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理论

合集下载

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一种用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的理论。

它来源于著名跨国研究学者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研究成果,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文化维度模型,以此来解释全球范围内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差异。

文化维度理论主要包括六个维度:1.权力距离–揭示不同社会中的权力分配不均情况。

高权力距离的社会接受权威和等级制度,低权力距离的社会更倾向于追求平等和民主。

2.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强调不同文化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态度。

个人主义倾向于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集体主义则重视集体利益和团体责任。

3.不确定性规避–反映了文化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适应方式。

不确定性规避高的文化更倾向于避免风险、注重安全感,而不确定性规避低的文化更能接受变化和风险。

4.男性性别角色 vs. 女性性别角色–揭示社会中对男性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男性性别角色强调竞争、成就、权力,女性性别角色则注重合作、友好与关怀。

5.长期导向 vs. 短期导向–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未来、过去和现在的时间观念。

长期导向强调耐力、节俭和坚守传统,短期导向则注重眼前利益和当下享乐。

6.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突显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模式。

个人控制的文化倾向于认为人应该控制环境,而环境控制的文化则认为人与环境应该和谐共生。

通过文化维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跨国企业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和融合当地文化,提高国际合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同时,这也为我们个人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不同文化维度间的交织与碰撞,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长卷,也引领着不断发展变迁的世界脉动。

文化维度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与沟通,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希望未来,文化维度理论能够继续深入挖掘,为我们提供更多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启示,促进世界更好地共融共生。

解析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

解析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
rson(1972)比较北美、西欧、拉美、亚洲及英联邦之间高层管理者在多 个管理价值观上的水平差异。
• 不做出事先假设,但设计情境变量,以探索跨文化差异的效应或可能的原因。
4
环境关联研究
• Leung和Bond(2004)的研究中测查了社会通则的各个维度和一系列社会/经 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确证社会通则的效度。
1
2
3
探讨概念的结构
如果是多维度结构,可 以比较维度结构在不同 文化之间是否一致。
考察这个概念与其 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在不同文化下是否存在 显著差异,如果是的话, 则可能表明这个概念存 在文化间差异。
考察这个概念与其 他有关因变量的关系
如果这些关系存在文化 间差异,并且研究者可 以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境 变量的解释,则可能表 明概念在不同文化之间 不对等。
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倾向和女性化倾向;对不确 定性的回避。后Hofstede & Bond(1988)发现了一个新的维度,即长远—短期取向。
Triandis(1996) 文化特征群
文化的紧密性;文化的复杂性;主动—被动性;荣誉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垂直和水平的关系。
Leung & Bond(2004) 社会通则结构
这个等式表示在g组中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回归方程。 假定潜变量和残差是相互独立的,上述等式可以转换为:
g g X gg' X g
EX E(X )X E(X )T
如果不能拒绝零假设,就可以认为跨文化样本之间具有在某个层次上的测量对等性。
3 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和测量的对等性问题
House等(2004) GLOBE项目
Gelfand等(2011) 文化的紧密性—松散性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等值理论|文化差异理论》摘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排除方法两方面入手,体现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桥梁;文化转换;翻译等值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翻译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有必要来关注和研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翻译则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

本文拟就这四个方面作一简单阐述。

一、文化的定义《辞海》中对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有时也特指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相区别。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由于地域、气候、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也各异。

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在这种意义上说,翻译也是跨文化活动,翻译语言就是翻译文化。

在翻译文化特质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译文和原文相对等值。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A,Nin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体对等。

”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一)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信“天”。

严格地说,“天”与“God”不完全对应。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

概念解析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涉及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交际则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信号进行沟通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过程。

理论体系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冲突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2、文化冲突理论:该理论不同文化之间由于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寻找共性和建立共识,以实现跨文化和谐。

3、交际能力理论:该理论强调跨文化交际者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

提高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定性分析的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意义和解释;定量分析则更注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情况来验证理论假设;案例分析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当前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研究者过于理论构建,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另外,跨文化交际学在非英语国家的普及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例如,在企业管理、国际关系、教育等领域,跨文化交际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跨文化与国际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交流的增加,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进行国际传播。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的重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1.文化差异理论文化差异理论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包括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在国际传播中造成误解、冲突和障碍。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关键。

2.文化冲突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着重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文化冲突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深入了解文化差异来减少和解决文化冲突。

3.跨文化沟通理论跨文化沟通理论研究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该理论强调了语言、非语言和言语风格等因素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包括语言障碍、非语言符号的解读和适应不同的沟通风格等。

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跨文化沟通的技巧,如尊重文化差异、提高自我意识和文化敏感度等。

4.文化影响力理论文化影响力理论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文化影响力从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即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

个体层面的文化影响力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塑造。

群体层面的文化影响力研究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群体行为模式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跨文化与国际传播。

5.文化交融与融合理论文化交融与融合理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该理论强调了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文化交融和文化融合现象。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更加容易和快速。

6.全球化与媒介理论全球化与媒介理论研究全球化对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影响。

全球化使国际传播更加容易和普遍。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关于文化的观点是在他做的关于文化差异的实验性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 尽管IBM公司想在全球各工厂建立一套共同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但是在不同国家,如巴西和日本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仍存在很大差异。

霍夫斯泰德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所在国家的文化有关系。

他把文化描述成是“人的头脑中的一种集体共有的程序,它能将一类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经过几轮的研究,他把文化差异归纳为四个基本的维度。

他指出所有的差异都可追溯到基本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中。

这些维度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和不确定性规避。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又增加了时间取向维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

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相反,集体主义文化则更强调集体目标。

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应当自己照顾自己和直系家庭,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期望他们的内群体或集体来照顾他们,作为这种照顾的交换条件,他们对内群体拥有绝对的忠诚。

个人主义没有圈内(in-group)和圈外(out-group)的明显差别,而集体主义却有明显的圈内和圈外的差别。

在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中,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是通过个人主义指数II Individualism Index 来衡量的。

这一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如美国;反之数值越小,则说明该社会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如日本和亚洲大多数国家。

表2:部分国家和地区个人主义指数国别得分排名结论美国911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英国893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法国7110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德国6715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日本4622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香港2537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韩国1843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台湾1744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危地马拉653很强的集体主义倾向2、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权利距离表明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组织或公司的权利在各成员之间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差异性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文化差异性研究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国际商业、教育、政治等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从文化维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和分析文化差异性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化与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文化维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文化差异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文章将分析几个关键的文化维度,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等,并探讨这些维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文化差异性在国际交流、商业活动、教育等领域中的实际影响,以及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我们也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兴趣,推动该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维度理论概述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通过对不同文化在特定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剖析,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多样性。

该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并经过后续的研究和补充,逐渐形成了涵盖多个维度的理论体系。

霍夫斯泰德最初在他的研究中识别了四个核心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

这些维度基于对大量国际企业员工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反映了不同文化在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倾向于鼓励独立思考和行动;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重视群体和谐与共同目标,个体通常需要在集体利益下行动。

权力距离维度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等级和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

文化差异理论

文化差异理论
你就是一个不肖子孙;如果你照办,你的老爹就不会在美 国丢面子。” 闹洞房
2)长期-短期导向
维东把他父亲在历年里给他寄来的中国书法字画全部挂起来, 以显示对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维维也在维东父母面前大谈书法经(她本人是艺术家),以赢得 老人的好感。
虽然事隔多年,当餐馆老板认出老上级的时候,依然沿袭了 原来的关系,要为老上级的儿子操办婚礼,表现的都是对历 史的尊重。
《喜宴》的主角
一个是从台湾移民美国的维东 一个是美国人西蒙 一个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维维 西蒙是维东的同性恋男友,维东
是维维的房东
故事梗概
维东在台湾的父母要来看望维东,并敦促他的婚事。 他们已经给他介绍过若干个女友,但都没有成功。 维维想通过婚姻的手段留在美国。 为了逃脱窘境,西蒙给维东出了一个主意,让维东与维维
不确定性规避的高与低
从冒险的角度来看 从商业合同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来看
举例: 1. 就业与创业的比较 2. 存款与炒股的比较
实证研究结果
表2-5 不确定性规避得分及排序 表2-6 部分国家对回避不确定性的不同态度
不确定性规避在东西方文化中的表现
东方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重伦理道德;提倡修 已以安人,强调事后灵活应变。
普遍主义:强调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不能因 人而异,刻板。(英语文化)
特殊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性。 (拉丁文化)
“你怎么可以信任他们,他们总是帮助他们的朋 友”
“你不能信任他们,他们连朋友都不愿意帮”
“开车误撞行人”的情境讨论
你与朋友一起开车出行,车速40,限速30,结果在街角 撞倒了行人。无其他目击证人。警察来了~~~~
影片中的美国人西蒙非常独立,他很少与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交谈,几乎与家庭没有联系,这与维东和维维跟其父母的关 系形成鲜明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 21 63 49 51 1128
国家
日本
印度
46
48
54
77
92
40
95
56
80
61
美国 91 40 46 62 29
案例课堂讨论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同印度尼西亚进行商业往来
1. 借用文化维度理论,分析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在文化方面 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区别。
2. 从哪个方面讲,印尼的地理特征在亚洲具有唯一性。 3. 印尼工作环境中的哪些特点与文化概况分析相一致。 4. 印尼人口的社会分层情况是怎样的? 5. 外商投资在印尼的哪些领域能够发现机会?
母亲对维维说:“丈夫和孩子对我们女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 此事亘古不变,对吗?”没想到,维维回答说“不!”表现出 上一代与下一代,台湾妇女与大陆妇女在对夫权上认识的不同。
4)内外分明
中国人对内外群体的态度很不一样,常常有区分“自己人” 与“外人”的倾向。只有很亲近的亲戚朋友才被视为“自 己人”。
实证研究的结果
表2-3 权力距离得分及排序 表2-4 不同国家权力距离的比较
权力距离在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差异
a) 等级制度 b) 授权 c) 决策方式
三、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忍耐非传统行为的 程度。
在一些社会中,其成员能沉着地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他 们相对来说更能容忍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他们或 多或少对风险泰然处之,因为他们并未感受到威胁。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公私兼顾,推己及人 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从惩罚孩子的不同方法看个人与集体主义
美国:“进你的房间去”; 日本:最严厉的惩罚是赶出家门。
实践研究结果:
表2-1 不同国家个人主义得分及排序 表2-2 不同国家的个人主义程度比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企业管理上的差异:
假结婚给其父母一个圆满的交代。
电影观摩
《喜宴》
影片反映的中美文化特征
维东的自我定义最复杂。 从完全自我的角度,他将自己定义为美国人,追求
个人的幸福,因此,大胆地与西蒙相爱并同居。 但同时因为他在中国家庭中长大,传统的价值观或
多或少地在他的头脑中存在。 当他完全一个人脱离父母生活的时候,他的个体主
(4)撒谎并不一定是不道德行为,得看动机和结果。
(5)行人已经受伤,不会因为我的行为而有任何改 变,而我的朋友可就指望着我了。
加强条件练习
1)比如说开车的人不只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亲 人(如父母,子女,配偶);
2)再比如,被撞的行人不仅受了伤,而且进医院 后不久就告别了人世。
坚定原有选择的理由
义特征表现得很明显;当父母出现的时候,他的中 国人(集体主义)特征就被唤起。 他身处两种文化理念的夹缝之中,内心充满了矛盾、 痛苦和挣扎。
中美文化在文化维度上的差异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长期短期导向 权力距离 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 中性-情绪化维度
1)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维东明显感到自己有延续香火的责任和压力 父亲对维东说:“你一定要举行一个大婚礼,如果你不做,
在影片中,维东的父母虽然知道西蒙是维东最好的朋友, 却一直都把西蒙看成外人就是这种倾向的表现。
6)不苟言笑与情绪外露
西蒙总是将喜怒写在脸上,与维东亲热时充满激情,对维 东不满时大声争吵,即使当着维东父母的面亦如此。
维东的父亲总是不动声色,就是当听到维东是同性恋者这 样令人震惊的消息,得知维维肚子里有了维东的骨肉这个 爆炸性“新闻”时都不形于色,表现出中国人情绪中性的 极致。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 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利益。
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结构为特征。人们希望群体中 的其他人(诸如家庭或组织)在他们有困难时帮助并保护 他们,成员则以对群体的忠诚作为回报。
例如:中国同事和美国同事共进午餐的比较
对以下为人处世之道的分析
a) 绩效评估 b) 人才流动管理
资料2-1: 怎样才是一个体贴的主管
二、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用来衡量社会接受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 配不平等的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社会接受群体内权力的巨大差距, 员工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重,称号、头衔及地 位是极其重要的;
权力距离小的社会尽可能淡化不平等,虽然上级 仍拥有权威,但员工并不恐惧或敬畏上级。
(5)受伤的行人应该有权力讨回公道,我撒谎是为 虎作伥。
而选择作伪证的人则如此说明自己的行为:
(1)作为朋友,他/她有权力期待我为他/她撒谎, 这是朋友应该做的。
(2)朋友超速发生了事故,有可能吊销执照甚至进 监狱,作为朋友,我应该帮助他/她避免坏的后果。
(3)虽然撒谎足不良行为,但我是为朋友而不是为 自己撒谎,这属于“两肋插刀”行为,不惜自己冒 风险而拯救朋友,是义举。
柔性社会:特征是阴柔。人们一般乐于采取和解的、谈判 的方式去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强调平等、团结;人生 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
实证研究结果
表2-7 生活的数量得分及排序 表2-8 男性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社会常识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它表明一个民族持有的长期或近期利益的价值观。
第二章 跨文化理论(文化差异理论)
第一节 文化维度理论 第二节 文化架构理论 第三节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第四节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跨文化理论主Leabharlann 帮助人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 群体的文化行为和动机。
第一节 文化维度理论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二、权力距离 三、不确定性规避 四、刚性与柔性(价值观的女性化与男性化)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影片中的美国人西蒙非常独立,他很少与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交谈,几乎与家庭没有联系,这与维东和维维跟其父母的关 系形成鲜明对比。
3)权力距离
维东本人在一家公司担任管理人员,他威胁下属时经常讲的一 句话就是“如果你再犯错,我就扣你的工资。”完全是居高临 下的态度。
父亲是一家之主,每次吃饭大家都要等他先动筷子品尝饭菜, 每次维东的母亲都会把药和果汁准备好,端到维东的父面前。
普遍主义:强调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不能因 人而异,刻板。(英语文化)
特殊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性。 (拉丁文化)
“你怎么可以信任他们,他们总是帮助他们的朋 友”
“你不能信任他们,他们连朋友都不愿意帮”
“开车误撞行人”的情境讨论
你与朋友一起开车出行,车速40,限速30,结果在街角 撞倒了行人。无其他目击证人。警察来了~~~~
西方文化强调有序化和制度化;唯理哲学;管理 以契约为基础,事先规避风险及建立风险预案。
四、刚性与柔性
刚性与柔性指的是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 准。
或者:价值观男性化与女性化 或者: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对刚性与柔性的理解
刚性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阳刚气概,如自信武断、 进取好胜、追求金钱和物质;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成功的 尺度就是财富功名,鼓励和赞赏工作狂;强调公平、竞争, 注重工作绩效。
讨论: 1)在商务关系中是否应该表露情绪? 2)情绪是一种破坏客观性和理智的因素吗? 3)如果你情绪不好,有点生气,会不会在上班时
流露出来?
(3)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该维度用来描述和解释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人际交往 方面的巨大差别。
来自于kurt Lewin的 圆圈拓扑理论
U类交往方式
G类交往方式
案例2: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喜宴》
李安是在中国台湾长大后来移居美国的电影导演, 对中美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
他拍摄的表现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还有早期的 《推手》。
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他拍过两部,一部是《饮食 男女》,还有一部就是荣获奥斯卡很多奖项的
《卧虎藏龙》。
《喜宴》
本片是李安扬威国际影坛之作,曾获柏林电影节 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其特色是以中国人特 有的伦理观点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令同志与非同 志都能接受编导的说法,将一椿可能的悲剧变成 喜剧,世故得来皆大欢喜。
表2-10 商务管理领域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者的不同特点
(2)中性化-情绪化
该维度是指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 中性:情绪表露含蓄微弱。如中国、日本、东亚、
东南亚其它国家 情绪化:情绪表露夸张明显。如意大利、西班牙、
和南美国家等 表现:
- 表情、肢体语言 - 身体接触
表2-12 中性化社会的人和情绪化社会的人在商务 领域的表现差异 (P61)
霍夫斯泰德
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 力的一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霍夫斯泰德 (Hofstede,1980,1991)提出。
《文化的后果》1980;《文化与组织》 1991。
20世纪70年代末,霍夫斯泰德有机会对分布 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名IBM员工进行 文化价值观调查。
第二节 文化架构理论
由强皮纳斯(Trompenaars, 1993,1998)提出,荷兰管理 学者,《文化踏浪》
(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2)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3)中性—情绪化关系 (4)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6)长期-短期导向 (7)人与自然的关系
(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你就是一个不肖子孙;如果你照办,你的老爹就不会在美 国丢面子。” 闹洞房
2)长期-短期导向
维东把他父亲在历年里给他寄来的中国书法字画全部挂起来, 以显示对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维维也在维东父母面前大谈书法经(她本人是艺术家),以赢得 老人的好感。
虽然事隔多年,当餐馆老板认出老上级的时候,依然沿袭了 原来的关系,要为老上级的儿子操办婚礼,表现的都是对历 史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