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设计
齿轮设计步骤范文

齿轮设计步骤范文齿轮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应力分析、齿形设计、轴向力分析等。
以下是一个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首先,需要明确齿轮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包括转速、扭矩、工作环境等。
这些条件将影响到齿轮的强度和材料的选择。
2.齿轮几何参数选择: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齿轮的几何参数,如模数、压力角、齿数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齿轮的外形和尺寸,对应着材料的选择和强度的计算。
3.齿轮强度计算: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工作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这包括齿轮的承载能力、寿命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应力,如弯曲应力、接触应力等。
4.齿形设计: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强度计算结果,进行齿形设计。
根据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绘制出齿轮轮廓,包括齿廓曲线和齿宽等。
5.齿轮材料选择: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齿轮常用的材料有钢、铸铁、铜合金等,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强度和硬度特性。
6.热处理设计:对于一些高强度的齿轮,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根据齿轮的材料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如淬火、回火等。
7.轴向力分析:在设计齿轮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轴向力的影响。
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工作条件,计算齿轮的轴向力,以确定轴承的选型和轴的强度。
8.传动效率计算: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齿轮材料的选择,计算齿轮传动的效率。
传动效率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以及润滑和摩擦等因素有关。
9.优化设计: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对齿轮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对齿轮的几何参数、材料和热处理等进行调整,以提高齿轮的强度、耐用性和传动效率。
10.齿轮制造和测试: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齿轮的制造和测试。
在齿轮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齿轮的几何尺寸和精度,以及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等。
齿轮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以确保齿轮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并密切关注齿轮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
齿轮传动设计PPT课件

17
一、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
发生线
K
1、渐开线的形成:
一直线在一个圆周上做 纯滚动时,直线上任意一点 的轨迹称为渐开线。
AK曲线称为渐开线。 BK直线称为发生线。 这个圆称为基圆。
k 称渐开线A K的展角
B
rb
基圆
A
k
O
18
2、渐开线特性:
(1)BK = A B 发生线沿基圆滚
标准齿轮
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且模数、压力 角、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均为标准值的齿轮称 为标准齿轮。
33
三、齿条的基本参数:
齿条的主要特点是:
1.齿条同侧齿廓为平行的直 线,齿廓上各点具有相同的 压力角,即为其齿形角,它 等于齿轮分度圆压力角。
2.齿廓在不同高度上,具有 相同的齿距。但齿厚和槽宽各不相同.
为使前后两轮齿能同时 在啮合线上接触,必须使法 向齿距K1K'1 = K2K'2,否 则 若K1K'1 > K2K'2 ,传动中断。
若K1K'1 < K2K'2 ,两轮可能卡住。
38
Pn1 Pn2
Pn1 Pn2
Pn1 Pn2
39
pb
db
z
d
z
db d
p cos
m cos
pb1 m1 cos 1 ; pb2 m2 cos 2
5
外啮合 内啮合
齿轮齿条
6
斜齿轮
人字 齿轮
直齿 圆锥 齿轮
海拔
齿轮
7
蜗轮蜗杆
交错轴斜齿轮 (旧称螺旋齿轮)
8
齿轮(设计手册)(一)2024

齿轮(设计手册)(一)引言概述: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涵盖了齿轮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点。
正文:1. 齿轮的类型1.1 直齿轮1.1.1 直齿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2 直齿轮的优缺点1.1.3 直齿轮的应用领域1.2 锥齿轮1.2.1 锥齿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2.2 锥齿轮的优缺点1.2.3 锥齿轮的应用领域1.3 内啮合齿轮1.3.1 内啮合齿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3.2 内啮合齿轮的优缺点1.3.3 内啮合齿轮的应用领域1.4 行星齿轮1.4.1 行星齿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4.2 行星齿轮的优缺点1.4.3 行星齿轮的应用领域1.5 正、斜面齿轮1.5.1 正、斜面齿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5.2 正、斜面齿轮的优缺点1.5.3 正、斜面齿轮的应用领域2. 齿轮设计的要点2.1 齿轮的几何参数设计2.1.1 模数的选择2.1.2 齿数的计算方法2.1.3 齿轮的齿宽设计2.2 齿轮的材料选择2.2.1 常见的齿轮材料2.2.2 材料选择的考虑因素2.3 齿轮的强度计算2.3.1 齿轮强度的基本概念2.3.2 强度计算方法的选择2.4 齿轮的齿面硬度设计2.4.1 齿面硬度的作用2.4.2 齿面硬度设计的方法2.5 齿轮的润滑与噪声控制2.5.1 齿轮的润滑方式2.5.2 齿轮噪声的控制方法3. 齿轮设计实例分析3.1 某机械装置的齿轮传动设计3.1.1 设计目标和要求3.1.2 齿轮的选择和设计参数计算 3.1.3 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3.1.4 润滑和噪声控制策略3.2 另一款机械设备的齿轮传动设计 3.2.1 设计目标和要求3.2.2 齿轮的选择和设计参数计算 3.2.3 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3.2.4 润滑和噪声控制策略4. 齿轮制造工艺4.1 制造齿轮的常见方法4.1.1 铸造法4.1.2 切削法4.1.3 成形法4.2 齿轮加工的主要工序4.2.1 齿轮的车削加工4.2.2 齿轮的磨削加工4.2.3 齿轮的热处理4.3 齿轮质量检测方法4.3.1 齿轮的检测要点4.3.2 常用的齿轮检测方法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齿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详细阐述了齿轮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几何参数设计、材料选择、强度计算、齿面硬度设计以及润滑和噪声控制。
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一)

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一)引言概述:齿轮作为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在工程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齿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通过掌握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实现传动系统的设计目标。
正文内容:一、确定传动参数1. 确定传动的速比要求:根据所需的输出转速和输入转速,计算传动所需的速比。
2. 确定传动功率:根据传动系统所需的输出功率,计算齿轮和传动装置的额定功率。
3. 确定传动类型:根据传动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传动类型,如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等。
4. 确定传动转向:根据传动系统的布局和工作要求,确定传动的转向,如正向转动或逆向转动。
5. 确定传动布局:确定齿轮的相对位置和传动齿数,根据传动布局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参数。
二、计算齿轮参数1. 计算模数:根据传动的速比和齿数,计算齿轮的模数,确保齿轮的强度和传动效率。
2. 计算齿轮的齿数:根据设计要求和齿轮轴的布局,计算每个齿轮的齿数,使齿轮能够实现所需的速比。
3. 计算齿轮的齿宽:根据传动的功率和转速,计算齿轮的齿宽,以确保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4. 计算齿轮的变位系数:计算齿轮的变位系数,用于确定齿轮齿形的修正,以提高传动的平顺性和减小齿轮噪声。
5. 计算齿轮的其他参数:根据传动的要求,计算齿轮的齿距、顶高、底高等参数,以确保齿轮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三、选择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方式1. 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传动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齿轮材料,如优质合金钢、硬质铸铁等。
2. 确定热处理方式:根据齿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如淬火、渗碳等,以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四、绘制齿轮图纸和施工图1. 绘制齿轮图纸:根据计算得到的齿轮参数,绘制齿轮的主视图、剖视图和齿形图,并标注关键尺寸和公差要求。
2. 绘制施工图:根据齿轮图纸和布局要求,绘制齿轮与其他传动部件的装配图和布置图,以便于制造和安装。
齿轮设计参数

齿轮设计参数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元件,它通过互相啮合实现传动作用。
齿轮设计参数是指影响齿轮传动效果的各种参数,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模数模数是齿轮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是齿轮齿数和齿轮直径之比。
模数越大,齿轮直径越大,齿轮的承载能力越大,但齿数较少,精度较低;模数越小,齿数较多,精度较高,但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
二、齿数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用z表示。
齿数越多,齿轮的传动平稳性和精度越高,但是齿数过多会导致齿轮体积增大,制造成本增加。
三、齿轮宽度齿轮宽度是指齿轮的啮合面上的宽度,通常用b表示。
齿轮宽度越大,齿轮的承载能力越大,但是齿轮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
四、啮合角啮合角是指两个啮合齿轮的啮合面上的夹角,通常用α表示。
啮合角越小,齿轮传动效率越高,但是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也会降低。
五、压力角压力角是指齿轮齿面上的主导压力方向与法向的夹角,通常用γ表示。
压力角越小,齿轮传动效率和精度越高,但是齿轮承载能力和强度也会降低。
六、齿形齿形是指齿轮齿面的几何形状,常见的有圆弧齿、渐开线齿等。
不同的齿形对齿轮的传动效率、噪音和磨损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
七、材料齿轮的材料对其承载能力和耐磨性等性能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齿轮材料有高速钢、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八、精度齿轮的精度包括齿形精度、距离精度、轴向偏差、跳动等指标。
精度越高,齿轮传动效率越高,但是制造成本也会增加。
以上是齿轮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参数,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齿轮设计需要考虑到齿轮的传动效率、承载能力、精度和噪音等因素,从而实现最佳的传动效果。
齿轮设计方案

齿轮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为了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我们需要对齿轮进行精心设计。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高效、可靠、经济的齿轮设计方案,以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二、设计目标1. 确保齿轮传动平稳,降低噪音;2. 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3. 优化齿轮结构,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三、设计原则1. 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设计合理、安全;2. 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提高生产效率;3. 注重产品可靠性,降低故障率;4. 兼顾美观与实用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齿轮设计要点1. 齿轮材料选择根据工作环境和载荷特点,选用合适的齿轮材料,如优质碳钢、合金钢或铸铁等,确保齿轮的耐磨性和强度。
考虑齿轮的热处理工艺,以提高其硬度和使用寿命。
2. 齿轮参数设计精确计算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基本参数,确保齿轮的传动性能。
合理设计齿轮的齿宽和齿高,以平衡强度、刚度与重量。
3. 齿轮结构设计采用斜齿或人字齿等结构,提高齿轮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
考虑齿轮的润滑和散热需求,设计合适的油槽和油孔。
五、设计方案详细说明1. 齿轮啮合设计通过优化齿轮的啮合线,减少啮合冲击,降低噪音。
确保齿轮啮合时的侧隙,避免因热膨胀导致的卡滞。
2. 齿轮强度计算对齿轮进行详细的强度计算,包括接触强度、弯曲强度和齿根强度,确保齿轮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齿轮进行强度校核,优化设计。
3. 齿轮加工工艺制定合理的齿轮加工工艺流程,确保齿轮的加工精度。
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提高齿轮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六、设计验证与优化1. 模型分析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齿轮模型,进行干涉检查和运动仿真。
分析齿轮在实际工作中的受力情况,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 实验验证制作齿轮样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齿轮的传动性能和可靠性。
根据试验结果,对齿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3.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齿轮设计。
齿轮设计过程

(二)根据接触强度计算确定中心距a或者小齿轮的直径d1, 根据弯曲强度计算确定模数。
1.渐开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及计算 (1)直齿受力分析
Fr Fn α
Ft
P
法向载荷Fn垂直于齿面,为计算方便Fn在节点P 处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t与Fr。
公式:
T1
9549
P n1
Ft
2T1 d1
T1——传递的转矩 d1——分度圆直径
α——啮合角
(2)斜齿受力分析
Fr Ft tan
Fn
Ft cos
Fr
αt
Ft
P
αn Fn Fr
F’ P
F’ Fa β
Ft P
如图所示:
圆周力 径向力
Ft
2T1 d1
,
F ' F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s
F'
F'
tan n
Ft tann cos
轴向力 Fa Ft tan
举例 名称:输出齿轮 材料:20CrMnTi 热处理技术条件:齿面渗碳淬火,渗碳层深度0.8~1.2mm,齿面硬度 HRC58~62,心部硬度HRC32~45。 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加工齿形→局部镀铜(防渗)→渗 碳、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齿。
热处理工艺:正火、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
r1 r2
Fn1 FR1
β1
Fa1
1
2
Fa2
T
β2
FR2
Fn2
中间轴轴向力的平衡
由上图可知,欲使中间轴上两斜齿轮的轴向力平衡, 需满足下述条件: Fa1=Fn1tanβ1 Fa2=Fn2tanβ2
由于传递的转矩T=Fn1r1=Fn2r2,为使两轴向力平衡,必须满足
齿轮设计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受力分析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1
工作时,轮齿受到啮合力作用,忽略轮齿间的摩 擦力后,总压力沿啮合线N1N2方向垂直于齿面,理想 条件下沿齿宽均布,用集中法向力Fn表示。 Fn 圆周力:Ft
径向力:Fr
2T1 d1
以节点 P 处的啮合力为分析对象,可得:
Ft
Fr Ft tana
径向分力 pcasing:压缩。
危险截面: 30°切线法确定。 危险截面应力: 弯曲应力;压缩应力;切应力。 因压缩应力、切应力较小,计算时暂不考虑。
破坏始于受拉边,以受拉边为计算依据。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由分析得齿根弯曲应力为:
F
F cos h M YSa ca 2 YSa W bs / 6 2 KT1 6h / m cos YSa 2 bd1m s / m cosa 2 KT1 YFa YSa bd1m
即:
F
2 KT1 YFaYSa bd1m
式中: YSa为应力修正系数。
YFa为齿形系数,仅与齿形有关,而与模数无关; 6h / m cos YFa YFa与Ysa见表6.4,P120 2 s / m cosa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为:
F
2 KT1 2 KT1 YFaYSa Y Y F 2 Fa Sa bd1m bz1m
的载荷,即:
Fn p L
Fn 为轮齿所受的公称法向载荷。
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工作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制造误差的影响,载荷
会有所增大,且沿接触线分布不均匀。
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最大载荷为:
pca K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汽车所配发动机的基本参数,其最大功率58.8KW/6000rpm ,最大转矩108Nm/4400rpm 变速器的设计。
参考一款类似车型的传动比大小,初步选定各档传动比值 传动比:一档769.3222714431=⨯=i 二档915.1222725392=⨯=i 三档339.1222733363=⨯=i 四档14=i 五档89.0222740295=⨯=i 齿轮的初步参数中心距:根据经验公式初选31max g e A i T K A η= K A 是中心距系数,乘用车8.9~9.3,商用车8.6~9.6。
max e T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1i 一档传动比,η传动效率96%初选模数:经验公式,一档mm i T K m e m n ,31max 1η=,1m K 为模数系数,一般为0.27~0.37,max e T 发动机最大转矩,1i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η变速器传动效率0.96高档齿轮 mm T K m e m n ,3max =,m K 模数系数0.37~0.48齿宽:齿轮宽度较大时,其承载能力会提高,但是当齿轮受载后,由于存在轴的挠度变形及齿轮的齿向误差等原因,使得齿轮沿齿宽方向的受力不均匀,因而选择齿宽时不宜过大。
通常情况下,齿宽的确定是根据齿轮模数的相关经验公式来选取的n c m K b =c K 齿宽系数,直齿轮取4.4~7.0;斜齿轮取7.0~8.6。
为便于装配和调整,一般小齿轮宽度再加大5~10mm ,但计算时按大齿轮宽度计算。
螺旋角:一般10°~35°,过大,轴向力大;过小, 中间轴上轴向力平衡111tan βn a F F =222tan βn a F F =传递的扭矩相等2211r F r F T n n ==2121tan tan r r =ββ,尽量抵消轴向力各档齿数的分配(1) 确定一档齿轮齿数。
一档传动比769.3z z z 11c 1=⨯=主从主从c z i一档齿数和nh m A z 1cos 2β=初选中心距,取K A =9,1i =3.769,η=0.96,可得A=65.7985mm ,取整A=66mm 。
一档模数得1.97~2.7,取2.25;其他的1.76~2.28,取为2mm初选螺旋角1β=13°,可以求得一档齿数和为57。
而一档主动小齿轮的齿数范围在12~17之间,取主1z =14,从1z =43。
(2) 确定长啮合齿轮的齿数分配。
初取螺旋角c β=28°,且齿数和为51.8,根据齿数比可得(3) 确定二档 (4) 确定三档 (5) 确定五档(6) 确定倒档的齿数分配 变位系数的选择 齿轮各个参数的计算齿轮受力:nP T 9550= 圆周力 112d T F t =径向力 βααcos tan tan n t t t r F F F ==轴向力 βtan t a F F = 法向力 βαβαcos cos cos cos n tb t t n F F F ==实际受力(计算载荷)t V A t tc F K K K K KF F βα== K 为载荷系数,使用系数,动载系数,齿间载荷分配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名义载荷 齿轮的校核(1)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齿面接触强度核算时,取节点和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的接触应力中的较大值,小轮和大轮的许用接触应力要分别计算。
下列公式适用于端面重合度5.2<αε的齿轮副大、小轮在节点和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处的计算接触应力中的较大值,均应不大于其相应的许用接触应力,即HP H σσ≤或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均应不小于其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即min H H S S ≥H σ齿轮的计算接触应力HP σ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H S 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min H S 接触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附录A )小轮和大轮的计算接触应力分别按下述两式确定αβσσH H V A H B H K K K K Z 01= αβσσH H V A H D H K K K K Z 02=使用系数A K ,动载系数V K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H K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αH KB Z D Z 小轮及大轮单对齿啮合系数,0H σ节点处计算接触应力的基本值,N/mm 2uu b d F Z Z Z Z t E H H 110±=βεσt F 端面内分度圆上的名义切向力;b 工作齿宽,指一对齿轮中的较小齿宽;1d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u 齿数比;H Z 节点区域系数;E Z 弹性系数;εZ 重合度系数;βZ 螺旋角系数 许用接触应力minH HGHP S σσ=,X W R V L NT H H G Z Z Z Z Z Z lim σσ=HG σ计算齿轮的接触极限应力,lim H σ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NT Z 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L Z 润滑剂系数,V Z 速度系数,R Z 粗糙度系数,W Z 工作硬化系数,X Z 接触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接触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HXW R V L NT H H HG H Z Z Z Z Z Z S σσσσlim ==,大小齿轮分别计算确定各个系数:使用系数A K =1.25,如表2,;动载系数V K =1.1,如图3所示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H K 是考虑沿齿宽方向载荷分布不均匀对齿面接触应力影响的系数,表14和表15 ,如非对称支撑b C d b d b B A K H 3212110)]()(6.01[-⋅+++=β,硬齿面装配时不作检验调整 A=1.05,B=0.31,C=0.23。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αH K 是考虑同时啮合的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不均匀影响的系数。
影响因素主要有:受载后轮齿变形;轮齿制造误差,特别是基节偏差;齿廓修形;跑合效果。
表16。
.节点区域系数H Z 是考虑节点处齿廓曲率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将分度圆上切向力折算为节圆上法向力的系数tt tb H Z '2'sin cos cos cos 2αααβ=端面压力角)cos tan arctan(βααnt = 基圆螺旋角)cos arctan(tan t b αββ= 端面啮合角n t t z z x x inv inv αααtan )(21212'±±+=弹性系数E Z 是用以考虑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对赫兹应力的影响。
其数值可按实际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由下式计算得出。
对于某些常用材料组合的E Z 可参考表18查取。
)11(1222121E E Z E μμπ-+-=,重合度系数εZ 是用以考虑重合度对单位齿宽载荷的影响。
直齿轮34αεε-=Z 斜齿轮:当纵向重合度1<βε时,αββαεεεεε+--=)1(34Z 当纵向重合度1≥βε时,αεε1=Z端面重合度)]tan (tan )tan (tan [21'22'11t at t at z z ααααπεα-+-= 纵向重合度nm b πβεβsin =,当大小齿轮的齿宽不一样时,采用其中较小值。
螺旋角系数βZ 是考虑螺旋角造成的接触线倾斜对接触应力影响的系数。
ββcos =Z单对齿啮合系数B Z D Z 是把节点C 处的接触应力折算到小轮(大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B 处的接触应力的系数; 端面重合度2<αε的外啮合齿轮]2)1(1][21[tan 2222212121'1z d d z d d M b a b a tπεπαα-----=]2)1(1][21[tan 1212122222'2z d d z d d M b a b a tπεπαα-----=直齿轮:当11>M 时,1M Z B =;当11≤M 时,1=B Z当12>M 时,2M Z D =;当12≤M 时,1=D Z斜齿轮:当纵向重合度0.1≥βε时,1=B Z ,1=D Z当0.1<βε时,()111--=M M Z B βε,当1<B Z 时,取1=B Z()122--=M M Z D βε,当1<D Z 时,取1=D Z对内啮合齿轮,取1=B Z ,1=D Z 。
对于端面重合度32<<αε的外啮合齿轮,B Z 和D Z 按两对齿啮合的外界点计算。
(2)轮齿弯曲强度齿根应力FP F σσ≤,或安全系数min F F S S ≥F σ齿轮的计算齿根应力,FP σ许用齿根应力,F S 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min F S 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αβσσF F V A F F K K K K 0=βF K 弯曲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αF K 弯曲强度计算的齿间载荷分布系数,0F σ齿根应力的基本值(大小齿轮分别确定),计算精确度要求较高的齿轮,用方法一方法一:本法是以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齿根应力基本值可按下式确定βσY Y Y bm F S F ntF =0 F Y 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齿形系数;S Y 载荷作用于单对齿啮合区外界点时的应力修正系数;βY 螺旋角系数方法二:本法是以载荷作用于齿顶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仅适用于2<αε的齿轮传动。
齿根应力基本值可按下式确定βεσY Y Y Y bm F Sa Fa ntF =0 Fa Y 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齿形系数;Sa Y 载荷作用于齿顶时的应力修正系数;εY 弯曲强度计算的重合度系数 许用齿根应力minF FGFP S σσ=,X RrelT relT NT ST F FG Y Y Y Y Y δσσlim =FG σ计算齿轮的弯曲极限应力;lim F σ试验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ST Y 试验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用标准中的lim F σ计算时,取0.2=ST Y ;NT Y 弯曲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min F S 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附录A ),relT Y δ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RrelT Y 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X Y 弯曲强度计算的尺寸系数 弯曲强度的计算安全系数FFGF S σσ=,大小齿轮的安全系数应分别计算。
各个修正系数的确定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F K 是考虑沿齿宽载荷分布对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实际应用范围,可按下式计算:NH F K K )(ββ=N 幂指数22)()(1)(h b h b h b N ++=,b 齿宽;h 齿高;b/h 应取大小齿轮中的小值 或者根据图6(上式的近似值)确定。
齿间载荷分布系数,表16齿形系数F Y Fa Y 是用以考虑齿形对名义弯曲应力的影响,以过齿廓根部左右两过渡曲线与30°切线相切点的截面作为危险截面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