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内能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物体的内能》 讲义

《物体的内能》讲义一、内能的概念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起探讨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物体的内能。
那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呢?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咱们先来说说分子的动能。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朋友在操场上乱跑,这种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就越剧烈,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大。
再讲讲分子势能。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就像两个小朋友之间拉着一根橡皮筋,分子间的距离会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跟着改变。
所以,内能就是由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那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内能呢?首先,温度肯定是一个关键因素。
就像刚才说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比如说,一杯热水的内能就比一杯凉水的内能大。
其次,质量也会有影响。
想象一下,同样温度的一大桶水和一小杯水,因为大桶水里的分子数量更多,所以总的内能也就更大。
还有物质的种类。
不同的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都不太一样,所以内能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同样质量、同样温度的铁和木头,它们的内能是不同的。
另外,物体的状态也会对内能产生影响。
比如说,0℃的冰融化成 0℃的水,虽然温度没变,但这个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了。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的同学可能会把内能和机械能弄混,咱们来好好区分一下。
机械能是物体整体的运动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比如一个在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一个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则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比如说,一辆飞驰的汽车,它具有机械能,但它的内能跟它的速度可没有直接关系。
再比如,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它的内能可不是零,因为它内部的分子依然在运动,有动能和势能。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既然知道了内能是什么,也了解了影响它的因素,那咱们来看看怎么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什么

内能是什么
"内能" 在物理学中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
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热能、动能、化学能、核能等。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是守恒的。
例如,当一个物体加热时,它的热能就会增加,而当物体运动时,它的动能就会增加。
这些能量的变化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即总能量在一个系统中是守恒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能量,比如化学能,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能发生变化;核能,当核素发生核反应时,核能发生变化。
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表示,例如工程常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ΔU=Q-W,其中ΔU为内能变化,Q是加热的能量,W是功(输出功和输入功之差)
在物理学中,内能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许多物理现象的基础。
例如,在热力学中,内能变化是描述热效应的重要参数,在力学中,内能变化是描述力学系统运动的重要参数。
在热力学中,温度是内能变化的直接指标。
例如,当物体加热时,它的温度会升高,这表明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在力学中,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方程)是描述物体内能变化的重要方程。
另外,在化学反应中,内能也是重要的参量,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内能变化会导致化学反应发生或不发生。
当内能变化时,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物理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物质运动,从而消耗内能。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掉落时,它的动能会消耗为热能。
总之,内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热力学,力学以及化学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
一、 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力做正功, 分子势能减少,即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少.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 分子势能增加,即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③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吸热,内能增加.
④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减少.
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gk007.2008年高考理综天津卷14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
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 转化为机械能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 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 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 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物体的内能》 讲义

《物体的内能》讲义一、内能的概念同学们,咱们来聊聊一个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物体的内能。
那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呢?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大家都知道吧,咱们身边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这些分子可不是老老实实呆着不动的,它们一直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的运动就具有动能,而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这就使得分子具有势能。
举个例子,一杯水,里面的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有了分子动能。
同时,水分子之间也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这就产生了分子势能。
把这两种能量加起来,就是这杯水的内能。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那物体的内能大小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比如,把一块冰加热,它的温度升高,内能也就增加了。
其次,质量也会影响内能。
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就越多,总的内能也就越大。
想象一下,一大桶水和一小杯水,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大桶水的内能更大,因为它包含的水分子更多。
还有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也不能忽视。
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内能也就不同。
比如,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酒精,它们的内能是不一样的。
另外,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内能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同样质量和温度的冰和水,水的内能就比冰大,因为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增加了内能。
三、内能的改变既然内能有大小,那它能不能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就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或者物体对外做功来改变内能。
比如说,冬天的时候,咱们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这就是通过做功增加了手的内能。
再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小,转化为机械能。
热传递呢,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从而改变内能。
比如,把一杯热水放在室温下,热水会慢慢变凉,这就是通过热传递把热水的内能转移到了周围的环境中。
物体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能的定义以物体内能的定义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物理量,用于描述物体内部储存的能量。
内能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包括物体的热能、化学能和位能等形式的能量。
本文将从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由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储存的能量。
它是物体的宏观热力学性质,与物体的温度、组成和状态等有关。
内能可以通过物体的热力学性质来描述,包括物体的热容、焓、熵等。
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是物体的宏观热力学状态函数。
二、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物体的温度和热容来计算;二是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和物体的位能来计算。
1. 温度和热容法: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热容,可以计算物体内能的变化。
内能的变化可以表示为ΔU = CΔT,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C表示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2. 化学反应和位能法: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内能会发生变化。
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计算物体内能的变化。
此外,物体的位能也会对内能产生影响。
例如,升高物体的高度会增加物体的位能,从而增加内能。
三、影响因素内能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物质的组成和状态、压力等。
1. 温度: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升高会增加物体的内能,温度降低会减少物体的内能。
2. 物质的组成和状态:不同物质的内能可能有很大差异,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有不同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方式,因此其内能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也会对内能产生影响。
3. 压力:物体的内能与压力也有关系,增加物体的压力会增加内能,降低压力会减少内能。
四、内能的应用内能在热力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也是工程中热能转换和传递的重要参量,例如在热力发电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来产生电能。
内能还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内能

进 才 中 学
物 理 教 研 室
3.物体的内能 .
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定义:物体中所有 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定义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体积、物质的量(摩尔数) 温度、体积、物质的量(摩尔数) 3) 物体内能大小的 做 、热 定 : W+ Q
进 才 中 学
2.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C ]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体内能小. 体内能小. B.温度相等、质量不等的两瓶水,其 .温度相等、质量不等的两瓶水, 内能是相等的. 内能是相等的. C.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物体不一定具 . 有相同的内能. 有相同的内能. D.温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物体一定具有 . 相同的内能. 相同的内能.
进 才 中 学
.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作业册: P.79—81 )作业册 2)预习教材 P.70---77 )
进 才 中 学
物 理 教 研 室
进 才 中 学
物 理 教 研 室
物体的内能 (internal energy)
进 才 中 学
物 理 教 研 室
1.分子的动能、温度 分子的动能、 1) 分子的动能:分子由于做无规则热 分子的动能: 运动, 而具有的能。 运动, 而具有的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 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也就不同。 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也就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求所有 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 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 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平均动能。 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物体的内能》 讲义

《物体的内能》讲义一、内能的概念同学们,咱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烧热的铁块、沸腾的水、压缩的弹簧等等。
这些物体都具有一种隐藏在内部的能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物体的内能”。
那到底什么是内能呢?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大家都知道吧?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一刻不停地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运动得越剧烈,它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而分子势能呢,就像是两个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小球之间存在的一种潜在的能量,分子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势能。
比如说,一块 0℃的冰和一杯 100℃的沸水,它们的内能是不一样的。
因为沸水的分子运动更剧烈,所以动能大,同时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势能也不一样,总体来说,沸水的内能比冰大得多。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既然知道了内能是什么,那咱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内能。
首先,温度肯定是一个关键因素。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就像刚才说的0℃的冰和100℃的沸水,温度不同,内能差别很大。
其次,质量也会影响内能。
质量越大,意味着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越多,总内能也就越大。
比如说一大桶水和一小杯水,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大桶水的内能肯定比小杯水大。
还有物质的种类。
不同的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不同,即使质量和温度相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比如说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铁和木头,它们的内能是有差别的。
另外,物体的状态也会影响内能。
比如,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内能也就改变了。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说到内能,咱们还得把它和机械能区分开来。
机械能大家比较熟悉,比如一个飞行的足球具有动能,挂在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这些都是机械能。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整个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而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
举个例子,一辆行驶的汽车,它具有机械能,因为它整体在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
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m数量级时,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这种情形与弹簧被压缩时弹性势能增大是相似的。
如图1中弹簧压缩,弹性势能E p增大。
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要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这种情况与弹簧被拉伸时弹性势能增大是相似的。
如图1中弹簧拉伸,E p增大。
从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分析,分子间距离以r0为数值基准,r不论减小或增大,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如果分子间距离是无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r0以前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而且距离减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其数值将比零还小为负值。
当分子间距离到达r0以后再减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分子间距离减小过程中,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势能增大。
其数值将从负值逐渐变大至零,甚至为正值。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情况可以在图2的图象中表现出来。
从图中看到分子间距离在r0处,分子势能最小。
既然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那么在宏观上什么物理量能反映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呢?如果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体积变化,直接反映了分子间的距离,也就反映了分子间的势能变化。
所以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3.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
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
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
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ΔE。
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
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mcΔt,Q=ML,Q=mλ(后面的两个公式分别是物质熔解和汽化时热量的计算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方式)传递给它一定的热量,使它从某一温度升高到另一温度。
这过程中这杯水的内能有一定量的变化。
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搅拌器在水中不断搅拌,也可以使这杯水从相同的初温度升高到同一高温度,这样,水的内能会有相同的变化量。
两种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别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的内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物理过程有本质的区别。
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而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课上练习:1.判断下面各结论是否正确?(1)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2)同样质量的水在100℃时的内能比60℃时的内能大。
(3)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4)内能相同的物体,温度一定相同。
(5)热传递过程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
(6)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或者说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7)摩擦铁丝发热,说明功可以转化为热量。
答案:(1)、(2)是对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吸收热量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的过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因而物体的内能不变。
(2)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
(3)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4)分子的内能不变。
答案:以上四个结论都不对。
(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新建立了三个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要知道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区分温度、内能、热量,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2)要掌握三个物理规律: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上的关系。
(四)说明这节课是概念性很强的课,又不是从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直接得出结论的课。
对于概念要知道引入的目的、确切含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所以课上要讲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内能、热量等概念的意义,并且要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通过判断、推理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