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们发现儒家思想的很多理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在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迪。

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指出:

人类如果要在二^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很多中外企业家从儒学中得到了启迪。日本企业普遍推行

儒家思想与西方经营理念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在其《论语加算盘》一书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中国政府在对内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的同时,近年来明确提出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待世界多元文化。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来自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思潮。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但能发挥促进现代化”的作用,甚至还能纠偏现代化”所衍生出来的种种弊端。

在当今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中,物质报酬似乎成为了人人追求及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这导致许多企业及企业的高层,在成功赚到钱后,却陷入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匮乏的状态。而儒家追求人际关系整体和谐的价值观,能让人们在追求财富之余,兼顾

到身、心、灵三方面的平衡,这是维持自我、家庭和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及融洽互动的基础之一。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家的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孔子还提出“中庸之道”。对于“中庸”的概念,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去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张博士对发源于齐鲁大地的“中庸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山东走出来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 此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道家的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长寿。一个国家只有顺应自然和民意,才能国运昌隆。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庄子在《应帝王》中认为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无所累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极端发展。顺应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儒学是中国的国学

儒学是中国的国学,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与精髓,从“儒”这个汉字理解,“儒”就是人旁加一个需字,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要做人们需要的人,这才不会枉度人生,这才不无愧于此生.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我看起码有以下十大好处: 一、可以让孩子知道中华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现在很多孩子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气壮地而不是怀疑或者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社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这事关下一代的孩子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 二、可以让孩子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儒学讲的是成就自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的是从自己做起,从眼下细小的事情做起,着手于把自己的事业做的最好最佳。同时,回家后要孝顺父母爱护子女,在社会上要忠于朋友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最终应该成为企业精英和国家栋梁。因此,让我们的孩子知道这些道理应该是事关重大。 三、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文化大**后出生的现在已经社会主流的人,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了解到冰山一角,随着货真价实的文化大师相继去世,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就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 四、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的规矩。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而这个“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组成,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就是从“孝”文化入手,让下一代知道怎样去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养成在家自觉孝顺父母,真诚关怀子女,在外努力工作,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整个社会目前已经出现并迫切需要解决的80后孩子中出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问题。 五、可以让孩子从小系统受教和熏陶于民族尊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 六、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中国伟大和中国人的自豪。这从很多知名人士热衷于更改国籍的现象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要不爱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会为生他养他的祖国尽忠尽孝?因此,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一个人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祖宗传承的东西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尤其是换祖宗的事情是可耻的,要守住自己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应有的承诺。 七、可以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期望与文化传承。现在,独生子女的一代逐渐进入社会并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主流,而这些生在蜜罐里,长大糖水中的孩子,尽享着长辈们的无限宠爱,他们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玩着电子游戏,而对于父母和社会的期待却理解甚少,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八、可以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精髓。帮助下一代的孩子们正确区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可以让他们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然而,要让他们能够增强和提高鉴赏能力,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逐渐让他们了解儒家文化代表的国学的深奥内涵,从而让他们能够具备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儒家思想精髓

儒家思想精髓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义——原指"义气",即行为基础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诚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节——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教学目标 一、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习《浙东学术》,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学问”、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 三、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吸收本单元课文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辩艺术,作一些社会调查或问题探究,切实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单元介绍 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诵读《诗经》,却不会处理政务,不会开展外交活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用的。他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也就是把对伦理道德的实践看得比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北宋以后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想,始于二程(程颢、程颐)。他们发挥了孔子上面的论述,主张“穷经,将以致用也”(《二程遗书》卷四)。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吕祖谦极力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之风。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更是猛烈抨击义理之学,提倡以适用为主的经世思想。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傅山、颜元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形成了一股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社会思潮,发出了“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徐孚远《明经世文编序》)的呼喊。这些学者有感于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到徒讲义理的书生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因而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钻研经书要与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阐释古典经义的同时,升华出自己的社会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进而改造社会。他们在政治上反思或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反对土地兼并,在教育上抨击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在哲学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成为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朱舜水(明末清初)把经世致用思想概括为“经邦弘化,康济艰难”八个字。这种社会思潮,经魏源、龚自珍延及近代的张之洞、梁启超,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救民精神。 本单元选读两部清代重要学术著作,即顾炎武的《日知录》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两位作者虽然相距百有余年──一位是清代学术开山之祖,一位是浙东史学的殿军,但他们都有着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都本着孔子“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的精神思考问题、著述文章,不为空言,务于有用,以形而下之器,致形而上之道。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全书一千余条,文字最长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地理等15类,顾炎武自己则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顾炎武自题《日知录》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所谓子夏之言,即《论语·子张》中子夏的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以考证历史著称,大如四海九州之名,小到草木家畜之称,作者都能一一细辨,令人豁然。然而,《日知录》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治道”的内容。从古代黄金的流失,到铸钱之铜的匮乏,从郡县区划的缘起,到一亭一社的兴衰,乃至地亩大小、斗斛多少、丈尺短长,无不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 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90407 姓名:高玉梅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文价值丧失,人性物化,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等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同样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恢复部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倡和平、合作、彼此关心和信任,是文明社会努力走出困境的基本策略。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其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

现代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

现在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简单定义:精华就是适合社会需要的,糟粕就是不适合社会需要的。那么一个基调就确立,正方应该大谈精华,反方大谈糟粕。例如对方谈3从4德,你就谈仁义理智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即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也就是要谈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何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何为派生出的次要观点。那么作为正方,可以把儒家的仁义作为一个核心思想来看待。原因至少有3 : 1,仁义等思想是系统化的; 2.随着时代的变化,仁义之类的核心思想未变,但例如3从4德,很多陋俗是后人派生的; 3.透过现象看本质,儒家的本质还是仁义之类。 承认有糟粕,但糟粕是派生,是次要的,是非主流的,而精华是核心的,主要的,主流的。这就好比社会主义也出来很多贪官,但你能因噎废食,认为社会主义就不好吗? 儒家是一个入世的哲学,所谓入世,也就是主观上愿意用思想指导客观世界,客观上也会由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在封建社会,男人是社会的主流,儒家才会轻视女人;人的才智有限,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才智,所以才会以长为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人和人的利益冲突有限,所以才会讲究人和人之间的仁义 而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儒家自然会与时俱进,也会发展。但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联系更紧密,冲突更频繁,故而儒家的仁义更显得重要。 一)自强不息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从世界范围看,上个世纪初,美国现代管理推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至七十年出现问题,而到七十年代,日本溶合美式与儒家学说而成的日本式“太和”管理扶摇直上,占了上风,据专家们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中国式的管理将突显威力,成为那时管理的主流。 因此,我们今天开始研究孔子的儒学管理,正当其时,顺天应物。 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文之治,集于孔子。”这说明孔子之思想代表了中国圣王之治,代表了中国最经典的管理思想,孔子本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担任过很多管理职位,如委吏、司职吏、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相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管理职务。他的门徒中也有不少人出任各级官吏,这就使得他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基础的支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管理宝库。我们只要对这一思想宝库进行一下疏理便可看到,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修身治国平天下”,讲“修已安人”,讲“为政以德”,讲“正己正人”,并在管理的载体、目的、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即使到今天看来仍是我们现代管理者无法超越的思想境界。 在管理载体方面,孔子管理思想的中心概念是“仁”。“仁,亲也,从人以二”,即“仁”是“二人”的复合,这里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理论的出发点,管理就是在于搞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孔子眼里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理解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 在管理的手段方面,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看来,用道德教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地采用惩罚的管理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管理的途径方面,孔子主张“内圣外王”,即管理若要想取得“众星共之”的良好效果,首先得使自己“内圣”起来,要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个人的道德修养,注意榜样的力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管理者从自我管理,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层层推进,不可或缺,不可能跳越。在孔子看来,管理者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国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都是论述这些思想的。 限于篇幅,下面我就有选择性的论述几个专题以介绍孔子的管理思想境界。 一孔子“道之以德”的管理内控思想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对象包括人、事、物和行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讲的是对人的控制,他主张以“德治”为核心,虽然他也承认“齐之以礼”,即以礼义制度为规范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期末答案 齐全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同人于门,无咎”是同人卦()的爻辞。(1.0分)1.0 分A、 六二 B、 九四 C、 初九 D、 九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 2古代的“文献”含义是文本与()。(1.0分)1.0 分 A、 文献 B、 师承 C、 史料

学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 3“祭如在”出自()。(1.0分)1.0 分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 4《大戴礼记》的作者是()。(1.0分)1.0 分A、 戴德 B、 戴圣

戴礼 D、 戴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 5“重,主道也。”中的“重”是一种()。(1.0分)1.0 分A、 服饰 B、 木牌 C、 礼节 D、 仪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 6儿为父是服()。(1.0分)1.0 分 A、 齐衰

大功 C、 小功 D、 斩衰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 7《春秋》中被称为“公子”的人,其父亲是()。(1.0分)1.0 分A、 天子 B、 国君 C、 大夫 D、 富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 8“元”对应四季的()。(1.0分)1.0 分

春 B、 夏 C、 秋 D、 冬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 9柯小刚认为,居敬是一种()的功夫修持。(1.0分)1.0 分A、 空间性 B、 时间性 C、 庄重性 D、 舒缓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

10宋人疑经是认为《毛诗》的()还不够。(1.0分)1.0 分A、 艺术化 B、 义理化 C、 文学化 D、 道德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 11子思是()的孙子。(1.0分)1.0 分 A、 孔子 B、 孟子 C、 曾子 D、 荀子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7c10602182.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7c10602182.html,/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利弊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利弊影响 文/郜良 儒家学派由孔子所创。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其间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冲击,在近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五四运动”中受到“打倒孔家店”的否定,“文革”中受到“批林批孔”运动的批判,儒家思想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作为传统的力量,顽强地积淀在当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体系之中,以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渗透到我们的骨髓和血液,发挥着积极或消极作用。起积极作用的为精华,起消极作用的为糟粕。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必须用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引领时代潮流,在大胆吸收西方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扬弃”。因此,必须对儒家思想文化的现实利弊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每个字都能写一篇大文章。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如“仁”,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体现的是过度的“慈”,很容易丢掉传统的“孝”,所以,当今更需要强调“孝”。此外,“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体现出对务实和理性精神的崇尚。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但都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真正推行的是“政德合一”,宗教在中国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不像西方搞的是“政教合一”,有时教权比王权还要大。在中国正是由于信奉儒家思想,抑制了宗教的作用。直到现在,全世界有60多亿人,信教的有48亿人,不信教的绝大多数在中国,这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长期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