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茯苓汤的做法
白术茯苓汤的做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白术茯苓汤的做法
导语:汤的种类比较多,在对汤选择上,要先对它各方面进行了解,这样喝的时候,对身体是不是有帮助,才能够清楚知道,白术茯苓汤是很多人爱喝的,
汤的种类比较多,在对汤选择上,要先对它各方面进行了解,这样喝的时候,对身体是不是有帮助,才能够清楚知道,白术茯苓汤是很多人爱喝的,这类汤的营养价值喝高,喝的时候,对身体各方面没有损害,而且长期选择,利于身体各方面发展,那白术茯苓汤的做法如何呢?
白术茯苓汤:
白术茯苓鸡汤
材料
白术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鸡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
调料精盐适量,姜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
1、将鸡翅洗净斩块备用。
2、锅中加沸水烧沸,下入鸡翅焯透,打去浮沫捞出,其他原料洗净。
3、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油,加精盐调味即可。
材料替换
用党参替换白芍,称为参苓白术健脾汤。
口味变化
调味料中增加大枣和蜂蜜,称为蜜汁茯苓鸡汤。
土茯苓绿豆老鸭汤。
病人煲汤药材配方大全

病人煲汤药材配方大全煲汤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尤其在中国,人们常用各种药材煲汤来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人煲汤药材配方,适合不同体质和需求的人群。
1. 滋阴补肾汤:适合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 材料: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杜仲10克,猪骨500克。
- 做法:将所有药材清洗干净,猪骨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
2. 健脾养胃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 材料: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红枣5颗,鸡肉500克。
- 做法:将药材和鸡肉清洗干净,鸡肉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1.5小时。
3. 清热解毒汤:适合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 材料: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薄荷5克,板蓝根15克,瘦肉300克。
- 做法:将药材清洗干净,瘦肉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
4. 补血养颜汤:适合贫血,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等症状。
- 材料:当归10克,红枣5颗,桂圆肉10克,枸杞15克,鸡肉500克。
- 做法:将药材和鸡肉清洗干净,鸡肉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2小时。
5. 养心安神汤: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
- 材料: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百合15克,瘦肉300克。
- 做法:将药材清洗干净,瘦肉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1.5小时。
6. 祛湿利水汤:适合身体湿气重,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 材料:茯苓15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陈皮5克,猪小肠500克。
- 做法:将药材清洗干净,猪小肠焯水去腥,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2小时。
7. 润肺止咳汤:适用于干咳无痰,喉咙干痒,声音嘶哑等症状。
- 材料:川贝母10克,百合15克,银耳15克,梨1个,瘦肉300克。
《伤寒论》0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0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0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这一条去桂枝是错的,不应该去桂枝,而应该去芍药,也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服桂枝汤开门见山,服桂枝汤,说明这个医生在辨证的时候,发现了有桂枝汤证的迹象,但从后面来看,病没有好,那说明辨证的不对,至少是不准确。
或下之服了桂枝汤没见好,医生就认为病不在表而在里,于是用泻法。
先汗后下,这是古代庸医的惯用方法。
不是说汗法和下法不对,只要用对了,都是可以立竿见影的,用不对,病必不好。
但从汗法和下法的方向来看,古代的庸医也比现在的医生要强百倍,至少他们明白人体排病的渠道和机理。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汗法也用了,下法也用了,但是病患仍然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这说明表证还在,但为什么病没好呢?无汗这里说无汗。
那是不是表实的麻黄汤证,误服了桂枝汤,所以病没好呢?当然是有这种可能的。
但我们不能看到无汗就想到表实用麻黄汤,单一证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必须是多个证据指向共同的一个点才可最终下结论。
无汗,有可能是麻黄汤证,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我们接着看。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心下,是指心以下的区域,在胃附近,但不局限于胃,主要指的是一个区域。
可见在伤寒论中,并不以脏腑论病位,而是以区域和层面来论病位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有脏腑作为一个个单元,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界限清晰的。
就好像体内有湿气,不可能只单独存在于胃,或者单独存在于肺,那么的界限清晰,出了胃,就一点湿气就没有了,不会这样。
同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力,也不可能单独的只作用于某个脏腑或者经络,药物它也是作用于某个区域和层面的,也不是那么界限清晰的。
所以伤寒论是以层面来划分界面的,而不是以脏腑。
补脾胃的汤剂有哪些药材名称

补脾胃的汤剂有哪些药材名称补脾胃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现代人饮食不规律,常常过度油腻,导致肠胃不适、腰部无力等症状。
因此,对于补脾胃的汤剂,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药材名称,还需要着重考虑食材的用量以及制作步骤,下面就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
一、补脾胃的汤剂有哪些药材名称?1、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果、枸杞子以上药材是常见的补脾胃的汤剂原料,其中,参、黄芪可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白术、茯苓则具有健脾胃、利水渗湿的功效,甘草则可舒缓胃肠道,白果、枸杞子可补中益气、滋阴润燥。
因此,这些药材的配伍搭配在一起,可以产生良好的补脾胃、健脾益气的效果。
二、补脾胃的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1、参苓白术汤此汤剂具有健脾胃,利水渗湿的功效。
适合于体寒腹泻、食欲不振等现象的人群。
原料:白术、茯苓、白芍、甘草、人参做法:1)白术、茯苓、白芍、甘草分别泡发30分钟以上;2)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为文火煮1小时左右即可。
3)将煮好的药汤捞出,将药渣捞出备用,这个材料也可以作为调料加入其他菜品中。
4)将药汤分成几份,分别装入杯中,温热饮用即可。
2、枸杞子燕窝蛋羹枸杞子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的功效,燕窝则具有滋阴补肺的作用,加入鸡蛋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原料:燕窝、鸡蛋、枸杞子、白砂糖做法:1)将适量的燕窝泡发,清洗干净备用;2)将一些枸杞子和白砂糖一起煮,直到食材糖溶。
3)将鸡蛋打散,加入煮好的食材中,慢慢将泡好的燕窝混入其中,小火加热,不停搅动。
4)将燕窝蛋羹装入小碗中,备用。
三、注意事项1、煮汤时需要控制时间和温度,不要过度烧开或者过长的加热。
2、食材的选择要用新鲜和优质的食材来制作。
3、药材和食材的比例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烹调过程中需要量力而行。
四、养生建议1、人们的膳食习惯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膳食应该平衡、营养丰富,可以多摄入一些对肠胃有好处的食品,如杂粮、豆类等。
2、在饮食习惯方面,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应挑食、不要暴饮暴食、要定时定量吃饭。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
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
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四君子汤方剂和注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分类】补益剂-补气【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化裁】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附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附注】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该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
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
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
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中降逆,化饮利水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中降逆,化饮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甘草6g 、上4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分3次温服。
(功效]温中降逆,化饮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
副证: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
(临证加减)1.呕吐痰涎者,加制半夏,以温化痰涎,降逆止呕;痰多,加陈皮,以理气化痰;若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怀山药以姜气补脾。
2.痰饮眩晕:脾胃阳虚者,加台党参;脾虚相火上逆者,加白芍;白带多腰重者,除重用茯苓、白术外,加山药、芡实,恶心重者,加姜半夏、陈皮.3.寒湿泄泻:泻水频频者,茯苓、白术各用至30g;兼寒邪腹痛重者,加干姜;肝郁气滞者,加木香、白芍。
4.白带:腰痛重者,加杜仲、川断、狗脊;胸脘胀满者,加木香、香附;大便溏泻者,茯苓、白术加至30g;下元虚寒作痛者,加干姜、附子。
5.水饮:小便不利者,加猪苓、车前子、泽泻;兼痰者,加陈皮、川贝母、半夏。
6。
喘:兼表证者,酌加桑叶、芍花、白芷、防己、杏仁、苏子;神昏慌张者,加百合。
7.心包积液:症见发热,咳嗽,胸闷且疼,气喘,水肿,脉沉细无力,本方加黄芪、防已、猪苓、丹参或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仁)。
8.脾虚湿盛之泄泻:本方合平胃散可获良效。
9.腰痛,大便下血,血色鲜明,动则晕眩者,本方合五灵脂汤(五灵脂、当归尾、陈皮、白术、川芎、白芍、茯苓、人参),可顿愈。
[伤寒论集注]1O。
本方中之桂枝,有时可改为肉桂,以加强其温阳之力;不仅胃脘寒或其他局部恶寒,或全身均感恶寒者,属“阳虚”,可加制附子9~15g(先煎)。
11.老年气管炎缓解期:本方合六君子汤化裁,以扶脾固本,巩固疗效。
12.妊娠水肿:本方加冬葵子;妊娠胃气不和,泛恶,腰酸头痛者,本方加天冬、蔓荆子、川芎、桑寄生。
13,胃脘寒痛厌食引致失眠:本方与温胆汤合用,再加川芎、神曲、高良姜。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药】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克)干姜茯苓各四两(各12克)【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十六)【解说】本方主治肾着之证。
肾着,由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府而得名。
本病证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感受寒湿之邪,以腰以下冷痛、沉重为发病特点。
虽“形如水状”,但并非水气内停之病,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其治疗,亦不必温肾,但去其在经。
之寒湿即可。
甘姜苓术汤用干姜、甘草温中散寒,以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正与本证合拍。
本方又名肾着汤,临床广泛用于呕吐、泄泻、子肿、遗尿、妇女腰冷带下、寒痹、痿证等病的治疗,疗效颇佳。
【运用】一、肾着杨志一医案:刘某某,男,29岁,干部。
1958年患输尿管结石施.行手术后,患部(右小腹)经常胀闷不舒,腰际亦作牵引酸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秘结,小便频而混黄,I:I不渴,食欲睡眠均差,舌-白腻而粗,脉沉细而涩。
小便检查: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
一再住院治疗,并陆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1960年12月14日会诊,据上述脉证,认为湿伤腰肾,病名“肾着”,拟甘姜苓术汤。
炙甘草6克,炮姜6克,云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杜仲9克,每日1剂。
连服24剂,腰腹舒适,已无酸胀之感,下肢转觉温和而轻快,大便恢复正常,沉涩之脉见起,精神、饮食、睡眠均大有进步,小便检查已无异常发现。
(江西医药杂志1962;(7):22) 按语:本案表现符合肾着病特征,故经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以其脉来沉细而涩,故加杜仲、当归以补肾活血。
二、缩阴侯在士医案:1974年5月17日诊治杨某,男,52岁,觉腰下寒凉,腰以上无病,饮食正常,小便清白,全身倦怠无力,阴茎向内回缩1/3以上,已经四、五个月不能参加劳动,病人甚感苦恼。
茯苓白术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茯苓白术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茯苓白术汤(《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炙甘草炮姜茯苓白术苍术(炒) 辣桂等分
【用法】为粗散,每次10g,水煎服。
【主治】受湿,身体重痛,舌淡苔白,脉象濡缓。
【证析】身体重痛是本方主证,按气血津液辨证,是津凝为湿,滞于肌肉象征;脾主肌肉,按脏腑辨证,病位在脾;兼见舌淡、苔白、脉缓,按八纲辩证,病性属寒。
综上,此证病机为中阳不运,湿滞肌肉;肾不化气,湿滞体表。
【病机】脾不运湿,肾不化气。
【治法】温阳化气,运脾除湿法。
【方义】中阳不运,湿滞肌肉,法当健脾除湿,振奋阳气,方中炙甘草、干姜温中健脾,助中焦阳气。
肉桂温肾,釜底加薪,既助干姜温建中阳,且合茯苓化气行水。
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湿滞者,用此最为合拍。
苍术长于祛除肌表之湿,外来之湿,本品亦可兼顾。
六药同用,能呈温阳化气,健脾除湿功效。
俾中焦健运,制水有权,肾阳振奋,气化恢复,则湿无再积之虞。
本方以治疗中焦为主,却配温肾助阳的肉桂,是何道理?因为,阳虚湿阻,不能认定只是脾阳不运,还应考虑肾的气化失常,即使纯属中焦阳虚,用此亦可体现釜底加薪之法。
因为肾为阳气根本,肾阳一旺,五脏的阳气才能得其温煦而保持充盛状态。
【应用】身体重痛,若无恶寒发热表证,可以使用此方。
【歌括】
直指茯苓白术汤,苍术甘草配干姜,
温阳化气须肉桂,身体重痛此堪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术茯苓汤的做法
汤的种类比较多,在对汤选择上,要先对它各方面进行了解,这样喝的时候,对身体是不是有帮助,才能够清楚知道,白术茯苓汤是很多人爱喝的,这类汤的营养价值喝高,喝的时候,对身体各方面没有损害,而且长期选择,利于身体各方面发展,那白术茯苓汤的做法如何呢?
白术茯苓汤:
白术茯苓鸡汤
材料
白术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鸡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
调料精盐适量,姜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
1、将鸡翅洗净斩块备用。
2、锅中加沸水烧沸,下入鸡翅焯透,打去浮沫捞出,其他原料洗净。
3、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油,加精盐调味即可。
材料替换
用党参替换白芍,称为参苓白术健脾汤。
口味变化
调味料中增加大枣和蜂蜜,称为蜜汁茯苓鸡汤。
土茯苓绿豆老鸭汤
材料:老鸭1个,新鲜土伏苓100克,绿豆100克,醋,盐做法
1.鸭子先用水加少许醋略浸泡一下。
2.浸好后洗净,放进瓦罐,还有装土伏苓的袋子加大半锅水烧开。
3.撇去浮沫,放入绿豆,再大火开后转小火,期间不断捞掉浮上来的绿豆空壳,然后煲三个多小时后落盐即可饮用。
在对白术茯苓汤做法认识后,制作白术茯苓汤的时候,要注意每次都是不要过多制作,制作太多的话,喝不完是很容易坏掉的,而且隔夜后的白术茯苓汤,它的营养元素也是流失,对身体没有太多帮助,这点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