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体外试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药物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药物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些研究旨在评估候选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以及确定其安全性,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药物研发中的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毒理学评价是对药物潜在毒性的系统评价,旨在提供药物给药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毒性机制和剂量关系等信息。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新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毒理学评价通常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个方面。

在体外试验方面,通常使用细胞实验和动物细胞体外毒性评价等方法。

细胞实验主要通过培养人类细胞,观察药物在细胞水平上是否产生毒性作用以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这些实验可以快速筛选药物候选者,有助于排除具有潜在毒性的药物。

另外,动物细胞体外毒性评价也可以通过以动物为模型,评估药物在细胞水平对不同细胞类型的毒性。

而在体内试验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主要评估给药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观察动物行为和体征的变化、药物对不同器官的毒性作用等。

亚慢性毒性实验则通过连续给药一段时间,观察动物在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评估药物对不同器官系统的长期毒性。

除了毒性评价外,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安全性研究通常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半衰期、药物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则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其对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针对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研究,以确保药物对这些人群的安全性。

毒理学评价和安全性研究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毒理学评价帮助筛选出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以保证后续研究的安全性。

眼刺激性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眼刺激性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眼刺激性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在中药滴眼液的研发中,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刺激性评价方法体系非常必要。

兔眼刺激试验(TheDraize test)作为眼部安全评价标准已逾几十载,缺点较多:评分系统主观性强、动物外推至人种属差异大、实验室间变异性大等。

许多实验室在近20年间相继提出了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对体外眼刺激性试验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Draize眼刺激试验;刺激性;体外试验;综述毒理学一直致力于保证人类免受各种物质的伤害,如药品、化工产品、化妆品及家庭用品等。

最易导致偶然接触伤害的部位一般是眼睛和皮肤。

这种由化合物刺激导致的生理反应一般称为刺激性,包括客观的生理变化(局部红肿、水肿)和主观感受(瘙痒、疼痛)。

在生产、使用这些物品时,都需要对其刺激性进行评价。

时至今日,最可靠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还依赖于动物试验。

但是当今社会,动物福利日益受到重视,兔眼刺激性试验在伦理、科学上均受到质疑,因此寻找节约高效的试验方法推动了眼刺激性试验评价方法的进展。

1Draize兔眼刺激性试验简介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对眼睛有副作用的药物的发现,在20世纪初形成了眼毒理学。

其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建立一种能用于评价新物质潜在刺激性的方法。

Jonas Friedenwald(1897-1955)提出了采用对眼睛各部位毒性分别进行等级评分的方法评价刺激性的方法体系。

在Friedenwald的基础上,John H.Draize(1900-1992)和他的同事在1944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皮肤和兔眼作为试验对象,描述了如何进行剧烈的、温和的和长期刺激性的评价。

这些方法相继被其它实验室用以筛选化合物刺激性,被称为“Draize试验”。

此后,Draize的技术标准被FDA采用并用以评价某些物质的安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FDA视为当时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方法,有金标准(Golden standard)之称。

毒理学的新技术和应用

毒理学的新技术和应用

毒理学的新技术和应用毒理学是一门研究毒物及其对生物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学科。

随着人工合成化合物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毒理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毒理学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体外毒理学技术传统的毒理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试验,其缺点是耗时、昂贵,并且存在伦理和可靠性问题。

而现在,体外毒理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种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

一种流行的体外毒理学技术是使用体外细胞模型。

体外细胞模型是指采用体外培养系统,利用人类或动物细胞来直接测试毒物对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系统的影响。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廉价地测试毒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并产生更加可信的毒性数据。

目前,体外毒理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化学品以及其他化学和生物学相关领域的毒性评估。

二、计算毒理学技术计算毒理学技术(Computational Toxicology)是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毒性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更准确和快速地评估大量化学物质的毒性,并预测这些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

计算毒理学技术主要包括:毒性预测、结构活性关系预测、毒物动力学模拟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

毒性预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毒理学技术,它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预测出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预测模型被开发出来,比如结构-活性模型、QSAR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模型等。

这些计算模型能够有效减少动物试验,降低风险评估成本,并提高毒性预测的可靠性。

三、基因组学和毒理学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项技术可以对基因组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分析,解释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对毒理学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发掘与毒物毒性相关的基因变异,并揭示基因 - 环境交互作用。

同时,基因组学还可以通过研究基因表达谱变化,揭示毒物引起的不良影响机制,从而更好地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旨在更准确、更快速地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一、“体外”检测技术传统的毒性测试主要是采用“体内”测试方法,即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试验。

这种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1. 试验动物满足条件的数量困难,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动物,也就极大了整个体系的成本和时间开销。

2. 这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存在较大的争议,因为即使两种动物属于同一种,但是其生理状态、代谢能力、能否耐受毒性物质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可能与真实生态环境和人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体外”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并未需要使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能够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和减少实验成本。

现如今,“体外”检测技术已经成为毒理学领域热门研究方向,不断有新的技术被研发,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计算、荧光传感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二、毒性小分子研究毒素通常是指那些在人或某些生物体上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学物质。

除了它们可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外,从科学角度看,毒素也同时作为天然的和合成的小分子,贡献着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

关于毒性小分子的研究,传统上主要采用各种化学方法来分离、鉴定和表征。

但最近,许多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为毒性小分子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利用机器学习结合各种基因组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毒性以及有潜在毒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机理。

这种技术有望帮助科学家快速、准确地识别潜在毒性分子,并为药物研发和毒性评估提供指导,诸此端倪已经在药物开发等领域得到更快的进展。

三、3D打印技术和有机仿生材料传统上,毒性测试和药物研发严重依赖于动物实验,如同以上所示。

但是近来,随着3D打印技术和仿生材料的快速发展,可以创建非常接近人体器官的“人体器官模型”,从而代替动物实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_刘涛

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_刘涛

第26卷 第3期2014年3月V ol. 26, No. 3Mar., 2014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文章编号:1004-0374(2014)03-0319-06DOI: 10.13376/j.cbls/2014047收稿日期:2013-07-11;修回日期:2013-08-11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12-11417041)*通信作者:E-mail: xiaohong@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刘 涛1,郭 辰2,赵晓红2*(1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2 北京联合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北京 100191)摘 要: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作为传统动物模型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而其向高通量阶段的迈进则为新毒物和新药物的检测与目的物的筛选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手段。

将对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常用细胞类型、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指标,及其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毒理学;体外试验;细胞毒性评价;高通量筛选中图分类号:Q256;R99 文献标志码:AIn vitro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in toxicologyLIU Tao 1, GUO Chen 2, ZHAO Xiao-Hong 2*(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Food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In vitro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as an alternative of traditional toxicity evaluation using animal model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The development of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detecting and screening assays will provide fast and efficient means for detecting new toxic substances and drugs and screening target ingredi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only used cell types, different test indexes and methods for in vitro cytotoxicity assessments are reviewed,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 toxicology; in vitro assay; cytotoxicity evaluation;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毒性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动物体内实验,通过解剖检查、称量重量、计算脏器指数、血液生化学检查及病理形态学检查等来发现受试物的器官毒性,即利用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生物测定。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

毒理学研究进展汇报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以及推动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毒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模拟体内环境,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例如,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细胞在组织中的真实状态,提高了毒性评估的准确性。

此外,组学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为毒理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对生物体在接触毒物后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变化和代谢产物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效应。

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毒性预测模型,能够在实验之前对化学物质的潜在毒性进行初步评估,大大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和成本。

二、在环境毒理学领域的进展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备受关注。

在大气污染方面,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细颗粒物(PM25)和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毒性机制。

发现 PM25 不仅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水污染,新型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等)的毒性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潜在影响。

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了解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突破药物研发过程中,毒理学研究是确保药物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对于新开发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更加注重早期的毒性筛选和风险评估。

卷烟烟气体外毒理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卷烟烟气体外毒理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Ab ta t Meh d fi —ir o ioo e t go ia etss k r e iwe sr c : t o s o n vto txc lg tsi fcg r t mo e wee rve d.Pr cp e fa s sme to e oo ii n y n e i i lso s e s n fg n txct a d n y
演 着 重要角 色 。
1 体 外 毒 理 学 方 法 研 究 进 展
细胞毒 性 和基 因毒性 是体 外 毒理学 测定 中的 2个
最 主要 的方 面 , 中细 胞 毒性 主要 研 究外 源性 物 质 对 其
对细 胞或 D A的潜 在 危 害 或 损 伤 ,有快 速 、 格 低 N 具 价
摘 要 : 述 了卷 烟 烟 气 体 外 毒理 学 测 定 方 法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对 采 用 体 外 毒 理 学 方 法 评 定 卷 烟 烟 气 的 基 因 毒 性 和 细 胞 综 并
毒 性 的 原 理 进 行 了简 要 介 绍 。 关 键 词 : 烟 烟 气 ; 外 毒 理 学 ; 因 毒 性 ; 胞 毒性 卷 体 基 细 中 图分 类 号 : S1 . T 4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45O (08O . 6 .6 10 .782 o )20 50 0
生 命细 胞损 伤作 用规 律 及 其 机 制 , 于 了解 化 学 物 质 对 对 细胞 或组 织 的影 响机理 起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细胞 毒 性 主要 测定 的是外源 性 物质对 于 细胞生 存能力 以及 细 胞 生 长速率 的影 响 , 胞 毒性 测 定 结 果 可 以作 为 依 据 细 来 解 释细胞 生存 能力 以及 细胞 生 长速率 的减少 … 。卷 烟 烟气 的细胞 毒性被 认 为与 吸烟相 关 的几种慢 性疾 病 如癌症 、 气肿 等相 关 , 细胞 毒性 测定对 于确 定 烟气 肺 且 基 因毒性测 定 时烟气 暴 露剂量 有 至关重 要 的作 用 。更 重要 的是测 定 体外 细胞 毒性可 以大大减 少活 体动 物毒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实验技术的发展对于评估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常见毒理学实验技术的总结。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 24 小时至 2 周)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性效应。

实验动物通常选用小鼠或大鼠,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经口、经皮、吸入等)给予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死亡情况、临床症状(如行为异常、呼吸困难等)、体重变化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这是衡量化学物质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二、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时间通常为 28 天至 90 天,亚慢性毒性实验则为90 天至 180 天。

这些实验旨在观察化学物质在较长时间内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

除了观察一般症状和体重变化外,还会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等。

三、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的周期较长,一般为 1 年以上,甚至可能持续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种实验更能反映化学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

检测指标与亚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类似,但更加注重对肿瘤发生、生殖系统影响以及遗传物质损伤的评估。

四、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

常见的方法包括: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通过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3、微核试验:检测细胞中微核的形成,反映染色体的损伤。

五、生殖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器官、生殖细胞、胚胎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实验分为三段:1、Ⅰ段: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评估对雌雄动物生殖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体外试验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医学、毒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变,替代动物实验的体外模型研究成为毒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体外毒理学试验是指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生物模拟系统以优化、减少或代替传统的动物实验,进行健康毒理学评价、环境安全性评价和其它相关科学研究。

目前应用于毒理学替代的器官或组织主要是胚胎干细胞、肝脏组织、肾脏及皮肤等。

不少替代产品已实现商品化供应,一些替代方法已通过有关机构的验证并被欧盟、美国等推广应用。

它们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毒理学;体外实验;应用前景Abstract:Along with medicine, toxicology research pattern transformation, one of substitution animal experimentation in vitro model study into toxicology development important directions.In vitro toxicology experiment is refers using the dissociation organ, the raise cell or the cell organ, the biology analogous system optimizes, the reduction or replaces traditional the animal experimentation, carries on the healthy toxicology appraisal, the environment security appraisal and other correl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At present applies in the toxicology substitution organ or the organization mainly is the embryo stem cell, the liver organization, the kidney and the skin and so on.Many substitution product has realized the commercialized supply, some substitution method already through related promoted applications and so on organization confirmation and by European Union, US.They all have th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 Toxicology; In vitro experiment; Application prospect毒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是进行动物模型的体内试验,成本高、实验周期长,且较难从体液中分离出足量、高纯度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研究。

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毒理学研究正逐步由体内动物研究向体外试验转变。

21世纪的毒性试验及其观念,更多的是伴随着现代技术和社会需求而发展。

现在,以减少、优化和替代为核心的―3R‖理论已愈来愈多的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体外试验已成为国际社会法规管理和标准的要求。

如今的体外试验已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产业。

[1,2]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研究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则是刚刚起步。

在我国,也有不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安评和质检机构从事体外试验。

体外毒理学评价实验室的组织体外研究通常是在非临床安全评价的框架内,以获得人类健康或环境安全评估数据为目的的试验。

因此,体外毒理学实验室多是从事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化学品、生物制品、甚至农药、药品的体外试验。

[3]本文阐述了各类替代物的应用如胚胎干细胞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肝脏体外实验模型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皮肤刺激动物实验替代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肾脏体外实验毒理学研究等以及体外试验在毒理学试验方面的应用前景。

1 胚胎干细胞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1 胚胎干细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胚胎干细胞细胞是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分离、经体外培养并分离克隆出来的一种原始、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能自我复制、更新,并在体外连续传代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性能。

[4]可用于药物或化学产品的效能和毒性检测。

由于胚胎干细胞细胞的体外分化体系可以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与组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胚胎干细胞细胞可能成为毒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1.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近年来,经过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推荐了有效性较高的3个体外发育毒性筛选实验,即体外全胚胎培养试验(whole embryo culture ,WEC)、胚胎细胞微团培养试验(micromass culture ,MM)和胚胎干细胞试验(embryonic stem cell test ,EST)作为体外筛选的首选方法。

除了作为体外筛选试验外,上述方法还可应用于发育毒性发生机制的研究,通过与整体动物试验相结合,提供有价值的毒性作用资料,并间接减少了所用动物的数量。

[5]1.3 胚胎干细胞在毒理学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细胞实验主要应用领域是环境污染物、研发药品及农药等化学制剂对人体以及动物胚胎致畸性、细胞毒性等潜在损伤的研究,作为人及哺乳动物发育毒性的体外代替方法[6]。

胚胎干细胞细胞能发展为胚体后的生物系统,可模拟体内细胞与组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在毒性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与体内毒性实验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间接减少了所用实验动物的数量[7]。

除了能评估毒性之外,通过受试物对胚胎干细胞细胞的早期的胚胎阶段到最终分化成特定细胞的全过程的检测,可以对受试物是否具有胚胎毒性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预测的准确度[8]。

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毒理学体外实验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利用干细胞迅速生长的特性,用以观察受试物对正在分裂细胞的毒性作用;二是利用胚胎干细胞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成特殊的细胞,用以研究受试物的特殊毒性作用。

与不同时间获取的原代细胞相比,干细胞模型的毒性检测结果更具有可比性,数据更可靠。

胚胎干细胞细胞为基础的预测毒性检测方法虽不会完全取代在整个动物及人体上的实验,但会使毒性的预测更为精确。

1.4 目前胚胎干细胞仍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由于技术和条件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从理论上讲还不可能与体内胚胎中的多能细胞的生长条件完全相一致,所以在受试物的作用下,对于干细胞发育的干扰因素及机制的判断与体内结果将出现差异,影响到体外结论向体内的推断,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9]。

目前,胚胎干细胞细胞体外分化为特定类型细胞大多采用诱导剂诱导的方法,但是诱导剂本身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同时诱导剂和诱导方法的使用也因人而异,这对于正确判定受试物可能作用的靶器官,以及对敏感组织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和抑制分化能力的检测产生偏差,因此如何达到分化细胞特异性与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平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10]2 肝脏体外实验模型在毒理学中的应用传统的体内试验在研究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1],体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内试验的缺陷:肝脏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离体肝脏灌流、肝组织切片和离体肝细胞(肝细胞悬液和原代培养肝细胞)等:离体肝脏灌流最接近体内状态,可用于评价肝脏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肝组织切片保存了肝脏的组织结构,可将细胞毒性检测和组织形态学结合评价肝损伤情况;离体肝细胞则从细胞水平评价化合物代谢和细胞毒性。

2.1 肝脏体外试验模型肝脏毒理学研究中较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①离体肝脏灌流;②精确切取的肝组织切片;③分离的肝细胞,包括肝细胞悬液和原代培养肝细胞;④肝细胞系;⑤遗传工程细胞:此5种试验模型各有优缺点,在进行毒理学试验时应根据试验条件和试验目的正确选择体外试验模型。

[12]2.1.1 离体灌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外源性化学物代谢和肝毒性研究。

和其他体外模型相比,离体肝脏灌流最接近体内状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肝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进行短期的代谢动力学试验,但相对其他体外模型而言并没有减少使用的动物数。

[13]2.1.2 肝组织切片与离体肝脏灌流一样,保存了肝脏的组织结构,包含肝组织内所有类型细胞,还保存了完好的细胞基质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其操作较离体肝脏灌流简单[14]。

与其他体外试验模型相比,肝切片功能异质性和代谢能力比较接近整体器官。

肝组织切片,大大减少了使用的动物数[15]。

也可以用人肝切片进行试验,避免了结果由动物向人外推的过程。

由于多种动物包括人肝均可制成肝切片进行试验,此种试验模型还可用于种属间比较研究,如有报道用豚鼠肝切片和大鼠肝切片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发现大鼠肝切片将对乙酰氨基酚代谢为无毒的产物高于毒性产物,豚鼠肝切片GSH耗竭的量效关系比大鼠肝切片明显,生成的毒性产物量也明显高于大鼠肝切片肝切片[16]。

不足之处是胆管系统被破坏,无法收集胆汁进行分析[17],另外由于切片存在一定厚度,切片表面肝细胞与内部肝细胞接触的受试物浓度有一定差异。

新鲜的肝切片存活时间相对较短,且肝细胞存活率和功能随试验条件不同而有差异。

2.1.3 成年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始建于2O世纪60年代,7O年代由Seglen等人进行改进和简化,即如今广泛采用的胶原酶两步灌流法[18]。

在胶原酶灌流液中加人胰蛋白酶抑制剂还可分离出肝细胞对,经离心处理能获得纯度为85%的肝细胞对。

与离体肝脏灌流相比,肝细胞悬液和肝细胞原代培养均不要求特殊的装置,且能更好地控制营养和激素水平、氧供以及染毒的时间和浓度等试验条件;可摒除血流、细胞类型异质性、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一个肝脏分离的肝细胞可以制成几十种不同条件的肝细胞悬液或进行不同条件的细胞培养,大大节约了动物数,并可以同时对多种化学物进行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研究;细胞存活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易于检测,可对单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

不足之处在于失去肝小叶结构以及细胞原有的做环境,胆管系统也不存在,因此不能测定肝细胞中代谢产物进入血液或胆汁的排泄情况肝细胞悬液存活时间短,仅(2~4)h,且细胞功能与培养液的组成密切相关,原代培养肝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19]。

研究表明将肝细胞与各种凝胶基质进行―三明治‖培养或与其他相关细胞进行共培养可以延长肝细胞的存活时间及保持肝细胞功能,扩大了离体肝细胞的应用范围[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