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看

合集下载

从结构主义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结构主义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结构主义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虽然小说只有十几万字,但它不仅对美国文学界和社会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深深吸引了许多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和家长以及教育人士的目光。

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角度,分别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托多洛夫的叙事句法,索绪尔提出的二元对立批评方法和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及符号矩阵理论依次分析小说的叙事深层结构,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以及霍尔顿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文本内涵,剖析主题,得出启示。

论文的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深层结构,挖掘文本内涵。

托多洛夫认为文学作品里的每个故事都可以简化为纯粹的句法结构,得出“命题”和“序列”两个基本单位,建立一套叙事结构模式。

根据其理论,该部分得出了叙事表层结构,另外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了小说文本的叙事深层结构。

该深层结构由三个命题组成:1.霍尔顿逃离熟悉的环境。

2.霍尔顿恍然顿悟。

3.霍尔顿回归现实生活。

论文在这部分最后挖掘出叙事深层结构下的内涵:霍尔顿的一系列行为逃离、顿悟、回归揭露出的是二战后美国社会青少年所面临的令人堪忧的教育状况。

其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功利化,家庭教育被忽视,社会教育被腐蚀和个人教育意识缺乏。

第二部分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剖析主题。

索绪尔是最早在语言学研究中提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

他认为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都是在和另外的词或句形成二元对立的对比关系时,才表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在此之后,二元对立便成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关系和最基本的方法。

它是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和挖掘文学作品主题的有力工具。

本部分通过二元对立的批评方法分析了霍尔顿的英雄形象和反英雄形象,进一步挖掘出物质地狱和精神天堂二元对立的主题:首先揭示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异化现象,以及在异化环境下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危机。

《木马赢家》中的二元对立--基于结构主义的批评视角

《木马赢家》中的二元对立--基于结构主义的批评视角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木马赢家》中的二元对立——基于结构主义的批评视角陈悦悦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木马赢家》是劳伦斯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探讨了在西方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扭曲。

这部小说讲述了小男孩保罗为了获得母爱而去赌博,小说中的亲情随着赌博的进行而不断扭曲。

本文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构主义;二元对立;感情作者简介:陈悦悦(1988-),女,汉族,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54-02D.H 劳伦斯(D. H. Lawrence, 1885-1930)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是英国20世纪英国的杰出作家之一。

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

由于两人的性格和教育背景的悬殊,劳伦斯的父母之间的生活并不和谐。

母亲把对丈夫的爱转化成强烈的母爱倾注在劳伦斯身上。

这种异乎寻常的母爱对劳伦斯的心理和成长,以及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木马赢家》中的小男孩Paul为了得到母爱,他一次次地预言赛马比赛,希望用更多的钱带给母亲快乐,而母亲对金钱无休止的欲望却扭曲了母子亲情。

母亲不再是爱的源泉,而造成了儿子悲剧的根源。

[4]一、结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盛行,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思潮。

它一方面传承了俄罗斯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结构观念。

根据索绪尔的理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元对立”的概念:“人类的思维主要通过对立性来把握差异性,结构主义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二元对立:对于两种直接相对观点,我们只有把握一种与另一种的对立关系,才能真正地分别理解这两种观点。

”[3]例如,“上面作为下面的对立面,女性作为男性的对立面,善良作为邪恶的对立面,黑色作为白色的对立面,等等。

文学批评视角:名著中的批评观点分析

文学批评视角:名著中的批评观点分析

文学批评视角:名著中的批评观点分析引言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文学批评中,人们试图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以及创作者所传达的思想。

本文将以名著为例,通过文学批评的视角,探究名著中存在的各种批评观点,并提供相关分析和论证。

1. 历史主义视角历史主义是一种常用于文学分析的方法论,强调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在名著中,作者通常利用历史背景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例如,在《红与黑》中,斯图尔特表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阶级差异引发的冲突和矛盾。

2. 结构主义视角结构主义关注作品中具有系统性和内在结构规律性的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

在名著中,作者通常运用特定结构手法来呈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

例如,《百年孤独》采用了循环叠加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反复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崛起与衰败。

3. 形式主义视角形式主义强调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关注语言、文体、叙述手法等方面的运用。

在名著中,作者通常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来实现批评观点的传递。

例如,在《乌合之众》中,勒庞运用了幽默讽刺和夸张手法,揭示了大众集体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种种问题。

4. 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对于性别角色、女性地位和社会压迫等问题的揭示。

在名著中,作者通常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或者描述女性经历来探讨女性权益与自由。

例如,《简·爱》通过寻求真正自我的女主角简·爱创造了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意志坚定的女性典型形象。

5. 心理分析视角心理分析视角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意识流程以及情感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在名著中,作者通常通过深入细致地描绘角色的内心活动来展示情感、动机和人格特征等。

例如,《傲慢与偏见》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对达西先生的误解和认识的过程,呈现了复杂的爱情心理。

结论文学批评视角在分析名著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意义,还能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心理等问题。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是指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抽象,而方法则是指具体的分析手段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文学批评的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理性总结和概括。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不同的理论观点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评价。

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

1.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内在的结构和规律,文本中的符号和意义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文本结构的分析和解读,注重揭示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符号体系。

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和重构,结构主义批评试图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意义。

2. 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文本的断裂性和多重性,强调文学作品的语言游戏和符号错位。

后现代主义批评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框架,探索文学表达的边界和可能性。

3.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批评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探讨女性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视和解读,试图重塑文学史中的性别关系和权力结构。

4. 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借鉴精神分析理论,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和心理动机。

心理分析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心理构造,试图探索作品背后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批评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是指具体的分析手段和操作步骤,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不同的方法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结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流派。

它通过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结构规律。

本文将探讨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包括萨尔特、巴特、布尔迪厄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中的符号和关系构成了一种语言系统。

通过分析这种语言系统,可以揭示文本的意义和结构规律。

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符号、差异和二元对立。

符号是文本中的元素,它们通过对比和关系来产生意义。

差异是指符号之间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符号的意义。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与其对立的事物来定义的,例如男性与女性、上层与下层等。

二、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1. 符号学分析结构主义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分析符号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揭示作品中的意义。

例如,结构主义批评家可以分析一个小说中的动物符号,探讨它们与人物关系的对应和象征意义。

这种符号学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发现其中的隐含信息。

2. 二元对立的应用结构主义强调二元对立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文学批评中,结构主义者常常通过对比和对立来分析文本。

例如,他们可以对比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探讨他们之间的对立和互动关系。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结构分析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各个部分和元素,结构主义者试图揭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

他们可以研究小说的章节划分、叙事结构、人物关系等,从而理解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在逻辑。

三、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强调了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符号系统的重要性,使得文学研究不再局限于表面现象,而能够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和结构规律。

其次,结构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引言: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们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论探索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的贡献1. 形式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形式主义起源于俄国,早期形式主义者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技巧,例如鲍里斯·埃菲莫维奇和瓦列里·布林。

形式主义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从传统的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 形式主义的核心观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形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形式主义主张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而非受到作者意图或社会背景的束缚。

3. 形式主义的分析方法形式主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手法。

例如,对于诗歌作品,形式主义者会关注韵律和押韵的运用,以及诗句的排列和节奏的变化。

4. 形式主义的意义和争议形式主义的贡献在于将文学作品的研究从主观的情感和意义转向客观的形式和结构。

然而,形式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二、结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贡献1. 结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结构主义起源于瑞士和法国,早期的结构主义者包括罗兰·巴特、弗朗索瓦·杜尔波和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等人。

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批评更加关注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2. 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系统,其中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和互相作用。

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符号系统。

结构主义主张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3.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结构主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符号、主题、角色等元素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隐含结构和意义。

用结构主义分析《边城》的悲剧性

用结构主义分析《边城》的悲剧性

[作者简介]赵颖,女,辽宁省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用结构主义分析《边城》的悲剧性○赵颖(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 初读《边城》,我们会被它的表层结构所迷惑,认为作者主要写了小主人公翠翠与两兄弟的感情纠葛。

运用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边城》中有一系列的二元要素存在: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碾坊与渡船的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因素共同组建了《边城》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二元对立; 悲剧性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9-0004-02 沈从文的《边城》描写的是在湘西一个风光秀美、人情淳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祖孙两人。

年过七十却很健壮的外公;十五岁情窦初开的孙女翠翠。

这一老一小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与外公去看龙舟比赛,翠翠偶然认识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暗生情愫。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先傩送一步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傩送不想娶王团总的女儿,也想娶翠翠为妻。

于是兄弟俩相约以当地风俗———唱歌来决定胜负。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做生意,遇难而死。

傩送因哥哥的死十分内疚,便抛下翠翠下桃源去了。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担忧,在雷雨之夜死去。

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守着渡船,等着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这样一个优美又充满诗意的小说,读后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伤。

这种哀伤来自于哪里呢?我们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来分析。

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系列的二元要素存在: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碾坊与渡船的对立,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因素共同组建了《边城》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第一,两种爱情观念的对立。

《边城》中描写了三对爱情关系,除了我们一目了然的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外,还有翠翠父母的爱情和傩送的父母的爱情(顺顺的爱情)。

结构主义方法批评鲁迅小说《祝福》

结构主义方法批评鲁迅小说《祝福》

结构主义方法批评鲁迅小说《祝福》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重要的小说,它被誉为是“反封建反礼教”之作,本文从文本内部出发,利用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解读出作品内部的二元对立,读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文本之志”。

关键词:反封建结构主义二元对立“我”的心态鲁迅的小说《祝福》写于1914年2月,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开卷之作,它是鲁迅先生很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也是中国文学史人物画廊中的重要一员。

众所周知,此小说在文学史上通常被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之作”,而祥林嫂也被定义为“封建礼教重压下的女性悲剧”。

从小说社会学来说,这大体是不错的,但是仅仅这样的解读是不够的。

我们把祥林嫂的悲剧推给“封建礼教”是不妥的,犯了从文本之外强加给文本设定的意义的错误。

我们应该从文本的内部出发,对文本进行结构主义封闭式解读,找出文本的主导叙事代码,对文本进行由点及面,由深层到浅层,由文本形式到意识形态世界的比较全面的解读。

我们首先借用结构主义的形式化手法,把《祝福》的话语表层组织形式、叙事行动元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化、浓缩化,找出“深层结构关系”,以便建立一个封闭的共同叙事结构模式。

《祝福》中,祥林嫂想逃出那个礼教的监牢里,因为她的家已经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性的地方。

在语义上说。

“家”本身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但是对祥林嫂来说,那个充满礼教的家庭是一个“非人” 的场所。

其实祥林嫂她只是想得到认可,哪怕是作为一个鲁四爷家里的下人也好。

可是最后“阴司”的封建断言使她连做为一个奴隶的权利也丧失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迄今为止左右着人类历史的一直是劳动的需要”,伊格尔顿在他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如是说。

但是,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中是连作为一个人的资格都没有的,封建的卫道士剥夺了她作为一个人的资格。

因此,我们便找到了文本的二元对立关系,“人——异化的人”,叙事行动元“主题——对象”之间的尖锐对立。

在语义上可以理解为“人——异化的人”之间的二元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看《孔雀东南飞》
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不仅悲剧氛围之浓厚,而且悲剧感染力之巨大。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额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加以研究。

结构主义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事物之间的构造”。

《孔雀东南飞》是两汉乐府诗的代表作。

接下来,我用结构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首五言叙事诗。

一、不变的“语法”:封建家长制度对子女婚姻的控制
结构主义学家认为,同类的叙事作品,都是有不变的“语法”,变化的只是人物、环境等因素。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虽然守着妻子的本分,但是还逃不了婆婆的狠心驱使。

焦仲卿虽然深深爱着妻子刘兰芝,“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无法使自己母亲回心转意,却只能把心爱的妻子遣送回家。

在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中,焦母始终占主导作用,这现象也恰恰符合了不变的“语法”。

可怕的封建制度。

另一方面,刘兰芝不堪忍受被婆婆遣送回娘家,在兄弟的逼迫下,她进入了不自主的婚姻中,这再次体现了封建家长制度,刘兰芝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

作为不变的“语法”,诸如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从来没有停止过。

封建家长制度控制子女婚姻,梁山伯和祝英台、柳梦梅和杜丽娘等,这些悲惨的爱情故事。

在结主义看来,这些都是不变的“语法”,是表层的结构分析。

二、深层结构的思考
面对一部文学作品,对它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还应该从深层的角度去分析,深层的结构的研究是事物要素背后存在的内在联系。

通过《孔雀东南飞》的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层的深层结构的关系。

首先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残害。

焦母和刘家父母兄弟就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他们是负面的代表。

他们也承受着封建礼教的残害,同时封建礼教给予他们权利,儿子是焦母生活的唯一重心,当刘兰芝
占据了儿子的时候,她采取折磨刘兰芝来取得心理的平衡。

而刘兰芝被遣送回娘家,这使刘家感到羞辱,所以刘家选择把刘兰芝再次嫁出来挽回颜面。

刘兰芝和焦仲卿在爱情和亲情中挣扎,表面上他们选择了亲情,却用死来抵抗亲情。

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他们悲剧的原因,而用死向封建家长制度妥协。

透过表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层关系。

这种分析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相信这也是结构主义的魅力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