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广泛被人们所熟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一、白头翁的简介白头翁为桑科植物,学名为Morus alba L.,是为大乔、小乔、黑果等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白头翁主要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因其枝条白色蜡质而得名。
二、白头翁的化学成分白头翁的茎皮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桑皮素、山桑酚、桑红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其中,桑皮素是白头翁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1. 抗氧化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和外界环境对人体的损害。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等氧化损伤。
2. 抗菌作用:白头翁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研究表明,白头翁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炎作用:白头翁含有丰富的桑皮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白头翁中的桑红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性疾病发生的效果。
研究发现,白头翁具有抗关节炎、抗过敏性鼻炎和抗炎症性肠病等多种抗炎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白头翁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
5. 调节免疫功能:白头翁中的桑皮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研究发现,白头翁可以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并提高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6. 调节血糖和血脂:白头翁提取物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
研究发现,白头翁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减少胆固醇的积累,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白头翁简介白头翁,学名为Orchis mascula,是兰科白头翁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通常生长在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温带地区,具有紫红色的花朵和葫芦状的块茎。
2. 白头翁的药用部位和使用方法白头翁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块茎。
一般情况下,白头翁使用的是鲜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 - 鲜品捣烂外敷:将白头翁的块茎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 鲜品煎汤内服:将白头翁的块茎煎汤,冷却后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和肠胃虚弱等症状。
3.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止血作用白头翁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白头翁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的生成,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咯血、便血等。
3.2 抗感染作用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3 助消化作用白头翁还具有助消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增强,从而帮助消化食物。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3.4 缓解疼痛作用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疼痛性疾病。
3.5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白头翁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 注意事项尽管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使用外敷时,应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刺激或感染。
- 在使用内服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剂量,并避免过量使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学名:Oenanthe javanica),是一种常见的芳香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食品领域。
以下是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白头翁具有清除体内热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内火旺盛、口舌生疮、喉咙肿痛等症状。
2. 利尿消肿:白头翁具有利尿排毒的效果,能够促进肾脏排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对于浮肿、水肿、尿频、小便不利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3. 止泻止痢:白头翁对于腹泻、痢疾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减少肠道蠕动和水分的丢失,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
4. 改善消化:白头翁可以促进胃肠道运动,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有助于改善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5. 缓解疼痛:白头翁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疼痛等不适感。
6. 抗菌消炎: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减少炎症反应,对于口腔溃疡、皮肤炎症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 抗氧化:白头翁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有助于延缓衰老和提高
免疫力。
总的来说,白头翁在中医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头翁的使用应遵循适量原则,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适反应。
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以及存在慢性病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白头翁的功能主治是

中药白头翁的功能主治是1. 简介中药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原植物名为白头翁,属于紫葳科花木兰属的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
中药白头翁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功能主治中药白头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中药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类热症,如高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利咽清喉:中药白头翁可以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如咽喉肿痛、咽喉干燥、咽喉痒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抗菌消炎:中药白头翁富含有效的抗菌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解毒消肿:中药白头翁具有排毒消肿的效果,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等疾病。
•抗肿瘤:研究发现,中药白头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3. 用法用量中药白头翁可以通过以下的用法用量来使用:•内服:将中药白头翁制成中药煎剂,每日可口服2-3次,每次10-15g。
•外用:将中药白头翁煮熟后,浸泡在温水中,用于外用冲洗患处,每日2-3次。
4. 注意事项使用中药白头翁需要注意以下的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对中药白头翁过敏者禁用。
•使用中药白头翁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肖体状况合理用药,遵循医嘱。
5. 常见副作用中药白头翁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适:部分患者在使用中药白头翁后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如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等。
•消化道反应:有些人在使用中药白头翁时会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对中药白头翁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等。
如果出现上述副作用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白头翁并咨询医生。
6. 结论中药白头翁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清喉、抗菌消炎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中药白头翁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并遵循医嘱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过敏者禁用。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本品苦,寒。
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1药理作用1.1抗阿米巴原虫作用:研究表明,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较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白头翁煎剂1:60。
皂苷1:500时能减少阿米巴原虫的繁殖,培养液中出现圆缩的囊前型。
煎剂1:40,皂苷1:200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皂苷1:1000时出现滋养体,据报道,大鼠灌胃给予白头翁煎剂1 g(生药)/kg或皂苷1 g/kg,连续6天,能显著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而剂量降到0.3 g/kg时作用即不明显。
1.2抗菌作用:白头翁鲜汁、煎剂及乙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杆菌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头翁鲜汁除去鞣质后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差,煎剂对痢疾杆菌的作用依菌种浓度不同而异;对志贺氏菌作用较强;对舒氏、弗氏及宋氏杆菌的作用依次减弱或不抑菌;白头翁醇提液对结核杆菌无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均有强烈活性,其在MIC 8×10~2×10之间,并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也有学者报告以白头翁为主的白头翁汤及各组成药对志贺氏、福氏、施氏、宋内氏等痢疾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各组成药之间未见有协同作用。
1.3抗真菌作用: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了丹参、苦参、蛇床子等10种中草药对我国主要分布的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
其中莳陈、黄连、胡黄连、白头翁水提物在5%的浓度即对部分浅部真菌产生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平均MIC为9.38%,提示可作为广谱抗浅部真菌中草药。
1.4杀灭阴道毛滴虫:有报道对5种中药进行了杀灭阴道毛滴虫体外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黄柏和青蒿灭虫效果最好,蛇床子和苦参亦有一定的作用。
中药白头翁的药用价值:白头翁主治什么病?

中药白头翁的药用价值:白头翁主治什么病?中药白头翁的药用价值:白头翁主治什么病?中药白头翁的临床应用1、治疗原虫性痢疾:成人每日用白头翁根茎15~30克,水煎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
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煎成100毫升药液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
据23例观察,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阿米巴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直肠镜检查证明,溃疡愈合迅速,全部病例平均7天治愈。
另文报道用白头翁煎剂治疗效十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者9天,最短者1天,平均2天。
此外,亦可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每日肌肉注射1次,初剂2毫升,其后每次增加0.5毫升,递增至3.5毫升为止;症状消失后继续注射5~10次,以后减为每周1~2次,全程为3个月。
重症及慢性病例兼用白头翁组织浸出液5~8毫升,加生理盐水60毫升作直肠灌注,每日1次。
治疗23例,19例治愈,4例好转;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4.4天,大便转阴为6.1天。
2、治疗细菌性痢疾:用单味白头翁治疗菌痢,系统的观察似较少。
曾报道用改良的白头翁汤(白头翁6钱,黄柏3~6钱,秦皮2~3钱,木香、陈皮、甘草各1钱,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为一剂),治疗123例急性菌痢,或慢性菌痢的急性发作型,都日服1剂,上,下午分服,连服5~10天或7~15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8%,与对照组(用磺胺脒治疗)的治愈率76%相近。
如按肠道病变的不同观察疗效,则卡他型的疗效较高,治愈率为95%,糜烂型的治愈率为75%,溃疡型的治愈率为56.7%。
糜烂溃疡型的疗程均为7~15天,且同时加用10%绿茶煎剂行保留灌肠。
治疗有效的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01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为6.9天,大便次敷恢复正常时间为10.02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10.1天,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9.4天,大便培养阴转时间为4.05天。
3、治疗瘰疬:取白头翁5两,洗净剪成寸段,用白酒2斤浸泡,装坛内密封,隔水煎煮数沸,取出后放地上阴凉处2~3天,然后开坛,捞出白头翁,将酒装瓶密封备用。
白头翁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头翁药用价值

白头翁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白头翁药用价值白头翁一听名字,还以为是一个老公公,其实不是,它是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
看上去十分的漂亮,那么白头翁有些什么功效呢?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禁忌?下面专业人士就来一一介绍一下!白头翁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功效与作用1、中医药价值在中医学中,白头翁的作用体现在可以清热解毒,消赘名目,另外,白头翁和藤梨根,猪瘦肉配合起来还有抗癌抑癌的作用。
除了这些之外白头翁还有一定的杀虫作用,既可以杀虫,便可以止痒凉血,止痢。
白头翁在许多医学典籍当中都有记载,比如《本经》、《本草汇言》以及《纲目拾遗》,可见白头翁的中医药价值还真是非同小可。
2、园林中的价值白头翁的绒毛十分好看,而且种类繁多,颜色也不尽相同,因此用于园林中,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一般可以见到白头翁种植在花坛或者道路的两旁,以作装饰植物,有时候也会将其栽种在树木之间的空地上,不仅节约空间而且点缀了景致,真是一举两得。
使用禁忌1、虚寒泻痢忌服白头翁。
2、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3、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4、血分无热者忌白头翁。
白头翁药用价值1、体外实验具细胞毒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抗肿瘤作用。
2、煎剂及皂甙在体外、体内均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
3、5%流浸膏在试管内5分钟可杀死阴道滴虫。
4、白头翁素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
5、煎剂对肠粘膜有收敛、止泻、止血等作用。
白头翁市场价多少钱一斤目前市场上白头翁统货价格34-50元,次货价格17元,根据产量与地区的不同,不同地方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你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购买。
白头翁种植方法1、土壤白头翁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并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当中,沙质土壤或者粘质土壤都可以,并加入足量的基肥。
2、光照和温度白头翁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怕强光照射,喜欢凉爽,耐寒性较强,比较怕高温,白头翁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10℃到21℃之间。
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

对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抑制慢性炎症
白头翁对慢性炎症具有较 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 慢性炎症引起的疼痛、肿 胀等症状。
调节免疫功能
白头翁可以通过调节免疫 功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从而缓解慢性炎症。
抗氧化作用
白头翁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 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 慢性炎症的损伤。
对免疫炎症的调节作用
。
抗肿瘤作用
白头翁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 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
临床应用
肠炎、痢疾
白头翁对于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口腔溃疡
白头翁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可减轻疼痛,促 进溃疡愈合。
皮肤病
白头翁对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有一定的治 疗效果。
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头翁性寒,脾胃虚寒者使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
过敏体质者慎用
少数人对白头翁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孕妇禁用
白头翁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THANK YOU
改善老年疾病症状
白头翁还可以改善老年疾病的症状,如糖尿 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病 理生理过程的干预和调节,来缓解疾病的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6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白头翁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 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等有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白头翁的根部提取物具有抗炎作 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调节免疫反应
白头翁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反应 ,抑制过度免疫应答,从而缓
解免疫炎症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
[ 10-11-01 09:51:00 ] 作者:李杉杉编辑:studa090420
白头翁系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为正品。
该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阴痒带下及阿米巴痢疾等。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其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分离以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白头翁属植物成分具有抑制细菌、抗霉菌、抗病毒、抗滴虫、杀精、抗生物酶活性和影响细胞凋亡等多种药理作用。
该属植物中,除白头翁正品外目前市场上正在应用的还有多种植物。
朝鲜白头翁来源于毛莨科(Ranunculaceae)植物朝鲜白头翁
Pulsatilla cernua (Thunb.) Bercht et Opiz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北方应用较多。
因此,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本文对白头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白头翁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1 朝鲜白头翁的植物形态及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毛。
基生叶多数,叶柄基部加宽,叶柄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全裂,各裂片再2~3裂,小裂片具缺刻状牙齿,叶背及边缘具密毛。
花葶稍弯曲,密背毛;总苞掌状深裂,裂片全缘,2~3浅裂至中裂或羽状分裂,小裂片线性或狭圆形,先端尖或稍钝,外面密被长毛,里面近无毛;背面密被柔毛;花梗有绵毛;萼片6,紫红色或暗红色,不开展或半开展,不反卷,外面密被白毛。
聚合瘦果球形,具短柔毛。
花果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边。
种子或分株繁殖。
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朝、日、俄和蒙等国亦产。
2 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白头翁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始于60年代初,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内酯、胡萝卜苷、挥发油以及糖蛋白等成分”。
3 白头翁药理作用研究
3.1 抗病毒、杀菌作用
抗病毒、杀菌作用研究发现白头翁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大鼠。
这是通过增加超氧化物的释放,使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率增高而实现。
白头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
其次,对志贺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亦呈明显抑制效应。
其抗菌的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
时维静等用白头翁根的3种不同的提取物(原白头翁素、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浸膏)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均有不用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提取物均有浓度依赖关系。
原白头翁素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但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较弱,白头翁总皂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白头翁浸膏抑菌效果介于二者之间。
3.2 杀虫作用
白头翁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可损伤虫体内部结构,使多种细胞器受损。
为探讨其杀虫机制,闫艳等采用白头翁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对白头翁作用后的滴虫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发现在药物作
用下,滴虫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脱颗粒、虫体内空泡增多、变大。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高尔基复合体肿胀变形,细胞核核质疏松,核膜不完整,最终虫体破裂,内部结构不能分辨。
这对于白头翁治疗妇产科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3.3 免疫活性
巨噬细胞过度激活会释放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它们是造成炎性反应和全身性损伤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可保护脏器,降低病死率。
张文远等发现白头翁醇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具有抗炎效果,这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水平,对CD+4T、CD+8T细胞的免疫调节,最终达到抗炎效果,而减轻结肠组织炎性反应及组织损伤。
另外,戴玲等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白头翁糖蛋白,发现其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对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抗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的影响癌细胞,而不是直接的杀死癌细胞。
故此可以推出白头翁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调节免疫系统来达到中医中的“扶正祛邪”。
3.4 保肝作用
王单等[29]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进行药物预防性实验,发现白头翁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其机制可能与白头翁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异烟肼和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但具有肝毒性作用。
路西明等研究发现,白头翁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对抗作用,且能对抗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具有保肝作用。
故白头翁可作为保肝剂,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3.5 抗肿瘤实验
为克服化疗药物的缺点和不足,许多学者积极寻找开发中药来源的新型抗癌药物,以期研发出无细胞不良反应、且来自天然、疗效确切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白头翁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黄芳等研究发现,西南白头翁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提取部位作用较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相对较弱。
对正丁醇部位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发现,该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乙酸乙酯提取得到的主要成分为苷元,这可能是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朱京童等通过选用不同来源、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胞株进行实验,发现对不同细胞株体外均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30mg/L,并且对肿瘤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其最高抑制效应均达到80%以上,具有研究价值。
尤其对人白血病及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妇科癌症效果更好。
3.6 平喘作用
在白头翁总苷(PTG)的平喘作用实验研究中,选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和镇咳平喘动物模型,观察PTG的抗炎作用和镇咳平喘作用,结果表明,PTG能明显减轻巴豆油所致的小鼠右耳红、肿等症状,且肿胀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在氨水引咳实验中,PTG能明显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的潜伏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PTG能明显延
长豚鼠卵白蛋白诱发的哮喘潜伏期。
因此,PTG符合理想抗喘药物的条件,将抗炎和平喘镇咳作用融为一体,其药效与民间应用效果相一致。