迅速,因为当呼吸道完 全梗塞后第一分钟PaCO2上升 6 mmHg, 以后每分钟升高 3~ 4 mmHg,同时缺 氧也将持续加重。
(一)、术后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lting, PONV)
• PONV治疗: 1.对症处理 2.药物治疗droperidol(氟哌啶)、metoclopfomide(灭 吐灵)、ondansetron(枢丹)、 propofol、 pephenazaine
(三)循环并发症处理
• 麻醉恢复期,循环并发症发生率为25%。 1.低血压 麻醉恢复期发生的低血压,主要是心脏前负 荷减少(容量不足),全身血管阻力(SVR)降低以及心 肌收缩力减弱。迅速诊断和对症处理是非常重要,否则低 血压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会继发缺血损害。 麻醉恢复期发生的低血压标准: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 低血压治疗:扩容5%白蛋白500~1000ml 6%HEAS(贺斯) 500-l000ml Dopamine 2~5 μg/kg/min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 2.缺氧
缺氧是术后常见并且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现有丹麦医 疗机构的最新资料提示,术后55%病人出现一次或多次SpO2<90%, (这些病人都有吸氧)。而低氧状态的发生阶段94%常被医护人员忽 视。 术后低氧血症主要原因是: (1)吸入氧浓度过低(FiO2<21%)。 (2)低通气量呼吸。 (3)部分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4)右向左的肺内分流增加。其中右向左的肺内分流是最主要原因,而 肺不张又是引起分流的主要原因。 (5)术后肺水肿也会导致缺氧。 Cooperman and Price总结40例围术期 肺水肿病例,发现肺水肿发生最多阶段是手术结束后第一个60分钟内, 而且肺水肿病例多伴发高血压,并且一半以上的病例患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