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总结: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东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多个大型的优质草场,草场草质较好;以西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较少,草原产草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地带,为高山草场。
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
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学生:分享收获。
达标检测题:多媒体展示:
一、单项选择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 )
A .南方地区 B .比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2.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初中地理_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

1、位置和范围(1)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北方地区地形图,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2、地形(1)引导学生借助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到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2)引导学生借助北方地区地形图获取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区有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 1 ,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如下四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地形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畜牧业基地以及灌溉农业。

3、对照地图资料,学会分析塔里木盆地干旱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教师版图)回顾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分界线、主导因素?学生回答:2、教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歌曲图片走进西北地区?学生反馈,多媒体展示几副有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和歌曲,学生观看,回顾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略)学生:(读)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区域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一)、.小组内自主梳理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然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复习新课(展示交流)(一)位置、邻国和地形1、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地形图,”请学生结合图回顾。

教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地形图(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2、学生分小组找出,并在图中用笔圈出所找的国家。

初中地理_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1、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1)山脉(2)地形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区域分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此外,学生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家乡的地理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再加上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部分世界区域的地理特点,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积累和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但北方地区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中国地理分区,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但北方地区相对世界区域来说,范围更小,内容更细致更深入,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需要进一步探究。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解剖自然环境的相应知识并平稳过渡到北方地区与其农业相互关系上来。

最终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其他章节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分析本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理解北方人民怎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的。

另外,对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等更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后面其它地区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及学生应重视对其的学习过程多大的指导。

鉴于此,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思考、探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一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一个地理区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要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课堂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并能从北方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其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农业实例,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有什么特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如:“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会遇到困难?”、“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农业?”等。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课堂小测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5.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西北地区的是()A.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B. 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C.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D.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6.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下列地形区的名称①____________盆地②____________山脉③____________河④____________高原⑤__________走廊⑵植被景观自动到西植被景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⑶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__业为主,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作业:预测西北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并调查研究预测成果及对策。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分析【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域差异”的内容有3条,其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6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联系与差异2条: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一、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及其成因(重点、难点)分析:西北地区突出的特点就是干旱。

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的河流、地表景观、农业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习本区,注重掌握其学习方法,抓住区域突出特征分析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本区域。

故分析本区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方案:第一步:赏图。

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由图中景观可知,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反映出当地气候比较干旱。

这也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步:读图分析。

通过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计算新疆乌鲁木齐到太平洋、印度洋的距离。

可以看出: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地形处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很难到达,使得本区降水稀少,多在400毫米以下,而且越往西越少。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自然特征。

初中地理_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认识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2、明确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能够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二、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难点: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欣赏,询问学生视频播放的是我国是哪个地区?你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了解学情,学生在学习前对西北地区有哪些认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体验西北风情,感悟区域发展。

了解一个区域我们一般从地理位置(在哪里)、自然特征(有什么)、人文状况(怎么样)这些方面,还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出示本节的学习攻略。

(回顾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思路)模块一自主学习明确位置活动一: 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2、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让学生读图获取范围信息,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活动二:看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学法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三个方面描述。

【学生活动】思考: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比较,海陆位置上主要有什么差异?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位置的差异,加深对西北地区位置的理解,由此,感知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位置气候)模块二了解自然体验风情1、地形特征【学生活动】(1)读图圈出图5-25中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2)小结:西北地区地形以和类型为主。

(通过学生读图圈画主要地形区,总结西北地区地形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新疆地形区分布。

出示真有趣,让学生对照新疆的“疆”字感受新疆的特色地形,激发学生读图认知的积极性。

)2、气候特征【学生活动】(1)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2)对照中国降水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小测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
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5.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A.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B. 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
C.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D.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6.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盆地②____________山脉③____________河
④____________高原⑤__________走廊
⑵植被景观自动到西植被景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
⑶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__业为主,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作业:预测西北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并调查研究预测成果及对策。

结语
塞外
几重关山
春风的诗行
停留在玉门关旁
留下了
大漠孤烟直的浑厚苍凉
长河落日圆的凄美雄壮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课堂上好表现,课堂表现的欲望较强烈。

依靠学校、班级制定的小组评价机制,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学习地理的兴趣较浓郁,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通过之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掌握用方位描述位置的方法,可以迁移到本节课的使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教师讲解和配图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概况;预计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学生初次掌握,会有难度。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效果分析】
尽管本节课的容量较大,但是学生听讲认真,课堂巩固的较好,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们通过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学习,掌握了区域地理的认知过程,所以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方位加以识记,并通过山脉和地形区,巩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海陆因素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当地干旱的自然特征,并受干旱的影响,当地的河流、植被景观、牧业、种植业有了新的认知。

通过“评测练习”加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不错。

但学生也存在着困惑:回答西北地区的农业以为主?不知道是写“畜牧业”还是“灌溉农业”,在这点上,还需教师进一步点拨、指导。

《西北地区》评测练习分析表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西北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氛围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草原和荒漠”,从西北地区的景观入手,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干旱。

第二个标题为“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主要介绍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的突出特色——牧区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以“干旱”为核心,讲述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海陆位置和地形。

从海陆位置来看,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从地形开看,受山岭阻隔,水汽被层层阻断,又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

第二标题的内容也与“干旱”紧密相连。

西北地区在干旱的环境下,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此外,在适
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牧业区。

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西北地区的不同地方,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干旱程度也出现了差异,总体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向西,越来越干旱。

种植业和牧业的生产特点也随之出现变化。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评测练习】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 B.湖水 C.地下水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当地气温太高 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 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