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德艺双馨的大音乐家

德艺双馨的⼤⾳乐家2019-04-05马思聪先⽣是我⼀⽣⾮常敬仰、钦佩的⼀位德艺双馨的⾳乐家,⼩提琴⼤师。
我很敬仰他的成就和为⼈。
他的品德⾮常⾼尚,艺术⾮常精湛。
我已经⾛过97岁的⼈⽣历程,但我听到这么杰出的中国⼩提琴家,马思聪先⽣是第⼀位。
可能是在⼀九三⼏年初,他刚从法国回来,中国⾳乐界都称他为“神童”,赞赏他的⾳乐天赋。
他在巴黎相当长时间,但他宁愿放弃在国外的优越⽣活,怀着⼀⽚爱国激情回到祖国,⽬的就是把他所学的专长为祖国服务,促进中国⾳乐发展。
他那颗中国⼼令⼈佩服。
他不仅⾃⼰拉琴,⽽且致⼒于创作,并在这⽅⾯获得丰硕的成果。
他虽然掌握了很多很精练的外国作品,但他并不满⾜于只把外国作品介绍到中国来,⽽是更加尽⼒演奏他所创作出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他既是演奏家,⼜是杰出的作曲家,这是很难得的。
有些作曲家并不及马思聪先⽣,但是出于⼀种⾃我表现的⼼理,常要对马先⽣的作品说三道四。
马先⽣有⼀次对我说,有些⼈是出于⽆知。
他跟别⼈还不说这些话。
因为我对⼀些事物的看法和他是相同的。
当时对学美声唱法的,也有不少⼈说三道四,说美声唱法就像嘴⾥含着个橄榄,吐字不清。
我也认为这些⼈是出于⽆知,其实美声唱法很讲究吐词咬字,很重视歌唱语⾔的表现⼒。
因为那时很“左”,谁也不敢说什么。
马先⽣也觉得那时很“左”,⼈家批评他的作品洋⾥洋⽓,他也不敢说什么,但他私下⾥跟我说相信再过五⼗年,我们的⾳乐事业发达了,懂⾳乐的⼈越来越多,才能懂得他这些作品的价值。
马思聪先⽣回国后第⼀次开独奏会是在上海,当时中国没有⾳乐厅,只是在上海市政厅有⼀个⼯部局礼堂,经常只有外国⼈组成的乐队演出,指挥是意⼤利⼈叫帕奇(亦称梅百器――编者注),⾸席叫富华。
马思聪先⽣从法国回来还很年轻,是中国⼈第⼀次在这座市政厅演奏。
当时我还是学⽣,在肖友梅先⽣办的国⽴⾳专学习,已经是⾼年级学⽣,快毕业了。
马思聪先⽣的独奏会提出要请⼀个穿插节⽬,最好是唱的,好让他有休息的时间。
德艺双馨画家-王锡棠

德艺双馨画家-王锡棠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商业》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 王锡棠先生.出生于1943年8月,浙江慈溪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中艺研国际书画院高级画师;华夏风情书画院高级院士.
【总页数】2页(P76-7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情系画坛德艺双馨--记著名国画家周殿胜和他的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 [J], 李法明
2.木子德艺双馨五岳自成一蹊r——记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李成蹊[J], 杨剑
3.山水画家王锡棠作品赏析 [J], 崔早根
4.德艺双馨艺术家——王锡棠老师出画册 [J],
5.俞包象:海峡两岸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艺双馨艺术家发言稿

德艺双馨艺术家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声。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舞台上,与大家交流。
德艺双馨,这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一次次的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艺术与道德的紧密联系。
艺术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是通过创作来将内心真实情感传递给观众。
而道德则是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指引我们创作的准则和原则。
首先,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始终坚持要有崇高的艺术追求。
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因此,艺术家应该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创作上的突破。
我在创作中努力寻找灵感的源泉,去发现生活中细小而美好的瞬间。
我相信,只有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化为笔触和舞步,才能真正触动观众的心灵。
同时,我也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我深知,艺术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停止脚步。
其次,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始终坚持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
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现实,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
在我从事的舞台剧创作中,我经常尝试通过剧情反映社会问题,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我也注意自己的行为修养,注重言行举止。
我坚持自律自律,尊重他人,与同事和谐相处。
我相信,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传递艺术的力量,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动。
最后,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始终坚持要有责任心。
我相信,艺术家既然拥有独特的才华和影响力,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帮助他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艺术力量为弱势群体进行表演和义演,以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我看来,艺术不应该只停留在舞台上,更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愿意以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责任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我想呼吁每一位艺术家都要注重德艺双馨的追求。
英语作文介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英文

英语作文介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英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The Artist with Both Virtue and TalentIn the world of art, there are many talented individuals who possess incredible skills and creativity. However, not all of these artists can be described as "de yi shuang xin", a Chinese phrase that means possessing both virtue and talent. The term refers to artists who not only excel in their craft but also uphold moral integrity and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society.One such artist who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de yi shuang xin is Sarah Chang. Sarah is a world-renowned violinist known for her exceptional talent and virtuous character. From a young age, Sarah displayed extraordinary musical abilities and quickly rose to fame as a prodigy. Her performances captivated audiences around the world, earning her numerous awards and accolades.Despite her success, Sarah remained humble and grounded, always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her gifts and opportunities. She used her platform to raise awareness for charitable causes and promote music education for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Sarah'sgenerosity and compassion towards others have earned her respect and admiration from both her peers and fans.In addition to her musical achievements, Sarah is also a role model for young artists aspiring to follow in her footsteps. S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ethical conduct in the pursuit of artistic excellence. Sarah believes that true success is not measured by fame or fortune but by the positive impact one has on others.As an artist with both virtue and talent, Sarah Chang serves as a shining exampl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sicians. Her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integr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ts her apart as a true virtuoso in every sense of the word. Sarah's legacy will continue to inspire and uplift those who strive to achieve greatness in both their art and their character.篇2The Versatile Artist with both Virtue and TalentIntroductionArtists have alway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ety by expressing their ideas, emotions, and perspectives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art. Among them, there are rare individuals who not only excel in their artistic pursuits but also possess exemplarymoral character. These individual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virtuous and talented artists" or in Chinese, "德艺双馨(dé yìshuāng xīn)."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life and work of a renowned artist who embodies the qualities of virtue and talent.BiographyJohn Smith, a well-known painter,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in England. From a young age, he showed a keen interest in art and began honing his skills by studying at prestigious art schools. His talent was evident to all who saw his work, and he soon gained recognition for his unique style and creative vision.Despite his success as an artist, John never lost sight of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strong moral compass. He was known for his humility, generosity, and dedication to helping others in need. Whether it was donating his artwork to charity auctions or volunteering at local schools to teach art classes, John always found ways to give back to his community.Artistic AchievementsJohn's artwork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breathtaking beauty and profound meaning. His paintings often depict scenes from nature,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landscapes with vibrant colors and exquisite detail. He has held numerous solo exhibitionsaround the world, attracting art enthusiasts and collectors alike with his captivating creations.What sets John apart from other artists is his ability to evoke emotions and inspire reflection through his art. Each piece tells a story, inviting viewers to contemplate life's complexities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that surrounds them. Whether it's a serene landscape or a vibrant abstract piece, John's work never fails to leave a lasting impression.ConclusionIn conclusion, John Smith is a shining example of a virtuous and talented artist who has mad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art world. Through his extraordinary talent and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integrity, he continues to inspire others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in both their artistic pursuits and personal lives. As we celebrate artists like John, we are reminded of the power of art to uplift, enlighten, and unit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John's legacy will undoubtedly live on as a 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value of art created with both virtue and talent.篇3A true artist is someone who not only excels in their craft but also embodies moral character and integrity. This rarecombination of talent and virtue is what we call "德艺双馨" in Chinese, meaning possessing both virtue and talent in equal measure. In the realm of arts, there have been many remarkable figures who exemplify this ideal.One such artist is Li Anlan, a renowned painter known for his breathtaking landscapes that capture the beauty of nature in exquisite detail. His works are not only celebrated for their technical skill and aesthetic appeal but also for the profound sense of peace and harmony they convey. Li Anlan's dedication to his art is matched only by his humility and compassion towards others. Despite his fame and success, he remains humble and approachable, always willing to lend a helping hand to those in need.Another shining example of "德艺双馨" is Zhang Wei, a talented musician who has garner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for her soul-stirring performances on the violin. Her music speaks to the heart, touching audiences with its emotional depth and sensitivity. Yet behind her artistry lies a strong sens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Zhang Wei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charitable causes, using her talent to raise awareness and funds for various humanitarian efforts. She believes that art has thepower to inspire positive change in the world, and she is committed to using her platform for the greater good.In today's fast-paced and often superficial world, it is easy to be dazzled by flashy talent and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 and integrity. However, artists like Li Anlan and Zhang Wei remind us that true greatness lies not just in skill and creativity but also in kindness and moral strength. They embody the timeless ideal of "德艺双馨," inspiring us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in both our art and our character. As we celebrate and support these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we honor the enduring value of art that i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meaningful, uplifting, and virtuous.。
阎肃-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阎肃-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阎肃: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他是文艺界的常青树每一根心弦,都与祖国母亲的心跳相谐;每一首歌,都与人民军队的脉动相宜;每一个音符,都与时代发展的频率相合。
整整60年,阎肃站在时代的潮头放歌,金声玉振,穿云裂石。
时代呼唤黄钟大吕,时代需要精品力作。
我们并不排斥娱乐,但更需要崇高;并不排斥追逐时尚,但更需要精神传承。
阎肃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就是因为他始终坚守高唱时代主旋律这一艺术的制高点。
特别是当有人恶搞、歪曲、亵渎红色经典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坚决抵制。
他认为,在历史的峰峦中,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主旋律,是闪光的路标和纪念碑,是我们精神躯体的经络和脉管。
阎肃对我们党有着无比的坚定信念。
阎肃曾说过:“歌剧《江姐》,说实在的挺好看,挺震撼。
我已经看了70多遍了,每次都让我感动。
正因为有了这种感动,我才写成了这首歌。
”看完歌剧《江姐》后,被深深感动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剧作者阎肃,还赠送给他一套精装《毛泽东选集》。
阎肃说,那一刻成了我难以磨灭的记忆。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才有了阎肃不断激发起对党的无比忠诚以及他爱党信党永远跟党走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念,才有了阎肃满怀激情地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歌颂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大步向前的百听不厌的好歌。
80年人生路,60载艺术情,是什么力量激励着阎肃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生是在用一种歌唱和赞美的方式来爱党爱国。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而坚定的信念啊!阎肃对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有着无比的忠诚与热爱。
透过阎肃的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我爱祖国的蓝天》、《当你飞行的时候》、《我就是天空》、《谁在长空吹玉笛》,一首首“天上之作”充满了广阔的想象;《长城长》、《军营男子汉》、《军营春秋》、《军营时光》,一曲曲“绿色赞歌”透出深沉的大爱。
在阎肃创作的1000多部(首)作品中,有三分之二姓“军”。
这些随激情流出的“兵之歌”,可见阎肃这位有着60年艺术生涯的老兵,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有多么的忠诚与多么的热爱!也正如阎肃所言极是:“最爱穿的是军装,最爱写的是军歌。
从文艺精品中汲取创作力量,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发言稿

从文艺精品中汲取创作力量,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发言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从文艺精品中汲取创作力量,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的创作能力和创造力无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钱。
如何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深度,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呢?我认为,许多优秀的文艺精品都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启示和启发。
首先,我们要多接触、多阅读、多观看优秀的文艺作品。
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还是电影、戏剧,我们都应该深入研究并学习其中的精华。
对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仔细品味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场景和细节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对于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节奏和旋律,学习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电影和戏剧,我们可以欣赏其形式和内容,从中领悟到影像、音乐、舞台和文字的表现力。
其次,我们要善于将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精髓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我们可以借鉴优秀作品中的创意和思路,发掘其内在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创造。
例如,在写小说时,我们可以从石黑一雄的作品中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情节和人物,让读者心生共鸣;在写歌曲时,我们可以从周杰伦的作品中学习如何使用华丽的音符,表达深刻的情感。
最后,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艺术修养。
只有具有德艺双馨的品质,才能拥有真正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我们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崇拜权威,肯定自己的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美的追求和热爱,学习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用艺术去表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汲取文艺精品中的创作力量,努力成为充满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艺术人才。
让我们一起探索、创造、分享,为我们的文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明代石珝简介

明代石珝简介
石珝(1424年~1494年),字邦彦,号霁峰,明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石珝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南京翰林院侍讲、南京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等职。
石珝不仅诗文俱佳,而且精通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篆刻家。
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霁峰体”,在明代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风格潇洒流畅,被誉为“霁峰书派”。
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题材,作品构图巧妙,笔墨精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他还是一位篆刻名家,其篆刻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石珝的仕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以读书、创作自娱。
他的这种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也为后人所敬仰。
石珝是一位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的诗文、书画、篆刻等作品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德艺双修,方能行稳致远》作文

《德艺双修,方能行稳致远》作文最近一段时间,演艺行业风波不断,一个个“顶流”明星的垮塌,引发了此起彼伏“德不配位”的批评之声,更敲响了整治娱乐圈现状的警钟。
演艺行业是一个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
作为公众人物,演艺人员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品德与行为受到大众关注和效仿,易对他人产生较大影响。
正因如此,社会对公众人物的道德品质寄予着更高期待。
一名合格的演艺人员,应该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道德操守,用好作品加上好人品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我们熟悉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豫剧大师常香玉,还有许多老一辈艺术家,无不是以好作品和好人品,受到公众的敬仰和爱戴,正所谓“德艺双馨”。
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唯流量论”下,演艺行业门槛越来越低,逐渐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相。
特别是一些靠造星机制产生的流量明星,顶着流量的光环,不下苦功夫练艺修德,不去肩负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迷失在粉丝数、热搜量、广告额、片酬等数据维持的热度里,膨胀自满,言行举止屡屡冲击公序良俗,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因伤害民族感情被全网封杀,有的因不当言论消失在公众视野,更有的因挑战法律底线锒铛入狱,这真应了那句话:德之不存,行之不远。
没有道德底线、挑战法律的人,即使一时风光无限,被公众所抛弃只是迟早的事情。
流量明星的“倒下”固然是咎由自取,暴露出的娱乐圈畸形病态问题,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在一些明星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些粉丝往往不能接受自己的偶像出现问题,出现了不顾事实、继续狂热地追捧的现象。
比如,前段时间艺人吴某某被刑拘后,其部分粉丝非但不醒悟,还爆出“劫狱”言论。
偶像立身不正,粉丝语出惊人也就不足为奇。
如此荒唐局面,警示在“饭圈文化”日渐年轻化的今天,戒除狂热粉丝的“瘾”,已刻不容缓。
演艺行业是时候回归本质,跟“唯流量论”说再见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扭转娱乐圈不良风气,除了由司法兜底,还要将“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的行业门槛牢牢立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给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了重大的反响。
这篇长达万余言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视野深邃,内涵丰富,语言锤炼,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
一年来,讲话精神对我国文艺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文艺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好局面。
一、文艺作品需要“接地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
”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核心指向和价值作用的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标明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影响人民。
民歌一首,群舞一段,戏曲一出,相声一台。
欢声笑语回荡大地,热血激情涌上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艺创作,生动展现时代新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民是人的广泛指称,文艺自其生发开始,就不是只局限于某个个人或属于某个个人的。
文艺是大家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自然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中国文艺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文明成果的伟大进程中感受生活,理解和艺术地表现生活,从而实现文艺的人民性格和个性,激励人民更加奋发作为。
失去了人民这个中心,文艺就会没有目标和方向。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更要主动作为,主动贴近人民,主动“接地气”。
放下身段泥土味才浓,演员下到基层群众的心更暖。
“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不能光耍嘴皮子,必须‘一猛子’扎下去。
”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一年来带着她的民营剧团赴偏远山区给农民送戏近400场。
“只要羊能上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
只要人能上得去,咱们的戏就要上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中国文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接地气”,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二、文艺作品需要弘扬“正能量”纵观历史, 人们一再看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伦理道德和人格产生深刻影响。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的志向,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挚情感, 这些都记录在文艺作品中并通过文艺作品在社会中广为传播, 成为民族精神传统的基本构成成份。
作为文艺工作者,更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心去感染他人,将自己的正能量灌输到作品之中,并传播给他人。
“演好戏,做好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等表示,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受众。
“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是艺术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认为,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间,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文字书写时代、用歌声振奋民心、用舞姿传递真情、用画笔描绘坚毅、用相机凝聚感动,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文艺作品需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时代对接中国文化还包涵“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此类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也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健康的传统。
鲁迅先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解剖最深刻和批判最严厉的作家之一,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他却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如今我们不少文艺家,缺少鲁迅那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缺少对社会的担当意识,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甚至是玩世不恭,多是想着法子弄钱谋名——这样的文艺态度和追求,如何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建设?《意见》指出:“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对这样的号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回应,真正地树立文明信仰,认真对待自己的文艺事业,使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必须继承好、发扬好。
但是中国文艺作品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与时代对接,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联想到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阅读书单: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雨果《悲惨世界》、海明威《老人与海》……再联想到9月24日,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时,也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让中国文艺更好地与国际对接,与时代对接!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写戏、为人民演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文艺发展的根本问题。
文艺来源于生活,戏剧植根于民间,理应服务人民、回报人民。
广大戏剧工作者要密切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贴近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人民群众当中。
在戏剧创作上,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把人民群众作为戏剧创作的表现主体,把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造实践作为戏剧艺术创作的源泉,努力创作出更多打动观众心灵、引起情感共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戏剧作品。
二、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
一切有理想、有作为的戏剧艺术家,都应努力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戏剧艺术的新高峰。
梅花奖设立了一度梅、二度梅、梅花大奖三个层次的奖项,就是为了激励创作者、表演者、获奖者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艺术的新境界。
作为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梅花奖获得者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潜心实践,辛勤耕耘,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艺术手段,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三,要始终坚持德艺双馨,努力做人民群众爱戴的优秀艺术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担当。
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追求美好生活和攀登艺术高峰的梦想和憧憬,同时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担负着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职责。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
梅花奖艺术团百余场公益演出就生动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希望各位梅花奖获得者特别是中青年戏剧艺术工作者珍惜荣誉,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艺术素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把“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和人生理想,争做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要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梅花奖30年积累的发展成就、实践成果,深入研讨其理论成果和表演艺术经验等规律性认识,客观分析研究当前戏剧艺术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新对策,锲而不舍地推动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我们要不断改进提高梅花奖的办奖工作水平,提高获奖人才和作品的传播力度,提高为广大戏剧艺术工作者服务的能力水平,为培育更多的青年艺术人才,为推出更多的戏剧名家名作,作出新的不懈努力。
同志们,中国戏剧梅花奖的30年,是风雨兼程、上下求索的30年,是光荣与梦想、耕耘与收获的30年。
我们期盼所有梅花奖获得者和广大戏剧工作者,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繁荣我国戏剧事业发挥更大作用,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论语》有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时下,社会上动辄称呼某某家、著名某某家,而“艺术家”的基本定义是“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有一定成就的人”。
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人们尊敬的艺术家,仅从事艺术事业恐怕还不够。
倘若从事艺术事业但成就不大,那叫艺人;而艺人经过多年脚踏实地的努力,具备了同行业较高的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准,能不能就可以称为艺术家了呢?《论语》有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德艺双馨,德为先。
刘云山同志曾指出,“一个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为公众人物的艺术家,越是知名,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影响;越是有成就,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是被社会关注和推崇,越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努力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称赞。
”反观我们现在个别的所谓“艺术家”,有才无德甚至无才无德的不在少数。
有的躺在功劳簿上下不来,多年前拿了个什么奖便开始盛气凌人,对同行颐指气使;有的多年来致力于夤缘攀附,巴结领导,荒废了艺术本业;有的出现认知偏差,退而不休,干扰正常工作开展;更有甚者,爬上了领导岗位,却置党和人民的重托及本职工作于不顾,常年在名利场腾挪跌宕,靠着所谓“义气”结交“江湖兄弟”,一心追捧“孔方兄”。
这些人也曾对艺术事业痴迷过,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律,最终在财富、名声中迷离了双眼,连踩了艺德红线都不自知,让人叹惋,也怨不得其“艺术家”的称号得不到大众认可。
德艺双馨,艺为根。
艺术家应对艺术有虔诚的信念,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真切的投入、勤奋的实践、努力的探究,以百姓为本,以生活为源,常接地气,心有良知,肩有责任和担当。
当然,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内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