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时代背景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策划方案

全域旅游策划方案

全域旅游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域旅游时代。

全域旅游是指通过城市、乡村、自然和文化等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不同旅游元素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旅游策划方案,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域旅游策划方案的意义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旅游策划方案,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的意义在于:1. 促进旅游资源整合通过制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可以促进城市、乡村、自然和文化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从而使不同的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2. 建立旅游品牌通过制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可以建立具有独特旅游品牌的城市和地区形象,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建立旅游品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3. 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策划方案中可以考虑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全域旅游策划方案的制定步骤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旅游资源,制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的步骤如下:1. 评估现状评估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现状,分析目标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为后续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2. 确定发展定位和目标根据现状评估的结果,确定目标地区的发展定位和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建立相应的发展目标体系。

3. 制定发展战略在确定好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包括旅游产品组合、开发重点、投资方向等内容。

同时制定能够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4. 确定管理机构和实施计划确定全域旅游策划方案的执行机构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方法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方法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方法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协同育人方法。

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旅游职业教育现状、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方法探讨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梳理产教协同育人在旅游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评价产教协同育人的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产教协同育人方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应用,为提升旅游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具备全域旅游素养的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深入探讨,推动产教协同育人方法在旅游教育领域的发展,实现产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案例、效果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如今,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元化,传统旅游业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全域旅游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

全域旅游强调将整个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以打造一个完整且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而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的需求,产业界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如何通过产教协同育人的方式来培养适应全域旅游时代的优秀人才,成为了当前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产教协同育人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产教协同育人方法的探析,为旅游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析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方法,并通过深入分析全域旅游的背景情况、旅游职业教育现状以及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实施产教协同育人,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全域旅游分析(共39张PPT)

全域旅游分析(共39张PPT)
—— 石培华
推动城市、产业、旅游三者的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就找到了破解的路径。
—— 张辉
业界在讨论
商界:
“互联网+”让旅游产业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正
在进行全面的三大重构:市场与人心的重构,旅游产业的重构及旅游投资的 重构,比拼的是价值创新、产品至上、服务为王、共生经济。竞争的核心将
产业在期待
就地城镇化
新型农业化 联动一产 规模农业 生态农业 休闲渔业 生态养殖业 现代农业旅游
房地产业
交通运输业
城市景区化
服务产业化
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
旅游产业
食、住、行 游、购、娱
产业内循环
服务业现代化 产业链延伸
金融保险业
文化娱乐业
新型工业化 联动二产 农林产品加工化 旅游装备制造业 服装制鞋业 旅游商品展现业 观光工业
—— 海南省省长刘赐贵
学界: 全域旅游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圈的问题,强调共性,强调是 伙伴关系而不是配置关系;第二是产权束,强调的是共享性,不求 所有,而是共有;第三是动态性,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推动创新;第 四是关系图,是网状的关系,是“旅游+”不是“旅游含”。 —— 厉新建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 品牌、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和 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理念是旅游 业不能单一发展或孤立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充分合理规划利用 本地旅游资源,并有效地和其他产业融合,建设一个可吸引旅游者 长时间逗留,产生较高消费,并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城 镇。 ——奇创“全域旅游”观点
➢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 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 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 济提升。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一、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1.景区空间的转变一是传统景区旅游旺季拥挤时段,人们偏向城市、商业文化街、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转变。

二是人们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和交通便利化,旅游空间更为广阔。

三是人们旅游活动内容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2.休闲消费的需求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和体验,因此须有创新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业来顺应需求。

3.产业升级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增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6.1%。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活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双重性,在第三产业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旅游业以“互联网+”、“旅游+ 项目带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4.政策出台的指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提出,明确提出培育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产业”的双重载体。

二、全域旅游的提出时间及示范创建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

随之,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涵盖陕西3个市和10个区县,分别是:宝鸡市、汉中市、韩城市、西安市临潼区、咸阳市礼泉县、渭南市华阴市、延安市黄陵县、延安市宜川县、榆林市佳县、安康市石泉县、安康市岚皋县、商洛市商南县、商洛市柞水县。

三、全域旅游的主要内涵(一)全域旅游定义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指引1.产业围绕旅游转: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旅游关联产业在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产品围绕旅游造: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产品的全域化发展;3.结构围绕旅游调: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招商引资,旅游业引领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4.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5.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

全域旅游的“广东背景”

全域旅游的“广东背景”

往事历历从1978年-2018年的40年整体发展脉络看,广东旅游业始终由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进程推动,但又不是简单的被决定关系、追随关系。

广东旅游业始终站在广东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前沿,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先行先试,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领头羊走在前列。

(一)发展脉络1978年-2018年,广东旅游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走过了三个阶段:1978-1988年是政商旅游阶段;1989-2007年是景点旅游阶段;2008年至今是全域旅游阶段。

(二)主要成果40年来,广东旅游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五大方面,逐步成为了广东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

稳增长。

40年来,广东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升级发展,多个主要旅游指标持续稳居全国全列,个别指标甚至领先世界。

据《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2012-2017年)》研究,2017年广东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其中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已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第一。

促改革。

40年来,广东旅游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贡献了多次“第一”创举,有效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广东省也是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大力推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进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合作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结构。

40年来,广东旅游业从一般经济性产业逐步壮大为综合性产业,广泛带动了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110多个关联行业的加快发展。

据统计,广东省三次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到2017年的4.2:43.0:52.8。

而2017年广东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6.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2.3%,带动作用明显。

全域旅游背景下新疆旅游民宿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新疆旅游民宿发展研究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全域旅游背景下新疆旅游民宿发展研究田冬雨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旅游者的个性不断凸现,非标准化住宿形式——民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国内各地民宿迅速发展起来。

新疆旅游民宿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新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的地域文化,游客对民宿的需求持续增长,旅游民宿发展后劲十足。

本文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分析新疆旅游民宿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民宿发展的成熟经验,结合新疆旅游民宿特点及民宿发展前景趋势,立足长远,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引言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向好,新疆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9年,新疆开始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力图将旅游打造成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新疆具备六大类型的旅游资源,至少拥有56种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资源类型中占比83%,位于全国首位,由此可见,新疆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在政策战略层面对旅游产业给予很大的支持。

近年来,来疆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新疆各地景区的住宿接待能力均面临巨大的挑战。

同时,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细化,对旅途中住宿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标准化住宿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所以非标准化的民宿发展迅速,在国内各大旅游目的地均出现了民宿增长的浪潮。

旅游民宿的发展可以解决旅游旺季住宿困难的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地域民俗文化,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提升深度旅游体验,推动新疆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民宿与全域旅游(一)旅游民宿民宿的内涵相对广泛,在不同学者的研究过程中,对于非标准化住宿的定义不尽相同,当前在国内以客栈、农家乐、渔家乐、青年旅社等称谓的住宿设施都可以称为民宿。

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发布的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把旅游民宿定义为,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奇创研究】“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奇创研究】“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一、“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

笔者在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参与的《上海徐家汇4A景区提升规划》并成功申报都市开放型景区,是景区泛化的一种典型代表;《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渝中全域5A景区方案,也是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 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

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2020年3月下半月刊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刘 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推进,现今各地都致力于旅游业发展,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鼓动下,现今的旅游开发更加注重旅游线路、走访重点,将区域内的综合性协调发展旅游廊道主要应用于线形空间内,压缩有限的时间,在全域旅游中有重要支撑作用,能够有助于推动地区发展以及相应的完善工作,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以国内外的绿道、遗产廊道和风景廊道等对比其发展历史与特征,对比进行旅游廊道体系研究,在全域视角下关注廊道旅游的特征,打破旅游活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通过对开发地的影响来判断未来旅游廊道发展的新趋势,以便更加妥善地规划发展中的廊道旅游,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开发地的全域建设。

将科学数据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形成区域旅游全面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土地空间的资源 配置。

引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现今经济发展中提倡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旅游导向,大量的资本以及相关技术都开始转向节约型、生态友好型旅游模式,风靡一时的观光型旅游逐渐向着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模式过渡,现今的旅游方式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逐步进入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旅游活动在同区域内会有更多节点、线路,区域化也会进行同步发展,旅游廊道的聚集形式能够集中各种旅游产业的相关要素,对整体旅游行业的全域化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旅游廊道能够针对开发地情况进行未来趋势走向的研究,从而有助于旅游地区的相关决策和指导内容有理论依据进行决策和实施,对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廊道建设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加强旅游廊道研究能够促进旅游地理学以及景观规划等学科研究提升,从而丰富区域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一、国内外旅游廊道的发展历程(一)国外旅游廊道的发展历程旅游廊道主要来源于人类在文明历史上进行的地域迁徙以及物质流动形成的交通线路,以这些线路为基础融合当地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进行旅游开发,从而形成了有路线性的景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时代背景
(一)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

(二)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

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三)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 能有效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四)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 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

全域旅游, 强调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较好地统筹旅游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