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防雷技术与方法初探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与方法初探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与方法初探

电力系统防雷技术与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电力系统也开始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在雷雨天电气设备被雷击导致财产甚至生命损失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为了防止雷击,避免因为雷击带来的损失,笔者对配电线路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日常工程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防雷;保护配置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器的接地防雷方式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已经逐步开始被推广使用,利用电器接地的方式能够利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有效避免雷击,在单相接地时可以用来降低暂态过电压,使得弧光接地的过电压能够得以消除,但是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整定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扩大停电的范围或者是误动接地保护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以明确的规程作为工作的指导,科学地掌握不同的接地方法的作用和设置方法。

电力系统接地

1、接地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配电线路和输电线路一样,配电线路的接地可以采用者避雷器或者避雷线,针对不同电压的线路,采取的具体措施也是不一样的。

2、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力系统接地又被成为是工作接地,一般在变电站对中性点进行接地,这种接地电阻要求相当小,即使

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研究 刘圣瑜

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研究刘圣瑜 发表时间:2019-01-16T10:23:04.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刘圣瑜 [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电厂到用户的重要枢纽,负担着传输电力电能的重要作用。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 517000) 摘要: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电厂到用户的重要枢纽,负担着传输电力电能的重要作用。架空线路由于自身特点及满足远距离传输、配合城市建设的需要,多架设在高山等偏远荒僻地段,易遭受雷击。特别是在高雷暴日地区,雷击跳闸事件经常发生,给线路的安全运行及电力电能的持续可靠供应带来极大影响,需要采用综合防雷措施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差绝缘;避雷器 引言:雷害事故在现代电力系统的跳闸停电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关和二次保护的产生,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降低及其导致的事故的减少,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占据日益主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线路的雷击事故在电力系统总的雷电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线路雷害事故的次数和损失。 1雷电对于输电线路的危害 从输电线路以及电网的安全考虑,雷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雷电对输电线路放电,在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导致继电保护动作跳闸,切断运行的线路造成巨大损失;考验周围设备的绝缘耐雷水平,对人员、设备造成威胁。二是雷电带来的大电流瞬间由雷击点流入输电线路,导致雷击处被炸毁、燃烧、甚至造成导线损毁或熔断,雷电流产生的机械应力还会对杆塔、导线等电力设备造成机械损伤。雷电导致的灾害往往不能通过电力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自动恢复,造成设备损坏更是需要一定时间和力量进行检修处理。雷电发生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正是生产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力中断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雷电天气发生在夜晚、环境恶劣地区的可能性较大,更增大了检修的难度(此句需要删除)。 2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相关概述 2.1 雷电的机理 雷电这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实质上同实验室中的长间隙放电一样,是雷云与大地之间或带异种电荷的雷云间的放电现象。雷电的形成过程主要是:首先有正负电荷的聚集,当它们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使得电压差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雷电过程会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它能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的通道,使得空气的体积快速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由此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2.2 雷击给输电线路带来的危害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势复杂,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广泛,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遭受雷击事故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很容易导致输电线路的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或线路断线,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一旦线路短路给工作人员的巡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查找故障变得异常困难,每次事故巡视,不仅浪费财力、物力,而且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近几年,雷击所引起的线路故障日益增多,这给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肋。 3关于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技术分析 实践得知,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可引发严重的事故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使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就必须对线路防雷进行必要的保护,在这里笔者工作经验(此句一直感觉不通顺,上次也说过),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3.1提高避雷线性能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有效措施,避雷线能有效地将雷电的放电引入大地,避免雷电直接导线情况的发生。现在双避雷线已普遍使用,防雷保护角均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多数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均采用负保护角的塔头形式,有效的起到的防直击雷的效果。但从运行情况来看,部分线路尤其老旧线路,避雷线使用情况有待改善,一是增加一条避雷线引流线,将架空避雷线与地网直接连接,起到雷电流分流的效果。二是将原有小截面、普通钢绞线避雷线更换为大截面、铝包钢绞线,提升避雷线热稳定电流水平。 3.2对接地装置进行改造 实际运行的架空输电线路多位于山地或野外比较荒凉的地区,土壤电阻率相对较大,微地形微气象影响突出,容易遭受雷击跳闸。近年来,许多高压输电线路都曾出现过雷电绕击、反击造成线路跳闸的事故,特别是一些运行多年或经过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输电线路更是频频发生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网存在问题造成的。 通过采用在基础周围敷设水平接地网及加装垂直接地体的接地形式,采用新型石墨、负离子等新型材料,有效的防止了单一放射型接地线在出现锈蚀、外力破坏等断点时对整体接地效果的破坏,避免了以往使用圆钢接地线接地电阻大的问题,有效的起到了雷电流良好泄流的效果,降低雷电反击跳闸情况的发生。 3.3优化绝缘子使用 由于瓷质绝缘子在自身性能、零值检测等方面存在的本质缺陷,近海地区最近几年已逐步完成更换玻璃绝缘子或复合绝缘子等工作,使线路在安全运行及防雷击跳闸能力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高。为降低雷击双回或多回线路同时跳闸造成终端变电站失压的事故事件,可对同塔架设的线路采用差绝缘进行防雷处理;实践证明在110kV-220kV线路采用差绝缘配置,可有效降低雷击双回或多回线路同时跳闸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3.4 安装避雷器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输电线路也越来越多。在输电线路中,虽然避雷线可以有效的起到分担雷击产生的过压,如果发生连续性雷击事件时,避雷线分压能力就会削弱,进而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而避雷器作为一种有效的避雷装置连接在线缆和大地之间,通常与被保护设备并联。一旦出现不正常电压,避雷器将发生动作,起到保护作用。当通信线缆或设备在正常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避雷器不会产生作用,对大地来说视为断路。一旦出现过高电压,且危及被保护设备绝缘时,避雷器立即动作,将高电压冲击电流导向大地,从而限制电压幅值,保护通信线缆和导线。当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迅速恢复原状,使输电线路正常工作,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 3.5 其他防雷手段分析 目前各地区均以积极的态度开展防雷工作的研究及尝试,其中在线路导线下方架设耦合地线的方式也在部分地区进行了使用,虽然起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14T15:56:18.5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李一兵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容量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普遍使用了一些计算机、RTU 和其他微电子设备来进行工作。 (国网山东龙口市供电公司山东龙口 265701) 摘要:电力系统容量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普遍使用了一些计算机、RTU 和其他微电子设备来进行工作。但是在雷雨季节,一些电力局调度大楼和电力局所属自动化显示系统、通信联络系统(Modem、载波机、程控交换机等)等通常会因为受到雷击而受到损坏,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都是非常大的。虽然有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使用了一些防雷措施,但是还是频繁的出现雷害事故,因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措施 1 雷击产生的原因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 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形成电磁感应,感应雷沿导体传播,损坏电路中的设备或设备中的器件。 信息系统中系统接口多,线路长,给感应雷的产生、耦合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而信息系统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抗过电压能力越来越差,极易受感应雷的袭击,并且损害的往往是集成度较高的系统核心器件,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感应雷可以来自云中放电,也可以来自对地雷击。而信息系统与外界连接有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感应雷,并沿电缆传入信息系统。所以防感应雷是电力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因而信息系统防雷是电力系统保证安全的重点。 2 电力系统雷击防护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目前的防雷器多采用两种工作方式:开路方式与短路方式。开路方式是指在防雷器遇到瞬间过电压时开路从而隔离设备,如隔离变压器、电感器、光隔离器类防雷器便是采用此种原理。短路方式是指在防雷器遇到瞬间过电压时对地短路使雷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护电子设备。由于短路方式防雷器本身承受反压低,设备经济简单,所以应用比较广泛。其保护原理,短路方式防雷器多为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的组合,由于各个模块对雷击防护性能有一些区别,所以在选择避雷器时最好有所了解。其中抑制二极管及限流电阻模块可精密控压,但泄流较小;压敏电阻模块启动电压低、启动快,但同样泄流小,过载能力低;气体放电管模块泄流大,但启动电压较高。此外为防止较大过电压冲击。 3 微电子器件耐冲击水平与TVS管特性 微电子器件中 TTL 数字电路的抗冲击能力最弱,10V、30ns 脉宽的冲击电压可使TTL电路损坏;雷电流产生的磁场达 0.07 × 104T 时可使微电子器件误动,无电磁异蔽时即使雷电流通道远在 1km 处,也可能使微电子设备误动。为使微电子器件遇雷击时不致损坏,有效的办法是选用新型保护器件——TVS 管。 TVS 管即瞬态电压抑制器。当其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 10-12s 量级的速度,将两级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一般小于 2 倍额定工作电压),有效的保护电子电路中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破坏。 TVS 管的正向特性与普通二级管相同,反向特性为典型的 PN 结雪崩器件。在瞬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流过 TVS 管的电流,由原来的反向漏电流 ID 上升到 IR(25℃下,IR = 1mA )时,其两极呈现的电压由额定反向关断电压Uoff 上升到击穿电压 UBR,TVS管被击穿。随着峰值脉冲电流的出现,流过TVS 管的电流达到峰值脉冲电流 Ipp,其两极的电压被箝位到预定的最大箝位电压 Uc 以下;其后,随着脉冲电流按指数衰减,TVS管两极电压不断下降,最后恢复到起始状态。这就是 TVS 管抑制出现的浪涌脉冲功率,保护电子元件的过程。 TVS 管的显著特点为:响应速度快(10-12s 级)、瞬时吸收功率大(数千瓦)、漏电流小(10-9A 级)、击穿电压偏差小(± 5%UBR 与± 10%UBR 两种)、箝位电压较易控制(箝位电压 Uc 与击穿电压 UBR 之比为 1~1.4)、体积小等。它对保护装置免遭静电、雷电、操作过电压、断路器电弧重燃等各种电磁波干扰十分有效,可有效地抑制共模、差模干扰,是微电子设备过电压保护的首选器件。 4 接地电阻与屏蔽 4.1 接地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通信调度综合楼的通信站应与用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共用接地网并尽可能与防雷接地网直接相连。通信机房内应敷设均压带并围绕机房敷设环行接地母线。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另设接地 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 接地的其他方面均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办理。 4.2 屏蔽 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计算机等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对计算机系统来说具体可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各种线缆包含管道的屏蔽。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接或可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保护,并通过接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初级屏蔽网。设备的屏蔽应该对计算机设备耐电压能力进行严格且严密的调查,按IEC划分的防雷区(LPZ)施行多级屏蔽。在此强调二点注意事项。其一是屏蔽管线的接地,一般要求入户线采用地下电缆入户,其电缆金属护层,在前后两端做良好接地。测量结果表明,电线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时可将高频干扰电压降低一个数量级,两端接地时可降低两个数量级。其二是使用金属丝编制网屏蔽电缆,因其重量轻,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电磁波频率较高时,其波

浅谈电力系统防雷

浅谈电力系统防雷 摘要:电力生产发,送,变,用的同时性,决定了它每一个过程重要性。电力 系统要通过设计、组织,以使电力能够可靠、经济地送到用户。对供电系统最大 的威胁就是雷击引起的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它会给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它。 对于一个大电网,雷击引起故障发生的几率和雷电带来的扰动是相当大的,如果 没有防雷的保护装置,电网是不允许运行的。这就是防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程度。正确安装避雷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系统复杂的内部连 接和易发雷电区域关系致使很难检查正确与否。因此有必要采取校验手段。防雷 的保护装置是分区域布置的,这样整个电力系统都得到了保护,而不存在保护死区。本论文较好的介绍了对雷电的产生基本理论知识,针对雷电的基本特征, 分析原始资料,充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对防雷技术改革的目的、要求及措施,提出有益的建议,使每个电力职工增强电力设施的安全保护意识。 关键词:雷电防雷技术接地保护浪涌电压 绪论 雷电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生产各个方面的使 用越来越广,电力职工在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 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上,在电力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对自动控 制系统的安全防雷意识相对淡薄,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 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 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一直以来,致力于电力生产和电力设 备研究的人员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雷电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在大气层中,云层间或云和地之间的 电位差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猛烈放电现象(闪电)。可见,雷电的产生 首先与大气层中的云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最重要的则是 积雨云,气象专业书中讲的积雨云就是指雷雨云。在积雨云的生成与发展的同时,云体会带有大量电荷,一般云体上部带正电荷,中部和下部带负电荷,底部又有 一部分带正电荷。当浓积云发展到积雨云阶段,其中有的区域电位梯度大到每厘 米几千伏特,甚至上万伏特时,才会有闪电发生。每次放电时的电流强度平均有 2万安培左右,放电时间很短,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为0.2秒;个别的可达1.5秒。闪电有枝状、球状、片状、条状等多种形状,但经常见到的是枝状闪电,其平均 长度是2-3公里,也有可达20-30公里的。在闪电的同时,放电的路径上空气的 温度瞬息间可以增高几万度,空气因急剧增热而膨胀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 冲击、爆炸,产生强烈的雷鸣(打雷),亦称雷暴。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故先见 闪电,后闻雷声。雷暴在气象学里,分锋面雷暴、气团雷暴、对流性雷暴、平流 性雷暴。 当雷电放电路径不经过防雷保护装置时,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 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强大的电磁脉冲,称感应雷。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 应方式侵入导体。一种是在雷云中电荷积聚时,附近导体会感应相反的电荷,当 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后也 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静电感应,其次是在雷云放电时,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58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 技术正式样本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 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 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包含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为电 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 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 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 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即为为雷 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变电站接

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变电站接地设计的必要性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变电站的接地网上连接着全站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如果接地电阻较大,在发生电力

试论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试论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关键因素的一部分,如果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那么整个相关的电力系统几乎会瘫痪。而对输电线路来说,大部分的方式都是架空输电线路,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被周围的因素所干扰。雷击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干扰因素,并且雷击造成的损害很大,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对其采用一定的预防方案来减少损失。 标签: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 一、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一)输电线路绝缘配置不到位 绝缘装置是为了避免输电线路中产生电流回流。如果绝缘装置配备不到位,甚至失去效用,容易发生故障跳闸。绝缘装置一般使用周期较长,老化现象较严重,一旦遭受雷击,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电力事故,且修复周期较长,造成的损失较大。 (二)避雷线的使用问题 避雷线是高压输电线路用来防雷的重要举措,在雷击发生时,避雷线可以有效的隔断雷电与线路之间的通道,从而有效的减少直击雷事故的发生概率,但是现阶段,老旧输电线路由于当时技术、经济等因素,线路设计人员在进行避雷线的设计时,避雷线对导线保护角度的设计考虑不足,使得避雷线不能发挥其良好的避雷效果。 (三)杆塔接地不完善 经研究发现,多数雷击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雷电直接击中线路或者击中输电线路附近的空旷地带,造成了过电压现象。发生过电压事故的原因和杆塔接地装置直接相关。杆塔接地的阻值如果高于标准值,就会直接降低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杆塔高度也会影响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杆塔高度越高,引雷面积就越大,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就越弱,且反击概率也越高,更容易跳闸。 二、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的具体措施 (一)保持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配合的检查 首先,有些地区因为海拔较高导致更容易遭受雷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增加对绝缘子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绝缘子处于低值或零值时,要尽快更换,这样才能降低雷击的风险。其次,绝缘子的状态与防雷效果密不可分,绝缘子受灰尘等物质而使绝缘爬距降低,所以在高压输电线路运维中要增加检查的频率,防

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1

防雷电路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方案上网时间: 2010-08-30防雷电路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方案 雷击浪涌分析 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电脑设备,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讨论: 1)电源浪涌 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距你几百公里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光速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你的电脑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电脑,但是对于电脑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正象旧音响的杂音比新的要大是因为内部元件受到损害一样,随着这些损害的加深,电脑也逐渐变的越来越不稳定,或有可能造成您重要数据的丢失。 美国GE公司测定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110V)在10000小时(约一年零两个月)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其中超过1000V 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 2)信号系统浪涌 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电话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基于以上的技术缺陷和状况,本文根据实际使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的开关电源电路。 防雷击浪涌电路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是一种基于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电路,并将其应用到仪表的开关电源上。整个电路包括防雷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其中防雷电路采用3个压敏电阻和一个陶瓷气体放电管组成复合式对称电路,共模、差摸全保护。与经典的开关电源电路组成防雷仪表的电源电路,采用压敏电阻并联,延长使用寿命,在压敏电阻短路失效后与开关电源电路分离,不会引起失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设计方案是:将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电路应用到仪表的电源上。主要分为防雷电路部分和开关电源电路部分,电路简单,采用复合式对称电路,共模、差摸全保护,可以不分L、N端连接。使压敏电阻RV1位于贴片整流模块前端分别与电源L、N并联,主要来钳位L、N线间电压,压敏电阻RV0、RV2与陶瓷气体放电管FD1串联后接地,RV0与FD1串联主要是泄放L线上感应雷击浪涌电流,RV2与FD1串联主要是泄放由信号口串人24V参考电位上的能量,RV0、RV2短路失效后,FD1可将其与电源电路分离,不会导致失火现象。 RV1前端线路上串联了一个线绕电阻,当此RV1短路失效时,线绕电阻可起到保险丝的作用,将短路电路断开,压敏电阻属电压钳位型保护器件,其钳位电压点即压敏电阻参数选择相对比较重要(选压敏电压高一点的,通流量大一些的更安全、耐用,故障率低);根据通流容量要求选择外形尺寸和封装形式,本电路中采用561k-10D的压敏电阻与陶瓷气体放电

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措施研究

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0T11:18:58.9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赖依坤[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所输送的电压等级越高,电线杆塔的高度越高,线路的尺寸越大,就更加容易遭受雷击。 (江门供电局广东省江门市 529000) 摘要:输电线路所输送的电压等级越高,电线杆塔的高度越高,线路的尺寸越大,就更加容易遭受雷击。而220kV输电线路作为重要的输配电骨干网架,其广泛分布的特点使得其遭受雷击的概率升高,严重影响电网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220kV的防雷技术是在输电线路设计及运行阶段预防雷击,降低遭受雷击概率的有效手段,研究电力系统220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能够增加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措施 1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 首先是当雷电发生时,伴随着严重的高热效应。因此,当雷击在输电线路上时,它将瞬间产生甚至高达数十万的大电流。这个高电流值将使输电线路温度上升到很高的值。当达到金属熔点时,输电线路中的金属线将熔化,甚至导致输电线路塔的坍塌,这对输电线路来说显然是致命的,并且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经济损失。第二个方面是雷电现象将产生高压效应。雷电的电压值可以达到100000伏以上。当在输电线路上发生雷击时,这种高电压会直接导致输电线路短路,跳闸甚至烧毁变压器。这对电气设备和金属线的损坏非常大。最严重的情况是能够产生火灾甚至爆炸,威胁人生和财产安全。 2电力系统220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分析 220kV输电线路一般都会与500kV输电线路产生交叉跨越,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从远方可能带来雷电,而220kV输电线路防雷设计一般都要低于500kV输电线路。如果面临500kV输电线路受雷击传送至220kV输电线路的情况,那么220kV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不足之处就要暴露,容易受到雷击而损坏。在220kV配电线路的设计中,大多使用针式绝缘子。 220kV输电线路中间跨度大,可以很好地抵御台风,雷电等极端天气。然而,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当绝缘体损坏时很难立刻发现故障。目前,供电局使用的绝缘子绝大多数是耐压35kV的绝缘子。由于雷击后的高耐压,一般可以继续工作,因此更难以发现问题和隐患。因为杆塔安装和输电线路设备的安装都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铁和一个圆形接地线焊接不紧密,导致土壤松散的多方面的缺陷。避雷器质量很差或多年来一直被雷击,故障状态时很容易使线路受雷击。使用测试接地电阻仪器的不规范行为,也可以使得220kV输电线路由于防雷设备安装选购不合理遭受雷击。 3电力系统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措施要点 3.1避雷针的安装 在220kV输电线路工程中,避雷针是一种重要的防雷工具,它对防雷效果有直接影响。当雷云和地面保持一定高度时(即发生雷击),避雷针首先要主动监测先导放电情况,然后避雷器能够直接改变雷云中先导放电通道产生的电场方向,将雷电引入接闪器里面,将活跃电(属于雷电)引到避雷针设备中,经由避雷针的电力无害化的传导工作,减缓雷击给输电线路带来的损害。避雷线的布置。避雷线是220kV 输电线路的经典防雷措施之一,主要作用是将输电线路逃离雷电攻击,保护输电线路的安全。从而达到对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防雷保护作用。避雷线能够分流,达到降低塔内电流的作用。垂直地极安装。在220kV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若发现地区土壤电阻率非常好,建议采取垂直地极的安装用于强化输电线路的防雷效果。一般将地极埋深0.6m,当然不同地区需要对具体的安装深度进行计算。 3.2开展接地巡检,及时发现问题 避雷器性能良好、接地线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保障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平稳运行。供电部门应该仔细核查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设备接地线路,并记录输电线路运作的状况,确定预防的关键点,从而确保雷雨季节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夏季天气变化起伏大,强对流天气频发,时常伴有雷阵雨,供电部门首先应该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对电网防雷避雷的措施和工作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其次,对于以往发生雷击的跳闸线路与电力设备,要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搜寻发生雷击可能性较大的跳闸地段、线路和设备的范围,对电网防雷示意图进行完善,确定防雷的针对性方案,将电网防雷的屏障搭建稳固;第三,加大电网设备巡查的频率,将特殊天气特训的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同时以“巡改结合”为基本原则,全方位检测变电站和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各级电力线路防雷的基础设施,主要检查设备和接地网、架空地线与接地设备的导通情况、接地体的锈蚀程度等等。一旦供电部门监测到接地设备发生锈蚀、引下线与设备连接点松动等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整改,最大程度地避免雷电对设备产生的危害,保障设备在雷雨季节仍然能够正常释放雷电流;第四,供电部门要对线路防雷保护设施和线路通道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第一时间更换损坏的避雷器、瓷瓶、与参数要求不符的接地设备以及接地电阻。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接地线,供电部门要对其进行重新埋设,这有利于帮助电网更好地防雷抗灾。 除此之外,供电部门还要经常性地巡查,把握巡查的重点,确保防汛工作的完整性。例如,要重点核查小流域、城市区域、水库以及易滑坡的山区地段,开展实时监测、预防工作,以免产生次生灾害。要重点核查的区域还包括政府、电视台、交通枢纽、医院等客户线路,在地区电网的防汛上下功夫。同时,要对部分区域变电站的墙体进行加固,经常对围墙外的护坡、排水渠进行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分类处理。除此之外,要主动和气象局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加强对雷雨天气的防范与监控。同时,要经常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对重要客户、专变客户进行防雷、避雷的知识普及和宣传,从而将夏季雷电灾害对电网安全的影响减至最低。 3.3加强接地测试,提升耐雷水平 供电部门要紧紧围绕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做好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稳步推进电网防雷、防汛、抗旱等工作。同时,测试防雷接地的效果,维持防雷稳定性。与此同时,对配网进行有针对性地防雷接地整改,运用加装氧化锌避雷器、装设放电间隙、改造不符合要求的接地电阻与替换瓷瓶绝缘子等方法,将线路的耐雷水平不断提高。最后,实施防雷整治的项目,以防雷测试的方法,提高地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 4结论 220kV输电线路工程防雷,将保障电网维持稳定、降低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的效益。为了实现该目标,各地供电部门必须强化实施220kV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电网的耐雷程度。 参考文献: [1] 桂林电网110-22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研究[D]. 广西大学,2017.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 术正式版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 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 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

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

浅谈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35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输电线路是传送电能的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与当地的环境因素,重点分析对新上海庙矿区镇属变电站至某井田煤矿的35kV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中,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其应用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能的需要量日益剧增,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系统中电厂大部分建在动力资源所在地,而大电力负荷中心则多集中在工业区和大城市,因而发电厂和负荷中心往往相距很远,就出现了电能输送的问题,需要用输电线路进行电能的输送。 根据调研,在国内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中,因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约占总跳闸事故的40%~60%,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的多雷地带,跳闸率更高,严重威胁着电网运行的安全。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输电电路越来越多,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及改善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从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一直是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点。 1 防雷的原则 线路防雷保护首先在于抓好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外在雷电防护手段上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传统的技术措施,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地貌、地形、气象环境以及土壤状况,找出可能存在薄弱环节或缺陷,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2 新上海庙矿区某井田35kV输电线路工程 新上海庙矿区某某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侧,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地形呈低缓丘陵地貌,地势开阔,起伏不大,地表多为沙土;气候具有冬寒长、夏热短,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的特点;全年冻土时间为11月至次年3月,冻土最大深度为90cm;据当地气象台(站)记录年平均为40个雷暴日。现因井田生产建设的需要,需建立一条镇属变电站至煤矿工业广场的35kV架空输电线路。 3 雷击跳闸原因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类型主要有绕击跳闸、反击跳闸、感应跳闸。经过统计分析该地区的输电线路跳闸情况,引起线路跳闸雷击形式主要为反击跳闸和感应雷跳闸。

10KV架空线路防雷措施

10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目前10kV架空配电线路上,现在都已广泛地应用了绝缘导线。可以说,配电网架空导线的绝缘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但是,绝缘导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断线事故。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南昌经开区2008至2009年两年内,一个30平方公里的供电区域内,雷击断线事故与雷击跳闸事故约为35次,直接损失电量约为30万千瓦时,严重降低了供电可靠性,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效果。这两年里雷击断线事故率占76.2%。 以上一些统计资料表明: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引起我们的广泛注意,并积极开展对等试验研究工作,并找到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雷击断线与跳闸机理 1 电弧放电规律 (1)配电网雷电过电压闪络,亦即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中大电流放电,为电弧放电形式。 (2)雷电过电压闪络时,瞬间电弧电流很大、但时间很短。 (3)当雷电过电压闪络,特别是在两相或三相(不一定是在同一电杆上)之间闪络而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引起数千安培工频续流,电弧能量将骤增。 2 架空绝缘导线断线 当雷击架空绝缘线路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当它超过导线绝缘层的耐压水平时(一般大于139KV)就会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将导线的绝缘层击穿(通常在绝缘子两端30公分范围内),形成针孔大小的击穿点,然后对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工频电弧固定在一点燃烧后熔断导线。 3 架空裸导线的断线率低但跳闸事故频繁 当雷击架空裸导线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时,就会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的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引发线路跳闸事故。由于接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导线向背离电源方向移动,一般不会烧断导线。 二、灭弧方法 1 使电弧的弧根拉长熄灭 2 断路器跳闸灭弧 3 使过电压能量释放 三、防止雷击断线与跳闸事故的思路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 技术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 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 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 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

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2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 -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1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局域网的安全防雷保护从机房到各保护装置的通信线,如果采用架空线路,则易受到雷击,应在进机房前改为埋地电缆,电缆长度应大于50m,其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分别与机房地网连接,采用非金属护套电缆时,应穿金属管埋地,至少金属管两端同样应接地,金属管全长应保持电气连接。

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措施研究

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3T16:57:15.4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万辉[导读] 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10kV配电线路属于末端网络,和用户电力设备相互连接,必须实时做好运行检修与防雷工作,降低接地、超负荷运行、相间等故障发生率,确保用户安全用电,提升地区电能应用经济效益。(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万载县供电分公司江西省宜春市 336100)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10kV配电线路属于末端网络,和用户电力设备相互连接,必须实时做好运行检修与防雷工作,降低接地、超负荷运行、相间等故障发生率,确保用户安全用电,提升地区电能应用经济效益。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防雷措施在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中,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用电需求量日趋增加,电网建设规模持续扩大,10kV配电线路运行复杂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率明显提升,影响电能稳定传输。电力企业需要针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特征,深层次科学探究运行检修技术、防雷措施,加强10kV配电线路运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稳定供电,满足电力用户多元化用电需求。 一、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 1、科学控制危险点,检测绝缘子运行状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企业检修人员要更新检修理念,巧用可行的检修技术手段,实时精准检测10kV配电线路运行情况以及安全影响因素,科学控制危险点,从根本上降低超负荷运行故障、相间故障等发生率。检修人员要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地区10kV配电线路运行状态,科学制定检修方案、流程、内容等,做好检修技术交底工作的同时明确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危险点,在把握影响因素、故障发生频率等基础上对其进行层次化、针对性控制。检修人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大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危险点管控力度,提高运行安全性。此外,在运行检修中,检修人员可以借助在线检测系统,动态检测绝缘子运行状态,综合分析检测信息数据,全方位深入把握10kV配电线路绝缘电阻大小与电压分布情况,及时更换故障严重的零部件以及设备,利用技术手段,科学处理隐患问题,保证10kV配电线路运行状态良好。 2、定期检修维护杆塔,注重两相式电流保护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方面,电力企业要强调对杆塔的定期检修维护,要求检修人员巧用可行的检修技术手段,动态化检测杆塔,准确把握杆塔倾斜度、扭曲状态、腐蚀程度等,分别采用可行的措施,科学处理隐患问题的同时加强维护管理,确保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杆塔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注重10kV配电线路技术性运行检修中的两相式电流保护,分阶段实时保护并控制电能输送中的电流,避免频繁出现短路等故障。电力企业可以在检修技术作用下,合理设置两相式电流保护,对单侧以及双侧电源进行可行的电力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等。如果电能传输距离较长,电力企业需要在两相式电力保护作用下,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必要的纵联差动以及横联方向保护,促使长距离电能传输质量得到保障。 4、巧用多种新型检修技术,提高信息化检修水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网检修技术进一步完善,多种新型检修技术频繁应用到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中,大幅度增加了配电线路检修技术含量。电力企业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则,从不同方面入手实时把握地区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状态以及各类新型检修技术应用特点、注意事项等,将红外测温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灵活应用到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中,快速而精准检修10kV配电线路,在动态化分析中提出合理化检修方案以及运行管理措施,同步提高10kV配电线路检修与运行质量。 二、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1、合理安装避雷装置,加大防雷设备监管力度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电力企业要落实避雷装置安装工作,客观分析10kV配电线路所在区域雷电发生情况,科学选择适宜的避雷装置,易散热、质量轻、抗污染等优势特征鲜明,比如,氧化锌型避雷装置,将其安装到10kV配电线路雷电高发位置,控制好安装数量,最大化提升其抗雷击能力。如果10kV配电线路所处位置属于人群高度集中的居民区,不能集中安装避雷装置。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加大对防雷设备的监管力度,采用现代化监管设备以及技术手段,随时深入了解避雷装置运行情况,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更好地发挥避雷装置具体化作用,防止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不断受到雷击。 2、降低电阻,强调日常巡检与基础信息管理在防雷工作开展中,电力企业要从多方面实际出发最大化降低10kV配电线路杆塔接线电阻,将其实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电力企业可以适当增加电阻长度,防止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水平方向产生较大的电阻冲击压力,也可以巧用电阻较低的材料、降阻设备,有效降低杆塔接线电阻,降低雷电天气对10kV配电线路的损害程度。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要强调对10kV配电线路的巡检,尤其是发生雷击以后,要开展针对性巡检工作,准确把握雷击位置以及10kV配电线路设备防雷击动作,综合分析信息数据中,开展层次化防雷工作。此外,在应用避雷器装置中,电力企业要落实防雷工作开展中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科学构建基于10kV配电线路的避雷器档案,要求检修人员要在巡检过程中准确、完整记录避雷器型号、技术参数、运行状态、故障处理情况,包括10kV配电线路各方面情况,比如,杆塔杆型、雷击跳闸次数等。电力企业可以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10kV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情况,科学构建防雷基础信息管理平台,随时动态采集、整理获取的海量信息数据,优化防雷工作的同时深化运行检修维护。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注重防雷装置改造,减少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相应地,下面是某地区2014—208年4条10kV配电线路喷射气流灭弧防雷改造前后雷击跳闸具体情况。 三、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