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理论知识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理论知识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理论知识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理

论知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理论知识

1.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使用中国传统的纸墨笔砚以及中国画技法创作的美术作品。

2.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3.版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4.素描:一般指为记录形象或者绘制草图二创作的单色画,也可以作为单色的画种进行创作。

5.卡通画: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通常指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者幽默感的插图、绘画,也指画风抽象、情节比较喜剧化、通常以儿童会为对象的动画片。

6.卡通画的艺术特点:卡通形象常常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再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其特有的性格、内涵与外在特征。

7.人物头部部位是反映人物特征的最主要地方。五官:人物画法中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等五种人体器官。8.三原色:①光谱中的三原色指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②指颜料或染料中的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9.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

10.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

11.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12.色调:一幅美术作品中突出的色彩倾向构成作品的色调。

13.补色对比:色轮中成180°相对两色的对比,是色彩对比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系。如黄—紫,橙—蓝,红—绿。

14.冷暖对比:人们根据经验,把色彩分为冷暖两大调子。倾向于红、黄、橙的色调为暖调子,倾向于蓝、绿的色调为冷调子,冷色、暖色互为对比色。冷暖是相对而言的。

15.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一定内涵的视觉符号。

16.标志的种类: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类型的标志,一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

用、质量操作等类型的公共标志。

17.标志设计的原则:简洁明了,便于识别记忆;定位准确,内涵深刻;新颖独特,造型优美;具有较长的时效性与较广的适用范围。18.民间剪纸: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极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北方地区俗称“窗花“,其寓意美好,构图完整饱满,造型大胆率真,常用移花接木手法,巧妙组合人物、动植物和自然景观。北方剪纸多以粗犷简约为特征,南方剪纸则以精巧秀美而着称。

19.年画: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是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三大着名产

地。

20.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

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

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

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

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21.标志的表现形式,即可单独才用图形、文字、数字,有可采用图

形、文字、数字之间的组合。

22.罗中立的代表作品油画是《父亲》

23.凡·高的代表作品油画是《向日葵》、

24.“舞动的北京”由三个部分构成:1.像一个人的“京”字中国印;2.汉语拼音“Beijing”和“2008”字样,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3.奥

运五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25.我国最早的古汉字甲骨文。

26.东晋着名书法作家王羲之与王献之被称作“二王” ,在中国

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27.面部表情的不同主要体现为.嘴部、眉毛、眼睛等部位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2、绘画 按工具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 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 按功能用途分为: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3.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和建筑四大类 1、美术主要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新媒体艺术、电脑美术、动画也归入到美术范畴。 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按照功能用途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不同体裁。 3、《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油画 4.绘画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 雕塑是利用可加工的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设计是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构思与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是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的结合。 ▲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松谷(版画现代)晁楣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赏析:《万山红遍》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 现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精华,实为难得之作。此画以巨 碑式丰满构图,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通红 一片,在谧静中包含无限喜悦。作家为了突出「红」 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 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 层次丰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 互相衬托,极具气势,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 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5、雕塑4、雕塑是利用各种可塑可雕性物质材料创作 的具有真实空间体量, 按材料和工艺分为: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雕、 泥雕、玻璃钢塑等; 按表现题材分为:浮雕、圆雕和透雕; 按功能性质分为: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 代表作品: ▲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 6、设计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广告、标志、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及空间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 学 教 案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教师:冯伟伟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 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 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 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 导学生观察牛、马、母 亲、灯、举灯的人、跳 楼的人、逃生人的表 情、姿态,用形容词或 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 理感受,并讨论、分析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 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 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

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优选.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1、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按其存在形态与用途可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门类。 2、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3、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 6、《出水芙蓉图》属于:中国画;中国画,作者,佚名。 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 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 9、《家庭组》雕塑1950亨利.摩尔(英国) 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包括: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 2、手绘线条图像常用指示线、箭头、排列、循环等方法。 第三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1、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龙的制作只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 2、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端午节 第四课:生肖的联想 1、雕塑《公牛头》的作者是:毕加索; 第五课:大自然的色彩 1、美术所讲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绿、橙、紫。 2、明亮的光是由不同的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 3、调子:一副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他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调子”。 4、油画《喜鹊》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 5、《姐妹的池塘》的作者是法国画家:塞尚; 6、《高原的歌》的作者是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詹建俊; 第七课:色彩与生活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相:是指色彩的面貌 3、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程度。 4、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 5、色彩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觉。 第八课:漫画 1、漫画的特点包括:能令人发笑、具有多种表现方法、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2、漫画的类别:讽刺漫画、幽默画、肖像漫画。从篇幅上分独立漫画、四格漫画、系列漫画和长篇故事漫画等。 3、《瞻瞻的车》丰子凯 4、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画家张乐平; 5、漫画《史努比》的作者是美国画家:查尔斯·舒尔茨; 第九课: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1、艺术节的美术设计一般包括舞台设计、吉祥物设计、会标设计、请柬设计、招贴设计、节目单和纪念册设计、演出服装与道具设计、周围环境设计等。 2、策划书应包括:艺术节名称、主题、标志、标准字、色彩和吉祥物等。 第十课:宣传品的设计 1、招贴,也称海报,具有发布信息、烘托活动气氛、强化活动主题的作用。 2、招贴包括:文字、标志、图案和色彩等。 第十一课:吉祥物的设计 1、吉祥物是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形象,可以平面或立体等形式呈现。 2、吉祥物设计要求主题鲜明、形象可爱、内涵丰富、寓意吉祥,带有企盼和祝福活动成功的明显意图。 3、下图的吉祥物是为那一主题活动而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四海之宝,以“人”字为基本造型元素,蓝色象征地球、海洋、自然、生命、梦想等,显示了上海地域特色。 4、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5、色彩中全是暖色一般的是指:红色、橙色、黄色 6、透视的一般规律是指:近大远小; 第十二课:面具的设计制作 1、面具是人们节日、祭祀活动中进行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第十三课:展示设计 1、展示设计,就是将特定的展品按照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在一定的空间中加以摆设与演示的活动。 2、展示基本要素:布置安排、光线与色彩、标题与文字、空间与环境、展示与安放。 3、展示活动流程:策划创意、设计策划、制作实施。 第十四课: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1、《筛谷的妇女》油画1854库尔贝(法国)

七年级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1、血衣(油画素描稿现代)王式廓 2、格尔尼卡(壁画西班牙)毕加索 3、向往(木雕现代)张德华 4、伏虎(霍去病墓石雕西汉) 5、竹节毛驴(竹雕现代)胡振昆 6、三猴(黏土捏塑现代)张希和 7、翠玉白菜(玉雕清代) 8、四羊图(中国画南宋) 9、春牧图(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10、杂画册之一(中国画清代)虚谷 11、蒲公英(版画现代)吴凡 12、青蛙(中国画现代)齐白石 13、斑猫(版画现代美国)雅克 14、散昂蒂布的夜渔(油画西班牙)毕加索 15、散步(油画法籍俄裔)夏加尔 16、“一家人”椅(现代家具设计德国) 17、寒江独钓图(中国画南宋)马远 18、秋天的田野(版画乌克兰)里特维年科 19、李白诗意图(中国画山水册页之一清代)石涛

第二单元知识点 1、白色的果园(油画荷兰)凡高 2、原色:理论上绘画中用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3、三原色:包括红、黄、蓝三种颜色。三原色等量相加为黑色。 4、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 5、明度:指色的明暗、深浅程度。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6、纯度:指色的饱和度。 7、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8、对比色:色相环中180度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9、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 10、互补色:间色与对立的原色关系称色彩的互补关系。如橙——蓝。对比色不一定是互补色,互补色一定是对比色。 11、类似色:色相环中30—90度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 12、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也叫类似色,如红、红橙。 13、色调:色彩总倾向,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一般分为冷色、暖色。画面主要的色相为主色调。14、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美术是创造性劳动》课标要求 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在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是创造性劳动》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即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课题和导语所交代的学习任务包括:发现生动感人、富有情趣和意境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趣味生动、情景交融是众多艺术家所追求的表现目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层面引领学生领略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本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选择了王式廓《血衣》和毕加索《格尔尼卡》两件大作,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再现性和表现性美术创作的一般过程,清晰的展示了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对我国民间和当代的几件雕刻和工艺品做了介绍,解释了物质材料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补充,也使得本课的学习更加完整。整篇课文所选用的作品图片并不多,但每件作品内容分析更加详细、深入,教学目标也更加清晰。试图通过一两件经典名作欣赏、品评和思考研究解决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以点带面,收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将来进一步分析其它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品和生活美的区别和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局限,将这一理论更加通俗化,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营造艺术的情趣意境的不同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味。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中西绘画在构思的巧妙,构图的趣味,形式的新颖以及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2、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 赏析:《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广 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新媒体艺术和电脑美术也归入美术的范围之内。 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 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 按照功能、用途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 插图等不同题材。 ▲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松谷(版画现代)晁楣▲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赏析: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当中的《万山红遍》高131 公分,宽84公分,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收藏价值。 3、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 的美术学科。 依照所用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雕、泥雕、玻璃钢塑等之分。 依照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和透雕之分; 依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等之分。 ▲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4、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构思与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 神的需求。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广告、标志、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及空间外环境设计。 5、建筑是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建筑也是实 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学科。 现存的传统建筑有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 现代建筑则分为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七年级美术教案(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 广而告之 第二课---------- 盛情邀约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具准备课件、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2课时)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6课时 ) 【作业布置】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初一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设汁往往熟视无睹,缺少发现美、挖掘美的能力,而学生的感知又是最敏锐的,只需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正确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范畴。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比如咖啡具、果盘、椅子、手机、台灯、吸尘器等等最常用的生活用品,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中美的因素,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2.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生活中一件好的用品应具备实用性与美观性。 3.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进一步感受日用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五、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生活用品。

难点: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 学具准备: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如小钟表、小茶杯、小像框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几种优秀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1)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2)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3)手机设计图: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美术知识点复习

精品 文档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 ④题款:瘦金体 3.工笔画《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工笔画《双喜图》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写意画《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 坎坷的感触 9.写意画《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写意画《丛竹图》①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11.写意画《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2.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墨虾》 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 教

学 教 案 冕宁县富强学校教师:姚兰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c12358506.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

七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卷)2016

七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卷) 一、填空题(满分26分,共10小题,每空2分) 1.五代时期,黄筌的代表作(看下图)《》上 有黄筌的署名及提记,题记注明此画是为其子黄居宝所作。 2.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3.中国画在形式上分为追求细腻表现的工笔画,着重描绘意态神韵的写意画,以及结合工笔与写意某些特征的画法。 4.图案是实用性和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人们通过它来改善与美化生活,表达情感与寄托希望。 5.梵·高的静物画《》,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火一样的绘画生活激情。 6、原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色。 7、人的脸部横向宽度大约是________个眼睛的宽度。 8、中国画按照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画、__________画。 9、油画《蒙娜丽莎》(见图1)的作者是__________ 。 10、《九方皋》(见图2)是现代著名画马名家__________的作品。 二、判断题(满分34分,共17小题,每题2分)1.中国画一般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风景画四种。() 2.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 方式。() 3.黄筌,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他们对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花 鸟画产出了较大的影响。() 4.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形体和结构,加一些明暗能增强物品的体积感。() 5.著名的《五马图》是宋代画家李春的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神奇的线条美。() 6.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很多,一般有简化变化,丰富变化和结构变化。() 7.由一定的组织式样变化构成的图案就称为“纹样”。 ( ) 8、所有人身高都是七个头高。() 9、在色环中,互成(150°——180°)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60° 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10、《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 11、类似色也叫邻近色,指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橘红等。() 12、用来概括八种脸型的汉字是田、由、甲、国、申、风、用、目等。() 13、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原色。() 14、速写只能用钢笔或铅笔表现。() 15、对于人体身高比例概括的口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 ) 16、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是一回事。() 17、临摹必须画的跟原作一模一样。()

七年级美术上册

七年级美术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单位:良教乡中心学校 姓名:马强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 七年级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

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去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里的美术作品,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是一些中外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新课学习。 师:艺术是否包括美术?在自然界里,是先有艺术,还是先有生命?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2、《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来装饰人民大会堂。 第2课美术是个大家庭 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1)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 (2)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 (3)按照功能用途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 (4)《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 《松谷》版画,现代,晁楣 《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3、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1)依照所用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铜、泥塑、玻璃钢塑等(2)依照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透雕等 (3)依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等之分 (4)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 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 4、设计是指运艺术手段进行构思与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从本质上说,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尤其是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社会所赋予设计的使命,使人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方格纹彩陶双耳罐(马家窑文化) “倍耐力”超级运动摩托车(意大利) 5、建筑是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由内部和外部空间形成的构筑体,建筑也是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学科。 (1)传统建筑由宫殿建筑(北京故宫),坛庙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宗教建筑,园林建筑(苏州拙政园)和民居建筑等 (2)现代建筑则分为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等 第二单元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1课小伙伴 (1)《青年男子的肖像》(法国),安格尔 《维吾姑娘阿丽亚》(现代),肖惠祥 《东方少女》(美国)尼古拉·费钦 (2)…三庭五眼,是前人绘画经验的总结,是成年人五官平视时的基本比例关系的一般规律。 (3)表情,我们常以喜怒哀乐来概括,多种多样的表情是由面部表情肌的收缩运动产生的。(4)透视,如果人的头部产生俯、仰或侧转运动,那么画面中五官的比例、位置和形状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5)头部“八格”,“申甲由田国目用风”八个字的外形比喻八种头部基本形。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 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 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 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 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 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 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 七年级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 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 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 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 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