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粗骨料级配的两种方法_穆红旗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粗骨料级配骨料的级配是指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用筛分曲线来表示。
颗粒级配是骨料的重要性能指标,良好级配的骨料具有各个粒级含量合理,既不过不多也不过少,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在混凝土工作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对于级配良好的骨料应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空隙在混凝土体系中,粗骨料的空隙需要砂浆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率越小,需要填充粗骨料间空隙的砂浆也相对较少,起润滑作用的砂浆体积也越多,混凝土流动性(或坍落度)也相对较大。
当混凝土工作性相同时,具有良好级配的骨料往往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可以降低浆体用量,使用较低胶凝材料,成本较低。
2.骨料具有适当小的比表面积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除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外,尚需将骨料包裹起来。
在骨料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条件下,要力求减小其比表面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
骨料比表面积越小,同样的浆体包裹在其表面厚度越大,摩擦力越小,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越好。
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最较大粒径的骨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级配曲线的区间,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又可以降低小颗粒骨料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
3.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连续级配优良的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实践中采石场生产的骨料经过装料、运输和卸料,再加上生产混凝土时上料,会使骨料大小颗粒分离重新分布失去良好的级配。
由于骨料生产者的不重视,一些号称连续级配的骨料,实际上小于10mm 的颗粒极少,几乎没有。
针对此种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首先应对已有的骨料级配进行复配优化,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骨料按不同比例、对不同粒径进行混合,分别测定其容重,选用空隙率最低容重最重时的比例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4.ACI302.1R对骨料的筛余建议ACI302.1R对混凝土各级骨料的筛余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大孔径的筛子上的筛余和0.15mm筛子上筛余的推荐范围分别为0%~4%和1.5%~5%;0.6mm和0.3mm筛子上的建议筛余为8%~15%;对于最大粒径大于25mm的骨料,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在的8%~18%范围内,对于最大粒不大于25mm的骨料,如25mm或20mm,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控制在的8%~22%范围内。
浇筑方案中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技巧

浇筑方案中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技巧一、引言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介绍浇筑方案中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技巧。
二、了解混凝土材料特性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材料的特性。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粉煤灰、粉矿渣等组成,其特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通过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参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三、考虑混凝土使用环境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使用环境。
不同的使用环境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同,例如,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需要具有较高的抗盐雾侵蚀性能。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确定相应的参数。
四、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强度等级。
通过调整水胶比、控制骨料粒径分布等方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五、合理选择掺合料掺合料可以用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常见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粉矿渣等。
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并确定合理的掺入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收缩和裂缝等问题。
六、优化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水和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尽量降低水胶比,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耐久性。
七、控制骨料粒径分布骨料的粒径分布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骨料的粒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通过调整骨料的比例和粒径范围,可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八、确定适宜的配合比比例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分的比例也是优化的重点。
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通过试验和实际浇筑情况的分析,可以确定最适宜的配合比比例。
优化粗集料级配 严所施工工艺关,提高隧道路面砼抗劈裂强度

优化粗集料级配严把施工工艺关提高隧道路面砼抗劈裂强度一、工程概况邵三高速公路MA3合同段,全长10.03公里,其中马仔岭隧道1180米,麻岭隧道710米,均为分离式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行车道宽度为2×3.75米,两侧路缘带宽为0.5米,路面宽度8.5米,两侧余宽0.25米,横坡2%,单侧设检修道宽0.75米(高于路面0.25米),纵向坡度-0.24 %~-2.95 %。
路面设计总量32810m2,路面结构设计为150mm C20混凝土调平层,抗压回弹模量26000MPa;260mm C35水泥混凝土面层,设计抗弯拉强度5.0MPa。
二、QC小组概况我们QC小组成立于2004年3月,小组成员全部由三明项目部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组成,共有成员11名,平均年龄34岁。
其中本科学历6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1名,高中1名。
小组成员平均接受TQM教育达92小时。
QC小组成员概况见表一:小组成立后制定了如下活动制度:1、坚持每月活动2次以上,小组成员人人参加,做好记录。
2、按照小组活动所作的结论执行,并不断完善,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组织小组成员再次活动。
3、抓主重点,兼顾全面。
4、对活动过程、效果作好总结。
三、选题理由1、高速公路隧道验收存在路面砼因钻芯劈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出现被业主责令重新返工的现象。
因而,路面砼强度,对于路面施工质量能否一次性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有较大的影响。
2、对于隧道砼路面的施工,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工艺上,项目部缺乏施工经验,因而,对路面砼钻芯劈裂强度存在不确定因素,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3、通过QC小组活动,保证隧道路面砼劈裂强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项目部制定的“创省部优,争创国优”的目标。
根据以上理由,QC小组选定了“优化粗集料级配,严把施工工艺关,提高隧道路面砼抗劈裂强度”作为此次活动课题,进行攻关活动。
四、活动目标:经QC小组会议通过,本次活动目标是:实现马仔岭隧道、麻岭隧道路面砼一次性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同时力保砼钻芯劈裂强度达到5.8MPa。
碎石回填方案中的级配要求

碎石回填方案中的级配要求碎石回填方案中的级配要求导言:碎石回填是一种常用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它主要用于填筑、加固土地或填补空隙等。
在碎石回填方案中,级配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碎石回填方案中的级配要求,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开,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全貌。
1. 级配的基本概念级配是指砂石材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分布情况。
在碎石回填工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我们需要对级配进行控制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级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累计筛分曲线和等级配曲线两种。
2. 不同级配的应用领域不同级配的砂石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
例如,细骨料级配适用于混凝土施工,粗骨料级配适用于路基填料等。
合理选择适合的级配可以提高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效果。
3. 影响级配要求的因素在制定碎石回填方案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会对级配要求产生影响。
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用途、填筑高度、回填材料特性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级配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调整。
4. 碎石回填方案的级配设计在制定碎石回填方案中,级配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级配曲线类型和参数,以确保回填材料的稳定性和工程效果。
常用的级配设计方法包括均匀系数法、制动曲线法等。
5. 级配要求的质量控制在实施碎石回填方案时,对级配要求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进行实地取样和试验分析,以确保回填材料的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6. 优化级配要求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级配要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通过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和控制级配要求,提高碎石回填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结论:碎石回填方案中的级配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深入理解级配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影响因素和设计方法,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方案并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工程的成功实施。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易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骨料选择合适的骨料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关键。
骨料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颗粒分布和适当的颗粒形状。
过于细粒的骨料容易产生过量的表面积,增加水泥石浆的需求,导致混凝土易性变差。
而过于粗粒的骨料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颗粒大小范围,并确保骨料的质量和来源符合相关标准。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易性变差,强度下降。
因此,控制适当的水灰比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和混凝土特性,合理选择水灰比,并尽量降低其中的水含量,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易性。
3. 添加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能够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和减少水泥用量的化学添加剂。
通过添加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粘度,提高易性,减少内聚力和摩擦力,从而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减水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性能进行合理选择,并按照生产厂家的建议使用。
4. 使用外加剂除了减水剂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例如,使用增稠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粘度,提高抗渗性和抗裂性能。
使用增塑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适用于施工需要快速浇筑和细腻表面要求较高的场合。
正确使用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满足具体工程的要求。
5. 加强搅拌和养护措施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正确的搅拌和养护措施也是保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和易性的重要环节。
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均匀的搅拌。
养护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裂缝的产生。
通过加强搅拌和养护措施,可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易性。
6. 控制施工工艺参数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如浇筑速度、浇筑高度、振捣频率等,都需要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和易性。
再生粗骨料性能改善方法试验研究

再生粗骨料性能改善方法试验研究苏文洋,洪丽,李他单,张鹏(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再生粗骨料因其低强度、易开裂等缺陷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
为改善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研究采用机械搅拌法和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乳浸泡法对粒径为475〜19.5mm的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处理,并通过测定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压碎值、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五项指标,来反映每种处理方法对再生粗骨料各项性能的改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经机械搅拌5min后,其压碎值、吸水率和空隙率分别降低了15.4%、22.1%和7.4%,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对于在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乳中浸泡后的再生粗骨料,其压碎值、吸水率和堆积密度分别降低了32.7%、13.4%和7.1%,表观密度和空隙率的变化幅度较小。
试验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乳浸泡法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能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机械搅拌;吸水率;压碎值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20)06-1197-040引言在我国,随着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老旧建筑被逐步拆除,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废弃混凝土)。
另一方面,由于大力发展的基础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建筑资源,目前多地的建材价格大幅度上涨,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峻。
当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这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意义重大*目前,这些废弃混凝土较为有效的处理方式是经破碎、筛分后,制作成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s,RA),并配制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但是相较于天然骨料而言,再生粗骨料具有密度小、孔隙率高及吸水率高等缺陷2,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文献%〜5]指出再生粗骨料的劣质性能是由表面附着的多孔残余砂浆引起的,且该砂浆具有许多微裂缝*Wang等%&认为高吸水率是再生粗骨料的主要缺点*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自身性能,推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能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19]进行总结发现,常用的再生粗骨料的改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9、外裹胶凝材料法%0〜14、化学试剂浸泡法%5&、纳米材料浸泡法%6&和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法%7〜9等*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搅拌或者微波照射的方式除去再生粗骨料外表附着的旧砂浆,该类方法优点是能耗低、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缺点是可能会在再生粗骨料内部产生新的微裂纹*外裹胶凝材料法主要是指将再生粗骨料浸泡在水泥浆(外掺活性材料)中,水泥浆硬化后包裹再生粗骨料,改变再生粗骨料表面性能,该类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缺点是再生粗骨料表面引入新的界面,形成新的薄弱环节*化学试剂浸泡法是指采用化学试剂浸泡再生粗骨料'该类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化学试剂会对再生粗骨料产生腐蚀*纳米材料浸泡法是指将再生粗骨料浸泡在纳米材料(主要为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使纳米材料填充再生粗骨料表面微裂纹,该类方法的优点是纳米材料具有活性'在配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时继续参加反应;缺点是纳米材料价格昂贵,很难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生物诱导矿物沉淀法是指将再生粗骨料浸泡在微生物的培养液中,并利用微生物分解矿物沉淀,填充再生粗骨料表面裂纹,该类方法优点是技术新颖,应用前景广阔;缺点是技术复杂且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分解产物的数量难以精确计算*但是上述文献中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能改善通常与再生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同时进行,对再生粗骨料自身性能的改善效果知之甚少*本文采用机械搅拌法和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乳浸泡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处理后'通过测试其自身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上述方法对再生粗骨料改善效果*1试验过程11试验材料111再生粗骨料本次试验中所采用的再生粗骨料由安徽省某桥梁桥面板拆除后,去除其中钢筋并经破碎后,筛分出粒径为4-75〜19.5mm的再生粗骨料。
混凝土中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由水泥、砂子、粗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而成。
其中,粗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粗骨料的掺量计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掺量计算方法入手,提出具体的技术规程。
二、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
2. 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采用的粗骨料级配。
3.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计算出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
4. 根据混凝土的总体积和配合比计算出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
5. 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级配和骨料总量计算出所需的粗骨料用量。
6. 根据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和粗骨料用量计算出细骨料用量。
7.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1. 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
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配合比指的是水泥、砂子、粗骨料和水的比例,通常表示为1:2:3:0.4的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所需的骨料总量和粗骨料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2. 确定采用的粗骨料级配。
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同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最大粒径来选择相应的粗骨料级配。
通常采用的粗骨料级配有:5-10mm、10-20mm、20-40mm等。
3. 计算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
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来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可以通过设计图纸中的标注或现场测量得出。
4. 计算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
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总体积和配合比来计算。
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骨料总量 = 混凝土体积 / (1+水泥砂子粗骨料比例之和)5. 计算所需的粗骨料用量。
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级配和骨料总量来计算。
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粗骨料用量 = 骨料总量 /[(1+1/(k1*k2))*(1+1/(k2*k3))*(1+1/(k3*k4))*(1+1/(k4*k5))]其中,k1、k2、k3、k4、k5分别为粗骨料级配中每个级配的下限与上限的比值。
级配调整方案

4.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级配调整的质量和效率。
三、调整目标
1.实现级配调整的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材料性能稳定。
2.优化原材料管理,减少质量波动。
3.强化过程监控,提高级配调整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提升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级配调整的工作效率。
5.质量检验与评估
-对级配调整后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合格。
-定期评估级配调整效果,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五、实施与监督
1.成立级配调整项目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方案落实。
2.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按时完成。
3.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可追溯。
五、预期效果
1.提高建筑材料的级配质量,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升企业级配调整工作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4.为施工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满意度。
本方案旨在规范级配调整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
六、预期效果
1.级配调整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材料性能稳定性。
2.原材料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降低质量波动风险。
3.级配调整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提升工程质量。
4.人员技能水平提升,提高级配调整工作效率。
5.企业级配调整管理水平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方案立足于提高级配调整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工程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持续优化,以实现最佳调整效果。
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