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余自幼习文言,及长,从事教育,专攻文言文教学。
数年之间,虽不敢谓心得颇丰,然亦有所得,略述如下,以飨同好。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
然而,由于时代久远,语言文字与现今相差甚远,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情感。
1. 联系实际,引发共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言文的联系,从而引发共鸣。
2. 创设情境,增强趣味。
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3. 适当幽默,缓解压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朗读,提高语感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语感。
1. 指导朗读,注重节奏。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节奏,注意停顿、语气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比较朗读,培养语感。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比较不同朗读者的语气、语调、节奏等,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语感。
3. 创设朗读比赛,激发兴趣。
定期举办文言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字词教学,夯实基础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字词积累。
教师应注重字词教学,为学生夯实基础。
1. 分类讲解,系统学习。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用法。
2. 注重字词联想,提高记忆。
引导学生联想已知的字词,通过类比、对比等方法,提高对字词的记忆效果。
3.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鼓励学生阅读文言文原著,如《史记》、《汉书》等,拓宽视野,增加字词积累。
四、注重语法教学,提高理解能力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教师应注重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夫文言文者,古圣贤之遗言,华夏文化之瑰宝也。
自吾从事教育行业以来,致力于文言文教学,深感其博大精深,亦颇多感慨。
今将教学心得体会略述如下,以飨同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文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文言文之初,吾常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成语典故等引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讲述孔子生平事迹,再介绍《论语》的编纂背景,让学生对孔子及其学说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愿意深入学习文言文。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文言文讲究音韵之美,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吾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具体做法如下:1.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纠正方言影响。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重语气、节奏和停顿。
3. 鼓励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和水平。
三、翻译训练,提高能力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吾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让他们在翻译中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具体做法如下:1.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讲解文言文语法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逐句翻译,逐步提高翻译水平。
3. 适时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阅读,丰富内涵文言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注重拓展阅读。
通过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具体做法如下:1.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了解古代历史。
2. 鼓励学生阅读《庄子》、《孟子》等哲学著作,领悟古代思想。
3.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言文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具体做法如下: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 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六、传承文化,弘扬精神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篇1现在高中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是第一怕,我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
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
对于我们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其次,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
比如说《兰亭集序》,《逍遥游》。
最后,“考什么学什么”是我们信奉的最高信条。
高考试题是不考课内的,我们怎么会“傻”到孜孜不倦地学习课文呢?要改变现状,需从课堂开始。
我们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做到知人论世。
如果不知道作者的经历,就无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老师上课时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老师这样的表现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极大地激发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多读些事性强的文章,自主阅读文言作品,如《聊斋志异》,《世说新语》。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兴致很高,我相信就连很厌恶文言课文的同学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的。
久之,同学们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在我看来,每一次阅读文言文都是和古人一次心灵上的交流,一次穿越时空的快乐旅程。
《苏武传》让我明白了国家大义,气节,《荆轲刺秦王》让我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出师表》让我明白了忠与义。
要用心去品味文言文,通过《岳阳楼记》我读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孤苦无奈。
通过《出师表》我读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通过《赤壁赋》我读出了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旷达。
通过《陈涉世家》我读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悲愤。
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读出了蔺相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以国为重的情操。
走进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幸投身于文言文教学这片沃土,见证了文言文教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从中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文言文。
为此,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岳阳楼,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情怀。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岳阳楼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2. 融入生活,激发兴趣。
在讲解文言文时,我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智慧。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孔子的思想。
3. 培养阅读习惯,增强兴趣。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经典,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文言文素养。
同时,我还定期举办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培养语感。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如平仄、韵律、停顿等,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全文内容。
3.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在朗读时,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发挥自己的创意。
三、注重字词教学,夯实基础文言文字词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策略:1. 注重字词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并要求他们进行默写、翻译等练习。
2. 分析字词用法。
在讲解文言文时,我注重分析字词的用法,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文言文教学交流心得体会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遗风,华夏文化之瑰宝也。
自汉以来,经唐宋之繁荣,至明清之鼎盛,文言文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的普及,文言文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作为一名文言文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次文言文教学交流活动,受益匪浅。
今将交流心得体会,以飨同仁。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培养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文言文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诗词、散文、小说等。
通过欣赏和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组织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2.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文言文教学应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如学会断句、翻译、理解文意等。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文言文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如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思想观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文言文教学交流心得1. 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参加文言文教学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一场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以其深厚的文言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此次听课中的心得体会。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当今社会,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二、授课教师的教学特点1. 严谨的治学态度授课教师对文言文的研究深入,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
在课堂上,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敬佩。
他不仅注重对文言文字词的讲解,还关注文言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对文言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 独特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下列举几种:(1)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桃花源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2)讨论法。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讲解《岳阳楼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
(3)朗读法。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在课堂上,教师亲自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朗读文言文。
3. 丰富的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教师利用PPT展示了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孔子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启示1.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学习离不开基础知识。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9篇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9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1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具体说来,就是五四以前汉族人民的语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
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主要是研究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文。
从殷周到清末,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涌现了大量的语言文学,从屈原的《离骚》到明清的四大名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担负了记录、传承、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
我们要学习并继承这些遗产,就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
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学习才不是片面的。
以前学习古文,是有许多迷糊的,许多地方不理解。
就算对照翻译读懂了,也是走马观花,模棱两可的感觉。
不知道学习古文中的乐趣,读之困难,于是,丢弃一旁。
可学习古代汉语之后就不是这样的认为了。
上课老师讲的井井有条,生动又有些幽默,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讲的孜孜不倦,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与困意。
同时,觉得古代汉语是很有生命力的,并为之感兴趣。
原因如下:在文字方面,中国的文字是汉子,是表意文字,根据其字形结构就可以了解一些其字的意义,在老师教的过程中,与我们的理解中,让我们有了一些画面感和联想、想象的空间。
例如,“日”字本是,用圆圈中间加一点来表示太阳的,圆圈代表太阳的形状。
汉字最初是象形字,后通过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方式出现的新字,当然,错别字除外。
其任是表意字,这种造字的规律,有利于中国的文化传播,同时利于我们的学习记忆。
例如,“暮”本意是日暮,虚词“莫”字借而用之。
古人是很具有创造力的,骄傲;同时,根据书体得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最后到隶书楷书,我们要根据其笔画形态、风格、组装结构的变化来学习,其中都是有丰富的多彩的。
文言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汉语的普及,文言文的学习逐渐成为了一项挑战。
作为一名文言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名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离骚》时,可以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融入生活,感受文化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感受文化魅力。
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让学生实地参观岳阳楼,了解楼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注重基础,夯实功底1. 重视字词教学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在于对字词的掌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理解其含义、用法和词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
2. 强化语法知识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谓宾结构、状语、定语等。
通过讲解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
三、注重阅读,提升能力1. 阅读经典,积累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如《诗经》、《楚辞》、《史记》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2. 限时阅读,培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限时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注重实践,提高应用1. 模拟写作,锻炼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如仿写、改写、续写等。
通过模拟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
2. 课堂互动,激发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心得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
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
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怀……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难点,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课文,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上文言文。
教师教一篇课文很容易,但对学生而言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面的文言文,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害怕的心理,因为要考又不得不学,那么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爱学文言文呢?从事了多年初一语文课教学,在这里我谈一谈对学生初学文言文的一点教学心得。
教师要想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文言文,必须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我想学生嘴上没问,心里肯定会想这么生涩难懂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又不写这样的文章,我们学它做什么?那么上课之前就应先对学生讲一讲文言文是怎么回事。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古人和今人语言的运用是有差别的,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用这些我们今人难懂的文字记录了历史,我们要继承这些文化遗产,从中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就必须懂得他们留下的文字。
我们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智慧,我们要把这些不朽的篇章传承下去,就要弄懂它们的意思,学好文言文。
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从读、诵、理、练四个字入手。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篇文言文要先让学生多次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读熟了自然不再怕了,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文言文这位陌生人已变成了老朋友了。
每上一篇课文,我都会先让学生预习,弄清生字读音,再让学生试读,及时纠正断句错误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按正确的朗读方法读熟。
在七年级开始学生就必须积累常见文言文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开始几节课以老师串讲为主,有了一定积累后就采用先疑后讲的教学方法。
要积累文言文词义和用法“诵”是关键。
每篇文言文学生弄懂意思之后都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课文及句子翻译。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早自习时间督促学生背诵记忆。
可采用小组比赛,男女生PK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背诵热情。
虽说文言文课文并没有全部要求背诵,但我每每让学生去背,短篇一次性背,长篇分段背,背完课文再背意思。
要意思不能像背课文那样整段整篇地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我每次都是一句一句地检查学生,每句中字的意思,词的意思,再就是句子的意思必须对上号,往往整段背诵译文的学生在翻译句子时经常出现乱入座的情况,所以在背诵积累时一定要让学生逐句逐句背。
当然并不是所以学生都能完成背诵任务,但是大部分能做到,少数基础不好的可少背或缓背。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义之后一定要帮学生理一理。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会出现许多一词多义的情况,如:“为”字,(1)《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智乎?”是通假字,通“谓”,以为,认为。
(2)《晏子使楚》中“缚者何为者也”是“干、做”的意思。
(3)《河中石兽》中“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被”的意思。
(4)《黄生借书说》中“为一说”是“写作”。
一册书中出现这样一词多义的词有很多,教师及时地帮学生理一理,可以避免出现学了这个意思忘了那个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一个词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平时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意思去理解。
除一词多义还应注意古今异义,如:《黄生借书说》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和“子孙”是“祖父和父亲”,“儿子和孙子”的意思,其他像词类活用等现象也应注意。
教师除上好课本中文言文外,还应在课外让学生练一练。
练习应有所选择,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不是很强,课外练习难度不宜过大。
在练习时应选择篇幅短小而且故事性强的文章,在习题设计时应有课文中熟悉的学习过的知识考查,这样能让学生做起来有信心,以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渐加大练习难度。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在平时练习中多指导他们学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工具书,在翻译句子时学生常常不是整个句子都不懂,只是有一两个字难住了,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出这个字的意思选项,再联系句子选择合适的义项。
(2)调整语序法,文言文里有些句子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与现代语法不合的现象,我们需要去调整语序。
如:《穿井得人》中“非得一人于井中”,“于井中”状语后置,在翻译时应调整为“非于井中得一人”,还有“时不我待”应为“时不待我”等宾语前置。
(3)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学”是“学习”,“时”是“按时”,“习”是“复习”,“学”的内容是知识,所以译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
(4)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表意特点,再结合句子理解。
方法有很多,教师应多教会学生几种方法让他们灵活运用,学生会做了自然会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真心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文言文,让古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绽放光彩,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参与学校古文教学活动让我收获颇多,给予我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许多启发。
各位教师的讲解风格不同,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我从中总结出文言文教学的几点要领。
1、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基础针对初中生的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如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会对以后的高中教学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中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必备条件。
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总结,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即使遇到陌生的课外文言文也不感到棘手,而能够去从容应对。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尤其是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赏析等。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身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等角度出发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都通过课堂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地就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应该有所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形式,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将重点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文言文学习的规律,例如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通假字的总结以及特殊句式的辨别,多传授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只一味地让学生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中心思想。
“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把捕渔的具体方法告诉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让文言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课堂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